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一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2018-04-02 12:32龙川县老隆镇第二小学邓玉钱
师道(教研) 2018年5期
关键词:图意单位名称应用题

文/龙川县老隆镇第二小学 邓玉钱

《现代小学数学》教材中形象生动、色彩鲜明的插图和幻灯投影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有利于通过直观教学加强语言训练。在教学中,从认数开始,我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积极挖掘各种因素。有计划地安排训练,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一、教师要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来影响学生

一年级学生,刚刚步入学校,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语言表达不完整,也往往说不成一句完整的话。在教学中,我上课时尽量把每句话都讲完整,在课堂提问时注意小学生回答语言的完整性。例如:在教数的认识时,教科书中第41页中间一幅图,我指着图问: “图中有几只企鹅?”很多学生回答说:“8只。”这种回答是可以的,但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来说,我就要求学生回答说: “图中有8只企鹅。”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让一年级的学生有句子的概念。

二、教师用正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

正确使用单位名称对小学生学习应用题是非常重要的。由于 《现代小学数学》教材的插图很多,学生接触的事物也多,然而涉及单位名称也就很多,这些单位名称中的文字在语文中还没有学过,因此在教学中,我运用各种形式,结合数数进行一句话训练。让小学生经常使用单位名称。例如,我制作了很多数字相同但事物不同的幻灯片,每幅图片要求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例如:结合图片让学生说:教室里有6个小朋友;盘子里有6个梨;讲台上有6盒粉笔;小明有6只气球;商店有柜台上有6台电视机;马路上有6辆汽车;衣架上有6条裙子;树上有6只小鸟……这样使学生把抽象的 “6”通过语言的训练,得到具体的 “6”,同时也使一年级小学生初步了解不同的事物使用的单位名称也可能不同,为学生以后学习简单的应用题打下基础。

三、利用插图,给学生提供说的平台

看图说话,看算式说话是一年级数学教学的重点,也是语言训练的难点。我在教学中,要求学生认真全面地观察插图,根据图意说出完整的话来。例如,在 “0”的认识时,课本第30页上有这样一组图形,第一幅图中的盘子里有3条鱼;第二幅图中的盘子里有2条鱼;三幅图中的盘子里有1条鱼;第四幅图中的盘子里没有鱼。通过这一组图的观察要让学生明白:用数字来表示没有物体,就是用 “0”来表示,从而让学生认识了 “0”。

四、结合书中插图或算式,加强语言训练

小学一年级学生由于受知识的限制,对静止的图形的图意往往不能理解,而对活动的图形的图意理解的较快。对于一个插图,只有理解了图意才能用语言较准确地表达出来。例如,我在教 “8-3”时,课本第45页中有两幅图,第一幅图是一辆汽车中坐有8个人,第二幅图是从车上下来3个人,车上还有5个人,学生看图说话时不能准确地说清 “8-3=5”的图意。我运用幻灯片变静为动的特点,设计一个框活动片,通过演示使学生看到汽车上有8个人和下车的3个人的一系列动作,从而很快理解了图意,再让学生口述: “车上原有8人,下来了3人,还剩5人。”从这连续的语言中使学生既理解了 “8-3=5”的意义,又培养了说话的能力。这样的训练,还可以使小学生初认识应用题的结构特征,为学生今后学习看图口述应用题打下基础。

五、重视动手操作,加强对学生进行说话的训练

在教学一年级上册 《连加、连减》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一道题连加或连减题让学生摆一摆小棒。如5+8+2,用小棒摆是一个怎样的过程?摆好后请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的过程?有的学生边摆边说:我先摆5根,再摆8根,再摆2根。这样在操作过程中,学生头脑中已形成表象,所以叙述起来思路清晰,解答正确通过摆的过程学生还很好的理解了连加的含义。通过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教师的教学不只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而主要是遵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先实践后概括,先具体后抽象,多给学生活动和说话的机会,及时解决疑难,加强习惯培养,就能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要培养一年级学生的说话能力,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只有教师从小学低段开始注重培养和引导,训练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完整性,让学生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并成为学生的一种数学素养,这样学生才能有更好地发展和提高。

猜你喜欢
图意单位名称应用题
应用题
单位名称和符号常见错误用法
单位名称和符号常见错误用法
单位名称和符号常见错误用法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数列应用题、创新题
本刊论文作者单位名称的要求
弄清图意写明启示
弄清图意 写明启示
解应用题要过“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