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第一钢琴叙事曲》的作品分析与演奏探究

2018-04-01 22:05张泽蕙湖南工业大学音乐学院湖南株洲412000
丝路艺术 2018年7期
关键词:主部叙事曲呈示部

张泽蕙(湖南工业大学音乐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0)

一、肖邦的生平与《第一叙事曲》的创作

(一)肖邦的生平简介

费雷德里克·弗朗瓦索·肖邦(FredericFrancoisChopin,1810-1849)浪漫主义时期最伟大的钢琴家与作曲家,享有“钢琴诗人”的美誉。肖邦从小就具有相当高的音乐天赋,他七岁的开始创作,八岁第一次公开演奏钢琴,在他九岁那一年就举行了自己的第一场音乐会,在他二十岁那年肖邦创作的《e小调钢琴协奏曲》和《f小调钢琴协奏曲》更是让他在他的家乡--华沙满载荣誉。然而那时候的华沙正处于异族的统治之下,国家政局的不稳定给肖邦的音乐生涯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在此情况之下肖邦决定出国深造。肖邦的创作顶峰期,是在法国与法国女作曲家乔治·桑共同生活的时期,在他们生活的七年里,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上都对当时的肖邦有极大的影响。1849年,肖邦于巴黎去世,而他最后的遗愿就是将他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波兰安葬。

(二)《第一钢琴叙事曲》的创作背景

肖邦创作了四首单乐章的大型作品,并取名为《叙事曲》。他是历史上第一个将叙事曲运用到钢琴曲作品上的音乐家。肖邦的叙事曲与那些古老的叙事诗并不相同,它的作品与浪漫派诗人所作的诗更相接近。

据考证,肖邦的第一叙事曲题材主要来自于密茨凯维支的一首叙事长诗。这首诗描述了一位立陶宛抗击侵略者英雄华伦洛德立志牺牲自己、报效祖国,从而战斗致死的英雄事迹。然而在当时的波兰正好处于动乱时期,华沙起义失败,肖邦在这首诗上受到了极大的启发。这首诗也正好与他当时的心境与处境有一个很好的呼应,从而产生了第一叙事曲的音乐形象,并在这一基础上,创作出《第一钢琴叙事曲》。这首作品是肖邦音乐创作走向成熟时期的过渡阶段的主要代表作品。在这部作品中,创作者充分调动了和声、旋律,并刻画了每一段的形象及所要述说的故事情节,给予了音乐独特的情感和艺术效果。

二、肖邦《第一叙事曲》的创作特点

叙事曲在钢琴音乐体裁中是一个新的创作领域,肖邦的这首叙事曲采用了与传统奏鸣曲不同的奏鸣曲式,它的结构极为复杂,全曲也透露出满满的浪漫主义气息,让叙事曲不仅仅是对一个故事一个人物的描述,更是将作者的全部内心感受全部赋予音乐之中。它的创作特点鲜明,具体可分为如下几点:

(一)音乐创作的标题性

标题性音乐是以文字和标题里阐述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是浪漫主义时期音乐与文学、诗歌相结合所产生的音乐作品。肖邦的《第一钢琴叙事曲》本身就是一首以密茨凯维支的叙事诗为题材所创作的作品,其本身就是在阐述一种精神,一个故事,具有描述性。作品中的每个部分也都具有生动的音乐形象。乐曲的引子给人庄严,忧伤的感觉,就如一位老人在回忆这个英雄而悲壮的故事一样,这是一种回忆,一种倒叙的手法,然后呈示部第一主题表现了悲伤,第二主题却是明朗、生动的,如诗一般,就像是悲伤中看到的希望。曲子的高潮是一个极其英雄的形象,就像所有的能量在这个时候全都爆发了出来,然后又回到了悲剧,乐曲的最后有个戏剧化的结尾,将乐曲在此掀起一片高潮,一发不可收拾。

(二)音乐创作的民族性

肖邦的音乐时时刻刻透露着民族的气息。首先,这首乐曲的创作灵感来自密茨凯维支的叙事诗,巧的是密茨凯维支正是一位波兰诗人,在这里看来,肖邦与密茨凯维支的心意是相通的,都是把爱国热情寄托于作品之中;再者,在呈示部的第一主题进入时,肖邦巧用6/4拍子,一种类似于圆舞曲的拍子来作为主题基调,展示着波兰的本土音乐。肖邦的心是爱国的心,这首作品的创作时间也正是华沙政局动荡,身在异国的他怀着满腔愤怒与热情而写的,他不仅仅是表现了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怀,更是激发了整个民族的誓死保卫家园的信心。

(三)独特的创作手法

肖邦《第一钢琴叙事曲》是一首奏鸣曲式结构的作品,但是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奏鸣曲式结构,是经过肖邦改良的。第一:在传统的奏鸣曲式结构中,连接部的作用是承上启下,而在肖邦的这首作品中,主部与副部之间的连接部分除了有承上启下的功能之外,还赋予了它生动的音乐形象与音乐情绪;第二:肖邦在乐曲展开部中加入了新的材料,并且对呈示部的主部与副部进行了一定的变奏;第三:再现部先是副部再现,然后才是主部再现,在传统的奏鸣曲式当中,这种倒置的创作手法几乎是不存在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肖邦对于曲子的结构布局非常用心,这已经不是单纯的奏鸣曲式,而是经过肖邦之手改良创造而成变了形的奏鸣曲式。

除了在曲式结构上的改良外,肖邦的创作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征——自由速度的运用。肖邦运用这一手法,将音乐的情绪与人本身的情感结合得很贴切,对于叙事曲这种叙事抒情的作品来说,运用这一手法对于整个乐曲的表达显得格外重要,在乱中有序中让音乐与情感自然而连贯起来。

三、肖邦《第一钢琴叙事曲》的演奏探究

肖邦《第一钢琴叙事曲》的演奏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是很有难度的,它的技术技巧多,自由节奏出现频繁,音色处理细腻。当然,最难处理的就是整首乐曲情感的表达。这首作品是肖邦的代表作品,从整体上把握理解好这首作品,并能够完整的演绎出来,对于我们以后演奏肖邦的其他作品无疑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乐曲的开头是一个短小的引子,速度较慢带有朗诵性又像是内心的一种独白。第一个音就要有一种沧桑感和历史的厚重感。呈示部分为三个部分:主部主题、连接部、副部主题。从引子延续下来进入呈示部的主部主题,这个部分音乐情绪主要是表现了内心的挣扎和淡淡的忧愁,就像一个老者讲故事,娓娓道来。从第24小节开始,音乐情绪渐渐开始有了起伏,左手的强音像是一种内心的控诉。第32小节可在节奏准确性的情况下发挥自如,一种叹息的感觉,然后通过一段华彩部分就到了连接部。从第36小节开始,左手切分节奏频繁出现,演奏时要突出切分重音去加强节奏感,以表现那种不安的情绪。从第45小节开始,肖邦给音乐定义为“始终生动”,那么在这一段,我们的弹奏就更需要有激情,如大海一般的动力推出呈示部中感情浪潮的高峰。在第54小节到55小节,左右手同时在低音区进行,力度也逐渐减弱,变成在低音区的不平之鸣。在第63小节,音乐要逐渐平静下来,乐曲也开始进行转调,这里音乐开始减慢,开始变得柔和。从第68小节开始就是呈示部的副部主题。副部主题是在大调的基础上展开的,它犹如初升的太阳,温和却有力量,在暴风雨的洗礼后给人带来的是希望的感觉。

从第94小节开始进入展开部的主部材料,与呈示部的主部主题一样,情感要低沉,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与不安的感觉。从103到105小节,节奏可以处理急促紧密一点,加深这种惶惶不安的感觉。展开部的副部材料与主部材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主部的不安情绪在这一段完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无比的英雄气概和明朗开阔。从第126小节开始,音乐进入了展开部的第三个部分——展开新材料,这段音乐节奏活泼、明快,音乐流畅舒展。从第138小节开始又是一个连接部,这个部分的音乐诙谐、幽默。

再现部运用了倒置的形式,肖邦先将副部主题进行再现。在第170小节至第172小节里有三个小渐强都落在右手的旋律上,第191小节音乐逐渐慢下来,静下来,为主部再现做好准备。第194小节开始进入再现部的主部,这里也是很轻很弱,有回忆过去的感觉。从第200小节开始,音乐情绪开始上升,排山倒海之势即将来临,音乐展现出极度不安、挣扎的感觉。

全曲的结尾充满了戏剧化的效果,这段是急板,速度很快,同时也很富有节奏感。第250小节至第258小节,是结尾部分情绪波动最大的一个部分,它有两个双手的跨越三个八度乐句,音乐渐强达到最高音,然后音乐又要马上弱下来,音乐对比鲜明。在第258小节的第一拍的后半拍休止上,音乐戛然而止,达到戏剧性的效果。最后是八度的半音阶进行,最后一个自由延长音有意犹未尽之感。

结论

肖邦《第一钢琴叙事曲》是肖邦极具代表性的钢琴作品之一,本文从乐曲的分析和乐曲的演奏上对这部作品进行了完整的分析。用理论去指导实践,希望能更好地理解与演绎这部作品。在《第一叙事曲》的艺术特点分析这个部分,我从音乐创作的标题性、音乐创作的民族性及独特的创作手法三个方面去进行研究,将技术层面上升到了理论层面,是对其曲式研究的一个深入。本文研究的第二大部分是对于乐曲的一个演奏的探究,这是将前面做的所有研究工作联系到了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本文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了这首作品,并且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与建议,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主部叙事曲呈示部
论肖邦《第二叙事曲》(Op.38)的叙事、形式与风格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中奏鸣曲式的连接部特点研究
浅析奏鸣曲式的戏剧性
奔驰在祖国大地上
——选自大型交响叙事曲《苗寨的故事》
传承与引领
论门德尔松《无词歌》中奏鸣曲式结构的“返祖”与创新
浅析《兰花花叙事曲》特色揉弦的运用
鲁托斯拉夫斯基《第三交响曲》之背景结构解析
性依存叙事曲
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呈示部和声结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