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课堂思维训练

2018-04-04 09:28林璐璐
读写算 2018年24期
关键词:数学思维数学教学小学

林璐璐

摘 要 课堂教学是一个过程,而且是一个思维的过程。虽然教学中知识讲解的部分主要由教师来完成,但是思维过程却不是教师单方面的,而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所以说,其实学习的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在教学生学会如何思考。目前,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观察学生思维过程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师也缺乏鼓励思考的经验,课堂上数学思维的培养还需要教师与学生的继续努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数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4-0222-01

所谓“知识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又是思维的工具”,在小学数学思维的建立过程中,基本知识体系的建立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对学生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也不能忽视基础知识的学习,让两者同步进行,一同提高学生数学学科的综合素质、培养综合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只有教师能够通过正确的方法带动学生进行思考,才能最终完成好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教学任务。

一、在现阶段的创新思维培养中依旧存在的困难

虽然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教学目标已经提上日程,但是由于学生常年没有接受过类似的教育,对这种学习方式还不够熟悉,再加上教师也没有足够的相关教学经验,在数学创新思维培养的过程中还是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障碍,需要学生和教师发现他们,并一同克服。

(一)学生缺乏创新的意识。大多数的学生在传统教育的模式下成为了一个“知识继承型”的学习者,他们虽然善于对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知识进行记录和温习,但是也仅限于此。这部分学生很容易满足于教师在课堂上对知识传授的程度,不会进行额外的课外补充,对待自己成绩的态度也比较满足,只要考试本身正常发挥了,就一般不会想着进步。这样的思维其实可以算得上是惰性了,对他们知识的进一步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很大的阻碍,使得他们自我扼杀进行创新思维以及独立思考的欲望。

(二)教师对数学思维培养的方法不够熟悉。和学生们不能适应最新的学习方式一样,教师们对新的教学目标带来的教学方法上的改变也需要一定的适应期,而在这个适应期内可能会犯一些错误,导致自己的教学效果与设想中的完全不同,然后便会产生对自身教学的怀疑,又进入新一轮的摸索期。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也有可能会是“东施效颦期”,即新的教学方法还没摸透,也不会自己的老方法了,于是会对整个教学的效果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会打击教师的自信心,不敢再进行新的探索。

二、从转变思考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灵活思维

老方法行不通,自然要进行转变,而仅仅进行单纯的教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够的,需要教师从根本的思维方式和思考角度上进行转变。

(一)转换教师角色,树立新的教学观与学生观。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往往是教师设计好所有的课堂进程,包括以往知识点的复习、新授课的讲解以及提问、课堂小结、作业等等事无巨细,学生需要做的就是认真听讲就可以了。但是现在,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必须对自己的定位进行转变,要从课堂的主体变为课堂的引导者、参与者,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的对话平等的环境,更多时候只是通过一些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自己进行思考和探究,对于多角度的问题进行启发和鼓励,让学生自我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二)巧妙提问,设置质疑,引导学生思考。所谓“没有问题就没有进步”,学生对于所学习的新知识没有疑问,除去个别同学非常聪明,大概率的可能是他们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没有思考又何来进步。因此,就算学生不愿意自己进行思考,教师也要通过提问的方式调动起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提问是有技巧性的,太难可能会打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太简单又不能起到引导思考的效果,因此问题的难易程度要折中,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们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切实了解他们的整体水平和短板所在。同时,提问的多少以及在课堂的什么时间进行提问都是一门学问,需要教师在不断的教学摸索中寻找方法,例如在同学们开始觉得课堂无聊、有些走神时提出一些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注意提问不要过于频繁,容易造成压抑的课堂氛围。

(三)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数学思维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也是非常难建立的一种思维,而学生只有建立起发散思维的能力,才能够进一步培养起整体的数学思维。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具体的问题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行培养。例如给出一个开放的试题:从“苹果的个数与梨子的个数比是4:5”,同学们能够联想到什么呢?越多越好。学生们可能会说“梨子比苹果多”“苹果数是梨子数的20%”等,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们会对问题产生不同的思考,不同的学生给出不同的答案,相互启发,培养学生们的发散思维能力。

三、培养思维能力同时建立学生良好知识结构

小学数学是打基础的一个阶段,因此不能够因为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任务而忽视了基础知识的学习。教师要抓住不同章节知识的逻辑联系,帮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知识架构。

总之,小学数学的教学是知识学习的过程,更是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只有教师把握好两者的相互促进相互结合,才能够更好地进行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并帮助学生建立起数学思维的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小学的数学课,获得可持續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欣.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思维训练.科学与财富,2017(23).

猜你喜欢
数学思维数学教学小学
让小学数学活动绽放数学思维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