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中学德育工作中开展健康教育

2018-04-02 12:32民航广州子弟学校梁维鸿
师道(教研) 2018年5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心理健康班主任

文/民航广州子弟学校 梁维鸿

什么是健康,健康的内涵是什么

健康是什么?长期以来,人们有一种传统的健康观,认为健康是指生理上没有疾病,健康等于无病,无病就是健康。所以在对人群进行健康测量时,只限于找出其中的病人,所使用的也都是消极的健康指标。半个世纪以前,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者不虚弱状态。而是指个体在身体、心理和社会三方面的完满状态。因此,健康是一个综合的、连续的状态,而不仅仅是生病与否的问题。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 “四维健康新概念”——个人在身体、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四个方面都健全,才是完全健康的人。身体上的健全我们都好理解,是指躯体的结构完好和功能正常,没有病痛,体检各项指标合格。心理健康又称精神健康,是指人的心理处于完好状态,包括正确认识自我,正确的认识环境和适应环境。而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个人的能力应用在社会系统内得到充分的发挥,有效地扮演与其身份相适应的角色。最新的健康概念,把道德修养也作为精神健康的内涵,其内容健康者不以损害他人利益的方式满足自己的需要,能辨别真与伪、善与恶、美与丑、荣与辱等,能按社会行为的规范准则来约束自己及支配自己的思想行为。

健康教育,不但要让青少年学生认识到健康内涵和健康的重要意义,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健康教育让学生除了获得基本的健康常识外,还懂得去调节情绪,愉悦身心,使之心理和行为都符合社会行为规范的准则,能够真正快乐健康地成长。

学校教育,虽然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提倡德育为先,但老师和家长企盼更多的是学生学习好。学习成了很多学生的唯一任务;学习成绩成了学生和家长追求的主要目标;学习成绩的好坏也就成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只要学习成绩好,其他问题就可以忽视。而健康因素,特别是心理健康往往就被忽视了。初中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和思想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最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年龄,即所谓易产生逆反心理阶段。现代社会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和社会环境的纷繁复杂,使青少年学生的生理成熟期明显提前,极易产生生理、心理和道德发展的不平衡现象。长期以来,由于生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困惑常常得不到及时指导,对无法预料且时有发生的隐性伤害往往难于应对,导致一些学生产生心理脆弱、思想困惑、行为失控等现象。因此,需要积极引导学生科学理解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正确认识生命现象和生命的意义。这时候如果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学生的思想会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否则就有可能走向极端。因此,这个时候对学生开展健康教育就非常有必要了。

如何在德育工作中开展健康教育

1.加强健康教育的教师培训

教师是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教师是否掌握健康教育的知识,是否具备健康教育的本领和能力至关重要。因此,培训好师资是德育工作中开展健康教育的第一步。只有教师掌握了健康教育的技能,才能把健康教育实施到位。虽然现在的学校一般都配备了心理辅导老师,条件好的学校有专职的心理辅导老师,条件一般的学校也有配备兼职的心理辅导老师。但全校几百甚至更多的学生才配一个专职或兼职的心理辅导老师显然是很不够的。健康教育的师资培训应该是面向全体教师,特别班主任,尤为重要。

教师的培训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进行。分批组织教师,到专业的培训机构接受培训或者到健康教育做得比较好的地方参加培训学习,或者请医学专家、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到校讲课。如果条件许可,甚至可以开设健康教育的校本课程,或者申请开设教师继续教育的健康教育课程。总之,围绕健康教育的主题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学习活动,让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具备基本的健康教育的知识技能,不断提高健康教育的素养水平,满足学校开展健康教育的需要。

2.把健康教育列入德育计划

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健康教育应该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起来。学校可以把健康教育列入年度的德育计划,作为年级组和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尽量做到健康教育融入到德育工作的方方面面。可以结合生命教育、安全教育的计划开展健康教育。当然,具体的做法,多种多样,不必拘泥于某种形式。也可以由学校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年级组和班主任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存在的问题,学生的健康状况,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具体去落实。比如,学校健康教育计划列出班主任每学期至少要对每个学生有一次健康教育的谈话记录。但具体落实的时间、地点、方式可以由老师根据实际情况自主选择。这样对解决学生实际的健康问题更有针对性,更好地达到预期的效果。

同时建立和健全健康教育的规章制度,规范健康教育的行为,在德育工作的评价体系增加健康教育的部分,把健康教育的工作及成效与班主任奖惩机制挂钩,等等。使健康教育真正落实到学校的德育工作中去。

3.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

开展健康教育,可以通过结合德育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通过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健康知识,同时强化学生的健康意识,提高对健康的认知水平。健康教育活动可以采取以学校、年级、班级不同的单位来组织。例如:可以开展全校性的健康知识讲座,邀请医学或心理学专家为学生讲课;也可以组织全校性的健康知识竞赛,设立等级奖励;或者也可以定期以主题班会、专题墙报的形式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主题班会可以由教师指导学生组织、人人参与等多种形式开展。例如:可以利用 “爱牙日”开展保护牙齿的主题班会,学生通过主题班会能够学习到牙齿保健的知识。除了学习健康知识以外,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这本身就是最好的健康活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方面有促进作用。专题墙报以文字、图片的形式展示健康知识,让学生的健康知识进一步扩宽和加深。除了专题的活动外,也可以在其他的德育活动中穿插健康教育的内容,例如:在年度的艺术节演出,可以选择健康教育为主题的小品节目;也可以通过游园活动,猜谜语等娱乐活动,寓健康教育于其中,也会收到较好的宣传效果。

4.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健康教育联动机制

学生生活在家庭,学习在学校,活动在社会。健康教育单纯由学校去开展显然是不够的。应该考虑从家庭、学校、社会多方合作开展,建立家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健康教育联动机制。可以先把学校作为桥梁,分别与家庭、社区建立联系。定期开展家长学校的健康教育讲座,培训家长作为合格的健康教育实施者。家长的家庭健康教育有其一定的优势,特别是对于家长和子女比较融洽的家庭,更是如此。学生有些话在学校不愿意说,但在家里可能就比较放得开,家长可以通过了解情况,如果是身体原因的健康问题,可以直接带孩子去医院作进一步的检查;如果是心理方面的问题,家长及时向学校反映,而学校通过了解到的情况和问题,可以跟进与家长共同解决。学校还可以组织与社区共建等各类活动,把健康教育的宣传覆盖社区,也可以通过社区的宣传栏等形式,向社区居民宣传健康知识,形成良好的社区健康教育氛围,对家庭的健康教育又会起到促进作用。

5.建立健康教育档案

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具有长期性和延续性的工作,因此建立健康教育档案十分必要。首先,健康教育档案作为学校把握学生健康状况的重要资料,是学校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的重要依据。其次,由于学生所在班级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时有替换,新的班主任和科任老师不了解班级学生的健康状况,很难开展健康教育工作。而通过健康教育档案的建立,可以记录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经历,为新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在健康教育过程中对学生健康状况的了解提供第一手资料,有利于教师健康教育活动的进一步延续和开展。第三,特别对于一些有特异体质的学生,健康档案的建立尤为必要,部分体质特异的学生是否适合参加体育比赛、剧烈运动、体育考试等,通过查看该生的健康档案就会得到答案。因此,健康档案不但为教育提供依据,更是学生在校期间身体是否符合参与学校组织各类活动的最直接的身体依据;也是学生人生重要阶段的健康情况材料。

健康教育档案可以由班主任、校医分别建立。班主任侧重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校医侧重于学生身体健康方面,也可以结合每年的体检存档。通过健康教育档案的建立,班主任对班里每一个学生的健康状况都可以了如指掌,特别对于有心理健康疾病或者特异身体体质的学生可以做到重点关注,定期跟踪,发现问题积极干预和防治,使它起到保障学生健康,促进学生发展的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心理健康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夸夸我的班主任
班主任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