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标准的应用研究

2018-04-02 04:57王永林蒋欢黄怡婧
纺织检测与标准 2018年4期
关键词:行业标准国家标准色素

王永林,蒋欢,黄怡婧

(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上海200040)

0 引言

2018年3·15期间,一位长者左手拎着一条潮湿的绒毯,右手提着一只装满绒毛纤维的塑料袋来到检测机构。原来他在洗涤绒毯后发现下水管堵塞,请维修人员拆开后发现出水口全是从毯子上脱落的绒毛纤维,且平时在使用过程中也发现这条毯子有脱毛现象,于是认为这条毯子存在质量问题。专家们按照他提供的购买毛毯的发票,网上查询后发现企业是按照公司自身的企业标准生产的,且标准中并无关于脱毛性能的考核要求。

目前市场上绒毯产品上的绒毛一般是通过基布组织结构附着在毯子之上,或通过后整理拉绒工艺产生的。因组织结构和加工工艺的不同,绒毛的附着牢度存在较大的差异。因而,绒毯关于绒毛脱落的特性指标应包括脱毛性能或脱毛量。但是上述企业标准中虽有脱毛的试验方法,却无关于脱毛的考核指标,导致第三方检测机构最终无法判定此件产品是否合格。

1 标准的发展

众所周知,我国的标准体系中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按照我国的标准化法规定,国家标准是最基础的标准,而行业标准等都是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制定的,所有要求都应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所以企业制定的适应自身发展的产品企业标准,既要达到或超出国家标准要求,又要结合相应的行业标准,提升自身产品的质量水平。企业在制定标准时应当充分分析国内外产品质量水平,以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为基础,结合自身产品的特点和企业的技术能级,在保证上述科学性、规范性和时效性的基础上,适当把握标准实施的经济性,确保企业标准的可行性。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转型,中国正逐步从一个来料加工基地向产品自主研发创新方向发展,一些新型领域的开创急需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规范和引导,因此国家应鼓励企业、社会团体、教育和科研机构等开展或参与标准化工作。近些年,随着各种老产品的不断更新和创新产品的不断涌现,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不断深入,各类产品标准数不胜数。就纺织服装行业而言,GB/T 2660《衬衫》标准从1989年推出第一版之后已经修订了3次,而GB/T 8878《棉针织内衣》从1988年推出第一版之后已经修订了4次。同时为了适应服装市场的发展需要,使服装产品更具有专业性,突出产品的特性,相继制定了FZ/T 73056─2016《针织西服》、GB/T 32614─2016《户外运动服装冲锋衣》、FZ/T 62038─2017《灯芯绒床单》、GB/T 35932─2018《梳棉胎》等新产品标准。截至2018年5月6日,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显示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34 173项,行业标准59 898项,其中与纺织服装行业相关的标准1 457项,加上适合区域性的地方标准,目前的标准基本覆盖了纺织行业的方方面面。

2 企业标准

由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进步,市场风云变幻,产品日新月异,现行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并不能完全满足市场的需求。一般国家标准实施周期为5年,有的甚至更长,标准更新远远滞后于产品更新,急需贴合行业或企业内部的相关标准出台,以及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的相继推出。

2.1 制订原因

企业需要制订产品标准的原因包括以下3个方面:①企业生产的某些特性产品比较冷门,既无国家标准,也无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如填充了羽丝料的服装产品既不适用于GB/T 14272《羽绒服装》,也被GB/T 2662《棉服装》排除在外,企业在生产这类服装时需要制订相应的产品标准;②为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促进技术提升,企业制订了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的产品标准,如标准FZ/T 81006《牛仔服装》和GB/T 22700《水洗整理服装》中的合格品都未对耐湿摩擦色牢度加以考核,造成消费者在护理此类服装时对产品的质量产生疑惑,一定程度上需要制订相应的标准来规范产品质量,以提升消费者对此类产品的消费信心;③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选择或补充的标准。现行的纺织品服装标准主要是以纺织品为主的产品标准。但随着多学科的交叉应用研究,跨界跨行的合作和强强联合制造的产品应运而生(如既是轻工产品又是纺织产品的皮革羽绒服装,既是玩具又是枕垫类产品的抱枕),这类产品若选用现有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都无法完整体现产品的特性,需要结合各领域技术要求,制订相应产品标准来规范生产与检验。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订工作未启动或启动后还未完成时,需要企业内部制订适合产品的规范,从而诞生了产品的企业标准。

2.2 特点

作为产品要求严于国家或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具有专业性、代表性和独特性。专业性是指企业标准是由此类产品生产行业领域里的专家制订的,其熟悉产品的特性,并对这些产品所涉及的行业非常了解,包括生产产品的原料、工艺、质量水平等;代表性是指制订企业标准的生产单位一般都是行业领域的佼佼者,引领着行业的发展,是这个行业的先进性代表,所生产的产品质量优于大众产品,制订企业标准能够引导行业的发展进步;独特性是指由于各个企业各自存在自身独特的优势,如技术优势、设计优势、宣传优势等,这些优势是行业内其他企业所无法比拟的。所以企业标准的制订不仅是为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拾漏补缺,还是产品标准更新换代的领航者。

由于企业标准一般更新周期为3年,且标准主要针对的是企业内部独特的产品,所以产品的寿命周期决定着企业标准的寿命,产品的更新伴随着标准的更新,一旦企业标准的更新节奏跟不上产品的更新换代,随之而来的是产品标准的淘汰与废止。因而需要相关部门加大培育力度,服务与规范好企业标准的制订与使用。

2.3 现状

当前的企业标准中虽然不乏优质标准,但也有许多企业标准存在一些缺陷。例如,某企业制订的《时尚梭织服装》标准的适用范围包括了几乎所有采用梭织面料制作的服装,在标准中涉及面料的起毛起球指标为2~3级,而在梭织服装所涉及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中对服装面料的起毛起球却有着严格的要求(优等品≥4级,一等品≥3~4级,合格品≥3级),明显低于对应的国家与行业标准。某企业标准《轻薄机织服装》中称,面密度≤90 g/m2的面料为轻薄型服装面料,可在标准正文中对轻薄面料的分界线却为80 g/m2,前后矛盾;且在内部质量考核指标所采用的试验方法大部分采用AATCC标准,而我国检测标准一部分是自主制修订,一部分是参照采用ISO标准,但美标与欧标所使用的试验仪器和试验参数均存在差异,所以采用美标试验合格的产品不一定满足按照国标制定的考核依据。某企业标准《针织服装》中所采用的都是有年份号的现行有效试验方法标准,由于国家时刻都在制修订标准,每年有许多标准出台与更新,也有许多标准因为技术的更新和产品的淘汰而被废止,所以这个企业标准必将面临因其引用的方法标准被更新或废止而不断地需要修订。某企业标准《羽绒被》中虽然提及面料和里料应采用具有防钻绒的织物,却未有相应的考核指标和检测方法,一旦产品出现钻绒问题,就会出现无法鉴别产品是否合格的现象。某企业标准《床上用品》在耐光色牢度和耐皂洗色牢度的技术要求中备注“棉被不考核”,这与广大老年消费者青睐的棉花被不能在太阳底下晒、被套不能水洗相矛盾。某企业标准《吸湿发热服饰》设定吸湿发热升温值(最大升温值≥1 K,10 min平均升温值≥1 K),与我国2010年发布的FZ/T 73036《吸湿发热针织内衣》标准中规定的最大升温值≥4 K、10 min平均升温值≥3 K比较相差甚远,且人体皮肤的感知程度在吸湿升温1 K时几乎无法感知,不切实际。

企业标准中存在上述许多类似的问题并非只是产品更新换代带来的不足,还有不少是企业在制修订标准过程时存在的不足。例如:企业的技术能级不到位,如未配备专职或兼职的标准化人员,甚至没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对相应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不熟悉,无法正确编制合理的企业标准;企业制订标准的宗旨发生偏差,制定企业标准是为了弥补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不足,体现企业自身产品的优势,而不是用来规避质量责任的港湾,如降低考核标准、改变试验方法、增加标准中关键指标的适用范围等,以规避质量缺陷;标准未见先进性,与相应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相比较,制修订的标准无突出的优势;制订的企业标准大而全,将产品以大类划分时往往会遗漏对某些产品的特性指标的考核。

3 建议

综合上述分析,建议有实力的企业在产品不断推陈出新的情况下制订企业标准来规范产品的生产,确保产品质量。具体可以参照标准化实施条例,按照《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的要求制订:召集企业内部技术人员,组织成立企业标准制修订团队;分析市场上同类产品的总体质量水平,通过对日常生产、检验和客户反馈的质量问题的整理分析,收集产品的质量数据;整理出与其相关的国家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产品标准,引用国家或者行业、地方、团体的推荐性标准,甚至是国际标准,按照GB/T 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编辑企业标准草案;组织与产品相关的人员对企业标准进行审核、试行,并对标准的适用性、合理性、可行性和经济性进行讨论;企业标准草案成稿后按照标准要求对产品进行质量检测与验证;按照实际质检情况修改企业标准,形成草案送审稿,送技术专家函审或组织会审;根据专家组意见,修改企业标准草案,形成企业标准最终稿;领导审批、发布,同时报标准化管理部门备案。

作为第三方检测服务机构,也可以发挥自身优势,与企业强强联合,在服务企业的过程中增加制修订企业标准这一项内容,从而提升服务能级,为提升产品质量、满足广大消费者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贡献自己的力量。

微生物染色

天然色素具有安全无毒性、无致癌性和可生物降解等特点,随着各国对绿色环保产品的追求,天然色素在市场上的需求逐年增加,单单依靠动植物中的提取已经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而微生物的分布广,种类繁多,因此,微生物染色在纺织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 微生物色素

微生物色素是微生物的一种次级代谢产物,色素颜色种类较多,有红、橙、黄、绿、青、紫、黑、棕等各种颜色。微生物色素可以分为水溶性和非水溶性色素两种。与其他天然染料相比,微生物色素的生产周期短,成本低廉,更易于工业化生产。

微生物色素的产生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微生物生长过程中的分泌物,另一种是以培养基中的某一成分作为底物进行转化而形成的色素。对于后者,需要在培养基中加入色素产生需要的物质,促进色素生成,提高色素产量。

2 微生物染色方法

(1) 萃取液染色法

萃取液染色法就是用液体培养基培养微生物,使之代谢出大量的色素,并经过分离、萃取和浓缩的过程,得到色素溶液。

所得色素溶液既可以直接作为染液使用,也可以被制成色素粉末使用。萃取液染色法的优点是适用范围广,易于工业化生产,缺点是提取工艺繁琐,成本较高。

(2) 菌体染色法

菌体染色法因培养基的不同而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液体发酵培养液,当微生物代谢出大量色素时,直接将无菌织物放入培养液中培养染色;另一种是固体琼脂培养基,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微生物代谢出大量色素时,将菌体和培养基内加入水,煮沸,然后再将织物在80℃条件下染色。

菌体染色法的优点是工艺简单,省时省力,易于操作,缺点是不适用于产生非水溶性色素的微生物。

微生物天然染料由于其生态环保、发酵工艺成熟、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采用微生物染料对纺织品进行染色加工,染色工艺多样,色泽独特,显示出了巨大的应用前景。

猜你喜欢
行业标准国家标准色素
色素热舞
“听话”的色素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19年12月10日)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19年12月31日)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20年03月06日)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20年03月31日)
近期发布的相关行业标准(2020年3月01日)摘选
甜油的生产及色素控制
天然色素及红色素的研究进展
关于《腹腔镜用穿刺器》行业标准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