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璞归真
——打造小学语文识字魅力课堂

2018-04-02 12:32广州市东风东路小学蔡圣萍
师道(教研) 2018年5期
关键词:繁体字江水识字

文/广州市东风东路小学 蔡圣萍

汉字是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载体,识字教学一直贯穿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始终。课程标准对识字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提高小学生识字的质量。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渗透繁体字的相关知识,选择有代表性的繁体字,揭示汉字本身的文化意蕴和价值。

一、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笔画、部件而不重形义

许多小学语文教师,特别是中低学段的教师,在进行识字教学时,大多没有遵循汉字的构字规律,摒弃了汉字的构字结构,仅仅根据字形随意拆分汉字,并不考虑字音、字义,如 “鱼羊为鲜,田力为男”等。这种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对字形的记忆仅仅是 “图画式”的死记硬背,学得快忘得也快,将同音字、形近字、独体字混淆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二)重量不重质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大多过分关注学生识字的数量和速度,识字教学的方法也完全根据学生喜欢的方式来选择,比如猜字谜、换偏旁、看图识字、儿歌识字等等。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在游戏般的环境中轻松学习,值得肯定。但是却忽视了汉字的造字理据以及汉字文化的渗透。

二、繁体字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作用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繁体字形式更易根据形义的直观联系,分析字形,探求汉字的本义,更能够体现汉字的表意性。笔者发现小学生在学习 “车”字时,总是和“东”字产生混淆,倘若教师能借助“车”的繁体字形式进行讲解,学生也就能将两个字区分开了。小学语文教学中繁体字的应用,表面上看起来似乎使汉字教学艰深化了,但从根本上来说却是简易化了。

三、借助繁体字优化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相关策略

(一)借助繁体字了解构字智慧

汉字的字形保存了古人造字时的思维方式,人们可以从中窥探到汉字所蕴含的社会文化。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繁体字解其构、析其字,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字义。这种形式的讲解不仅教出了语文的深度,也教出了学生的兴趣,教出了学生对文字的热爱。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必过多涉及古文字学和训诂学知识,对繁体字的讲解也要建立在有助于学生理解汉字的基础上。

(二)借助繁体字丰富文本理解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对某一重点字词的深化讲解尤其重要。语文教师必须具备抓住关键字词的态度和能力,合理利用文中的关键词句来帮助学生丰富对文本的理解。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李白的《望天门山》识字教学片断为例。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一找,诗中的哪些字、哪些词让你感受到了景的流动呢?

生:我从 “中断” 和 “开” 这两个地方感受到了。

师:你来观察一下 “断”字的繁体字——斷。谁能猜猜这个字的意思?

生:左半部分像是表示丝。用斧头把丝砍断。

师:对。所以这个 “断”字有用力砍断的意思。 “天门中断楚江开”,你们来想一下,如果说天门山是砍断的,那利斧是什么?

生:楚江水。

师:对。 再看这个 “开” 字,它也有繁体字的形式 “開”。同学们感受一下,楚江水奔涌而来,你看到了怎样的气势?

生:浩浩荡荡。

师:非常好。 一个 “断” 字、一个 “开”字,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江水的气势。

通过对 “断” 和 “开” 两个繁体字的解析,让学生更加清晰地感受到楚江水的气势,达到了 “以景传情”的目的。有利于学生在解字中融入文本、体悟感情、丰富理解文本。

(三)借助繁体字渗透汉字文化

小学阶段的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认知能力尚不完善,对汉字的识记大多先是整体轮廓的 “图画式”识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汉字文化最宜采取渗透的方式。

师:大家先看这个字——義,这个字有同学认识吗?

师:对了, 这个字读 yì, 是“义”的繁体字,它上半部分是个什么字呢?

生:“羊”。

师:古人非常崇尚 “羊”,在古代重要的宗教仪式中,羊被奉为祈福的供品。而且羊的身上有许多 “宝物”,有肥嫩的羊肉,有羊奶,甚至连羊毛都能用来给人们保暖。古人在造字的时候,喜欢把 “羊”用在最好的字眼上。你能想到哪些字?

生:“善” “鲜” ……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正确,“义” 和 “美” “善” 这些字一样,都是自古以来中国人追求的道德信仰,是做人应当遵守的品行。

教师通过对 “义”繁体字的讲解,不但使学生记住了这个字的含义,而且还在潜移默化中渗透了美德教育,树立了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猜你喜欢
繁体字江水识字
唱不尽心中的春江水
哈哈镜
那年的江水
汉字繁简再引热议
共饮一江水 亲如一家人
识字
识字儿歌
识字谜语
春江水暖图
台网友鼓动“繁体字申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