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工生产装置、设备检修作业中的不安全因素及对策

2018-04-02 06:56吴连元
天津化工 2018年1期
关键词:动火检修因素

吴连元

(天津长芦汉沽盐场有限责任公司,天津300480)

1 化工生产装置、设备及事故概述

化工生产装置和设备种类很多,大致包括有塔类、炉类、釜类、机械类、泵类、罐类和器具类。

上述装置和设备在检修作业中存在着物料燃烧爆炸、烫伤、中毒窒息、高空坠落、物体打击、机械缠绞、电击等危险因素,导致事故的发生。据统计,我公司自1985年至2017年的22年间,化工生产单位共发生56起因工伤害事故,其中检修作业发生21起,占事故率的38%。因此,装置和设备检修作业中的安全防护工作就成为了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因此就化工生产装置和设备检修作业中及检修前的安全准备和检修阶段的设备内作业、高处作业等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对策进行讨论。

2 检修作业前的安全管理(安全准备)

2.1 检修前制定安全方案

全厂性停车大检修、系统或车间的检修以及单项工程的检修或抢修,在检修前必须编制检修方案,方案中要说明检修的项目、内容、要求、进度、安全技术措施等。

2.2 检修前的安全交接

检修前生产系统和检修系统之间应严格办理安全检修交接手续。按有关安全交出的基本内容,逐项完成。并将完成情况详细地填写在“安全检修交接书”上。

2.3 检修前现场的安全要求

①检修时使用的备品配件、机具、材料,应按指定地点存放,以不影响安全和交通为原则。

②在易燃易爆和有毒物品运送管道附近不得设置临时检修办公室、休息室、仓库、施工棚等建筑物。

③影响检修作业安全的坑、井、沟、陡坡等均应填平,或设置盖板、围栏和警告标志,夜间应设置红色警示灯。

④易燃易爆生产区、储罐区、仓库区内或附近的路段,应设立明显的标志,限制电瓶车、机动车辆的通行。

⑤检修或施工需要占用道路,应办理封路审批手续。

2.4 检修前检修机具的安全管理

施工机械、焊接设备、起重机具、电气设施、登高用具等,使用前都要进行周密的检查,不合格的不得使用。

2.5 检修前的个体防护器具、消防器材的管理

①检修作业人员,应按照各自的工种特点,穿戴适合的个人防护器具。

②检修现场还应配备一定数量的个体防护器具(如空气呼吸器)配备救护器具和消防器材。

2.6 检修前的安全教育

参加检修的人员,必须对其进行检修前的安全教育。教育内容包括:

①需检修的生产车间的工艺生产特点,安全措施。

②检修规程、安全制度。

③动火、设备内、高处、动电、动焊等作业的具体安全措施。

④个体防护用品的使用和佩戴方法等。

3 检修作业过程的安全管理

3.1 动火作业的不安全因素及对策

3.1.1 动火作业中的不安全因素

不安全因素之一:设备内部本身存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物质。在动火之前,没有处理好排空、置换、清洗或盲板、阀门也没有处理好,导致这些物质残留或窜入,动火时,遇火星引起燃烧爆炸。

不安全因素之二:动火作业的器具本身存在不安全因素。如电焊机不完好或未进行有效接地,焊把线破损绝缘不好或地线跨接设备、金属构架,造成与在用设备、构架、管线发生闪火现象;氧气瓶、乙炔瓶存在缺陷漏气,或高温下暴晒等容易发生着火爆炸事故。

不安全因素之三:在焊接和切割时,特别是在高处进行焊割工作时,火花飞溅,熔渣散落,可以造成焊割工作地点周围较大范围内的可燃物起火或爆炸。

不安全因素之四,:动火监护人未认真履行职责。动火安全措施不到位,工作前、工作中、工作后未作防火安全检查,以致发生事故,或遗留事故隐患。

3.1.2 动火作业中应采取的安全对策

①拆迁法:把禁火区内需要动火的设备、管道、及其附件,从主体上拆下来,搬到安全处动火后,再装回原处。

②隔离法:一种是将动火设备和运行设备作有效的隔离,例如管道上用盲板;另一种是捕集火花、隔离熔渣,将动火点和附近的可燃物隔离。

③移去法:凡是焊割火花可达到的地方,应该把可燃物全部搬开。

④防电火花法:电焊机应可靠接地,焊把线、地线必须绝缘良好。禁止将接地线连接于管线、设备以及相连的金属构架上,以防止产生闪电火花引起火灾。

⑤检测法:盛装有易燃易爆物质的设备动火作业前30min内应进行动火分析,合格后方可动火。

⑥定人法:在禁火区内动火和易燃易爆设备动火之前,应选定动火项目负责人、监护人、动火人;办理动火证,详细了解动火内容和动火部位及其周边情况,准备足够的灭火器材。

3.2 设备内作业的不安全因素及对策

设备内作业是指进入塔、釜、槽罐、炉膛、锅炉、管道、容器以及地下室、地坑、窨井、下水道或其他闭塞场所内进行的作业。

3.2.1 设备内作业的不安全因素

①设备内部作业空间较小,导致作业人员行动不便,检修困难。

②设备内部空气流动不畅,积聚有毒有害气体。

③工艺处理不彻底,置换不合格,设备未进行有效地隔离,导致有毒有害气体及易燃介质窜入检修设备。

④设备内作业未采取安全照明电压,手持式电动工具及移动式电气设备没有可靠的漏电保护导致作业人员触电。

⑤设备电源、气源等未做良好的切断保护,设备外人员误操作起动设备导致设备内作业人员被旋转部件铰碾。

⑥安全措施不到位,没有设置监护人,或设置了监护人但责任心不强,擅离岗位。

3.2.2 设备内作业采取的安全对策

3.2.2.1安全隔绝

将设备上所有和外界连通的管道、电源,采取插入盲板,取下电源保险熔丝等办法和外界有效隔离,并经检修工检查、确认。将开关闸箱上锁,再挂上“有人检修,请勿启动”等字样的标志牌。

3.2.2.2清洗和置换

对所检修的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的设备,检修前都要进行清洗置换,在进入设备前30min对设备内气体进行分析,氧含量、有毒气体在工业卫生允许浓度范围内。

3.2.2.3通风

为了保持罐内有足够的氧气,并防止焊割作业中高温蒸发的金属烟尘和有害气体积聚,必须将所有风门、料孔、人孔全部打开,加强自然通风或采用机械送风。但机械送风绝对不能用氧气做通风手段。

3.2.2.4加强监测作业中应加强定期监测。情况异常时,应立即停止作业,撤离罐内作业人员,经安全分析合格后,方可继续入罐作业。作业人员出罐时,应将焊割等用具一同带出,不要遗留在罐内,防止因焊割用具漏出氧气、乙炔等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3.2.2.5防护用品和照明

在一般干燥的容器内照明可采用36V的安全电压,如在金属容器内或潮湿的容器内照明采用12V的安全电压,如在易燃易爆环境中照明应采用防爆型36V安全电压;在酸碱等腐蚀性介质环境中,衣着耐腐蚀的物品。

3.2.2.6应急措施

在较小的设备内部,不能有两种工种同时施工,更不能交叉上下作业;在高大的设备内或很深的地坑内,要搭设安全架、梯等,检修人员佩戴安全带。

3.2.2.7罐外监护

设备内作业,必须有专人监护。在进入设备前,监护人应会同检修工检查安全措施,统一联系信号。当检修工进入设备后,就在人孔口监视内外情况。

3.3 高处作业的不安全因素及对策

3.3.1 高处作业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①作业现场井、坑、沟无盖板,平台、爬梯没有栏杆,或因检修临时拆除铺板、防护栏杆等未及时恢复。

②不安全因素之二:高处作业所使用的登高工具等存在缺陷,脚手架搭设不规范。

③不安全因素之三:高处作业时离高压线安全距离不够导致触电事故。

④高处作业所使用的材料、工具滑下致下方人员被坠物打击。

⑤在石棉瓦或薄板上作业时未铺设跳板,踩断导致高处坠落。

3.3.2 高处作业所采取的安全对策

①作业前检查现场环境,确认井、坑、沟、孔洞盖板完好,临时拆除的防护栏等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六级以上大风时停止露天高处作业。

②在石棉瓦、薄板之类的材料上作业,必须铺设好坚固防滑的脚手板,工作面如有坡度时必须加以固定。

③在高处作业前检查登高用具是否安全可靠,带好安全帽、安全带、工具袋。脚手架搭设符合规范要求。

表1 高处作业者与带电线路的安全距离

3.4 电气检修作业的不安全因素及对策

3.4.1 电气检修作业不安全因素

电气检修作业时可能发生电击危险、电弧危害等,使人体遭受电击、电弧烧伤等伤害。此外,电气事故还可能引发火灾、爆炸以及造成装置停电等危险。

3.4.2 电气检修作业安全对策

①检修作业前,切断与设备连接的电源,并采取上锁措施,在开关箱上挂上醒目的“禁止合闸,有人工作”的标志牌。

②所有在带电设备上或其旁工作的均需要办理《作业许可证》。

③作业人员应按要求穿戴劳保用品,熟知工作内容,特别是运行人员签署的意见。

④电气作业只能由持证合格人员完成,作业时必须2人以上进行,其中1人进行监护。

⑤电气监护人员,作业时防止无关人员进入有危险的区域;不得进行其他的工作任务。

⑥在维护检修和故障处理中,任何人不得擅自改变、调整保护和自动装置的设定值。

⑦金属梯子、椅、凳等均不能在电气作业场合下使用。

4 结束语

化工生产工艺流程复杂,由于生产装置、设备连续性运行,极易损坏,检修是一项时间紧、任务重、危险大的经常性的工作,在检修作业中存在着许多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多年来人们一直在寻找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用来防范危险、控制和预防事故。如果能熟练地掌握或驾驭这些不安全因素和预防方法,化工生产装置和设备检修就会顺利,有效避免各种安全事故发生。

猜你喜欢
动火检修因素
动火作业监护人不履行职责存在哪些较大危险因素
动火作业存在哪些较大危险因素
解石三大因素
违规动火作业致9死18伤
检修
变电站一次设备检修的意义及具体检修内容分析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二次回路的维护与检修
动火不“起火”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茂名式大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