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部

  • 保罗·波诺《随想风格的华尔兹舞曲》演奏诠释与音乐风格分析
    成,即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与附加尾声部分。本文依托作品演奏要点为主导,从调性与结构、节奏与织体、演奏法运用、呼吸与句法分析四个方面进行探究,以期于对音乐作品风格的正确诠释,提供依据。(一)作品呈示部1.调性与结构分析第一段为1-24 小节,共分为四句,其中,1-8 小节为该段第一句,采用升C 大调;9-16 小节为该段第二句,沿用升C 大调;17-22 小节为该段第三句,采用降B 大调;23-24 小节为该段附加延伸句,沿用降B 大调。第二段为25-58

    艺术品鉴 2023年32期2023-12-18

  • 西方范式与中国意蕴的化合 ——罗忠镕《五首五声音阶前奏曲与赋格》研究
    该赋格呈示部和展开部各21小节,再现部为16小节。三个部分的主题进入次数为2、2、1)和第五首(该赋格呈示部和副呈示部共18小节,展开部15小节,再现部为10小节,三个部分主题进入次数为4、2、2)。在三部性原则基础上,将中部进行扩展的有第一首赋格(该赋格呈示部为14小节,展开部为28小节,再现部与呈示部长度相等,主题进入次数为2、2、2)和第四首。在结构上有较大突破的是第二首赋格,该赋格无展开部,呈示部和副呈示部分别为17小节,再现部只有6小节,主题进入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23年2期2023-08-23

  • 肖邦《g 小调叙事曲》横向织体规律与演奏分析
    是很大,反而在展开部和再现部结构都较呈示部中有明显紧缩。而副部主题是横向织体变形的重头戏,作品在不改变副部主题旋律的情况下,通过改变织体形态使副主题每次出现都和之前迥然不同。经研究可见三类变化:(一)力度发展变化主部主题在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中的力度发展分别为p 到pp 到pp;而副部为pp 到ff 到ff。可见主题在展开部和再现部中的力度明显变得越来越隐忍,而副部主题却越发雄壮。(二)结构发展变化主部在呈示部中共28 小节,在展开部共12 小节,在再现

    戏剧之家 2023年14期2023-06-03

  • 谈贝多芬《“热情”奏鸣曲》OP57.第一乐章的演奏分析
    ,无论连接部、展开部还是尾声都得到了很大扩展,贝多芬从这首奏鸣曲中突破了之前奏鸣曲的框架。(二)《“热情”奏鸣曲》第一乐章的音乐情节1、“火箭”主题情节——将分解和弦或音阶直线上升或下降,形成贯穿在贝多芬全部创作中的“火箭主题情节”。如主部主题的分解和弦谱例3(149-150小节),尾声部分的218-233小节。2、“重复音”情节——这首曲子第一乐章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命运”主题音型又好似跳动的脉搏,以三个重复音加一个音程为特征,这种形态具有强烈的核

    黄河之声 2022年6期2022-11-22

  • 曲式功能理论与奏鸣理论比较研究
    部、结束部以及展开部、再现部、引子与尾声等角度出发,比较两种理论的方法侧重与观点异同,并结合作品实例,阐述两种理论对同一首作品的不同观点。奏鸣理论主要研究对象为奏鸣曲式,因此,比较的重点是两种理论有关奏鸣曲式的论述。一、主部两种理论在论述奏鸣曲式呈示部主部时有较多共通之处。如论述主部结构时,两种理论都是先叙述主部的常用结构,之后再探讨非常规或特殊类型的主部;讨论主部主题的性格特征时,曲式功能理论认为主部主题具有引导性特征,奏鸣理论也提出“主部经常包含多个明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022年2期2022-05-30

  • 性别视角下柴可夫斯基《第四交响曲》第一乐章的音乐分析
    构作用。其中,展开部是该主题集中出现的地方。引子段落是第一次现身之处,第二次便亮身于第一展开部结尾,这个位置颇有意味,因为这是主部主题情绪发展的首次高峰处。命运动机此刻不合时宜的惊现令主部情绪遭受巨大打击,在力度上,格外标注了con tutta forza(用全部力量来演奏),加上小号刺耳的音响更加重了该动机的强势气场。这之后出现的情形与前一致,被命运打乱的破碎的主部主题不断地积累情绪和力量,在每次行将愈合之际,命运动机便猛然出现,极力阻拦。若在加上听者感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3期2022-05-01

  • 格拉纳多斯《音乐会快板》演奏版本分析
    曲式,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严格地遵守起承转合的结构。在全曲的布局中,呈示部的主题材料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通过不断变化进入展开部,对其进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使音乐呈现更加多样化的特点,之后又以调性回归的方式进入再现部,并在高潮中结束全曲。1.引子(如谱例1)这仅有两个小节的引子,拉罗查用一种急速的快板演奏,演绎出了一种充满激情奔放的开头,但与原谱不太一样的是,在第二小节的第二个拍子上,拉罗查并没有按照原谱双手齐下,而是先奏出了左手的八度,随后右手的和弦紧

    艺术家 2022年3期2022-04-24

  • 原博《C大调钢琴赋格曲》主题研究
    方法,为后面在展开部中使用紧接模仿的写作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另外,第二次答题从次强拍开始,一定程度上弱化和隐蔽了主题的性格,最后一小节与前面答题一样,采用前八后十六的节奏型作了一些变奏。这首赋格曲中的对题主要采用了自由对题的写作方法,每一次伴随主题和答题出现的对题都各不相同,并且两者之间形成一定的对比关系。对题使用的材料一部分来源于主题动机的片段提取和变奏,还有一部分采用了新材料。二、主题展开这首赋格曲展开部的创作,没有采用间插段来引出主题的展开,而是延续呈

    参花(下) 2022年1期2022-01-15

  • 扬琴曲《林冲夜奔》演奏思考
    有引子、主部、展开部Ⅰ、展开部Ⅱ、再现部以及尾声构成。乐曲的第一小节到第八小节是引子部分,在G 上进行。乐曲的第九小节到第四十五小节是乐曲的主部(愤慨)。乐曲的第四十六小节到第一百六十六小节是乐曲的展开部Ⅰ(夜奔)。乐曲的第一百六十七小节到第二百五十八小节是乐曲的展开部Ⅱ(风雪)。第二百五十九小节到第二百八十八小节是乐曲的再现部(上山),第二百八十九小节到第二百九十八小节是乐曲的尾声。乐曲的引子部分,共有两个乐句组成。第一到第三小节是引子部分的第一乐句,第

    艺术品鉴 2021年9期2021-12-30

  • 贝多芬C大调《黎明奏鸣曲》第一乐章技法分析
    曲式 呈示部 展开部 再现部 尾声(Coda)曲式 主部 连接二级部 副部 结束部 导入 展开Ⅰ展开Ⅱ属准备 主部 连接部 副部 结束部乐段结构A(a+a1)乐段结构B(b+b)与主部同头主部材料结束部材料A(a+a1)B+B(b1+b)(b+b)主部发展副部插入主部收尾起止295-302调性 C E c g、f bb、c C a A、C小节 1-13 14-34 35-50 51-89 90-95 96-111 112-135 136-155 156-1

    黄河之声 2021年18期2021-12-14

  • 贝多芬《升c 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的演奏技巧及艺术特征分析
    烈,做好准备向展开部过渡的准备。(二)展开部(66-102 小节)展开部延用了呈示部的主题材料并将其发展。在弹奏这一部分时,要注意与呈示部的情感和强弱力度上的对比。76 小节开始左右手主题互换,右手成为伴奏而左手转为了主题旋律,与呈示部的副部形成了对比。左手作为旋律时伴随着音区移低,整体的情绪也随之转换,变得更加深沉起来。在弹奏过程中要注意主题旋律的更易,由右手转而强调左手。当旋律进行到88 小节时,情绪已经随旋律深入了低谷。乌云密布,暗雷涌动的左手八度连

    艺术品鉴 2021年9期2021-12-06

  • 民族音乐元素在中国钢琴作品中的融入
    ~73 小节,展开部(B)为第74~168 小节,间奏部分是第169~175 小节,主旋律不断变换,依次递进欢快的节奏,呈现出新疆人民辛勤劳作、载歌载舞的热闹场景。其中,在第121 小节后大量运用托卡塔的创作形式,使和弦与音阶交错进行、节奏紧凑。最后回归主题第176~212 小节为再现部,尾声是第213~228 小节,变化性的结尾使人意犹未尽。二、民族音乐元素在中国钢琴作品中的融入及演奏特点分析《春舞》这一作品自问世以来受到了演奏者们的广泛传播与喜爱。本文

    艺术家 2021年5期2021-11-26

  • 李斯特单乐章作品的套曲化设计
    与主部、副部、展开部和再现部正相适应,而从套曲的角度来看,则又符合四个乐章(快速的第一乐章、抒情的第二乐章、谐谑曲性质的第三乐章和终曲性质的第四乐章)的布局。(2)交响诗中插部之间的对比往往比奏鸣曲快板中的对比更强烈,而插部本身往往多于三个。这就给作曲家体现标题构思,反映各种种类的题材以很大的自由。(3)使用单主题及主题变形的原则来发展所有的主要主题,使结构较为庞大的、多段落的交响诗非但不显庞杂和松散,反而因此加强了戏剧性。”[3]在单章套曲化理论中,单乐

    音乐生活 2021年3期2021-07-16

  • 浅析钢琴曲《威尼斯船歌》的作曲技术运用
    性构成了统一。展开部的调式调性就是近关系转调到#c和声小调并且是用了模进转调的形式,推向了#c和声小调。形成了另外一种小调色彩。再现段的调式调性依旧回到#f和声小调一直到结尾处。(二)和声技法分析在浪漫主义时期,和声的运用主要是以纯四度和纯五度结尾。然后在引子和呈示部中间都是以#f和声小调的I、IV、V.级正三和弦为基础进行和声的纵向和横向发展。中间发展部分是近关系转调以后以#c和声小调的和声基础作为发展部分的动机。再现段之后,又回到了#f和声小调。原样重

    黄河之声 2021年6期2021-06-18

  • 奏鸣曲式再现的多种可能性
    题呈示,然后在展开部中展开。在划分一部作品的结构时双主题对比,调性的对比与统一这些就有着重要的划分依据。然而一些奏鸣曲式的作品结构并不完全按照我们通常所认知的结构原则,这样在分析中就会存在一定的困难,而近代奏鸣曲式也经历着一系列的发展才因此确立。同时奏鸣曲式还存在着各种变体形式,如:省略展开部的奏鸣曲式、插部代替展开部的奏鸣曲式、倒装再现的奏鸣曲式、主部在其他调上再现/副部不回归主调的奏鸣曲式、省略主部再现的奏鸣曲式等。二、近代奏鸣曲式的发展历程成熟的奏鸣

    黄河之声 2021年19期2021-02-24

  • 奏鸣曲式在舒伯特成熟时期钢琴奏鸣曲中的运用 ——《a 小调奏鸣曲》(Op.42,D 845)第一乐章分析
    变奏技法处理“展开部”,按照和声-调性平衡原则调整再现部调性布局。舒伯特保留了传统古典奏鸣曲式的框架和轮廓却瓦解了其结构基础,从而使该乐章演变为一首幻想性的抒情钢琴小品。1825 年是舒伯特钢琴奏鸣曲创作进程中一个标志性时间,其重要意义可以和“钢琴奏鸣曲之年”(1817年)相提并论,而且是在更高的层面上。音乐学家汉斯·科尔奇认为:直至1825 年,面对两首《a 小调奏鸣曲》(op.143 和42)、《D 大调奏鸣曲》(op.53)、《C 大调奏鸣曲》(‘遗

    乐府新声 2020年4期2021-01-19

  • 莫扎特早期钢琴奏鸣曲中的展开部研究
    扎特 奏鸣曲 展开部莫扎特一生创作19首钢琴奏鸣曲,其中K.279-K.284无疑是打算一起发表的,因为它们分别使用了五度圈中从D下到降E的每一个大调性,而且这六部作品显示了从形式到内容极其丰富多样。这六首作品在他的整个音乐创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音乐风格与表现手法方面基本确立了其独特的创作特点,同时也为他后期的伟大钢琴作品及器乐创作奠定了基础。展开部一词最早源于复调音乐,随着18世纪奏鸣曲创作的大量兴起,展开部更多是指奏鸣曲式中的第二部分,其结构特点

    参花(下) 2021年12期2021-01-15

  • 奏鸣曲式在舒伯特晚期钢琴奏鸣曲中的运用 ——《bB大调钢琴奏鸣曲》(D960)第一乐章分析
    主题,结束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等——“使作品结构形成明确的分组和层级,各个群组间的关联和统一又构成前提条件,让音乐在弥散式的和声和主题-动机的自由联想中发展。”[4]118一、呈示部(第1—125小节)(一)主部主题(第1—48小节)这是一个用带再现的三部曲式(A B A1)写成的歌唱性主题,其结构和音乐表现类似于一首完整的钢琴小品。中板的速度标记(Molto mederato)再一次表明,舒伯特最终放弃了传统古典奏鸣套曲的对比性乐章结构。①在传统古典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 2020年4期2021-01-07

  • 肖邦《第一叙事曲》演奏分析
    温柔的氛围,为展开部做好充足的准备。在一些演奏家演奏的版本中,这部分的节奏会被放快。在笔者看来,以慢速演奏更能体现出肖邦浪漫、温柔的感情基调,也更能衬托出展开部的悲壮以及作曲者的情感爆发。(3)展开部(94-165小节)。展开部由a小调引入,进一步渲染了悲伤的氛围,层次感逐步加强,并由106小节转到A大调,进入中心部分。在密集的和弦与激烈的节奏中,积蓄了许久的情感终于爆发出来,所有的怀念和回忆如洪水般迸出。此时右手的和弦指尖应保持站立,将腰部力量输送到指尖

    艺术家 2020年1期2020-12-08

  • 贝多芬《第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音乐本体分析
    现做承接。二、展开部展开部的规模较大,沿用了主部的素材,具有呈示性特征。其分析方法有两种:一是将134~142 小节看作一个乐段:bB 大调,可平均分成各四小节的两个乐句,并均形成收拢性的完全终止;第二种是将133~137 小节作为展开部主题(A),138~184 小节全部是主题的派生。展开部的发展基调较为激越,开头下行和声进行与呈示部主部主题的上行进行形成对比,左手分解八度音型衬托右手和柱式和弦,和声基本在属和弦和导和弦进行。从第142 小节起,旋律在左

    黄河之声 2020年4期2020-12-07

  • 浅谈肖邦练习曲《离别》
    品,由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构成,呈示部分为21 个小节,以E 大调的属音开头,切分音的节奏型为引子高音声部复音旋律为主题进行,音程以级进和跳进为主,运用附点、前八后十六等节奏型,使用延长音烘托长线条的旋律,使得这个乐曲织体更加丰富,乐曲进行到中断出现大量离调,离调模进与声部反向相结合并加重了内声部织体,中段旋律作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引出了下个部分,最后本段以E 大调主和弦平稳终止。展开部是本曲的高潮部分,分为40 更小节,首先在速度上就与呈示部形成鲜明的

    黄河之声 2020年9期2020-12-05

  • 贝多芬《第十七号钢琴奏鸣曲—暴风雨》作品研究
    节的旋律来引出展开部的旋律。展开部又经过不断的发展变化,在这一变化发展的过程中贝多芬着重强调了对比,使得旋律之间对比十分明显,也使得这一部分成为了这部作品的高潮阶段。随后第一百四十七至二百三十二小节进入到了再现的部分,其中主题部分的旋律将呈示部的主旋律又一次强调出来,加入了新的变化动机,使得主旋律更加赋有情感。第一乐章最后通过在低声部的主和弦结束了整个乐章,充满着对比性戏剧性欢腾的一乐章最后归于平静。第一乐章所采用的是最基本的奏鸣曲曲式结构,拥有呈示部、展

    黄河之声 2020年15期2020-12-02

  • 王澄泉二胡协奏曲《花木兰》展开部音乐结构研究(二)
    013)上文对展开部一中赋格段的主题、答题、对题部分进行了研究,本文将继续对剩余部分展开研究。间插段属于赋格曲的展开部分,通常在结构上起补充、过渡的作用。如图6:上例是紧接在呈示部后面出现的第一个间插段,作品从309小节开始到第320小节是第二个间插段。如图7:以上两处间插段的音调素材,主要是赋格段呈示部中主题部分动机音型加以变化发展而成。如图8:间插段(1)的音调素材完全来自主题,基本上保持了主题开始的动机音型,只是在节奏上略作了变化。间插段(2)的音调

    北方音乐 2020年18期2020-10-22

  • 试析希曼诺夫斯基《第三钢琴奏鸣曲》对古典奏鸣曲式的创新与突破
    在奏鸣曲式中,展开部担任着“发展”的重要作用。不仅仅是与呈示部分做出对比,还要在此之上将原材料加以拓展,并得到了更加深远与变化多样的发展。展开部的材料往往来源于呈示部,在展开部基础上变换调性,使材料更加丰富化。稳定的呈示部主题材料在展开部变化发展,主要原因就是为了增加原本稳定的主题原材料,在后面出现不稳定性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调性的变换。奏鸣曲式的展开部在其中占据的中间位置布局,这一布局反映出展开部往往最具有不稳定性、变化性与可发展性,与前后形成强烈稳定上的对

    北方音乐 2020年15期2020-09-26

  • 写在分析拉威尔《G大调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之后
    清楚的问题,如展开部和尾声的另一种划分方式和西班牙民间音乐与爵士乐融合的媒介,希望能得到更多学者和专家的指正和帮助。一、关于曲式结构(一)呈示部与再现部曲式结构几种不同划分方式的探讨《G大调》的第一乐章是传统的奏鸣曲式,在查阅了《G大调》的相关研究成果之后,笔者发现《G大调》的曲式结构存在两种不同的划分方式,而这两种不同的划分又都与本文的划分方式不一样,主要的分歧点在副部主题。由于呈示部和再现部的段落结构相同,以下以呈示部为例,分别把呈示部的三种划分方式列

    黄河之声 2020年11期2020-07-16

  • 浅析奏鸣曲式的戏剧性
    曲式的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三部分来论述奏鸣曲式的戏剧性,以便演奏者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关键词】奏鸣曲式;戏剧性;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中图分类号:J624.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12-0051-01奏鸣曲式是古典音乐作品的一种基本曲式结构,在奏鸣曲、交响曲、协奏曲和重奏曲中的重要乐章,或者是交响诗和大多数歌剧序曲和音乐会序曲,都会应用到这种结构。我们通常所指的奏鸣曲式,是指维也纳古典乐派时期

    戏剧之家 2020年12期2020-06-01

  • 舒曼的交响诗思维 ——以D小调第四交响曲op.120为例
    音后,音乐进入展开部。在此,第一主题时而欢快、激动,时而犹豫、疑惑,时而出现在木管组,时而出现在弦乐组。第121小节由木管组奏出展开部第一个新主题(见谱例3)。它与主题的开始部分交织出现,急速向前的音乐再次在延长音的阻止下暂停下来。第147小节第一小提琴奏出展开部中抒情优美的第二个新主题(见谱例4),虽然短小,但足以让人铭记在心。随后,抒情的第二新主题与活跃的第一新主题不断交替出现。第313小节,音乐转到D大调,木管与弦乐以饱满的激情奏出第二新主题。最终,

    大众文艺 2020年5期2020-03-09

  •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展开部写法的研究
    来进行展开,再展开部展开的过程中为了避免与选取的材料一模一样,因此创作者往往充分利用音乐材料各种不同的发展手法。单一主题的引申性写法一般都在较小的展开部中运用。1、主部式引申主部式引申是将呈示部的主部主题在展开部展开部分进行进一步的发展,这是展开部展开部分最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一般来说,奏鸣曲呈示部的主部主题相对比较简短,大多数的主部主题在8小节左右,它是整首乐曲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呈示部中的核心部分。奏鸣曲呈示部的主部主题动机非常活泼并且也富有动力性,

    科学导报·科学工程与电力 2019年11期2019-10-20

  • 奏鸣曲式展开部基本部分的特征研究
    ,个别奏鸣曲式展开部的规模甚至已经超越了呈示部。文章从材料特征和调性特征两个方面,对奏鸣曲式展开部基本部分的特征进行研究。关键词:奏鸣曲式;展开部;材料;调性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科研一般项目“奏鸣曲式展开部基本部分的特征研究——以贝多芬32首钢琴奏鸣曲为例”(WJKY-201709)。展开部的基本部分是展开部的主体部分,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它的作用是体现最深刻的矛盾冲突,将整个乐章推向戏剧性高潮。这一部分将乐思材料进行了最广阔的展开,形成了展

    大观 2019年1期2019-06-28

  • 竹笛协奏曲《兰花花》展开部的音乐分析
    、《兰花花》的展开部音乐分析(一)展开部的音乐分析结构 逼婚 抬进周家 出逃A 出逃B节拍 散拍子 44 24板式 散板 慢板 摇板调式调性 E羽或D羽 升F羽或E羽 B羽或A羽选笛要求 ED调笛全按作mi ED调笛全按作re ED调笛全按作la(二)逼婚此部分为华彩乐段,运用悲情式的描绘性语气表现一副呼天抢地的逼婚场面。第一乐句在低音区低声抽泣,经过级进的六连音到了高音mi上,运用打音技法表现出了悲痛欲绝的情绪,最后在低音si上的打音和三度叠音的进行中表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9年12期2019-06-05

  • 贝多芬奏鸣曲《暴风雨第一乐章》的创作特征及演奏分析
    品分为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四个部分(如图1所示),其中呈示部(1-90)主要主题是音乐的关键,乐曲由d小调开始这里贝多芬把一个乐句中分别以三种不同速度安排再其中,呈示部作为乐曲的开始,体现了独特的幻想性。展开部(97-146)是呈示部的继续和发展,表现出独具特色的戏剧性。这首曲子的再现部(146-232)的重点在变换了浮夸的连接部,尾声(221-232)调式回到d小调,音乐逐渐消失,结束回到主调,给人留下一种哀怨悲伤的情绪。三、奏鸣曲《暴风雨》的演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9年9期2019-06-05

  • 贝多芬晚期奏鸣曲中展开部的创作特征研究
    期创作的奏鸣曲展开部的部分。笔者将从结构、材料及调性三个方面与早、中期他所创作奏鸣曲的展开部进行对比分析,来以此阐述晚期奏鸣曲中展开部的创作特征。一、结构结构是奏鸣曲式的大框架,是其音乐思想的外在表露。展开部一般由引入、基本发展和再现准备三个部分构成。从篇幅上来说,中间的基本发展占的比例较大。引入在调性和材料中都较为接近呈示部,在结构中引入的主要作用就是过渡;基本发展在调性和材料上都距呈示部较远,其主要作用则为发展;而再现准备在调性和材料上距呈示部较为接近

    黄河之声 2019年3期2019-05-15

  • 奇幻庄周梦,弦诵晓春心
    接,乐曲开始了展开部,由五个部分构成:一,急板,独奏密集的快速进行二,突慢下来的连接部分三,慢板,带有散板性质四,全奏的快板五,急板,是展开部第一部分的密集进行在乐队上的重复展开部的调性是呈示部中d小调的同名大调的关系小调,即从b小调开始,经过a小调,再回到b小调。再现部中,乐队在较慢的行板上全奏主题,调性在呈示部的属调——a小调上。而后独奏再次奏出紧缩了的主题,一咏三叹,速度逐渐慢下来,调性则回到了d小调。结尾由独奏的华彩段与乐队的两次主题紧缩构成。这部

    音乐爱好者 2019年1期2019-02-26

  • 西方古典音乐作品结构转接过程中的属和声准备
    第167小节是展开部到再现部的连接过渡,这一小节之后是再现部的主部主题。再现部前的连接过渡是以主调c小调的终止四六和弦—属七和弦的半终止式作再现部前的和声准备的。这个正格半终止式的和声准备结束了展开部的段落,同时也形成了与再现部主部主题的连接和对比。二、属持续音准备属持续音是属准备各种形式中的又一种典型形式。属持续音在持续时,其他声部构成的和声运动与属持续音会产生不协和音响的功能复合,从而形成色彩和动力上的特殊效果。持续音大多出现在低声部,有时也会出现在其

    黄河之声 2019年3期2019-01-25

  • 论莫扎特《第五钢琴奏鸣曲(K283)》第一乐章的演奏
    示部反复后进入展开部展开部采用呈示部的材料作为主要素材,展开部中有类似插句性质的另一个新的旋律,形成高潮。在再现部所再现的第一主题加以变形这一手法与当时的海顿非常相似,内容基本上和呈示部相同,只是从主调开始不在转入属调,全曲结束于主调。一、第一乐章呈示部莫扎特奏鸣曲向来给人带来童年的感觉,这首k283在这个基础上让人感觉更亲切,更温暖,他的主题一开始就像拉家常一样的,一问一答,好像两个人一见面就问:“你好吗?”“不错,那你呢?”“这日子挺好的。”……这样

    山西青年 2019年1期2019-01-15

  • 扬琴曲《b小调幻想曲(献给肖邦)》的音乐分析
    》这部作品中,展开部158—164小节的连续“tr”音,为即将来到的展开部的高潮和小华彩乐段作铺垫。乐曲尾声,许学东使用了《命运》动机音型,也是对呈示部引子的变化再现,这成为了乐曲的点睛之笔,作者还运用了减七和弦的分解音,用来加强了乐曲在结束前的不稳定性,充分表达出肖邦在黎明前迫切的盼望。(二)节奏形态在《b小调幻想曲—献给肖邦》这部作品中,许学东先生采用4/4的节奏来完成整首乐曲。在呈示部中,无助苍白的色彩与沉重缓慢的节奏渲染出一种窒息沉闷的氛围,就犹如

    黄河之声 2018年20期2018-12-14

  • 论门德尔松《无词歌》中奏鸣曲式结构的“返祖”与创新
    主题同一调性。展开部分为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对主部主题素材的发展,以四小节为一单位进行转调模进,由a小调上移二度至b小调;第二阶段完全由分解和弦构成,值得注意的是构成这部分的完全是四五度关系的属七和弦的连续进行;第三阶段是过渡及主调的属音持续音,用以引出再现。展开部中并未展开除主部外的其他任何材料,但其发展的动机分解表现完全符合于一般奏鸣曲式展开部的范式。再现部中仅出现了副部主题和结束部,副部主题与呈示部中除了作了调性附和(同主音的升F大调)外,

    黄河之声 2018年9期2018-07-14

  • 曲式术语“插部”的解读与引申
    是在奏鸣曲式的展开部中,以呈示部中出现过的主部或副部主题的材料是作为展开的主要方面,而一旦采用了新的材料,教科书上都称为“插部”(episode),意为脱离了主题性质材料的另类写法。这也容易形成误解:因为此时“插部”的含义是:没有按照呈示部的主题动机进行展开,是一种脱离了主题意义(working out)的新材料(new idea)。既然采用的是新材料,还应当区分所引用的“新材料”到底是“呈示性写法”还是“展开性写法”的两种写作方式,这对于展开部而言,却是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18年1期2018-05-17

  • 斯卡拉蒂钢琴奏鸣曲美学思想探析
    断的对呈示部、展开部以及再现部进行相应的完善,这也很好的预示着日后古典奏鸣曲式的创作结构形式。D·斯卡拉蒂在完善奏鸣曲的呈示部时,主要是采用了两个相互对比的音乐形象,这样就能够让呈示部的主部主题与副部主题逐步成型。在D·斯卡拉蒂创作的作品K29中,在呈示部中,此部分的主部主题以右手的快速跑动伊始,“速度极快的音乐旋律急速推进,彰显出坚定和果断的情绪,D大调额音乐旋律呈现出的是明亮辉煌的音响效果”。此时的副部主题无论是在掉是调性上还是织体节奏上都发生了较大的

    知识文库 2018年13期2018-05-14

  • 勃拉姆斯《钢琴狂想曲》Op.79 No.2教学初探
    类似奏鸣曲式,展开部与再现部也非常分明。《钢琴狂想曲》(Op.79.No.2)带有叙事曲的意味,这一作品具有十分严谨的结构,并没有因为有浪漫主义的音乐风格而导致形式松散,全曲的骨架是由频繁变化的和声和饱满的和弦构成的,贯穿全曲的是三连音、三对二的节奏。作品采用奏鸣曲式写成。呈示部为前32小节,主部(1-8小节)是以g小调开始,主部中的连接部(9-13小节)转到D大调上,中间又转回g调,连接部结尾落在D大调的属音上,进入呈示部副部(14-20小节)转到d小调

    北方音乐 2018年23期2018-01-24

  • 浅谈《“热情”奏鸣曲》曲式结构中蕴含的音乐动力性
    反复,直接进入展开部。加强了主部主题与副部主题的对比,扩大了展开部的规模,展开部的扩大与呈示部形成对比,这种对比促进了音乐的发展,给音乐带来动力性。“体现奏鸣曲曲式原则的一个重要的结构逻辑就在于两个不同音响事件的对立和统一。”主题材料的戏剧性对比与高度统一是这首奏鸣曲的重要特点之一。呈示部(第1-65小节)是由一个悲剧的主部主题(第1-16小节)展开。主部主题由弱起开始的,包含了三个动机的发展。(谱例1)主部主题从音域相隔两个八度的f小调主和弦分解旋律线条

    北方音乐 2017年5期2017-04-13

  • 浅谈贝多芬《黎明奏鸣曲》第一乐章
    分别是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和尾声。速度则是辉煌的快板,音乐庄重并且端庄。(一)呈示部呈示部是1到86小节。在到13小节中,乐曲的主题是在C大调上开始的,以持续的低音进行内在的音乐的流动,与高音形成鲜明的对比,利用两种不同的音响效果营造了一种黎明即将到来的氛围。第二乐句的调性则由C大调转向了bB大调,音乐的素材依旧来自于主部主题,在12小节处形成了C大调的全终止后,又接了一个开放的结束。14到34小节,以八分音符为主过渡到以十六分音符为主,音符的密集推动了

    黄河之声 2017年24期2017-01-30

  • 肖邦《离别练习曲》音乐分析
    品,由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构成,呈示部可分为21个小节,从E大调的属音起笔,以切分音的节奏类型为引子,高音声部复音旋律为主题进行,音程以级进和跳进为主,运用附点﹑八分﹑后十六等节奏类型以及使用延长音烘托长线条的旋律使得和声织体极为丰富。练习曲进行到中段出现大量离调,这时,从离调到结束又极大地加粗了內声部织体,中段旋律承上启下引出呈示部的下文,最后以E大调主和弦平稳结束。(二)展开部可分为40个小节,旋律仍以主调为主,在速度上与呈示部形成鲜明的对比,烘托出

    北方音乐 2017年7期2017-01-30

  • 浅析勃拉姆斯《狂想曲op.79 no.2》
    组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一)呈示部呈示部(1-32)主题鲜明,旋律突出,是最吸引人的一部分。呈示部由主部、连接部、副部和结束部组成。主部(1-8小节)、连接部(9-13小节)、副部(14-20小节)、结束部(21-32小节),四个主题情绪各不相同。主部(1-8)由两个对称的乐句组成,第一乐句1-4小节,第二乐句5-8小节,两者是模进的关系,感情方面第二乐句要强于第一乐句,层层推进,主部开头g小调,主题鲜明,热情奔放,很有穿透力,给人一种激情昂

    黄河之声 2017年24期2017-01-30

  • 浅谈手风琴作品《诺恩吉亚幻想曲》
    部主题的调性。展开部:首先是引入部分,它在材料采取的是新的材料开始以左手跳音的形式出现,右手的前八后十六的节奏型模仿了草原上骏马奔驰的场景;第一展开部首先是展开了主部主题的材料诺恩吉亚的主旋律,进过两小节的连接进入第二展开部;第二展开部展开的是一个新的材料,再次经过2小节的连接进入了第三展开部;第三展开部是一个复合性展开即有第二展开部的材料又加入了个新的材料;2个小节的连接后,是展开部的扩充,扩充是第一、二、三展开的复合,是三个展开部的材料复合;再次经过展

    北方音乐 2017年12期2017-01-29

  • “主题回旋”手法在勃拉姆斯作品中的应用 ——以《第四交响曲》第一乐章为例
    二乐章);省略展开部在尾声中主题再现的有一个乐章(《第一交响曲》第四乐章);这四个乐章只要出现主部主题的再现,就一定伴随着主调的同步再现,所以,在勃拉姆斯的创作中,它有意将二者同步再现,以此来加强对整首作品的控制力,也反映出了他对整体结构的严谨态度以及美学的思考,以结构完整的《第四交响曲》第一乐章为切入点来对勃拉姆斯使用这一手法的特征进行阐述与论证。二、主部主题回旋的类型及意义在奏鸣曲式中,“主部主题”即作品的“第一主题”往往“先入为主”,给听众留下深刻的

    北方音乐 2017年18期2017-01-28

  • 《分析的演奏艺术》Opus 31 Nr.3
    转为降B大调。展开部发展第一主题开始的动机。再现部是将第二主题以降E大调再现,然后以第一主题所构成的尾声结束。从此乐章中可以看出贝多芬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创作天才,因为此乐章很巧妙的表达出贝多芬内心的变化,也更好的体现出贝多芬精湛的演奏艺术。第一乐章的呈示部,描绘出贝多芬心里的不安和风雨消失了,重新开始对生活充满期待的感受。从呈现部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副主题和主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整个呈示部的旋律音调丰富多彩,优美中又带有个性,而且在呈现部的节奏变换上,也是相当自

    东方教育 2016年4期2016-12-14

  • 莫扎特晚期钢琴协奏曲与弦乐四重奏之展开部的研究与分析
    与弦乐四重奏之展开部的研究与分析张 希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K.537和K.595与弦乐四重奏K.575和K.589是其晚年重要的器乐作品。在这四首作品中,特别是在它们的展开部中,莫扎特在调性、和声及织体的写作运用中继承并发展变革了前人及莫扎特本人早期的一些创作手法,展示了鲜明的晚期风格。莫扎特;晚期创作;钢琴协奏曲;弦乐四重奏莫扎特在他生命的最后四年间生活窘迫,作为钢琴演奏家和作曲家的人气急剧下降,同时其作品产出也减少了。在他的声誉鼎盛时期,1784—178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2期2016-08-24

  • 音乐知识竞答(五十二)
    示部、再现部、展开部B.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C.呈示部、变化部、展开部D.主题部、展开部、再现部贝多芬一生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其中以9部交响曲最为著名。以下哪首乐曲是《第九交响曲》的第四乐章的主题? ( )A.《祖国颂》 B.《致爱丽丝》C.《欢乐颂》 D.《我的祖国》“江南丝竹”是流行于我国江苏、浙江一带的民间音乐,所用的乐器主要由“丝”“竹”两大类组成的,你知道“丝”和“竹”分别指什么乐器吗?( )A.丝弦乐器和竹管乐器 B.葫芦丝和竹笛 C.二胡

    琴童 2016年4期2016-05-14

  • 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赏析
    一气呵成地进入展开部展开部最后的属准备部分被华彩段替代,贯通进入再现部。2.典型协奏曲第一乐章中,包含主题最初陈述的呈示部通常有两个,也称为“双呈示部”。第一次陈述(第一呈示部)由乐队演奏,第二次陈述(第二呈示部)由独奏乐器和乐队协同演奏,独奏乐器占主导地位。而作品则取消了双呈示部,独奏小提琴一开始即直接进入主题。可以说,门德尔松创立了盛行于19世纪的单呈示部协奏曲形式。3.第一乐章虽然是奏鸣曲式,但没有像一般协奏曲那样在进入第一主题之前有一个较长铺垫的

    琴童 2016年6期2016-05-14

  • 贝多芬月光奏鸣曲第三乐章曲式分析
    续在升sol为展开部的#C调的属音,先现了展开部的调式调性。二、展开部(66-101小节)展开部由三个部分组成,分为导入部分、中心部分、先现段三个阶段。是主题的进一步展开,也是奏鸣曲式中戏剧性最强的部分,作曲家的思想要集中地表现在展开部。导入部分(66-71小节)展开部由#C大调进入,导入部分导入的是具有冲突斗争性的主部主题,通过变化调性的方法区别于呈示部的主部主题,是变化调式调性的特点,主部的#c小调和副部的#C大调是同主音大小调。中心部分(72-87小

    北方音乐 2016年19期2016-02-04

  • 论Sonata for Alto Saxophone and Piano, Op.29(1970)
    词】呈示部  展开部  手指演奏罗伯特·穆钦斯基Robert Muczynski(1929—2010)是一位著名的美国作曲家,出生于芝加哥。29岁时,他的钢琴作品在卡耐基音乐厅进行了首演。上世纪60年代他加入亚利桑那大学,任作曲系主任,直至退休。他的長笛与钢琴奏鸣曲,作品14(1961年)、中音萨克斯与钢琴奏鸣曲(1970年)、单簧管与钢琴的时间片(1984年)现在经常在音乐会上演奏,此外,他的管弦乐作品经常被芝加哥交响乐团、辛辛那提交响乐团、国家交响乐(

    艺术教育 2015年1期2015-10-21

  • 浅析门德尔松《无词歌》的奏鸣曲式原则分析
    构分为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三个部分。奏鸣曲式中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呈示部中主部与副部的矛盾冲突和再现部中副部的调性回归,让奏鸣曲式区别于很多曲式原则。三、《无词歌》中的三首奏鸣曲式乐曲分析《无词歌》中作品85之3、作品19之5以及作品30之4这三首乐曲,在奏鸣原则的基础上,使用调性思维的原则,让乐曲变得更加饱满。在《无词歌》中还有一些乐曲是结合了其他曲式原则和奏鸣曲式原则,传统上,由于奏鸣曲式自己的特点,奏鸣曲式原则大部分用于大型乐曲,而门德尔松把奏鸣曲式运

    戏剧之家 2015年17期2015-09-28

  • 序列音乐同传统曲式的完美结合 ——析勋伯格的《钢琴组曲》(op.25)之吉格舞曲
    了创新和超越。展开部:展开部的手法运用比较独特。引入部分(26-28)与准备再现部分(37-39)互为镜像结构。所谓镜像结构指镜像点两侧互相对称,具有高度的平衡感。(见谱例3)谱例3:镜像结构(展开部开头与结尾)前后材料相同,只是上下声部位置作了对调,如同形成一框框,把展开部中心部分夹在其中。这种手法运用使中心部分并未充分展开,而是在再现部后面作了第二次展开,形成第二展开部。这一结构具有回旋奏鸣曲式的特征。作者在第一展开部中,速度、织体均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3期2014-09-06

  • 浅析奏鸣曲式的音乐表达形态
    曲式的连接部和展开部进行了扩充和发展,规模增大也就成为了必然。那么这种音乐以动机为核心的乐思发展,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的一些结论:(1)奏鸣曲式在海顿的手里得到了内在的充实,在原来曼海姆乐派的注重结构创作的基础上赋予了血肉的丰满。(2)奏鸣曲式开始承载更多的音乐内容,表达更加戏剧化,情感化,冲突化,矛盾化。(3)展开部和连接部的拓展,说明了作曲家更加注重个人内心和情感的表达,创作上摆脱了束缚,并且在严谨稳定的结构下有着细腻多样的变化。音乐的内动力和动机的发展更

    大众文艺 2014年22期2014-07-14

  • 否定之否定规律在奏鸣曲式中的体现
    一次肯定。二、展开部——辩证性的自身否定1.矛盾在展开部中的“洗礼”根据事物发展的原则,在规整的奏鸣曲式乐章中,展开部继续对音乐的核心主题进行揭示,但这次揭示在作曲技术和美学意义上完全不同于呈示部。展开部是音乐形象矛盾冲突的中心,通常分为:导入部分、中心部分和准备局。5导入部分通常采用呈示部中结束部的材料进行,有调性上的变化。在作曲技术和美学意义上可被视作是对原有材料的继续引用,连接呈示部与展开部,表现出统一乐章中两者的逻辑关系。而呈示部中的矛盾则延续到了

    大众文艺 2014年2期2014-07-12

  • 浅谈门德尔松《第一钢琴三重奏》结构分析
    行,并逐步靠向展开部,并没有明显的终止,而是毫无痕迹地滑向展开部,实现与展开部的无缝连接。5.展开部是以副部的主题材料作为导入开始的,并转至B大调。展开部分根据其材料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副部的主题材料在g小调上的进行,短暂的稳定和声进行之后便开始分裂式的展开,后转入c小调。第二阶段进入C大调,仍旧是对副部主题材料的发展,逐渐转入A大调,紧随其后的便是短小的属准备段,为再现做准备。第二节 第二乐章相当平静的行板 ,B大调,复三部曲式。这一乐章的主

    参花(下) 2013年3期2013-10-26

  • 勃拉姆斯交响曲的发展特点探析
    点。一、乐曲在展开部的特点《第四交响曲》的展开部,对于整个作品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为正是在这一部分之中表现了勃拉姆斯的创造技法与音乐特色。对于奏鸣曲来说,作品的展开部所展开的题材必须是源自于主题或副题的材料,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双主题对比的目的,这才是奏鸣曲所要求的内涵之一。本章将论述主题在展开部发展的过程及其呈现的特点。1.调性转换分析《第四交响曲》第一乐章的展开部我们不难发现,在这一部分里出现了很多与主题很类似的内容。在第一乐章的第8小节之

    名作欣赏 2012年15期2012-08-15

  • 论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中展开部的写作特征
    芬钢琴奏鸣曲中展开部的写作特征孙 白 (沈阳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辽宁沈阳 110000)当今贝多芬奏鸣曲被各音乐高校作为音乐分析的教学谱例。为了使学习者在展开部的学习中立刻掌握要领,所以总结出一些常规的规律。但是,这些规律如果把它当成一种套路,这对掌握贝多芬奏鸣曲是没有意义的。贝多芬奏鸣曲的展开部除了一些常规的规则外还有许多复杂的变化形式,只有分析出作曲家在作品中的个性创作,才能达到分析的真正目的。奏鸣曲式;展开部;属准备;新材料;主题材料法国浪漫派作曲家柏

    大众文艺 2011年4期2011-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