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牙移植到人工牙槽窝的动物实验

2018-04-02 01:33姚东升高黎裴海娟卢泰青张彦喜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18年1期
关键词:牙位牙周膜切牙

姚东升 高黎 裴海娟 卢泰青 张彦喜

在临床工作中,自体牙移植[1]固有牙槽窝常见,而自体牙移植人工牙槽窝很少,究其原因:①对技术要求较高;②要有必要的设备;③还不能作为常规手术在临床应用。自体移植牙与种植牙比较,自体移植牙具有牙周膜愈合,有生理性动度,能诱导成骨[2],能诱导形成牙龈乳头,牙根未发育完成的年轻恒牙有萌出可能性,可通过正畸矫正移动[3],无年龄要求等优点。本研究进行了犬自体牙移植到人工牙槽窝的实验,评价自体牙移植到人工牙槽窝的可行性,为口腔临床实践提供动物实验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实验动物:普通成年杂交犬(12 个月龄)(由郑州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 平均每只重12 kg。实验器械:ITI种植机及配套工具盒,口腔外科手术器械。设备 :显微CT、硬组织切片设备、显微镜。

1.2 实验方法

1.2.1实验动物分组选取体重12 kg的健康杂交犬6 只,年龄12 个月龄左右,所有的实验犬牙列完整,牙体无龋坏、 无缺损, 无牙周病; 随机分组为:A组(对照组), 2 只鼠4 颗牙。 B组(实验组)4 只4 颗牙。

1.2.2实验设计A组犬自体牙移植到固有牙槽窝,实验犬编号为:A1、A2将2 只对照组犬4 颗上颌牙13、 23牙位切牙拔除后对换移植到13、 23牙位固有牙槽窝内,弹性固定。B组,犬自体牙移植到人工牙槽窝,实验犬编号为: 4 只(B1、B2、B3、B4)先拔出实验组4 只实验犬的4 颗13牙位切牙,牙槽骨愈合3 个月后拔除23牙位牙齿植入13牙位人工牙槽窝内。拔除牙标识后用复方氯化钠液纱布包裹后低温冷藏,替代供牙模型。

1.3 手术过程

消毒麻醉后拔出实验组4 颗13牙位切牙,牙槽窝愈合3 个月后用于实验组制备人工牙槽窝;拔出13牙位切牙,标识后用复方氯化钠液纱布包裹后低温冷藏,替代供牙模型。缝合拔牙创牙龈组织。将对照组犬4 颗自体牙移植于固有牙槽窝,实验犬上颌13、 23牙位切牙拔除后对换移植到23、 13牙位固有牙槽窝。 将实验组犬4 颗牙自体牙移植到人工牙槽窝,实验犬牙上颌23牙位切牙拔除后移植到13牙位人工牙槽窝。

1.4 术后处理

术后1 周复查各个移植牙的牙龈愈合良好,拆除缝线。4 周后检查移植牙无松动、无脱落,牙龈无炎症,拆除固位结扎丝及树脂材料。移植术16 周后处死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犬,取实验牙及牙周组织, 4%甲醛液行组织固定,用显微CT、硬组织切片形态学观察所有实验犬移植牙术后牙周愈合及牙槽窝改建情况。

2 结 果

2.1 显微CT的骨形态计量观察

采用德国Siemens Inveon CT,分析处理软件为Micview三维重建处理软件及ABA专用骨骼分析软件,扫描分辨率选择20~40 μm。

图 1和表 1的显微CT图片及数据对比,固有牙槽窝和人工牙槽窝内的移植牙牙周膜间隙存在;牙周围无骨粘连,牙根无吸收等现象。各移植牙周围的骨小梁数目、骨小梁的间距、密度等均无明显差异。 本实验样本为独立样本,用SPSS 18.0软件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对本实验样本进行分析,对不同的移植部位对自体牙移植术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移植牙周不同部位骨质情况进行测量(P>0.05)表示2 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分析2 组实验结果无统计学意义。

2.2 硬组织切片形态学观察

犬带有移植牙的小型骨样本(标本长、宽度均不超过1.5 cm)采用不脱钙塑料包埋及染色,将样本制成的包埋块固定于切片机上(Leica 1600)。厚度100 μm。染色封片后用荧光生物显微镜(尼康)观察切片,随机选取实验标本,选择图像中靠近移植牙牙周围为定点,摄片观察。

形态测定指数表面测定值对照组实验组P值BV/TV(材料体积/总体积)0.167±0.0120.190±0.0230.0550BS/BV(材料/总体积)1/mm10.499±1.139.375±0.8700.0824TbTh(平均小梁厚度)mm0.174±0.0130.193±0.0190.0708TbN(平均小梁数量)mm0.960±0.0851.087±0.1270.0692TbSp(平均小梁间距)mm0.868±0.0740.798±0.0330.0604

2.3 显微镜下根尖部位观察

经过HE染色的切片,显微镜下观察移植牙颈部新生骨组织骨小梁与移植牙根愈合的形态学表现(图 2)。移植牙与周围骨组织均形成良好的牙周膜愈合。可见移植牙颈部及根周均形成牙周纤维附着。所有移植牙结合处均可见新生的骨细胞呈均匀分布,骨周愈小梁呈网状排列,结构清晰。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均为紫红色。

图 2新生骨组织与移植牙周愈合(HE, A~B: ×100, C: ×200, D: ×400)

Fig 2New-born bone and parodontium around the transplanted teeth(HE, A-B: ×100, C: ×200, D: ×400)

3 讨 论

自体牙移植到人工牙槽窝与固有牙槽窝的牙周膜愈合的情况是不同的,愈合的差别在于人工预备的牙槽窝的骨壁没有牙周纤维[4]。

3.1 供牙、受区的选择

在选择的供牙应符合以下标准: ①供牙牙周健康; ②牙体组织无缺损,牙髓组织活力正常; ③供牙的根尖发育正常(对于根尖未发育完成的移植牙也可行移植术,且术后有利于移植牙的存活); ④移植牙应为非功能牙齿,例如埋伏牙、错位牙、阻生牙等。受区的选择:①有合适的骨宽度及骨高度[4]; ②有足够的颌间距离; ③有健康的牙龈组织。

3.2 受区牙槽窝的制备与移植牙的初期稳定性

如果人工制备的牙槽窝与供牙根部相对较吻合,那么供牙植入牙龈组织严密缝合后移植牙会有一个较好的初期稳定性,再加上钢丝的固定,为移植牙牙周愈合与牙槽骨改建[2]提供良好的条件。但是人工牙槽窝壁与供牙模型的牙根周围要有一定的空间确保牙周膜的再生与重建。有条件可以拍摄CBCT影像联合CAD/CAM 设计并制作出供牙模型[5],用于人工牙槽窝的制备及试植,移植牙和人工制备牙槽窝的吻合会更精确,不但能显著缩短术中试植供牙的时间,而且能减少对供牙牙周膜的损伤,对移植牙的成活率[6]和成功率[7]会有更大的提高。

3.3 供牙牙周膜的保护

供牙的拔出方式有多种多样,但是国内外学者是达成共识的:在拔牙过程中必须防止断根,避免损伤牙周组织。其中保护牙周膜最为关键,Andreasen 等[8]分析了移植牙手术方式及程序对移植牙术后活髓及牙周膜愈合的影响,得出的结论:移植牙手术方式及程序可以不同,但术中必须保护牙周组织的完整性是移植牙牙周愈合的关键[9],因此无创伤的拔出供牙以降低牙周膜损伤的风险是必须的。Kim 等[10]在对182 颗自体移植牙的分析研究中发现,如果在拔出供牙中损伤牙周膜或是牙骨质,容易引起牙根吸收。因此避免任何形式的牙周创伤对移植牙手术的成功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移植到人工牙槽窝的手术中更要着重保护供牙牙周膜,因为人工牙槽窝是没有牙周膜的,完全靠供牙的牙周膜愈合来修复。

3.4 牙移植后的固定

Bauss 等[11]比较了76 颗移植牙分别采用缝线固定和坚强固定后,采用缝线固定7 d拆除的成功率是92%,采用坚强固定(牙弓夹板加复合树脂)4 周后拆除的成功率为75%。缝线固定由于缝线在口腔内的磨损,一般不到7 d缝线就会脱落,不能达到固定移植牙预期的牙周膜愈合[9]和牙槽骨改建[2]的时间要求。所以也有局限性。我们采用的是弹性固定:使用0.18 mm弹性镍钛丝用光固化树脂粘固固定,获得了理想的固定效果。因为移植的牙齿在行使功能时的微动既可以缓冲合力带来的冲击,又可以促进牙周组织的微循环,促使牙周牙髓血管再生。所以固定应保证移植牙有小幅度的动度,以保证给予相应地功能刺激而防止粘连,促使牙周组织愈合。固定4 周时间,即可达到理想的移植牙稳定效果。

随着新理论的发展和新技术使用,自体牙移植的效果得到了满意提升。但是移植牙适应症相对局限,不能作为常规手术推广临床应用,如何扩大自体牙移植的适应症在以后的发展中会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做的“犬自体牙移植人工牙槽窝的实验”是对扩大自体牙移植的适应症做出的初步研究,由于技术和设备的限制,很多的研究细节还值得进一步的去推敲。随着技术和材料的不断进步,自体牙移植必将对保持牙列完整、恢复牙列功能[12],并提供可接受的美学和生理学结果做出更大的贡献。

[1]Clokie CM, Yau DM, Chano L. Autogenous tooth transplantation: An alternative to dental implant placement?[J]. J Can Dent Assoc, 2001, 67(2): 92-96.

[2]Mensink G, van Merkesteyn R. Autotransplantation of premolars[J]. Br Dent J, 2010, 208(3): 109-111.

[3]Waldon K, Barber SK, Spencer RJ, et al. Indications for the use of auto-transplantation of teeth in the child and adolescent[J].Eur Arch Paediatr Dent, 2012, 13(4): 210-216.

[4]侯锐, 周宏志. 自体牙移植[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3: 13-15, 57-58.

[5]Lee SJ, Jung IY, Lee CY, et al.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computer-aided rapid prototyping for tooth transplantation[J]. Dent Traumatol, 2001, 17(3): 114-119.

[6]Patel S, Fanshawe T, Bister D, et al. Survival and success of maxillary canine autotransplantation: A retrospective investigation[J]. Eur J Orthod, 2011, 33(3): 298-304.

[7]Schmidt SK, Cleverly DG. Tooth autotransplantation:An overview and case study[J]. Northwest Dent, 2012, 91(4): 29-33.

[8]Andreasen JO, Paulsen HU, Yu Z, et al. A long-term study of 370 autotransplanted premolars. Part II. Tooth survival and pulp healing subsequend to transplantion[J]. Eur J Orthod, 1990, 12(1): 14-24.

[9]Miller HM. Transplantation and reimplantation of teeth[J]. Oral Surg Oral Med Oral Pathol, 1956, 9(1): 84-95.

[10]Kim E, Jung Y, Cha IH, et al. Evaluation of the prognosis and causes of failure in 182 cases of autogenous tooth tranaaplantation[J]. Oral Surg Oral Med Oral Pathol Oral Radiol Endod, 2005, 100(1): 112-119.

[11]Bauss O, Schilke R, Fenske C, et al. Autotransplantation of immature third molars: Influence of different splinting methods and fixation periods[J]. Dent Traumatol, 2002, 18(6): 322-328.

[12]周宏志. 自体牙移植术及围手术期处理[J].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13, 6(8): 456-459.

猜你喜欢
牙位牙周膜切牙
关于使用牙位标示法的说明
关于使用牙位标示法的说明
骨性Ⅰ类女性下切牙先天缺失者颏部形态的三维研究
牙周膜干细胞BMP-2-PSH复合膜修复新西兰兔牙槽骨缺损
维生素C对牙周膜干细胞中HDAC1和HDAC6表达的影响
成年骨性Ⅱ类错患者上颌中切牙牙根与切牙管的位置关系研究
关于使用牙位标示法的说明
关于使用牙位标示法的说明
紫地榆不同提取物对脱矿牛切牙再矿化的影响
两种培养条件对牙周膜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影响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