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乐园 阳光地

2018-04-04 09:28黄夏
读写算 2018年24期
关键词:希望鼓励心理健康

黄夏

摘 要 心理健康是衡量学生是否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如何构筑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我们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主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探讨如何在教育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 心理健康;希望;降压;鼓励

中图分类号:TM631+.2,F04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4-0036-01

《中国儿童的生存与发展:数据与分析》的报告显示的数据对当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显示:我国17岁以下的少年儿童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动问题的困扰,5.2万儿童存在明显的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针对当今心理问题较为严重、人数众多的中小学这一群体,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教师和家长决不能袖手旁观,视而不见,应该高度重视和积极行动起来。

一、在孩子的心中洒满阳光

面对因缺少关爱、缺少温暖而使性格变得孤独内向,遭遇挫折就容易自暴自弃,不愿与他人交流,不信任别人的孩子,家庭,学校,社会要多送去温暖,在生活上,学习上要多给予关照,与这些孩子要保持经常性的心灵沟通,要多了解这些孩子的心理需求和情感变化。帮这些孩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要帮留守儿童与他们的父母取得联系,或组织留守儿童去看望他们的父母,如果是学校的老师,还可以组织班上的学生帮留守儿童做一些家务,帮忙照顾他们的老人,解决他们上学的后顾之忧和生活上的困难,还可以组织班上学生与这些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子,使他们时时感受到人间的温暖,看到希望的曙光。有一部分孩子是因为在一次又一次的成绩排队中,一次又一次的努力下,成绩得不到提高,从而产生情绪低落,失望痛苦,自暴自弃的心理问题。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首先除了要观察,热情帮助,真切去关心爱护他们外,更要多引导,多鼓励他们,永远让他们看到希望,当这些孩子受到挫折,对前途理想产生怀疑而出现消极,失望或自暴自弃的心理问题时,要为孩子做好心理疏导工作,让他们卸下思想包袱。鼓起希望的风帆,为这些孩子撑起一片广阔的蓝天。帮他们走出阴影,走进阳光地。

二、为孩子减负降压并提供表现机会

针对孩子来自不同方面的压力,老师和家长都有责任为孩子降压。第一是老师为孩子布置的作业要适量,家庭作业尽量要少布甚至不布置;其次,不要为孩子购买大量的学习辅导资料,但孩子爱看的课外书籍,如优秀童话、小说等,可以多买些给孩子看。另外,不要为孩子报这样和那样的兴趣班,除非孩子在某方面兴趣浓厚或想培养孩子某一方面的兴趣,也要尊重孩子的意愿,才可以替孩子选报兴趣班,但不能太多,一个就够了之多两个。最后,要组织孩子多参加一些有益于缓解心理压力的活动,如郊游、唱歌、跳舞、绘画、打球、散步。及时做好孩子的疏导工作,减缓孩子的心理压力,消除孩子紧张、焦躁惶恐、失望等心理情绪使孩子轻松、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很多孩子,之所以会悲观失望,自暴自弃、没有自信心、缺乏斗志,是这些孩子永远尝不到胜利的果实。考试成绩低落徘徊,拼搏努力没有进步,看不到希望的曙光,导致自信心一步一步地丧失。此时老师和家长应该信任孩子,应该多给孩子表现的机会,“葡萄”不要挂得太高,“采摘葡萄的梯子”不要放得太陡。要让更多的孩子跳一跳就能摘到“葡萄”。比如,老师出考试卷,要把握难度系数,不要一味地出难题、怪题、偏题,应该从大多数孩子的实际出发,考虑孩子的实际水平,多出基础知识题,照顾大多数孩子的情绪和兴趣。让大多数孩子能看到自己的进步,看到自己的成功,提高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去获得更多的成功的机会和喜悦,以此让孩子找回自信心,老师和家长要以此为契机,引导孩子增强学习方面的自信心。

三、鼓励为主,平等善待每一位孩子

針对来自农村或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或一些身残的孩子以及一些学习或思想上处于后进的孩子,老师和家长要平等对待他们,并且要教育同班或同龄的孩子不要歧视他们。首先,不要伤害这些孩子的自尊心。例如,老师不要在班上搞成绩排名,不体罚这些孩子,以免给孩子形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和伤害。其次,要与有自卑心理的孩子多去沟通,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活动,让他们与同龄人多去交往,消除与周围人群的隔阂,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生活的勇气。再次是要多给这些孩子以关爱,多从生活、学习上关心他们,让他们在充满友爱,平等的氛围中健康成长。孩子的心理问题,要采取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方针。要预防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关键是要培养孩子具有意志坚强,乐观自信,不断进取和理想崇高而远大的优秀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孩子自身的免疫力。主要的途径是要让孩子多参加体育、劳动锻炼,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培养顽强的意志和毅力;其次是要让孩子多参加一些有益的实践活动。如游览革命圣地,参观工业城市,访问贫困地区,调查创业,脱贫村史等等,来树立孩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再次是要加强正面引导,加强学习,特别是要多学习典型人物,先进事迹,为孩子树立榜样,使孩子得到正面的熏陶。

当你期望孩子成才的时候,不要忘记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前提,要保证孩子能健康成长,你必须治好孩子身心方面的疾病,最重要的是提高孩子自我抗压能力,提高孩子自身的免疫能力,让孩子的童年乐园,成为真正的阳光地。

参考文献:

[1]李芳.如何在小学阶段进行心理健康教育[J].新课程(小学),2016(01).

[2]张净.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J].学周刊,2012(25).

猜你喜欢
希望鼓励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探索“五选四变”对中职教育改革的创新与实践
语文课堂的鼓励艺术
试论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四要素”
“鼓励”浪费
雾霾背后的一点“希望”
韩四成国民寄“希望”于法院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