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家庭学生德育工作探析

2018-04-02 12:32惠州市中堂小学林剑花
师道(教研) 2018年5期
关键词:消极情绪辅导家庭

文 惠州市中堂小学 林剑花

我曾让班主任们摸底,了解我校各班有多少特殊家庭 (如单亲)的孩子,统计结果让我惶恐不已,十分忧虑。特殊的家庭环境对孩子来说心理负担特别大,这些孩子们内心非常敏感,担心被人嘲笑。面对班级里的弱势群体,作为班主任,怎样才能既不让他们掉队,又让他们和全班学生一起发展呢?

一、深入思考,挖掘问题本质

许多班主任面对学生身上出现的问题没有深入探究、思考的愿望,只是凭借经验一 “管”了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管理压倒教育”或者 “管理替代教育”。沿着这种思路工作下去,我们的工作永远碰不到问题的本质,永远也不可能走向科学,只能停留在最一般化的管理阶段,而且终将越来越举步维艰。新时期的班主任工作要求我们用研究的视角思考自己的日常工作。

不得不承认,现在有部分老师急功近利,对学生的关心很多仅仅停留在学习成绩上,不了解学生内在的需求,而内在需求恰恰是使孩子成为特殊学生的根源。

二、自我反思,分析问题原因

面对班级里的特殊学生,我们不时会听到班主任埋怨学生、家长、领导或体制……细细听来,他们的很多埋怨都事出有因,且似乎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在埋怨之余,他们对自己的反思可谓少之又少。如此下去,不仅学生的问题解决不了,教师自己的工作能力也无法得到切实的提高。长此以往,他们在工作方面只会继续碰钉子,由此形成了恶性循环。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该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特殊学生的 “特殊”,是否恰恰是我们在不经意间造成的?班主任应该采取 “暗处理”的方法,私下找学生进行谈话沟通和交流,这会让学生感到自己得到了尊重,放松心理防线,反而容易处理问题,使学生真正反思,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有助于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效率。

三、心理辅导,消除不良情绪

来自特殊家庭的学生,往往比其他学生有着更特殊的心理特点,自卑、脆弱、不合群,或者以为所有的人都看不起自己,对其他人怀疑、猜忌。他们容易紧张,常常感到孤独、忧虑、失望,情绪低沉,心情浮躁,性格孤僻。这些失衡心理如不及时纠正,会影响其情感、意志和品德的发展。因此,学校和教师要充分发挥心理咨询与辅导的作用,做好这些特殊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

四、目标激励,杜绝底线防护

对于来自特殊家庭的学生,不要轻易为他们设定底线或是降低要求,比如,告诫他们 “你只要不影响班级或者其他同学就行了”等。这种要求就意味着偏见和歧视,实则是把这些特殊学生边缘化了,忽视了他们自身发展的需求,这只会把他们本来就被忽视了的积极性与潜能彻底毁灭,使他们更习惯于自我否定,甘愿做一名 “特殊生”。学生是有思想和个性的个体,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受到不同家庭环境的影响,对问题的看法往往带有家庭的影子,要改变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思想观念不能急于求成。

孩子越是特殊,我们越不能降低对他们的要求,越要为他们设定更高的目标,让目标激励他们重新审视自己、发现自己。在这个前提下,再辅以切实可行的改变计划,让他们一步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五、情感倾斜,温暖脆弱心灵

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班主任要以一颗爱心包容、接纳弱势学生,而这种爱又必须是真诚的,绝不是为了追求某种教育效果而故作姿态的平易近人,应该是班主任教育情感的真诚流露。具有心理弱势的学生往往带有疑虑、封闭和压抑的消极情绪,对他们的心理辅导应从疏通消极情绪开始。教师应通过种种语言与非语言信息向学生传递对其重视和爱意,如亲切的口气、关切的眼神、甜美的微笑等,使学生感到温暖,从而将淤积在心头的忧闷情绪宣泄出来。这种宣泄不仅使学生感到舒畅和轻松,还可以增强其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也是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心理、进行有效沟通的重要条件。而面对这些问题,仅凭班主任一个人的力量也是很难解决的,要取得全班每个学生的理解,进而调动全班的力量来帮忙、接纳、关爱弱势学生,使他们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爱心和友情,克服自卑心理和消极情绪。只有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多管齐下,一路把关爱进行到底,才能让这些特殊的孩子一路朝着目标前进。

猜你喜欢
消极情绪辅导家庭
静心
幼儿消极情绪的表现及家长的应对策略
——以三门峡市H区幼儿为例
测试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孩子的消极情绪需要用心疏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