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部

  •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连接部特点分析 ——以八首作品为例
    它的意义就在于对主部和副部进行有效过渡,使得主部和副部之间的经过更加自然,不至于听起来给人唐突的感觉。它可以分为主部完全收拢后,用新的材料织体引出的独立连接部与从主部的材料调性延续到副部的调性及织体典型的不独立连接部,从材料的角度,它有可能用到主部的材料、有可能用到引子的材料、也有可能用到副部材料或新材料。连接部有三个主要作用:1.连接主部与副部,能在副部出现时留下深刻艺术效果。2.连接主部调性与副部调性。通常连接部总是从主调开始,结束在副部调性的属和弦上

    音乐天地(音乐创作版) 2023年6期2023-10-24

  • 论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中主部与连接部的三段性现象
    当中,从而模糊了主部与连接部的“界线”,这一有趣的现象导致连接部结构划分存在分歧。本文以舒伯特晚期创作的钢琴奏鸣曲《c小调钢琴奏鸣曲》(D.958)作为主要观察对象,探析与之同类型的作品,从主题材料、调性特征、和声技法等方面切入,观察主部与连接部的“三段性”现象,找到划分主部与连接部分结构的依据,且进一步对舒伯特在主连结构创作中的共性特点进行总结。【关键词】主部  连接部  主题材料  和声  结构  三段性中图分类号:J62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艺术评鉴 2023年13期2023-08-24

  • 多梅尼科·斯卡拉蒂钢琴奏鸣曲中的音乐修辞策略 ——以K.159、K.430、K.520为例
    节)。呈示部中,主部为二乐句乐段,第一乐句是以音阶的下行为开始,后旋律上升,左右手同时发声。第二乐句一开始,每小节为四分音符加四个八分音符的进行(见谱例1)。副部主题则扩展为三个声部,右手为双音的上下行,这一点与主部旋律走向是相似的,左手声部出现了附点四分音符,带有持续音特点。副部与主部主题相似的地方在于,在级进式的进行结束之后,后续的进行都是每小节一个四分音符加四个八分音符的组合,这两者在材料上非常统一(见谱例2)。主部和副部都是由两个乐句组成,内部为“

    美育学刊 2023年2期2023-04-21

  • 门德尔松《随想回旋曲》的主题与结构探析
    回旋”一词则是指主部和插部相交出现的一种曲式结构[3]。笔者以为门德尔松的《Rondo capriccioso》被译为“随想回旋曲”,源于此曲大体由两部分构成:随想部分和回旋部分,但随想部分仅仅为26小节的引子内容,故而,此处“随想”一词并不代表一种音乐体裁,更多是作为定语,修饰“回旋曲”,意味着乐曲旋律优美,意境悠远。因此,本曲曲式结构为带引子的对比主题回旋曲式。二、主题及细部分析(一)随想部分此曲由两部分组成:随想部分和回旋部分。随想部分为1-26小节

    黄河之声 2022年14期2022-12-24

  • 清新的田园诗歌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黎明》第一乐章作品分析
    呈示部呈示部是由主部、连接部、副部和结束部四个部分组成的,其中1-13小节为主部,由两个非方正乐句组成的非方正乐段;14-34小节为连接部,单乐段结构;35-74小节为副部,由三个部分组成;75-82小节为结束部,是由两个方正乐句组成的方正乐段。主部为有生气的快板,4/4拍,以跳音节奏型为主,运用由弱到强的演奏力度,并结合贝多芬充满激情与戏剧性的特点可以看出主部的主题特点是活泼、激昂、有动力的,体现出了大自然的神秘气息。从旋律发展来看,主部旋律在开始处运用

    黄河之声 2022年12期2022-11-24

  • 二胡与乐队《绿色的思念》乐曲风格及演奏特点分析
    点分析本曲共分为主部、中部、再现部三个部分,是三部性曲式结构。其调式调性布局为A 羽—E羽—A 宫—E 羽—A 羽,民族五声调式也体现了该曲浓郁的民族音乐特点。(二)节奏特点分析1.抒情、柔美的慢板主部A 段节奏为4/4 拍,多以大附点、二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组合而成,速度为慢速。附点节奏的运用使旋律表现得更为舒缓,通过演奏也能感受到作者的“思念”之情。刚开始演奏时,要注意起弓时的音量,以弱拍进曲,不能带生硬的重音,节奏速度要稳住,不可忽快忽慢。主部A 段旋律

    戏剧之家 2022年17期2022-11-12

  • 梅西安钢琴前奏曲之八《风中映像》音高组织研究
    109-190)主部与连接部 副部 中心1 中心2 引入 主部与连接部 副部结构类型 平行乐段 单三部 平行乐段 单三部音高组织九声增调式十声三全音调式九声增调式八声减调式九声增调式五声化风格九声增调式十声三全音调式九声增调式八声减调式九声增调式呈示部中主要包含主部与副部两个部分,主部为a+a’结构的平行乐段,a’在24小节起转化为连接功能,在29-32小节中,低音出现了上四度进行,颇有传统调性音乐中D-T的功能性终止之意。此处在呈示部中出现了转调,并在再

    黄河之声 2022年7期2022-08-27

  • 马克斯·雷格尔艺术创作的守成与创新 ——以马克斯·雷格尔奏鸣曲Op.89 No.1第一乐章为例
    —再现”,副部是主部e小调的关系大调,中间部分以主部材料的展开为主,再现时副部调性回归主调。在呈示部中,各个部分较为完整(表1)。从体量来看,主、连、副、结相对均衡,但相对于主、副部而言,起过渡作用的连接部和结束部较长。从微观来看,主部主题较为方整,符合古典主义时期的乐句特征;副部主题虽然也为8小节,但通过节拍的改变,形成了散文式音乐语言。连接部与结束部皆为两个部分,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表1 奏鸣曲Op.89 No.1第一乐章的显示部结构表在展开部中,共有三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2年6期2022-08-04

  • 性别视角下柴可夫斯基《第四交响曲》第一乐章的音乐分析
    具有性别倾向,即主部主题与副部主题与人的性格特质中“阳性”与“阴性”的关系是互指的。如她所言:“在奏鸣曲中,主要的调/主题,明显占据阳性主角的叙事地位;而虽然较不强力的第二调/主题在奏鸣曲或调性情节中有其存在之必要,它担任的是叙事功能之阴性(他者)”。通过对柔弱的阴性的征服,体现出强势的阳性主位身份。然而,这些已被归为典型的叙事逻辑在柴可夫斯基的这部作品中已难以站稳,它呈现出一个新的叙事,这其中,“性别对峙”不再泾渭分明。随着时代发展所致的男性意志霸权的危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3期2022-05-01

  • 分析贝多芬《第六钢琴奏鸣曲》Op.10 No.2
    构图(一)呈示部主部(1-12)由4+4+4 三个方整型乐句构成的收拢性乐段,主调为F。乐句a(1-4)有两个丰满的主和弦开始进行,用p 的力度奏出带有陈述性的意味,在开头就表明了音乐情绪。紧接着,十六分音符的三连音回音动机,与前面的动机形成鲜明对比,像是加入了一丝疑问口吻,极具戏剧性。乐句b(5-8)和乐句c(9-12)带有歌唱性旋律,整体音区上移,左手织体以饱满的和弦为主,使用了切分节奏型,与乐句a 形成对比,乐句c(9-12)的整体音区往下走,附点增

    艺术品鉴 2022年2期2022-02-24

  • 试析贝多芬《第三钢琴奏鸣曲》第二乐章曲式结构
    重要的是呈示部内主部并没有再现,主部的第二再现出现在再现部副部之后。在查阅相关资料后发现对于该乐章的曲式划分有着不同的观点。首先是魏纳·莱奥的《器乐曲式学》中把该乐章的曲式划分为较低级的回旋曲式,是回旋曲式的一种。钱仁平在《一个被误会了的回旋奏鸣曲式乐章》一文中认为该乐章应该划分为回旋奏鸣曲式。在范乃信《贝多芬密码》一书中,提到该乐章的再现部是典型的回旋奏鸣曲式结构样式,整体上具备回旋性的结构特征。考虑到奏鸣原则在前,回旋原则在后,故命名为“奏鸣回旋曲”。

    音乐生活 2021年11期2021-12-31

  •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中奏鸣曲式的连接部特点研究
    曲式的创作中,将主部主题与副部主题之间的连接发展成为连接部。连接部的重要作用在于将副部主题的逻辑性从主调中引导出来,使两个部分自然地融合成为一体。就材料、规模、调式调性及和声等几个方面来看,“连接”的材料多为级进的线条状、一般不涉及转调,和声感不强。“连接部”的材料发展手法较为多变,通常带有转调,和声较为明确。本章节就连接部的材料来源进行主要阐述。(一)使用主部材料的单一型材料主部主题旋律作为连接部的材料进行展开,是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中最常见的创作手法,也是

    戏剧之家 2021年30期2021-10-27

  •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中奏鸣曲式的连接部特点研究
    曲式的创作中,将主部主题与副部主题之间的连接发展成为连接部。连接部的重要作用在于将副部主题的逻辑性从主调中引导出来,使两个部分自然地融合成为一体。就材料、规模、调式调性及和声等几个方面来看,“连接”的材料多为级进的线条状、一般不涉及转调,和声感不强。“连接部”的材料发展手法较为多变,通常带有转调,和声较为明确。本章节就连接部的材料来源进行主要阐述。(一)使用主部材料的单一型材料主部主题旋律作为连接部的材料进行展开,是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中最常见的创作手法,也是

    戏剧之家 2021年30期2021-10-27

  • 贝多芬《第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音乐本体分析
    2/4 拍(一)主部与连接部Ⅰ主部共16 小节,连接部共6 小节,D 大调。主部音乐语言带有呈示性特征。主部主题出现在1~10 小节,由四音下行动机(D-A)半终止结束,将属音A 蓄意延长,期待感加之以丰富的音乐动机之上,暗示着接下来的音乐素材,也展现了古典早期奏鸣曲式常见的调性特征。其后这一动机进行了多次变奏,并扩张和丰富句子的形式加以发展。第二乐句沿用了第一句的四音主题,以连奏的模进下行,有音乐表述连贯,语气清晰,双手的配合使之富有层次感。第三乐句以六

    黄河之声 2020年4期2020-12-07

  • 肖邦《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的音乐整体控制
    、高贵的气质,使主部的主题旋律从容、悠扬、高贵动人;副部主题与主部主题对比不大,仍然保持着从容、抒情的笔触及宁静高雅的情调。整个乐章的力度为pp-ff。第一乐章的sf、ff 和f 的力度相对较多,p 和pp 的力度相对较少。因此,第一乐章的整体力度偏强,给人的总体感觉应是坚定、宏伟的。其中,第一呈示部由乐队的弦乐组演奏,调性进行平稳,始终在f 小调和关系大调bA 大调之间进行,虽然结构短小简洁,但已经呈现了第一乐章的全部力度变化。乐队的演奏力度在主部、连接

    艺术家 2020年12期2020-12-07

  • 从性别研究视角看待奏鸣曲式的偏离现象——以几首舒伯特钢琴奏鸣曲为例
    下的印记:昂扬的主部主题是男性的,阴柔的副部主题象征着女性,奏鸣曲式最终以阴性的归顺、阳性的胜利为结局,男性通过这个理性过程实现了人性的升华。确实如此,呈示部中的副部不论是调性调式,还是音乐性格,都偏离了主部的既定路线,与主部形成二元对立之势。而经过中间展开部的激烈角逐,于再现部中完成回归,从而完成从对比到统一的辨证过程。对“正常状态”的偏离和移位造成心理上的焦躁和不安,从而开始极力摆脱以希望重回正轨,这种“期待”是音乐中最鲜明的心理活动,它急切的等待解脱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20年1期2020-12-07

  • 艺术歌曲《爱情的喜悦》音乐分析
    奏直接引入主题。主部在降E 大调上展开。A 乐段(5-8 小节):4+4 的方整性乐段,单一调性乐段。插部一B 乐段(15-22 小节):4+4 的方整性乐段,后乐句最后结束在降B 大调上,并用两小节连接引入主部。A 主部二主题从24 小节最后半拍完全再现,由两小节连接引入插部二。插部二C 乐段(35-49),由四个乐句构成的乐段,降G 大调—降e 和声小调平行大小调转换,故事进入高潮。A 主部三(51-59),对主部主题的完全再现。三、旋律分析引子(1-

    黄河之声 2020年3期2020-12-02

  • 创新、个性与张扬 ——普罗科菲耶夫《bB大调第八钢琴奏鸣曲》的艺术特色
    开始,在呈示部的主部中以bB大调为主调,呈示部的主部是这部大型钢琴作品的主题音高材料部分,作者紧扣bB大调主线,使用严谨的调性创作手法将作品发展,第一乐章呈示部的主部在bB大调主线中加入了bE大调作为发展中的转调部分,但最终呈示部的主部回到bB大调。呈示部的连接部将bB大调转入G大调,随后的副部到呈示部结束部则发展至g小调与同主音大调上,第一乐章的展开部一直在g小调与同主音大调上。第一乐章的再现部则回到bB大调,再现部主部与呈示部主部的调性一致。再现部的连

    北方音乐 2020年17期2020-10-24

  •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Op.14 No.2音乐分析
    结构作品。(一)主部主部A是由ABA三部分构成的再现单三部曲式结构,第一部分(A)是由aa1两个平行关系的乐句构成,两个乐句均为4小节,属于方正型乐段。第二句a1是第一乐句的高八度重复进行,仅在结尾处稍作改动,这一部分在G大调上陈述,第一乐句以五音旋律位置的主和弦作半终止,第二乐句以属到主完满终止。如下图例1是第二部分(B)与第三部分(A’)的谱例。第二部分(B)是由bb1两个平行关系的乐句构成,两个乐句均为4小节,属于方正型乐段。第一乐句采用音阶与柱式和

    北方音乐 2020年18期2020-10-22

  • 贝多芬《第一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
    展开,第一阶段为主部材料引入,第二阶段为副部材料展开,第三阶段为再现前的属准备;再现部(第101-152小节)。呈示部:第1-48小节主部主题(第1-8小节):以连句旋律形式的主和弦乐段呈现,f的主小调(从调号和其他旋律形式中的主和弦还原mi以及第8小节的主和弦停在了f小调的属于主和弦上可以直接得出是属于f的主小调),以属和弦作为开放形式终止,因此主部主题的结束是一个具有开放性的结束。主部主题中分别出现了正、副两个动机,第1小节为主部主题的主动机(由向上的

    锦绣·上旬刊 2020年5期2020-10-12

  • 贝多芬《d小调奏鸣曲》Op.31no.2第一乐章音乐分析
    1。3 音乐分析主部是一个6+15的非方整性平行乐段,主题从主调属和弦开始,具有大三和弦的明亮色彩,庄严的琶音形式,速度为广板。紧接着速度突然变为快板,在左手声部四分音符断奏音程的支撑下,鱼咬尾式的旋律如急促的雨点般快速落下,随后以柔板的速度半终止。调性色彩、速度和织体上的对比,构成了主题中的矛盾冲突,为第一乐章的戏剧性奠定了基础。主部的第二乐句中,不断提高的音区和不断扩大的音程,以及连续出现的减七和弦,再次强化了主题中的矛盾,加剧了音乐的紧张感。连接部采

    现代商贸工业 2020年21期2020-06-29

  • 例说高考函数压轴题中的放缩策略
    的依据.二 分清主部,目的使然函数表达式中,各部分对函数变化趋势的影响是不同的.决定函数变化趋势的项,笔者称之为主部,其它项则称为副部.举个例子,对于函数y=(x >0),当x→+∞时,ex是主部;当x→0时,是主部.放缩的过程就是保留主部,略去副部的过程.题目2(2018年高考全国2卷理科第21题)已知函数(1)若a=1,证明:当x ≥0时,f(x)≥1;(2)若f(x)在(0,+∞)只有一个零点,求a.解f(x)在(0,+∞)只有一个零点⇔在(0,+∞

    中学数学研究(广东) 2020年3期2020-03-30

  • 浅析肖邦《降e小调波洛涅兹舞曲》的演奏技法
    》的曲式结构1.主部分析:第1-68小节是这首《降e小调波洛乃兹舞曲》的主部。整个主部部分结构比较的宏大,篇幅也比较长,通过9个小节构成了两个相反的音乐动机,是一个单三部曲的形式,最后通过由强到弱的音乐结束了最后的部分。在主部部分的两个音乐动机来看,第一个音乐动机和肖邦的很多波洛乃兹舞曲一样都是通过一个半音组成的。这种旋律给人一种好像在草丛中的士兵小心翼翼额匍匐前行,生怕被人发现的场景。音乐进行到第10小节时候,突然发生了转变。紧接着到了第11小节,通过左

    大众文艺 2019年1期2019-12-26

  • 浅析奏鸣曲式结构中呈示部副部调性的一般规律
    分如下:呈示部:主部+(连接部)+副部+(结束部)是呈示部的完整结构,有时会省略连接部与结束部。两个矛盾对比的主题(即主部与副部)相继进行陈述,它们中间通常会有为调性和发展的转变而出现的连接部,副部之后会出现为巩固副部和结束整个呈示部的结束部。展开部:将主题材料做积极的变化发展。再现部:呈示部中的两个主题做调性上的靠拢附合。奏鸣曲式诞生于维也纳古典乐派时期,传统的古典奏鸣曲式在结构,调性布局及其旋律材料等方面在当时特定的时期都形成了一定的规律。在调性方面,

    黄河之声 2019年18期2019-12-17

  • 贝多芬奏鸣曲Opus2Nr1——和声风格分析
    ~48小节)1、主部(1~8小节)。主题采用的织体为主调织体,调性为f小调的旋律上,由分解音型连续上行的射线型跳进、隐伏的与具有回音特点的下行级进,附点四分音符、十六音符组成的三连音、一个四分音符与四分休止符构成的两种动机,这两种动机不断交替延续,由p至sf/ff,层层递进,坚毅的形象映入眼帘,命运主题的连接使得这一主部成为不可分句的乐段,由一个8小节连贯的乐句组成,结构规整,最后结束于属和弦上。第1小节由直线向上的f小调分解的主和弦构成,积极向上冲击的旋

    都市生活 2019年3期2019-07-15

  • 柴可夫斯基《C大调弦乐小夜曲》第四乐章的配器分析
    尾被用作第四乐章主部主题材料,因此引子部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尾声在整部作品中起到了首尾呼应的艺术效果,尾声的开始处再现了第一乐章引子的音乐段落,随后以第四乐章主部主题的材料结束全曲。该乐章的曲式结构图如下(引子、尾声略):在这个长达400多小节快速演奏的乐章中,柴可夫斯基仅仅用了主部与副部的主題动机贯穿全曲,音乐材料相当集中。二、织体与配器分析本乐章主要运用了旋律与伴奏织体以及复调织体。1.呈示部主部主题在C大调上陈述,以八小节为单位连续出现四次,但每

    音乐生活 2019年3期2019-06-11

  • 贝多芬晚期奏鸣曲中展开部的创作特征研究
    与以前相比更凸显主部材料性。Op.2 No.3《C大调奏鸣曲》第一乐章,展开部:90-139小节共48小节,发展主体的材料大约占到展开部整体材料的67%。?Op.79《G大调奏鸣曲》第一乐章,展开部:50-123小节共73小节,发展主体的材料大约占到展开部整体材料的81%。?发展主体的开始部分第52-59小节完全再现了主部主题,只是音高位置发生了变化。第59-74小节则出现新的材料,并且运用了主部主题的第7小节为原型进行了变化,从原来的右手旋律位置变成左手

    黄河之声 2019年3期2019-05-15

  • 钢琴曲《森林波尔卡》赏析
    波尔卡舞曲风格,主部主题轻巧灵动,插部主题平稳而富有律动感,将动物欢快的鸣叫、孩子们在森林中穿梭嬉闹的喧嚣、人们热情的舞蹈交织成的一幅和谐画面呈现在眼前,令人仿若身临其境而感到无比的轻松愉悦。作品结构为小型回旋曲式,除引子外各部分均由乐段组成;每个乐句长度完全一致,工整而精练;主部的每次呈示均采用原样再现,清晰简明,一气呵成。引子(1~4)在主调上开始,简短且兴奋。前两小节在较低音区由双手同步强奏出十六分音符的颤音使音乐生动、活泼,富有朝气,好似一阵热闹的

    琴童 2019年3期2019-04-18

  • 西方古典音乐作品结构转接过程中的属和声准备
    ,这两小节之后是主部主题,主部主题的调性是G大调,这两个和弦是主部主题调性的原位属七和弦,作品前后两个部分在结构转接中以原位属七和弦作为和声准备。(二)持续较长时间的属七和弦作和声准备在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53)的第三乐章(回旋曲)中,从第134小节到第141小节的和声连接是持续八小节的分解属七和弦,这八小节之后是主部主题的再现。主部主题再现前是以作品的主调性C大调的属七和弦的分解和弦做结构转接过程中的和声准备。这说明,属和弦准备具有展开性陈述结构特征

    黄河之声 2019年3期2019-01-25

  • 论门德尔松《无词歌》中奏鸣曲式结构的“返祖”与创新
    返祖”现象,如:主部和副部都是同一主题或性格相近的主题、近似于古奏鸣曲式结构、连接部使用主题材料写成,起主部第二乐句作用、主要主题由乐段甚至是乐句构成等。笔者选取其中四例进行详细论证,具体分析如下:实例分析一:第5首Op.19 No.5这是门德尔松较早时期创作的《无词歌》,属于第一集的第五首作品,是一首紧缩再现的奏鸣曲式。图示如下:全曲共86小节,从上图中可得知,再现部中省略了主部主题及其附属的连接部,再现部及尾声部分整体的调性转移到了与呈示部中主部主题同

    黄河之声 2018年9期2018-07-14

  • 曲式分析中的逻辑性 ——以单三部、单三部——五部、回旋曲式结构为例
    “基本主题(称‘主部’或‘迭句’)出现三次以上,中间插入互不相同的段落(称为‘插部’)这样的曲式称为‘回旋曲式’。以A代表主部,以B、C、D等代表插部,则回旋曲式的结构有如下图示所示:A-B-A-C-A……”③以上是教科书上对对三种曲式结构的定义,许多教科书对于乐句和乐段的表述都是小写英语字母,为了很好的区分乐句与乐段,本文认为乐段用大写字母,乐句用小写字母更为合适。二、概念表述分析从教材对单主题的单三部曲式的表述,我们可以看出,单主题的单三部曲式的特点是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8年11期2018-04-08

  • 浅析贝多芬《第五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
    的性格。呈示部的主部是一个收拢性的,有补充的不分句乐段。主题是由两个形象相异的材料构成(图例1),材料1是一个性格明朗、迂回上行大跳的进行,材料二则是一个和声式的下行进行,两个材料具有鲜明的对比。材料一具有强烈的推动感,材料二则具有相对忧郁的情愫,像是对爆发出来的情绪加以平定。两者相结合以后动静相结合,使音乐极具张力,形成一个拱形的旋律线条。图例1主题在两次陈述之后进行扩充,以旋律下行为主,加以分解和弦式的装饰音,语气逐渐由单旋律加浓到双音,再到八度切分进

    黄河之声 2018年2期2018-04-04

  • 杜塞克《G大调回旋曲》赏析
    ,旋律优雅明朗,主部一与插部二分别重复一次,通过力度的鲜明对比以及调性转换的创作手法赋予了作品独特的性格魅力。演奏中突出了以下几点:分解和弦织体贯穿始终,因此对于左右手力度对比的控制要非常细腻;力度对比虽然明显,但作为前古典主义作品,不能够过于夸张;织体的连奏与旋律的断奏相对比,大乐句与小语气细致奏法相融合,使音乐像说话般自然流畅,突出了音乐的个性化语气感。主部一(1~16)由两个原样重复的乐段构成,第1~8小节为第一个乐段,力度较弱,右手奏出的附点音符连

    琴童 2018年2期2018-03-06

  • 卡巴列夫斯基《C 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Op.48》第一乐章结构分析
    (1—8) A(主部) 连接部 B(副部) 结束部a 导入-中心-准备 b I 2 1小节 9 4 5 9 4 3 9(9—2 9) (3 0—9 1) (9 2—1 3 4) (1 3 5—1 4 3)G C、c G、b b、b E、b G、a、G、g、 G、g g、a 8展开部(1 6 8—2 7 1)导入 中心 准备2 0 6 6 1 8(1 6 8—1 8 7) (1 8 8—2 5 3) (2 5 4—2 7 1)a、A、a C、F、b E、G、

    音乐天地(音乐创作版) 2018年11期2018-02-14

  • 论展开性变奏手法在舒曼《a小调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中的运用
    如下:例1(一)主部主题的构成钢琴声部以柱式和弦双手齐奏的织体形式奏出华彩性的引子后,主部主题由双簧管奏出,木管组演奏附加声部,主题温和丰满、缠绵萦绕。它是一个建立在a小调上的8小节不分句乐段,一气呵成。抽取主部主题单声部旋律如下:例2主部主题可分为如上所示的6个材料。整理发现材料之间有的呈对比关系,有的又呈演变发展关系。设定材料a的c2b1a1三音为原型素材α。材料b是a的逆行进行,音符时值缩短2倍,末尾音程由二度扩大到三度。因此可视材料b为素材α’。材

    北方音乐 2017年21期2018-01-25

  • 贝多芬第二十四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op78)曲式和演奏分析
    大调的属性。接入主部(dolce)歌唱性的主题充满了温柔的力度、八分音符的伴奏要弹得轻盈连贯。二、呈示部(5-39小节)1.主部(5-13小节)开始部分叙述主要主题,#f大调,快板(Allegro),主部主题由弱渐强进入,右手柱式和弦形式弹奏,左手运用八度式和弦织体轻柔的将动机叙述出来。第七小节处八度的旋律音换指要非常准确,不能破坏圆润连贯的效果,左手低音声部的根音可以表现的更加厚重,leggieramente(轻巧的)下指要非常有颗粒性,尽量做弱处理。在

    黄河之声 2018年6期2018-01-23

  • 肖邦《升c小调圆舞曲》赏析
    的完满终止结束。主部一(33~64)由两个原样重复的乐段组成,快速跑动的八分音符以小节为单位构成弧形的“六音动机”由强至弱,在模进发展中连成片,绵延起伏,一气呵成,使音乐产生层层递进的美感,仿佛情感的思绪形成一层层涟漪,循环往复向前滚动,一圈圈消散开,最后以半音级进上行的旋律将音乐推向虚无缥缈的主音,一切焦虑、一切悲痛在这一刻终于得以释放。插部二(65~96)由变奏乐段组成的慢板抒情主题。音乐转入降D大调,色彩瞬间明亮起来,与插部一、主部一的黯淡色彩形成鲜

    琴童 2018年11期2018-01-23

  • 汪立三作品《在阳光下》的演奏与教学分析
    为三个主题:1.主部主题(1—16、23—28)主部主题里充满跳跃的节奏,并应用了变化牌拍子,体现了明朗活泼、天真无邪的音乐形象。主部主题的高声部主题是以A羽调式陈述,频繁地变换节拍。如:3/4、5/8、2/4;伴奏则是建立在以A大调性的V、I级的和弦上反复切换,具大调色彩(升三级音)。并用低位置弹奏连贯又整齐的双音营造笙响,将高声部的小调旋律烘托得明亮、灵动。在主题呈现p的力度时,保持音和大线条的出现让旋律显得灵动跳跃又不失灵性。轻巧的小连音给人一种干净

    黄河之声 2018年22期2018-01-23

  • 浅析勃拉姆斯钢琴作品《狂想曲Op.79之2》
    32小节),A段主部主题(1-8小节)和连接部(9-13小节)组成,主题明朗充满热情,在g小调上开始。连接部转入D大调,柱式和弦与八度的使用以及三连音的节奏型都加强了与主部主题的色彩对比,并在第12小节再次回到g小调。连接部的最后一小节通过D大调的属和弦转入B段(14-20小节)副部主题的d小调。C段结束部(21-32小节)仍然在d小调上展开。展开部(33-85小节)由三个部分组成。A'段(33-52小节)由展开主部主题(33-40小节)和模进(41-52

    黄河之声 2018年1期2018-01-23

  • 钢琴曲《铃鼓舞》赏析
    且都具有封闭性。主部通常为乐段结构,再现几乎采用原样再现的手法,这也是古回旋曲式与回旋曲式的重要区别之一。这類乐曲在演奏时不需要高超的演奏技巧去勾勒,在处理时不需要强烈的情绪对比去烘托,侧重于细腻的音响色彩以及对风格的整体把握。《铃鼓舞》采用典型的古回旋曲式,选自拉莫的《古钢琴曲集》第二部,音乐通俗易懂,结构短小简洁,旋律欢快活泼,节奏热烈鲜明,富有歌唱性。全曲虽有3个插部,但与主部之间的对比都比较小,风格基本统一,低音主持续贯穿始终。主部一(1~8)曲调

    琴童 2017年12期2018-01-09

  • 勃拉姆斯《B大调钢琴三重奏》Op.8曲式分析
    曲式。呈示部中,主部为开放的对比乐段,主调为B大调,以大提琴为主奏,音乐舒缓明媚,极富歌唱性,仿佛向人们传达着作曲家在莱茵河畔生活过程中的舒适心境;连接部使用了主部材料,调性上既肯定了主调,又向着副部调性递进,发挥了承上启下的职能;副部进入#g小调;结束部划分为两部分。展开部省略引入部分,基本展开部分为三部分,展开了主部材料;再现部为完整再现。第二乐章为复三部曲式,音乐激烈欢腾。首部与中部为有再现单三,原样再现;首部的中段采用模进发展,音乐连成一片,调性游

    北方音乐 2017年10期2017-10-15

  • 莫扎特《土耳其进行曲》创作手法与风格特征探析
    结构原则相结合,主部与插部交相辉映,形成独特而别具一格的倒装回旋曲式。《土耳其进行曲》曲式结构 材料发展 风格特征十八世纪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奥地利著名作曲家莫扎特,一生虽然短暂,却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特别是在交响乐、协奏曲、歌剧以及钢琴曲等领域有着卓越的贡献和突出的成就,为世人留下了宝贵的音乐文化遗产。其《A大调第11号钢琴奏鸣曲》的第三乐章《土耳其进行曲》,其旋律轻快活泼、流畅动听、雅俗共赏,深受大家喜欢,无论初学钢琴之人,或是成名的钢琴家,都把它

    大众文艺 2017年3期2017-07-12

  • 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你再不要做情郎》唱段分析
    欢快情绪的作用。主部一A(2-13小节):基本上是在主和弦和属七和弦的分解和弦上构成的曲调,明快有力。风格明朗、热情并富有生气,表现出“不要再去做情郎,男儿应当成为一名英勇的战士”的勇敢、豪迈的激情。间奏(第14小节):旋律转到主部的属调G调上,曲调变得柔和。插部一B(15-31):曲调温柔,带有宣叙调性质,这是费加罗亲切的劝导凯鲁比诺不要天天谈情说爱,讲究修饰、打扮。主部二A1(32-43小节):主部一A段的完全再现。插部二C(44-77小节):带有宣叙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8期2017-04-15

  • 浅谈贝多芬《黎明奏鸣曲》第一乐章
    的素材依旧来自于主部主题,在12小节处形成了C大调的全终止后,又接了一个开放的结束。14到34小节,以八分音符为主过渡到以十六分音符为主,音符的密集推动了音乐向前发展。35到50小节在节奏、速度、力度等方面都与主部主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段音乐开始于明亮的E大调上,与主部主题的形成了上方三度的关系,没有转到属调上,而是进行到了关系小调上。50到86小节。这一段的音乐并没有回归到C大调,音乐的动机也增加了新的元素。50到73小节,运用了模进、模仿、重复等一系

    黄河之声 2017年24期2017-01-30

  • 《春天奏鸣曲》第一乐章曲式分析
    一、呈示部(一)主部主部是整个基本音乐发展的根源环节,主部的主题应该说是所有主题部分里面最积极的因素,在对音乐整体性质进行决定的时候往往占据主导地位。此曲中的主部结构是复乐段式,1-10小节是重复材料中非方整性的守调收拢性乐段。乐曲在抒情歌唱主题上面通过器乐化的方式缓缓进入,利用钢琴分解和弦的背景下由小提琴进行演奏,自然优美地进行叙述。在F大调时主部进行陈述,在D7-T时终止和声。直到11小节开始到20小节时主题旋律才开始由小提琴转至钢琴。至于调性和声以及

    北方音乐 2017年23期2017-01-28

  •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当中的“奏鸣曲式”研究——第十首第一乐章的结构分析
    风亲切明朗,包含主部、连接部、副部、结束部四个部分。1.主部(1-8)主部为一个建立在G大调上的平行二句式乐段结构,谱例如下:第一小节为主部的核心材料,由三个动机构成。如谱例所示:动机一是从弱起小节、弱力度开始,先上行八度大跳加下行四度的十六分音符构成;动机二是前十六后八的节奏型、下行四度加上行二度构成的环绕音调,与动机一形成倒影关系;动机三是第一小节左手伴奏声部的一级主和弦构成。核心材料在第二小节进行了重复巩固,至第三小节时将核心材料进行上行二度模进并随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5期2016-11-12

  • 鲁托斯拉夫斯基《第三交响曲》之背景结构解析
    表现为多个不同的主部与多个不同的插部进行交叉布局,由此而形成多个回旋曲式环环相套的结构形态。这种回旋曲式模型是对传统回旋曲式的一种大胆推进,使回旋曲式这种古老的曲式模型不但获得了新的发展,而且使其具备了承担复杂音乐语言叙述的能力。首先来看第一部分,该部分是由二十个次级结构组成的交叉性复合回旋曲式,具体包括三个主部主部Ⅰ、主部Ⅱ、主部Ⅲ)和六个插部(插部Ⅰ、插部Ⅱ、插部Ⅲ、插部Ⅳ、插部Ⅴ、插部Ⅵ)。其中主部Ⅰ间隔出现五次;主部Ⅱ间隔出现四次;主部Ⅲ间隔出现

    大众文艺 2016年22期2016-07-13

  • 贝多芬月光奏鸣曲第三乐章曲式分析
    一个双呈示部。由主部、连接部、副部和结束部四个部分组成。主部(1-14小节)。主部主题的性格:主部的音乐形象是奏鸣曲的基本形象,在整个乐曲中占主要地位,主部的音乐形象是热情、激动的性格。呈示部主部是对比性的主题,以#c小调进入,主部主题(1-9小节)包括了十六分音符分解和弦向上冲的动机是一个极度激动的形象和八分音符的强有力的断奏的动机,具有很大的推动力量。也表达了贝多芬暴风雨般的热烈感情和向封建等级制度发起攻击的态度。主部主题的结构:贝多芬早期的作品与莫扎

    北方音乐 2016年19期2016-02-04

  • 浅析勃拉姆斯《钢琴五重奏》Op.34第一乐章
    7小节是呈示部的主部。开始是一个叙事性的主题,深沉忧郁。第一主题激情悲壮、雄浑有力,1-4小节是钢琴、第一小提琴和大提琴的同旋律齐奏,带有前奏色彩。5-11小节,钢琴猛然闯入,带来不祥的气息,钢琴十六分音符的出现,配上弦乐的和弦,钢琴与弦乐越来越激动地对峙,产生剧烈地摩擦。在5-7小节出现重音移位,重拍出现在第二拍和第三拍上。到11小节重音才回归正常。12-17小节是1-4小节的变化再现,弦乐同音齐奏,钢琴分解和弦的琶音。主题发展就像是在不断地挣扎,然后越

    黄河之声 2016年23期2016-02-03

  • 融合与升华——施尼特凯《第八交响曲》的创作技术研究
    回旋曲结构,它的主部用传统调性手法写成,主要使用核心材料b系列;而各插部以无调性手法写成,主要使用核心材料a系列。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如下表:段落 A 连 接 B A1 连 接 C A2 连 接 D A3小 节数 1—18 19—46 47—94 95—101 102—105 106—144 145—151 152—161 162—237 238—244调 性bD至F 无调性无调性 F调 无调性无调性 G调 无调性无调性bD调音高材料 材料b 材料a 材料

    大众文艺 2015年21期2015-12-18

  • 手术患儿约束带的改良与应用
    改良,其结构包括主部、6对尼龙粘扣和2个膝部绷带。通过临床80例手术患儿应用,效果满意。手术患儿;约束带;体位护理手术过程中一些特殊体位时常需使用约束带,防止手术体位发生改变等。传统的约束带在实际应用中,松紧难以控制,易发生移位、滑脱;下腹部、腹股沟、阴茎、阴囊等会阴部手术(婴幼儿)时,约束带会影响消毒范围及手术铺巾;手术开始前需将两侧的带子分别固定于手术床两侧,易延误手术开始时间。2012年12月,我院手术室对约束带进行了改良,通过临床80例手术患儿应用

    护理学报 2015年2期2015-12-17

  • 浅析门德尔松《无词歌》的奏鸣曲式原则分析
    特点就是呈示部中主部与副部的矛盾冲突和再现部中副部的调性回归,让奏鸣曲式区别于很多曲式原则。三、《无词歌》中的三首奏鸣曲式乐曲分析《无词歌》中作品85之3、作品19之5以及作品30之4这三首乐曲,在奏鸣原则的基础上,使用调性思维的原则,让乐曲变得更加饱满。在《无词歌》中还有一些乐曲是结合了其他曲式原则和奏鸣曲式原则,传统上,由于奏鸣曲式自己的特点,奏鸣曲式原则大部分用于大型乐曲,而门德尔松把奏鸣曲式运用到小型作品当中,这是一个勇敢的突破。使音乐作品更有张力

    戏剧之家 2015年17期2015-09-28

  • 贝多芬钢琴奏鸣套曲中奏鸣曲式呈示部中连接部的特点
    ;连接部连接部是主部主题通往副部主题之间的桥梁,是将这两个段落衔接起来的媒介,基本功能是“承前启后”,以调性转换为基础,将两个相互对置的主题在主题材料﹑调性及音乐形象等方面连接为统一发展的整体,达到使主部平衡过渡到副部的目的。连接部在材料的使用上较为自由,常常表现出对主部主题材料的发展和变化,有时还使用全新的材料或副部主题的某些材料。在使用全新材料时,与主部主题的对比往往不是很鲜明,其材料通常带有动机性,显得比较零碎;而整个连接部使用副部主题材料的情况几乎

    戏剧之家 2015年16期2015-09-12

  • 门德尔松《婚礼进行曲》曲式分析
    用回旋曲式结构,主部的多次呈示将充满了兴奋与欢乐情绪的主题贯穿于乐曲始终。一级曲式结构引子 主部一 插部一 主部二 插部二 主部三 尾声单三 单三 乐段 单三 单三 ⅠⅡ1~1516~3334~4748~5556~8788~115116~133A 连接 A B A B A C D D A E F G 连接 A B A 连接起至止小节数二级曲式结构三级曲式结构a a a a b c a a b c a a d d e d e d a a f g‖∶h h∶‖

    音乐生活 2015年1期2015-02-13

  • 否定之否定规律在奏鸣曲式中的体现
    ——初步肯定1.主部与副部的对抗奏鸣曲式中主部是最基本的形象,通过建立主要的调式调性确立整个奏鸣曲式乐章的主调,建立起基本的音乐性格,它通常是方正的能划分出明晰的乐句或乐段的结构。在音乐性格与情绪上,主部多是明朗的、刚毅的、热烈的、生气蓬勃的。主部主题必须具有足够的特征和吸引力来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激起人们对它的兴趣。2主部中建立在主调上的音乐主题往往凝聚着整个乐章中的核心乐思,在贝多芬的奏鸣曲式乐章中更是加强了主部在整个乐章中运作动因的作用。副部通常作为奏鸣

    大众文艺 2014年2期2014-07-12

  • 浅论柴可夫斯基《第六交响曲》的艺术魅力
    ,成为第一乐章的主部主题,由中提琴和大提琴奏出:逐渐随着乐曲的扩展推进达到了高潮,主部主题融化在了乐曲以弦乐为伴奏的不安节奏中,随之副部主题出现:副部主题的真诚与安逸和主部主题的躁动不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第一乐章的庄严的中段是在主部主题上展开,乐曲在乐队的不同声部上跳动,造就了悲怆的热烈,再到痛心的苦闷情绪,并在期间不停变化。在情绪最为紧张的一瞬间,长号适时奏出祈祷,死亡的动机随之引出,接着又是重复主部主题的不安,随后又再次出现副部主题的抒情。这样的运用自

    剧影月报 2014年4期2014-05-25

  • 勃拉姆斯《第二交响曲》第三乐章音乐分析
    和喜悦。回旋曲式主部一为三拍子小步舞曲,完整的再现单三部曲式,缩减再现。A乐段为两个对比性乐句,后乐句通过分裂、模进扩展。双簧管平稳地奏出民歌风格的主题,黑管与大管吹奏出的柱式和弦与大提琴拨奏的分解和弦共同起着烘托效果。B乐段将主题风格在下属调上发展,由木管乐器分组奏出呼应下行的新材料。A乐段再现时只原样再现了前乐句,在同主音调性的交替中形成扩展:插部一同样采用完整的再现单三部曲式,各乐段根据交响乐队的乐器特点展衍发展,采用T-D-S-T的传统调性布局。C

    音乐生活 2014年4期2014-04-24

  • 浅谈门德尔松《第一钢琴三重奏》结构分析
    式分析如下:1.主部的结构为并列单二部曲式,A段半终止停留在属和弦上,B段的后句,用一个阻碍终止形成了乐句的扩充,仿佛是犹豫了一下,欲言又止地结束了主部。大提琴奏出第一乐段,而后由小提琴高声附和着唱出更高一层的旋律,伴随着钢琴动荡不安的伴奏织体,结束在主调全终止。2.连接部结构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主部全终止之后以新材料进入,与主部形成区分,调性和声游离不定,阶段二开头取用主部a句材料,通过将a句分裂进行,调性逐步转向属方向,将副部引出。3.副部的结构是

    参花(下) 2013年3期2013-10-26

  • 奏鸣曲式的“分”与“合”——贝多芬第28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结构分析
    野的就是这首作品主部的划分,贝多芬第28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主部如何划分才是近乎人意的?试作如下分析。(一)分析探讨第一种划分是把主部划分到第4小节,停在主调(A大调)的半终止上,之后为连接部的开始,但朝后观察,作为主部主题的乐思在第5到8小节还在陈述,且贝多芬很少把主部结束在半终止上。第二种划分到第6小节,这里节奏上有个长时值自由停顿,第7、8小节可以作为连接部的引入阶段,貌似可以。但第6小节和声停在A大调VI级的导七和弦到VI级上,这种和声上的安排与这首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3年8期2013-05-14

  • “三巨匠”钢琴奏鸣曲式呈示部对比研究
    成,其中呈示部由主部、连接部、副部、结束部四部分组成。本文通过分析三位音乐巨匠呈示部的创作风格、主题结构、和声语汇、调式特征来探析他们之间在钢琴奏鸣曲式创作中存在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一、创作风格不同海顿、莫扎特、贝多芬都是同一时代的作曲家,但由于性格特征、生活经历和人生价值观的不同,他们的音乐风格、创作技法也不尽相同。约瑟夫·海顿 (1732-1809)一生跨越了巴洛克时期到古典主义形成、发展的几十年,他生活的社会背景呈现“太平盛世”的景象,这影响了他的人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0年9期2010-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