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重步行训练对60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下肢康复影响

2018-04-03 07:29罗鸿波陈田希陈宇鑫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步行偏瘫下肢

罗鸿波,陈田希,陈宇鑫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福建宁德 352100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脑梗死发病率逐渐增加,且致残率较高,存活下来的患者中有1/3的患者难以自理[1]。针对性、有效的临床治疗和康复训练能够促使脑循环的形成,增强脑细胞的代谢力,促使下肢功能早日康复。减重步行训练是采用保护装置和悬吊来承受患者一些甚至全部重量,使得下肢难以承受全部体重的患者能够保持直立状态,并在治疗人员的指导下开展周期性、系统性动作训练活动,这一做法能够使传统运动治疗理念中被认定为不可开展步行训练的患者能够尽早进行步行训练,促使患者下肢活动能力、步行能力、平衡能力早日康复。基于此该科室尝试应用减重步行训练,并同常规康复治疗进行分组对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文研究对象来自于该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脑梗塞患者,排除意识不清、精神疾病患者。根据病床单双号将其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其中对照组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为45~79岁,平均年龄(61.7±8.2)岁;最短病程 1 d,最长病程 30 d,平均病程(15.4±10.4)d;偏瘫位置:左侧侧偏瘫 38 例,右侧偏瘫22例。研究组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为46~80岁,平均年龄(60.7±5.9)岁;最短病程 2 d,最长病程 33 d,平均病程(16.1±9.9)d;偏瘫位置:左侧侧偏瘫 30例,右侧偏瘫20例。据统计,两组一般资料逐项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该次研究结果的影响较小。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具体操作为:临床医务人员根据患者病情,设计科学合理的康复治疗计划,鼓励患者进行步行训练、体位训练、平衡协调能力训练、肌张力和肌力训练等。训练活动实施一对一指导方式,以患者运动功能情况为依据,分别采取完全辅助、部分辅助、独立等训练方法。每天接受1次训练,每次训练时间至少50 min,共需接受为期6周的训练。研究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还接受减重步行训练,基于患者运动功能情况,制定详细的训练计划:训练过程中采用美国LifeGaitI250电动减重装置及Gait—keeper步态训练台进行减重步行训练,患者悬吊站立于训练台上,第一次减重的重量大约是患者30%的体重数,运动平板速度控制在0.5 m/s,接下来的训练根据患者下肢功能恢复情况渐渐减少减重量和提高平板运动速度。训练过程中安排至少2名治疗师对患者的步态进行校正,1名治疗师坐在活动平板边帮助患者摆动患腿,确保足跟先着地,并指导患者不得过伸膝关节;另1名站立在患者身后,帮助患者把身体重心转到腿部上,并尽力伸展髋关节,挺直躯干。每天接受1次训练,每次训练至少20 min,共需接受6周的训练。

1.3 观察指标

安排同一个并未参加临床治疗的医务人员测试两者患者下肢功能康复程度。MWS是指再距离平面距离16 m处用彩色胶布标注一条直线,并在上边重点标注出起点、3 m、13 m和终点位置,采用秒表记录两组患者从3 m到达13 m处所花时间,应反复接受3次测试,以最短时间值为标准。采用Barthel(BI)指数对两组患者的自理情况进行评价,分别从平地行走、吃饭、穿衣、上下楼梯等方面进行评定,100分为总分,分值越高反映了效果更明显。

1.4 统计方法

对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对比,并以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行 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据统计得知,治疗前研究组MWS评分为(38.01±4.51)n/min,对照组为(38.59±5.04)n/min;治疗前研究组 Barthel评分为(36.87±5.27)分,对照组为(35.70±4.05)分;两组相关数据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不同治疗方式后,研究组MWS评分为(67.69±7.85)n/min,对照组为(53.55±7.89)n/min;研究组 Barthel评分为(84.99±5.87)分,对照组为(58.99±4.57)分。相比于治疗前两组MWS、Barthel评分均有所提高,且研究组MWS、Barthel评分增长趋势更明显(P<0.05)。

3 讨论

脑梗死是中老年常患疾病,发病突然,生命危险高,极易造成患者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与工作,久而久之,患者内心备受疾病的煎熬,痛苦不堪[2]。但是,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脑梗死治疗方法的日益成熟,脑梗死病死率有所降低,然而致残率仍然持续增长,患者难以自主运动、关节痉挛疼痛,生活难以治理,身心承受着巨大的痛楚。

对于脑梗死后瘫痪患者而言,恢复下肢能力、独立步行是是患者及全体医务人员所期盼的,但是大多数患者因承重能力差、平衡力有限、异常运动模式等主客观因素的困扰,使得下肢功能康复困难重重。减重步行训练能够帮助下肢运动肌力<3级的患者能够比事先计划更早开展步行训练活动,增强患者身体素质,提高平衡力,降低负重,有效改善步行姿态[3]。早期接受减重步行训练能有效降低患者下肢运动时身体重量对下肢和患侧髋部的负荷,确保步行过程中身体重心对称分布,使得患者步行更稳定,同时可有效拓展下肢关节的运动范围,调节下肢肌肉张力,能够有效能预防过早进行步行训练引起下肢伸肌协同现象,也能够积极预防内八字、足下垂等不健康的步行姿态。患者尽可能早地开展良好的步行训练,保持一个良好的姿态,并有助于步行速度的提高。减重步行训练过程中配置有安全性高的装置,患者能够放心地开展步行训练,积极配合治疗。训练过程中运动平板转动时带动患者迈步,从而调动患者脊髓节律性运动中枢和运动皮质。相关临床研究[4]指出,相比于普通训练活动,减重步行训练对于患者下肢能力的恢复具有显著的效果,并且针对老年或者病情严重者能够予以全方位有效保护,促使其行走过程中中心均匀分布,步行稳当,效果显著,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康复治疗方法。在该研究中,对于日常生活行为Barthel指数的评分,两组在不同治疗方式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这说明了研究组在下肢功能迅速恢复的基础上,日常生活能力也有所提高。同时,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WS评分均较差,通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WS平均均有所提高,然而研究组提高幅度更大(P<0.05),这一结论同张丽华等[5]研究结论相一致。

综上所述,对于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而言,减重步行训练能够有效改善下肢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行为,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广泛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钱燕,何买定,陈红波,等.减重步行训练对早期脑梗死偏瘫患者的疗效[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15):150-151.

[2]张春波,闫焱,李灵玲.减重步行训练对脑卒中恢复中期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7,34(3):328-329.

[3]王智勇.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早期部分减重步行训练与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J].双足与保健,2017,26(4):19-20.

[4]王庆锁.减重步行训练联合针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J].延边医学,2015(13):207-207.

[5]张丽华,赵连成.减重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康复疗效分析[J].中国疗养医学,2014,23(3):221-222.

猜你喜欢
步行偏瘫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步行回家
攀山擅离步行道自拍,不幸坠落身亡谁担责?
从步行到奔跑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