论“五大发展理念”的哲学向度

2018-03-31 08:08沈燕丽曹爱琴
新西部下半月 2018年2期
关键词:辩证唯物主义五大发展理念

沈燕丽 曹爱琴

本文为长安大学基金项目《供给侧改革下的西安市公共文化事业创新发展研究》(16W71)之成果

【摘 要】 本文认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具有鲜明的哲学意蕴。它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为理论前提,体现辩证唯物主义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它重视发展基础和根本,体现对客观发展规律的遵循;它创新发展途径,立足发展全局,体现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原则;它彰显发展目的,致力于实现人民群众共创共建共赢,体现了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的观点。

【关键词】 辩证唯物主义;五大发展理念;哲学向度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我们党在新的背景形势下对发展问题深入思考的最新成果,是贯穿于“十三五”规划的中心线索,具有全局性、科学性、长远性和战略性。它以问题意识为导向,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为谁发展”的重大问题,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发展问题上的重大理论创新,彰显了我们党的辩证思维和哲学智慧。它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对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我们有必要从哲学的高度深入认识和把握五大发展理念。

一、发展前提:“五大发展理念”以基本国情为前提,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五大发展理念”以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为前提依据,立足“十三五”时期经济发展新常态,根据实践发展提出的新问题、新要求、新目标而提出来的,紧紧抓住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程中的矛盾、问题和短板,体现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工作原则。

具体来说,当前,我们中国最大的“实际”就是我们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实际”在“十三五”决战时期主要表现为,经济发展缺乏创新动力和活力,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人与自然关系紧张,对外开放层次低,收入差距、就业矛盾、社会不公平等问题愈发尖锐,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健康良好的发展。这一时期是发展机遇与严峻挑战、发展希望与现实隐患并存的决战时期。在这样一种历史条件下,我们党立足现阶段的基本国情,紧扣发展机遇、直面现实问题,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在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把握现实需要、分析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十八届五中全会聚焦“十三五”规划提出“五大发展理念”,这一立足中国现实、直面发展问题的做法正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典范。“十三五”时期虽然我国的基本国情、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现阶段我国发展的国际国内环境、发展条件、发展任务、发展要求等方面已经出现了新的变化。长期以来,在经济发展方面,我国主要依靠投资、出口和消费拉动,明显保持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但在新形势下,这种发展动力已经严重不足,这种发展模式也逐渐导致发展效率、质量、效益不高。深入分析,根本原因主要在于创新能力不强,这一发展现状决定了我们必须把创新发展理念放在首位;社会经济发展是否协调在一定程度上关系着社会的秩序是否稳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我党历届领导人都十分重视解决好发展的协调性问题,但是由于我国的国情特殊以及各地区地理位置、资源分配等方面的差异,造成总体上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依旧存在,主要表现在区域发展不协调、城乡发展不协调、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不协调、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不协调等。因此,这就迫切要求我们解决好发展的协调性问题;在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资源的过度开发、环境严重污染等突出问题。这些问题决定了我们只有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绿色发展,才能保持发展的可持续性;目前,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总体上还不够高,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能力还不够、国际经济话语权也比较弱,针对现状,我们必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此外,我们还必须看到在朝着全面小康迈进的同时,存在着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领域不公平的问题,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使改革成果真正由人民共享。我们党要应对这一系列新的变化,就必须要确立新的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符合社会历史趋势的新的发展理念,是总结历史经验、实践经验的典范,它坚持并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是解决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新思路、新规划。

二、发展途径:“五大发展理念”统筹兼顾,致力于推动全局发展

“创新、协调、綠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关乎着我国发展全局的五大根本要素和五大基本方面,也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它分别从人与社会环境的矛盾关系、城乡、区域、经济国防等涉及发展全局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人与发展成果的关系等层面深刻阐释了发展的动力、结构、支撑、环境和目的。这五大理念、五大要素、五大方面涉及的是发展中的最本质、最基本的关系方面,关乎着发展。

事物的普遍联系和系统性要求我们要树立全局意识,同时又不能忽视局部,坚持事物的整体性、有序性、相关性。“五大发展理念”既有整体观念,又兼顾各部分实际,在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联系性、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不单强调发展的速度,更要求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达到整体和部分、特殊和普遍的协调统一。“创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创新”就是要破除与客观事物发展的进程不相符合的旧观念、旧模式、旧做法,发现和运用事物的新联系、新属性和新规律,更有效地进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新常态下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要突破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创新发展注重的是更高质量、更高效益的发展,创新也是一种求异的思维和实践活动,要注重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使创新成为一种精神、一种品质、一种风尚;“协调”是实现平衡发展的必要途径。协调就是客观事物发展内部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一种平衡状态,也就是事物内部相互联系的各个要素、各个部分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的关系。协调发展要解决的是发展中的不均衡、不一致、不和谐的现象,强调用协调来解决和克服我国各个领域存在的发展短板,统筹各方面的工作,促进城乡、区域、人与自然、国内与国外等方面的协调发展,把握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系统性;“绿色”是科学发展的必要途径,绿色理念就是要有度有序利用自然,体现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一实现人类社会永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把握好绿色发展,提高人们的幸福值;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开放”是实现对外发展的根本等途径,也就是要求我们要树立世界眼光,顺应世界潮流,把握世界发展进程中诸方面的相互联系,抓住机遇,努力发展自己。开放就是客观事物内部利用外部有利因素,改善优化自身结构,从而促进自身发展的一种方式。开放理念使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的互动联系更加紧密,有利于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实现合作共赢;“共享”是实现公平发展的根本途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反映了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的历史规律。五大发展理念之间本身也具有着密切联系,要注意相互之间的制约和影响,协调推进,统筹兼顾,不能顾此失彼,从而进一步推动社会经济的良性、持续、健康运行。

三、发展目的:“五大发展理念”致力于实现人民群众共创共建共赢

五大发展理念彰显“人民共创共建共赢共享”,强调的是人民是发展的主体。同样,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和历史发展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五大发展理念契合了中国共产党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及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共创共建共享共赢的思想,显示了对人民群众现实诉求的直接回应,是增进人民福祉的重要环节。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体现了把人民幸福当作发展的落脚点和目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在阐释中国梦时也把“人民幸福”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创新发展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它的首要目标是创造社会财富或社会发展成果,在当今社会主要体现为“共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协调发展的本质在于“共进”,体现为区域城乡、经济社会、行业部门之间,国家硬实力与国家软实力之间,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发展和安全、富国和强军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协同共进,致力于实现共同富裕;綠色发展的目的在于“共生”,致力于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开放发展致力于实现互利共赢,体现为中国与世界合作共赢;共享发展致力于实现公平正义,体现为全体人民共同享有社会发展成果。这种发展模式实质上就是顺应人民期待,解决人民期盼,实现发展目标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人民地位,保障人民权利的有效途径,彰显着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依靠人民,解决了依靠谁发展的问题。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体,发展必须依靠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同时也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成果的共享者。坚持发展依靠人民,一方面要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另一方面,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的发展新局面,为实现中国梦建立广泛的群众基础;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更加突出了“为谁发展”的重要价值取向,彰显了群众路线的立场,体现了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使发展的成果更多地惠及群众,给百姓更多的获得感,更好的幸福感。五大发展理念是为人民担当的科学发展理念,它把人民当作尺度,尊重人民;把人民当做主体,依靠人民;把人民当作目的,为了人民。它通过解放人、发展人,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群众的建设积极性和能动性,集中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始终不渝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人民观。这一哲学思想实际上也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在我国发展问题上的集中体现。

五大发展理念具有鲜明的哲学意蕴,要求我们必须要从哲学的高度来认识、把握。可以看出,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客体性、主体性、活动及目的性等方面,五大发展理念与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传统是一脉相承的。它的提出都是针对中国实践发展出现的各种重大矛盾和问题,是解决经济下行压力的“药方”。它是“十三五”规划的灵魂和主线,是引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哲学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新的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它的贯彻落实必将引起我国关系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25.

[2]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学习出版社,2016.

[3] 程恩富.论新常态下的五大发展理念[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6.1.

[4] 施芝鸿.引领中国发展全局的五大发展理念[N].北京日报,2015-11-16.

[5] 王友明.五大发展理念: 顺应时代的理论创新[N].解放日报,2015-11-10.

[6] 施芝鸿.既有深刻的历史背景 又有思想亮点、思想红线和鲜明的逻辑—引领中国发展全局的五大发展理念[J].理论导报,2015.11.

[7] 任理轩.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五大发展理念”的重要论述[N].人民日报,2015-11-04.

【作者简介】

沈燕丽,女,陕西西安人,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曹爱琴,女,陕西榆林人,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猜你喜欢
辩证唯物主义五大发展理念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视野下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马克思实践观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
马克思“世界观”的新突破
五大发展理念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研究
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法治保障
以“五大发展理念”统领推动陕南移民搬迁工作创新发展
以新理念开启新征程
例谈数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
高等数学教书育人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