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读古文典范 提高立意水准

2018-04-02 12:32平远县田家炳中学易春桂
师道(教研) 2018年5期
关键词:仁人岳阳楼记洞庭湖

文 平远县田家炳中学 易春桂

立意,就是确立一篇文章的主题。 “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之众。”可见作文立意的重要性。 “立意明确,中心突出”是作文标准的第一条,在评卷的过程中,这一直是阅卷老师关注的焦点。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作文在立意方面存在很多不足,下面就以 《岳阳楼记》这篇古文为例指导学生在写作时应该如何立意。

一、立意要准确

立意的准确与否关系文章的好坏, “一着不慎,全盘皆输”。立意正确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从立意的价值取向上而言,这里的正确指主题是积极向上的、健康的思想情怀。它能给人以智慧、力量和勇气。另一个方面是从扣题而言。这里的正确是从与题意的吻合度方面而言的。也就是说作文的立意要符合题目的要求.

如 《岳阳楼记》就以其崇高的立意而为后人所称颂。范仲淹写《岳阳楼记》借题发挥,在文中表达了自己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政治抱负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襟,以表明自己为人处世、仕途进退的原则。他的这种政治抱负和胸襟也是一直为后世所称颂的,这种境界也是有志之士所致力追求的一种境界。范仲淹处江湖之远,本来可以独善其身,而他不肯这样,同时还勉励他的朋友滕子京不要计较个人得失,要先忧后乐。这种思想是积极向上的、奋发有为的,不管是放在哪个时代都是充满了正能量,为世人所称颂的。也正是因为这种崇高的思想境界, 《岳阳楼记》成为千古名篇。

二、立意要简明

法国著名学者狄德罗说过:“作品必须简单明了。因此,不需要加以任何闲散的形象,无谓的点缀。主题只应是一个。”好文章的主题应该是明确的,简洁的。文章的选材都应围绕一个主题,这样才能让读者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

范仲淹在写 《岳阳楼记》之前就一直想找一个机会来安慰朋友滕子京,而刚好朋友重修岳阳楼,“属予作文以记之”便借此机会表达对朋友的劝勉之意, 这也正是这篇文章的主题。文中描写了洞庭湖的景象,而作者的意图并不是为表现洞庭湖,写迁客骚人的情感也不是为了表现人们在观景后的心情这个主题。在文中所出现的这些景和人都没有分散作者在写文章之前所立下的一个主旨。所以说作者的写作意图在写作过程中是很明确的,自始至终都围绕着一个中心。并在文章的末尾借 “古仁人之心”表达自己为人处世的原则和远大的志向,立意简洁。

三、立意要深远

文章的好坏还跟立意深浅有紧密联系。要让文章立意深刻,我们可以采用由事及理、由点到面、由物及人等方法。

《岳阳楼记》采用了由物及人的写法。由洞庭湖写到迁客骚人在不同的景色里的不同感情,这是第一处升华。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作者把镜头对准了洞庭湖。文中先写洞庭湖,这一部分所描写的景物集中而突出。作者先从空间上来描写湖面,又从时间的变化来描写洞庭湖的不同景象。在写景状物方面确实是生动美妙,引人入胜。但他并不为写景而写景,写景都是为下文主旨作铺垫。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一句很自然在引出下面的两段文字,设想迁客骚人在雨天和晴天的不同感受,由景物写到人的情。第二层升华表现在由迁客骚人写到古仁人。文章结尾对迁客骚人的一悲一喜两种览物之情加以否定,最后借古仁人之心来点明文章的主旨,表达出作者的人生境界。这两处的升华集中体现了作者在立意方面的过人之处,让文章立意深远。

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通过以上的解读,相信大家能更好地体会其在立意上的精妙之处。学生如果在写作时能运用如上这些技巧,提高作文的立意水准,作文水平也一定会有所提高。

猜你喜欢
仁人岳阳楼记洞庭湖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洞庭湖
拥有一种“超能力”
轻松松聊汉语 洞庭湖
仁心、仁人至仁政
洞庭湖的麋鹿
范仲淹《岳阳楼记》对清代越南使节岳阳楼诗文的影响
言过其实
言过其实
八面观音 色相俱足——天一阁藏文徽明小楷《岳阳楼记》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