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月光奏鸣曲第三乐章曲式分析

2016-02-04 05:21王美智
北方音乐 2016年19期
关键词:主部展开部呈示部

王美智

(辽宁师范大学,辽宁 大连 116013)

贝多芬月光奏鸣曲第三乐章曲式分析

王美智

(辽宁师范大学,辽宁 大连 116013)

贝多芬创作的32首钢琴奏鸣曲在西方音乐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每个钢琴演奏者的必弹曲目,但很多人对贝多芬奏鸣曲的结构,风格特点并不了解,从而导致演奏出的效果有限。第14号月光奏鸣曲为贝多芬中期创作的奏鸣曲的典范,本文以第三乐章为例简析曲式特点,为更好的演奏贝多芬月光奏鸣曲提供借鉴。

月光奏鸣曲;曲式分析

贝多芬创作的32首钢琴奏鸣曲在西方音乐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通常被钢琴家们奉为“圣经”。这32首奏鸣曲几乎贯穿了贝多芬一生,带有一定的自传意义,并成为贝多芬全部作品的重心所在,它的巨大历史意义在于提高了现代钢琴音乐的表现力,是人类文化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月光奏鸣曲更是为贝多芬中期创作的奏鸣曲的典范。

一、呈示部(1-65小节)

贝多芬月光奏鸣曲第三乐章的呈示部是一个双呈示部。由主部、连接部、副部和结束部四个部分组成。

主部(1-14小节)。主部主题的性格:主部的音乐形象是奏鸣曲的基本形象,在整个乐曲中占主要地位,主部的音乐形象是热情、激动的性格。呈示部主部是对比性的主题,以#c小调进入,主部主题(1-9小节)包括了十六分音符分解和弦向上冲的动机是一个极度激动的形象和八分音符的强有力的断奏的动机,具有很大的推动力量。也表达了贝多芬暴风雨般的热烈感情和向封建等级制度发起攻击的态度。主部主题的结构:贝多芬早期的作品与莫扎特的风格相似常用收拢性的结构,性格特点单一。到了中期,贝多芬奏鸣曲的主部主题开始逐渐改变,性格逐渐丰富,冲突逐渐加强。月光奏鸣曲第三乐章呈示部的主部主题落在延长音升sol上,是#c小调上的D音,是开放性的结构。其中9-14小节是主部主题的延续。

连接部(15-21小节)是主部主题的延续(15-18小节)延续了主部主题具有斗争性的向上冲的强有力的特点。之后进入转调阶段并渗透了副部的调式调性(19-21)转到了#c小调的属方向调上#g小调,右手快速的十六分音符的跑动也先现了副部十六分音符伴奏织体的节奏型。

副部(22-42小节)作品的副部主题非常丰满,情绪哀伤,但却洋溢着执拗的热情,主部主题和副部主题的写法虽有很大的不同但都表达出热情奔放的情绪。在#g小调上进入副部主题,23小节右手的装饰音表现出痛苦的情绪,左手低声部十六分音符分解和弦快速的行进充满着热情,做了强烈的对比冲突,副部强有力的八分音符顿音断奏运用了主部主题的动机。33小节是副部主题的补充乐段,准备进入结束部。

结束部(43-65小节)月光奏鸣曲第三乐章结束部的写作手法是比较单纯的一种材料,充满朝气。结束部的第一部分(43-57小节)在#g小调上,加固了调性特点,又出现了主部主题八分音符断奏的动机,强弱的快速转换进一步加剧了冲突,第二部分(58-65小节)左右低音持续在升sol为展开部的#C调的属音,先现了展开部的调式调性。

二、展开部(66-101小节)

展开部由三个部分组成,分为导入部分、中心部分、先现段三个阶段。是主题的进一步展开,也是奏鸣曲式中戏剧性最强的部分,作曲家的思想要集中地表现在展开部。

导入部分(66-71小节)展开部由#C大调进入,导入部分导入的是具有冲突斗争性的主部主题,通过变化调性的方法区别于呈示部的主部主题,是变化调式调性的特点,主部的#c小调和副部的#C大调是同主音大小调。

中心部分(72-87小节)中心部分是展开部的主体。中心部分由调性的冲突,通过转调体现出来,中心部分#f小调进入,第78小节转入G大调。同时有副部主题材料的展开,副部旋律在高低音声部反复出现,展开部将主部和副部的矛盾进一步尖锐化。

先现段(88-101小节),先现段的低音持续音在主调的属音上,先现了再现部的调性。左手八度震音表现了不稳定的冲动不安的情绪特点,右手单音下行的二度叹息音调表现了作曲家忧郁失落的情感,100小节,旋律高八度重复出现,并运用了柱式和弦,丰满了和声效果,出现了主部主题强有力的断奏动机,94-101小节反复运用二度,现出心里犹豫不决的情绪,向命运发出疑问。

三、再现部(102-158小节)

再现部的调式和调性都要服从于主调,月光奏鸣曲第三乐章的再现部回到呈示部#c小调,再现部有着比较大的动力,推动冲突进一步加剧,在冲突中继续展开。

再现部的主部(101-115小节)是呈示部的完全再现。

再现部的连接部在第116小节省略了连接部。

再现部的副部 (116-136小节)在#c小调上再现呈示部副部主题。

再现部的结束部(137-158小节)在#c小调上再现呈示部结束部。

四、尾声(159-200小节)

奏鸣曲式的尾声,好像是被再现部隔开的第二展开部,尾声分为导入部分、中心部分、名副其实的终止尾声三个部分。

导入部分(159-166小节)再现部圆满完成终止后,进入尾声,尾声的导入运用的是主部主题材料。163-166小节的华彩乐段运用了尖锐的不稳定的减七和弦,反映了激情的迸发,戏剧性的斗争及内心激烈冲突在这里达到了顶点。

中心部分(167-189小节)低声部出现副部主题材料,逐渐引向高潮。177-187小节运用精湛的华彩乐段,右手幻想性的琶音迅速穿过钢琴的全部音域,低音的柱式和弦强而有力。188-189小节低音八度速度变为柔版,急速的音乐突然中止,表现了作曲家内心对于冲突迸发的疲惫。

终止部分(190-200小节)左右快速的十六分音符做伴奏织体,旋律由弱渐强运用了部分呈示部结束部的材料。194小节加倚音的二分音符拉长了旋律线条,发出了对命运的疑问对斗争的质疑,但196小节主三和弦分解成琶音巨浪往前推进,最后的柱式和弦强有力的顿音强奏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几乎贯串了一生创作的全过程。贝多芬一生坎坷,但他依然坚守博爱的信念,通过音乐作品为共和理想呐喊。这些思想在贝多芬钢琴奏呜曲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它号召人们摧毁封建制度的伦理观念,确立富有正义和善良的人性。贝多芬的32首钢琴奏鸣曲中有集中显示受海顿、莫扎特影响的古典传统,并体现了他对钢琴奏鸣曲创作的突破、创新和发展。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有着永远取之不尽的宝藏,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猜你喜欢
主部展开部呈示部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中奏鸣曲式的连接部特点研究
莫扎特早期钢琴奏鸣曲中的展开部研究
浅析奏鸣曲式的戏剧性
奏鸣曲式展开部基本部分的特征研究
贝多芬晚期奏鸣曲中展开部的创作特征研究
传承与引领
论门德尔松《无词歌》中奏鸣曲式结构的“返祖”与创新
鲁托斯拉夫斯基《第三交响曲》之背景结构解析
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呈示部和声结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