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策略
——以三明市三元区建设小学为例

2018-04-02 14:36王向阳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8年6期
关键词:师德教师队伍培训

王向阳

(三明市三元区建设小学,福建 三明 3650 0 1)

教育从满足“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转变,不仅仅是掌握职业技能谋生的手段,也不仅仅是为社会培养人才,更要满足个体个性的发展需要。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就是中国农村教育的现代化,教育要有精准的扶贫开发,让山区的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阳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因此振兴山区教育应成为新时代教师的神圣职责。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山区教师队伍建设与时代的发展和当地教育的需求仍有一定差距,构建一支高素质的山区小学教师队伍,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紧迫任务。

一、完善山区教师补充力度,增强教师职业的成就感和社会荣誉感

首先应从源头上解决山区教师补充机制,正如《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提出的“公费培养”“定向培养”“到岗退费”等方式,吸引和选拔优秀青年就读师范专业;建立农村工作专项津贴;为乡村小学培养补充全科教师。多措并举,解决教师“下得去,干得好,留得住”的问题。

进一步增强教师职业的成就感、社会的荣誉感及生活的幸福感,才能够增强教师工作的责任感。落实教师的待遇(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提高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在培训、职称评聘、表彰奖励等方面加大倾斜力度,而不是停留在口头上、口号上,才能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加入到教师队伍中来。

目前教师的绩效管理还是从教师工资中拿出一部分进行二次分配,这相当于“自已奖励自己”,而且还有很多教师拿不回“平均绩效”的现象,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建议建立“专项考评奖励”,参照警察、纪检等行业的岗位津贴发放办法,班主任津贴及学校行政人员的津贴纳入财政支出。如:2017年10月,三明市下发了《三明市基础教育工作绩效考评指导意见(试行)》及4个配套文件,建立了基础教育正向激励绩效奖励机制,即通过增加学校绩效工资总量,统筹用于班主任、年段长工作,培优补差工作,教学质量考评工作,名师名校长奖励等,实行差别化发放。这一举措主要着眼于创优争先、凝聚合力、科学考评、提高质量。

改革教师职称评审办法。目前职称评审重学历,重论文,重课题,而不重视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和实际贡献,职数少,竞争大,很多小学教师临近退休还评不上高级教师。应适当扩大高级教师职数比例,注重教学实绩,下放评审权利,让职称评审真正成为激励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手段。

二、健全教师培训培养制度,提升教师业务素质

1.提高教师主动成长的意识

外在的压力在某一时候会促使一个人成长、进步,但只有每一位教师真正把自己的职业当作“命业”来追求,随时有一种危机意识和能力恐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增强专业成长的内驱力,主动成长,才有可能成为名师或卓越教师。如:三明学院附属小学组织教师参加“职业发展规划与专业成长”专题培训,制订《教师专业化成长三年规划自我设计》,借助SWOT技术分析,引导每位教师充分了解自己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通过分析与思考,确定自身发展的优势与不足,确定优先发展的领域。每一学年结束时,对照“自我设计”,填写《教师专业化成长三年规划发展情况表》,从“目标达成成果”“目标未达成方面”“调整措施”这三个方面进行小结、反思,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对专业化成长规划进行评估与修订,促进教师主动成长和发展。[2]

2.健全培训制度,提高培训的有效性

(1)落实全员培训。不应只重视“精英培训”,必须严格落实五年一周期、不少于360学时的教师全员培训。目前,很多教师参加的培训是低层次、低水平的,要么过于强调理论高度,让听者云里雾里;要么只有简单的实践操作模式,机械化、简单化。因此,优化培训方案,创新培养方式,是提高培训培养的有效策略。既要注重提高教师基本理论素养,也要注重传递最新的教育信息和动态,还要有接地气的课堂教学策略指导,尤其是学科核心素养如何在课堂上生根落地。

(2)实行分层培训。积极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又不能影响正常的教学,还受到经费的限制,要经常性地、大面积地组织教师外出培训学习是不现实的。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呢?笔者认为可以采取分层分级培训的办法,即:进一步落实上级相关文件精神,加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名校长培训培养力度,优先组织他们外出培训。他们培训回来后,对本学科教师进行“二次培训”,达到“一人培训,全员受益”的目的。

(3)加强校本培训。校本培训是基于现实教学问题的研修,问题教学强调的是带着问题主动探索,是一种行动研究法,能有效解决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因此,校本培训应成为教师研修的主渠道。尤其是应指导教师适应“互联网+”的信息化时代,提高知识的更新速度、信息化应用能力提升水平,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如:2017年,三元区建设小学和三明学院附属小学实行总校制办学,两校投入15万元建设会议远程直播系统,实现了“教师交流、学生互动、教研共享、质量同测、网络同连”等方面的融合共享,提升了校本培训的实效性。再如:建设小学对每周一次的全体教师大会进行改革,将校长“一言堂”的会场转变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开辟“教师讲坛”和“班主任论坛”,外出培训学习的教师,以微讲座的形式分享学习及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创新做法,通过这种方式将培训学习与校本培训有机结合。学校还多方联系,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锻炼和提升机会。

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增强教师责任感

1.自觉的师德修炼。德育不是“教”出来的,是自身的体悟、认同、情感、升华,也是一种自我感化。每一个人都懂得师德的力量,但未必都会转化为自由的行为,师德修炼重在自学、自悟,重在践行和坚持。正如江苏省天一中学沈茂德校长所言:“当我们每天走进学生,走进校园,走进教室时,教师的内心必须有一种自律:我面对的是成长中的孩子,一定要让孩子们看到最好的我。”只有教师把自己的工作当作事业,“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做有光的行者和思者,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应新时代发展的接班人。

2.榜样示范,建立正向的师德激励。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从在教师队伍中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培养良好的师德情操上下功夫。如:开展“感动学校最美人物”评选,通过评选的过程、事迹介绍,庄严隆重的颁奖典礼,各种媒体宣传展示个人先进事迹,物质奖励等方式,促使更多教师崇尚高尚师德。再如:学校开辟微信公众平台,设立“教师微故事”“最美教师”“家长眼中的老师”“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等栏目,以身边的榜样激励老师们“见贤思齐”。

3.构建评价长效机制,促进良好师德,形成常态化。根据《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建立师德建设长效工作机制,建立师德评价考核制度,是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的重要环节。要建立个人自评、教师互评、学生评价、家长评价、学校评价的师德综合考评制度,要把师德考核结果与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岗位聘任、评先评优相结合,从而营造出良好的师德氛围,使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这种常态化评价让教师时刻受到约束和监督,真正让教师“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心有所畏”,让崇高的师德外化于行,内化于心。

猜你喜欢
师德教师队伍培训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培训通知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的实践思考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