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促动 和谐推进
——新课程背景下建立高中物理课堂和谐师生关系的实践研究

2018-04-02 22:06刘丽敏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8年12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高中物理新课程

刘丽敏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第二高级中学 211200)

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否则无力教学学习效果无法得到真正的提高,为了改善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课堂关系问题,教师应当从师生关系出发,确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提高教师的综合业务能力,使得学生受到和谐师生关系的影响,不断优化高中物理的课堂教学质量.

一、当前高中物理课堂师生关系不核心的原因及表现

1.高中物理课堂上师生关系不和谐的表现

首先,在高中物理课堂上学生处于被动的课堂地位,学生在物理课堂上不愿动手操作,不愿动脑思考,只是将教师所说的知识点盲目地记录下来,多数的学生认为物理知识过于抽象,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缺少基本的互动,盲目地传授相关的知识,没有考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忽视了与学生的反馈,机械地进行照本宣科,使得物理教学的模式十分枯燥和无味.例如:在讲解电路知识的时候,教师首先引出欧姆定律,从理论知识的角度带领学生直接学习电路图和电路分析,直接提高了电学知识的抽象性,增强了难度,学生在课堂上因为知识难度很少与教师互动,缺少情感的认可,无形之中夯实了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

其次,课堂上师生之间缺少互动,在课下,教师与学生的聊天也仅仅停留在考试成绩方面,在课堂上教师赶着教学进度将知识内容快速地传授完毕,很少询问学生的接受程度,在课下教师也很少与学生主动交流,师生关系比较疏远,每次的聊天内容也仅仅停留在“会考什么、难不难,考试的重点是什么“等等,师生之间的交流很少涉及情感方面,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也不多,学生对教师的看法也是高高在上的,没有任何的生活情趣.例如:在习题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的错题会直接讲解解答的过程,对于学生犯错的原因不加探索,学生习惯地接受教师的指导,没有将自己思维的过程和出错的地方找出来,使得学生无法找到自己出现错误的根本原因,错题讲解在一定形式上就变成了“治标不治本”的现象.

最后,多数的高中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时候十分被动,在课堂上学生比较封闭,不主动与学生交流,在课堂上只是闷头看书,很少进行反馈,教师在课堂上也只是机械地教学,采用题海战术的形式让学生进行知识的掌握,在沉闷的课堂上,学生对物理实验缺少参与的主动性,对于新鲜的物理知识比较排斥,在课堂上多数的高中生展示出无精打采和死气沉沉.

2.高中物理课堂上师生关系不和谐的原因探究

首先,物理学科知识点本身具有较大的难度,知识非常抽象,既是一门实验性的学科,也是一门重视逻辑推理的学科,在学习物理知识的时候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较大的要求,概念抽象不容易理解,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学习难度,对于高中的女生尤其有难度,多数的学生对于物理知识存在较强的排斥心理,在课堂上多数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不主动参与到与教师的互动之中,影响了高中物理课堂和谐关系的建立.

其次,物理教师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认为教师应当在学术上处于真理性和权威性,学生应当遵从教师的教学原则,在课堂上占据着主导的地位,要求学生被动地记结论,背考点,教师在课堂上权威的地位使得学生不敢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不敢与教师亲近,师生关系很难朝着和谐的方向发展.

最后,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个性发展多样,在课堂上更强调自主性和个性化,在课堂上很少与教师主动交流,物理知识与生活有较大的联系,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学习方法都没有与教师进行匹配,教师在课堂上缺少与学生的兴趣交互,导致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式产生了质疑,很少主动打开心门与教师进行交流,认为教师只会教书,没有生活情趣,木讷呆板.

二、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构建师生和谐关系的措施

1.在高中物理课堂上树立平等、公正的学生主体课堂观念

在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地位,高中生是一个思想观以及价值观都不成熟的个体,教师应当正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物理学习观念,在课堂上构建平等和公正的学习氛围,推动学生的智力发展,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教师的尊重,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推动学生树立良好的物理学系观念.

在引导学生的时候,教师绝不能将物理成绩当做唯一评判学生的标准,而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构建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参与到物理课堂中,引导学生树立平等和公正的学习观念,搭建与教师沟通的渠道,开展有效的物理课堂.

2.更新教学方式与观念,创建民主的课堂学习环境

高中理课教学模式多样,教师要在课堂引导的时候采用多样的学习方法,包括讲授法、实验法、发现法以及探究法,扎实学生的基础知识,拓宽学生的物理学习领域.为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模式的时候,不应只局限于教材,而是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创建民主的课堂氛围,使得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内心,有助于教师真正地了解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例如:在学习“重力”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橡皮泥的方式捏成不同的形状,让学生找出不同的形状的重心在哪里,使得学生感受不同的课堂学习形式,通过简单的知识探究,教师让学生熟悉了重力的概念和受力点,之后将知识深度进行挖掘,探讨“航空器中的失重现象,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满足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需求.

例如:在学习“摩擦力”知识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生活中出现的摩擦力案例,让学生感受行走、天冷搓手、擦黑板和皮带传输等等概念,让学生感受物理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教师在课堂上演示物理实验,感受摩擦力的相对运动,让学生看清摩擦力的方向,今儿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探究欲望,在课堂上保持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更主动询问和探究,与教师保持良好的关系,促进教学氛围的愉悦,在课堂上大胆地创新和想象,产生全新的学习观念,构建有朝气的物理课堂,增强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

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背景下,高中的物理教师应当改善当前的教学模式,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抽象和复杂的物理知识更深入地探究和研究,增强学生对于物理学科知识的研究兴趣,为之后的物理学习综合能力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也使得教师能够更深切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因材施教,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侯海曼.新课程背景下建立高中物理课堂和谐师生关系的实践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1.

[2]姜明南.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教学中师生关系和谐发展的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高中物理新课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高中物理实验
新形势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