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时代的学习思考

2018-04-03 03:41刘明军
中国盐业 2018年2期
关键词:小康社会现代化特色

◎ 刘明军 王 卫 公 伟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一重大政治论断,是我们党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基于我国社会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而作出的重大理论创新,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大意义。

一、新时代的历史起点

新时代是指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等状况发生具有进步意义的重大变化的时期。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但是,我们不能把党的十九大作为进入新时代的历史起点,而应该是党的十八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坐标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其原因由以下四点:

一是从报告的主题看,新时代的起点应在十九俋之前。党的十九大报告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些重大判断是我们党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总结过去五年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更本性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理论创新,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依据,是新时代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大意义。

二是从党的十八俋以来的五年看,从党的十八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与“建成”一字之差,但意义深远。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历史性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奋斗目标。

三是从新时代“时代”的定位看,新时代有着丰富的内涵。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报告对新时代的内涵阐述的非常清晰和丰富,从另一个侧面诠释了新时代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1.5”讲话中指出:这个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而不是别的什么新时代。

四是从党的历史发展进程看,新时代更能反映时代本质特征。在党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我们使用过新时期、新阶段、新世纪新阶段等不同的概念。新时期指的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开启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新世纪新阶段说的是从20世纪跨入21世纪,就是指21世纪。新阶段主要指的是在不同的一个阶段。新时代在一定意义上和新时期、新阶段有相同相通之处,它主要是从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变革,从深刻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从我们所处的历史方位、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历史任务这个角度使用的概念。新时代比新时期、新阶段更鲜明、更响亮、更具感召力,更能反映出时代本质的特征。

二、新时代的重要依据

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党中央准确把握这些新的时代特征,作出了“新时代”的科学论断,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是我国社会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是世情国情党情变化的必然结果,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开创光明未来的必然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

一是从党的十八俋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看,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五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各方面体制机制、全面依法治国、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生态文明建设、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等方面都发生深刻变革,这些变革力度之大、范围之广、效果之显著、影响之深远,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赢得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一致赞同,在我们党和国家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都具有开创性意义。

二是从党的最新创新理论成果看,党的理论创新实现了新飞跃,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科学阐述了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是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的逻辑关系,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都体现了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和积极探索,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党章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的行动指南,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极不平凡的历史性成就和变革的系统总结和理论飞跃,也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领导人民决胜全面小康,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必须长期坚持的行动指南。

三是从党的十九俋到二十俋看,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从第一个百年迈向第二个百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是对未来五年“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形势特点的重大判断,是对“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持续推进的重要部署。这个交汇期是承上启下的衔接期,也是攻坚克难的关键期,更是大有可为的机遇期,在这5年的时间里,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要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要开篇。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标志着我们将跨过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重要发展阶段,实现我们党对人民、对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进军,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总体战略的继续和深入,意味着我们将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向着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奋勇前进。“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锋号,又是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催征鼓,生动体现了我们党时不我待的历史使命感和政治担当。

四是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看,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经济建设依然是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但要更加注重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历史性变化,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的科学概括和精准判断,是对五年来中国发展历史性成就和变革的深刻总结,更是对未来中国发展方向、发展目标的精准定位。我国的发展从贫困时代到温饱时代、小康水平时代,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代,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代,给人民带来了需求的多样化和与日俱增,导致了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但是,新的社会主要矛盾是发展前进中的矛盾,是良性循环的矛盾,主要矛盾的变化不意味着基本国情的变化,它仍然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大历史阶段中发生的变化,新时代仍然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阶段中的新时代,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也标志着人民需要的拓展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前进上升,还标志着经济建设依然是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要更加注重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标志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功在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乘势而上。新的社会主要矛盾也表明,我们有条件、有能力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们要站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高度上,统筹规划第一个百年目标和在此基础上的“两步走”战略目标、任务和措施,形成完整统一、前后衔接的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

三、新时代的重大意义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判断,并且进一步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是对党和国家发展历史方位的精辟概括,具有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

一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看,它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俋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俋复兴的光明前景。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做出了卓越贡献,成为世界上伟大的民族。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中国人民经历了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因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和深刻的社会变革,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改革开放的新的伟大革命,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推进历史性重大变革、取得历史性重大成就,我国发展站到新的历史起点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1.5“讲话中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70年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是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97年的实践中得来的,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17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得来的,是对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宝贵成果。”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是一代代中国人的期盼,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重任,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都在为此努力奋斗。这个新时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激励全体中华儿女不断奋进,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二是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看,它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俋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俋旗帜。世界社会主义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五百多年来,从空想走向科学、从一国实践走向多国发展,社会主义充满曲折,特别是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开始,唱衰中国的舆论就在国际上不绝于耳,各式各样的“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从来没有中断过。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成功向世界宣告,社会主义没有灭亡,也不会灭亡,而且焕发出蓬勃生机活力。党的十二大创造性地提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当代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从党的十二大到十九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是历次大会的主题,成为引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奋勇前进的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正成为21世纪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旗帜,成为振兴世界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党的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回答了,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在我国发展目的、发展战略、发展布局、发展阶段、发展动力、发展要求等重大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涵盖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国防军队建设、和平外交和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完整的思想理论和方针政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贡献了最新成果,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彰显着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活力,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对世界社会主义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必将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不断向前发展。

三是从人类社会发展史看,它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特点、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理论和实践,所以才能取得成功,并将继续取得成功。”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全球性问题加剧,西方社会乱象丛生,有的发展中国家,没有自己独立的道路、理论、制度与文化,效仿西方模式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或成为受西方国家支配的“外围国家”,或在“颜色革命”中陷入政治动荡。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国的综合国力大大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国的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得以真正维护,使中华民族巍然屹立在世人面前。197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是3678亿元人民币, 2016年达到744127亿元人民币,近40年增长了200多倍,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跻身于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使具有五百多年历史的社会主义主张,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十四个坚持”,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不仅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以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发展的实践结晶和成功经验,也是引领我们面向新目标、开启新征程的正确指针。可以说,建立在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独立基础上的民族独立才是真正的独立,更是国家走向强盛的基本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人类走向现代化的一条崭新道路,既是摆脱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的道路,又是为世界发展贡献力量的道路,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条值得借鉴的成功发展之路,为完善全球治理、探索更好的社会制度贡献了中国智慧和力量、提供了中国经验和方案。

猜你喜欢
小康社会现代化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河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群众文艺云上展演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为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发展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