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打造一节实效课

2018-04-03 15:44李向文丁利军
陕西教育·教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题海重点知识点

李向文 丁利军

一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依据。笔者认为,一节好课,首先是一节有实效的课,然后再谈它的课堂模式、教学手段。笔者梳理20年的教学经验,有以下几点不成熟的心得,供大家参考。

一、课堂教学中在充分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的基础上,做到“三讲”“三不讲”

“三讲”:一是讲重点。对于重点知识,老师要重点讲,反复讲,加强识记、理解、应用。二是讲难点。难点,要根据学生实际,讲学生能会的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对此,我们讲解难点知识时,要做到时间上分散,知识上分散,所谓知识分散,就是我们要把这一难点,化整为零,划分为几个小知识点,分散开讲解,循序渐进,使学生感到曾经学过,但又有新意,觉得易于掌握。三是讲易错点。对于学生在学习中反复讲,但反复出现问题的知识点,教师就应该讲,应该当重点来讲,这样不断加强,反复训练,学生就能从根本上得以提升自己的学习水平,同时也提升了教师的学习水平。

“三不讲”:一是学生会的不讲。学生已经会了,老师再对这些知识进行讲解,学生听起来觉得没意思,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一种烦躁、不注意听讲现象。在一定意义上说,浪费了学生、教师的时间,冲淡了教学的重点。这样就会造成教学无实效。二是教师讲后学生不会的不讲。这就要根据学生实际,给知识定位,给学生定位。哪些知识学生听后能懂,哪些听后不懂,哪些知识哪些学生能懂,哪些知识哪些学生不懂,然后教师就把那些学生听后无法听懂的知识不讲,不浪费师生的宝贵时间,把教师讲后大部分学生能听懂的知识重点讲,反复讲,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三是通过学生自学能会的知识不讲。学生通过自学能学懂的知识,老师就完全放手,教师不必多费口舌,一方面节约师生的时间,另一方面,培養了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

其实,“三讲”与“三不讲”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对课堂教学整体把握各个细节的提炼,也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积极尝试。“三讲”“三不讲”的基础和前提,是对学生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学情而定,以期最大限度地服务学生学习,发挥“三讲”“三不讲”的意义和价值,为打造一节实效课添砖加瓦。

二、一节实效课,除了把握好“讲与不讲”外,还要做到有效训练

目前,学生课业负担太重,家庭练习太多,学生根本完成不了。对于这些,我们老师们就应该想想,这是为什么?无效训练、重复练习只有数量没有质量的训练,学生没有思考时间,只是机械完成,更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种训练,无疑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造成学生身心疲惫,最后干脆厌学辍学。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有效训练呢?笔者认为:

1.教师要吃透教材,充分掌握学生学情,精心设计训练。只有教师在非常熟悉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才能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紧扣教材重点、难点、易错点的训练题,使训练有的放矢,及时进行课堂教学质量检测。

2.避免过度重复训练,做到练有所思、练有所获、练有所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要避免过度重复训练,教师就要精选训练题,选题的难易度,选题的类型,使不同的学生都练有所获。也就是学生的训练题从简单机械重复的训练中走出来,做到“精练”。要让学生走出“题海”,那我们教师就要走进“题海”,只有教师在题的海洋里,捕捞各种“宝贝”,并对这些“宝贝”进行分类整理、反复选择,才能做到精选训练,简单的知识少训练或者不训练,重点知识重点训练,难点知识反复训练,优等生训练中高难度的题,中等生训练中等难度的题,后进生训练基础题,简单题。这样的分层训练,使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正真做到了生生有所练,生生有所获的实效训练。

总之,打造一节实效课,需要我们教师充分做到“三讲”“三不讲”,走进“题海”,精选题型,分层训练,才能练有所获。以上是笔者的一些不成熟的见解,仅供大家在教学中参考,如有不妥,敬请批评指正。

作者单位陕西省神木十中

猜你喜欢
题海重点知识点
关于口罩 这10大知识点你必须知道
存在感
题海无边 “多变”是岸
解后回顾
知识点自测
“二次根式”复习精讲
科学分析,高效决策
数学探秘之旅:题海的上游什么样?等
单品推荐“抓住重点,改头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