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激趣求创新

2018-04-04 09:28曾水珍
读写算 2018年24期

曾水珍

摘 要 创造性,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宝贵的天性。因此,教育者应努力培养、发展孩子的创新精神,使他们成为跨世纪的“创造型”人才。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以激发兴趣为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

关键词 激趣导思;趣味拓展;启趣求异;练中求趣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4-0230-01

兴趣是学习和获取知识的动力。创新型课堂教学的成败关键在于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教育家曾经讲过:教学是一种看起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富于趣味性的课堂使学生变厌学为乐学,感到上课是一件轻松愉快、充满乐趣的事。如果做到这样,我们的课堂就成功了,教学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一、激趣导思,培养创新能力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不仅趣味性强,实践性也很强,在生活中接触得最多的是语文,因而我们必须在阅读理解和语言实践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要培养创造能力,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丰富的想象力。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善于觅取教材中的那些最具魅力的启智点,以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基础的同时,启迪和发展学生的智力。

在教学人教版第十册“积累运用七”的口语交际“假如我是……”时,我考虑到这些想象作文学生在三年级时已接触过,但如何做到立意新颖?这就需要激发学生的爆发力了,必须提起学生的兴趣。以兴趣为动力,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我面对的是来自农村的学生。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引用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西游记》来导入:同学门,孙悟空神通广大有七十二般变化。他拔一小撮毫毛说声“变”,就可以变出无数个小孙悟空。你们对孙悟空的本事羡慕得不得了,要是像他一样会七十二变,那该多好啊!听到这里,同学们可来精神了。纷纷打开话匣:假如我是孙悟空、假如我是神笔马良、假如我是发明家……同学们在奇妙的想象中遨游。这些奇妙的想象,很让人感动,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发展了想象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趣味拓展,培养创新能力

在所有的教育中,没有什么比社会教育对我们更有意义、更必要。一个学生走出校门的第一件事,就是学习适应社会的本领。创新是适应社会的前提。但创新不能在太空中进行,只有在社会上才可能取得成果。因此,学习语文不能只是局限于课文和课堂,要延伸到社会生活和语言实践各个角落,把学生的视野引向更广阔的课外天地。例如:教学课文《鲁滨逊漂流记》,我除了让学生反复读课文,知道主人公是一个不畏艰险、机智坚强、聪明能干的人外,还组织学生谈谈从鲁滨孙的经历中想到了什么,从鲁滨孙的身上学到了什么。然后进一步讨论: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我们应该如何“学会生存”,“学会竞争”。我还向学生推荐《鲁滨逊漂流记》原著、《生存大挑战》等课外语文资源,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在教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卖火柴的小女孩》后,我开展了一个语文实践讨论会,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社会大舞台。会上,我让学生讨论:(1)如果你是小女孩,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如何生存?(2)你将如何实现改变社会的理想?(3)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面前,你会怎样做?学生顿时打开了话匣,各抒己见,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我肯定了这些学生的答案,也针对存在的“适应社会不良症”现象进行引导教育。让学生明白适应社会是一个人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表现,教育他们要正确对待环境变化给自己心理上带来的冲击,并能正确调整自己的心态,积极适应这种变化。由于正确的引导教育,大部分学生懂得要深入了解社会,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扬弃旧思想、旧习惯,创造出新的学习习惯。

三、启趣求异,培养创新能力

在教學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创造条件,提供求异的机会鼓励学生的创造性。如在课堂上,老师要多提一些“你认为呢?还有別的想法吗?”“谁的意见是不相同的?”“如果是你,你怎样做?”这些有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鼓励性语言,能激发学生锐意创新、培养创新能力。如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穷人》,结尾是一个省略号,让人余味无穷,故事的可能性结局有很多。于是,我提出有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鼓励性的问题,如“你认为渔夫会想出什么办法来养活七个孩子?”“在以后生活路上,你想到会发生什么事?”……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续编出一个个感人的《穷人后传》。

四、练中求趣,创新源于实践

练习是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手段,练习设计是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结合当前的减负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教材的特点,精心设计了一些新颖的、有趣的、富有启发性的作业,让学生乐于完成。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作业、通过实践培养创新能力。

我任教的班级中曾有部分同学比较懒惰,他们经常不完成作业,或是马虎应付。根据这一情况,每节语文课后、我都抽一些时间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处的知识水平设计作业并完成。教师检査评分,发现一些新颖的,有趣味性的作业设计,就及时表扬鼓励,并抄在黑板上让大家一起去练习。这样,学生不会觉得作业枯燥无味,而且使得优生善于开动脑筋,大胆尝试、探讨作业设计:而中下层生呢?也有自己发挥的机会,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不再认为作业是一种负担,并且乐于按时完成。以激趣求创新的方法实施以来,我的语文教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提高了语文教学的艺术性,学生也从中得到启迪,萌发灵感,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师.上海教育出版图书公司,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