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氮量对超甜玉米产量和性状的影响分析

2018-04-02 08:25
中国果菜 2018年3期
关键词:穗长施氮甜玉米

余 明

(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广州 510000)

甜玉米又称蔬菜玉米或水果玉米,因其鲜、甜、脆嫩的独特风味而深受消费者的喜爱。近年来在鲜销市场上甜玉米已逐步取代了以前的普通嫩玉米;加之甜玉米还可以加工成罐头、饮料及速冻产品等供应市场,实行周年供应,更进一步促进了甜玉米的发展和消费量的提高。超甜玉米富含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且口感好,不管是鲜穗还是深加工产品都受到人们的喜爱。在超甜玉米实际栽培种植过程中,通过合理的施用氮肥,可以有效提高超甜玉米的产量,改善玉米的品质。但在实际生产中,超甜玉米种植过程中普遍存在氮肥施用过量以及施用方法不规范等问题,导致氮利用率较低,肥效下降,种植成本增加,不仅直接抑制甜玉米根、茎的生长,降低收益,而且还造成土壤恶化,污染大气和水。为了更加合理地施用氮肥,以提高玉米产量、改善性状,本文通过试验研究了施氮量对超甜玉米性状的影响,探究了超甜玉米种植过程中最佳的施氮量。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品种

试验主要选用“华珍”超甜玉米品种,试验中的氮肥选择陕西陕化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46%的尿素。

1.2 试验方法

试验设计6个处理组进行不同施氮量试验(表1)。每组设置3个重复,所有区组随机排列,一个小区包含两畦,每畦有两行,每行有25株,即每个小区包含100株,株距约为27cm。

表1 试验设计Table 1 Experimental design

试验移苗阶段,苗株为三叶一心,以300kg/hm2的氯化钾和375kg/hm2的过磷酸钙为基肥。氮肥分两次进行施用,移苗之后4d,第一次施尿素,用量为总施用量的30%,第二次在移苗后20d左右的幼穗分化时期,施用剩下的70%。

1.3 调查项目

主要在秋播超甜玉米齐穗之后对叶面积进行调查;乳熟期收获鲜苞,并对鲜苞进行称重,调查其产量;对超甜玉米进行常规考种,分析其穗粗、穗长、穗行数、行粒数、穗秃尖长以及百粒鲜重与干重等产量和性状。得出的试验结果通过新复极差法实现方差分析与多重比较,并分别在1%与5%水平进行显著性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施氮量对超甜玉米叶面积产生的影响

表2显示的是不同施氮水平对超甜玉米叶面积的影响。由表可知,超甜玉米的叶面积总体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N6 的叶面积最大,为(4458.62±234.0)cm2;其次为 N5,为(4190.93±310.9)cm2。其中 N3、N4、N5、N6 相比N1来说,差异显著。由此可见,在种植超甜玉米过程中,向其施加一定量的氮肥对其生长是有益的,可以有效促进玉米叶片的生长。

表2 不同施氮水平对超甜玉米叶面积的影响Table 2 Effect of different nitrogen levels on the area of sweet corn leaf

2.2 不同施氮水平对秋播超甜玉米穗粗与穗长的影响

表3(见下页)显示的是不同施氮水平对超甜玉米穗长与穗粗的影响,由表可知,不同施氮水平能促进玉米穗粗与穗长的增加。穗长最长的是N4,为(19.51±0.2)cm,其次为N6、N5,依次为(19.26±0.7)cm、(18.92±0.4)cm;穗粗最大的是 N4,为(4.33±0.1)cm,其次为 N6、N5,依次为(4.30±0.1)cm、(4.25±0.1)cm。所有处理组的穗长均比对照差异显著。可见,要有效增加超甜玉米的穗长与穗粗,要控制施氮量在N4~N5之间是最合适的。同时,通过对试验当中的超甜玉米穗秃尖长进行数据采集与对比发现,随着N2至N6施氮水平的不断增加,秃尖长呈现出减短的趋势,虽然这种趋势并不是特别明显,但还是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表3 不同施氮水平对超甜玉米穗长与穗粗的影响Table 3 Effects of different nitrogen levels on ear length and ear thickness of super sweet corn

表4 不同施氮水平对超甜玉米穗行数与行粒数的影响Table 4 Effects of different nitrogen levels on spike number and row grain number of supersweet corn

表5 不同施氮水平对超甜玉米百粒鲜重与百粒干重的影响Table 5 Effects of nitrogen levels on the fresh weight of supersweet corn and the dry weight of 100 grains

表6 不同氮肥水平对超甜玉米鲜苞产量的影响Table 6 Effects of different nitrogen levels on the yield of super sweet corn

2.3 不同施氮量对超甜玉米穗行数与行粒数产生的影响

通过对试验当中的超甜玉米穗行数进行数据采集,见表4(见上页),发现不管是N1还是N2~N6,所有两两之间的穗行数均值并没有明显的差距,这表明施氮量的多少并不会显著影响超甜玉米穗行数使其产生变化。当然,数据之间有个别的差异主要是由于试验误差导致的,并不具有代表性。但是通过对比N1与N2~N6之间的行粒数平均数据,发现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超甜玉米的行粒数也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并且N2~N6施氮状态下的玉米行粒数与N1无施氮水平下的行粒数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通过对比N2至N6之间具体的行粒数,发现N4之后的行粒数明显超过了N2、N3的行粒数,但N4~N6之间行粒数的变化并不明显,这表明在N4~N5之间的施氮水平是最适合增加超甜玉米穗行粒数的施氮量。N5与N6之间的差异非常的小,表明施氮水平达到N5之后,玉米的鲜苞产量增产效果最佳。通过试验可知,在一定范围内通过增加氮肥施用水平可以有效实现超甜玉米的鲜苞产量增加,且效果非常显著。并通过具体试验数据,可以得出要有效提高玉米的鲜苞产量,N5是施氮量的最高上限,最合适的施氮水平可以控制在N4~N5之间[1]。

3 结论与讨论

2.4 不同施氮量对超甜玉米百粒干重和鲜重的影响

试验当中对 N1、N2、N3、N4、N5、N6 不同施氮水平的超甜玉米百粒鲜重与百粒干重进行分析(如表5,见上页),发现从N1到N5随着施氮量的不断增加,超甜玉米的百粒鲜重也呈现出增加的趋势,百粒干重也是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现出重量增加的趋势,但是到达N5,百粒鲜重与干重也到达了一个重量顶峰,施氮水平从N5变化到N6则出现明显的下降。由表5中数据可见,超甜玉米的施氮量N5与无施氮处理的N1进行对比,发现N5与N1之间玉米的百粒鲜重与百粒干重呈现出明显的差异。通过分析可知,将超甜玉米施氮水平控制在N5至N6之间,超甜玉米的百粒鲜重与百粒干重增加效果最为明显,所以,在超甜玉米的实际种植当中,通过合理的控制施氮量可以科学有效的实现超甜玉米增加籽粒产量的目的。

2.5 不同施氮水平对超甜玉米鲜苞产量的影响

通过对比表 6 中 N2、N3、N4、N5、N6 与 N1 不同的施氮水平下的超甜玉米鲜苞产量,发现鲜苞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呈现出增加的趋势,且增加的差异性比较显著。通过对具体产量水平的对比,发现在N2与N4、N5、N6施氮水平当中的鲜苞产量增加的尤为显著,但施氮水平达到N5之后,增加幅度开始降低,试验当中的数据

在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中,需要氮素为其提供大量生长所需元素,在氮素的生长参与下,实现农作物中蛋白质与一些酶类的构成,对农作物的生理发育与代谢具有间接或者直接的影响作用,是限制农作物有效生长的一个关键因素。通过相关试验与调查研究,表明向农作物施用氮肥显著影响着超甜玉米的穗粒重、穗粒数以及叶面积等,一定用量范围内的氮肥水平对玉米的抽穗以及胚乳发育有着重要影响,可以科学的通过合理施加氮肥来提高超甜玉米的产量。在本次试验当中通过相关分析,得出在试验当中的生产状态下,最佳的氮肥施用量应保持在300kg/hm2左右,这样的施氮量不仅能有效提高超甜玉米的穗长及叶面积等产量性状,还能避免因过量施氮肥造成玉米氮的营养过剩,一旦玉米营养体太繁茂,就会导致生殖器官形成不良的发育,还会延长玉米的生长期等状况,合理的控制施氮量不仅使生产成本有效较低,还不会由于过量施加氮肥导致玉米种植当中的土壤环境受到污染。所以,此次试验得出的科学结论可以有效的为实际秋播超甜玉米具体的施氮水平提供有效参考,以此科学合理地改善超甜玉米的产品品质性状与产量[2]。

超甜玉米种植在我国出现较晚,研究也相对比较滞后。本文通过科学的试验,得出超甜玉米种植当中最合适的氮肥使用水平,为超甜玉米种植户提供了更加科学的参考依据,按照一定水平的施氮量对超甜玉米进行施肥,可以有效增加产量并改善品质,并对维护土壤优良环境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佘小玲,刘建军,孙超,等.不同氮肥施用量对甜玉米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影响[J].农业科技通讯,2017,(4):105-107.

[2] 程杏安,梁秀兰,胡美英.不同施氮量对秋播超甜玉米产量性状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9):291-294.

猜你喜欢
穗长施氮甜玉米
四倍体小麦株高和穗长性状的QTL定位及其遗传效应分析
施氮水平对油菜生育后期氮素吸收积累和分配的影响
甜玉米丰产 种植有技巧
推介三个优良小麦品种
无公害甜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甜玉米栽培技术与提高种植效益的措施
施氮对不同耐氮性甘薯品种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施氮量及氮肥运筹对超级粳稻生长发育和氮素利用特性的影响
水稻穗长和有效穗数的QTL定位分析
玉米F2∶3群体雄穗长与分支数的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