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构建学生主体意识

2018-04-04 09:28吴瑜
读写算 2018年24期
关键词:主体意识构建策略初中语文

吴瑜

摘 要 语文是一门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关键性学科,具有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作用,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主体意识的构建非常重要。本文在介绍了学生主体意识缺失现象的同时,还对学生主体意识的构建进行了一些探究性的研究。

关键词 初中语文;主体意识;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4-0244-01

语文是一门承载着构建学生主体意识的学科,对学生主体意识的构建极其重要,而初中又是对学生进行主体意识培养的关键时期,所以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主体意识的构建既是语文教学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学校和社会的职责所在。

一、目前初中学生主体意识的现状

(一)家庭过于溺爱导致学生主體意识缺乏

目前独生子女的家庭较多,由于家里只有一个孩子,所以很多父母都会非常疼爱他们,甚至担心自己哪方面做的不够到位,怕孩子受到伤害似的。如果家长不注重对孩子的教育,孩子们的主体意识就会比较匮乏。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当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会下降甚至是完全没有自己的主见,没有独立的人格。对学生进行主体意识的培养与构建,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与义务,同时也是家庭教育的一部分,因此,父母在教育子女时,应当多关注孩子的主体意识,因为少一分溺爱,就会多一分成长。

(二)学校过于追求成绩导致学生主体意识缺乏

对学校而言,学生们的成绩好坏对学校的名声很重要,也会对学校的生源产生一定的影响。当家长在为学生选择学校时,也会把学校培养的学生成绩的好坏作为一个参考指标。由于受到来自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压力,学校会刻意追求学生们成绩的提高,把学生的成绩视为一切,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给学生增加作业,施加压力,而对学生主体意识的构建却很少关注,从而导致了学生主体意识的缺失。学校只有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素质人才,学校才算是真正完成了一个教书育人的工作。

(三)社会风气过于浮躁导致学生主体意识缺乏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脚步太快,在各行各业似乎都有一种浮躁的风气存在。学生在浮躁风气的熏陶下,难免会产生浮躁的情绪,学生一旦产生浮躁情绪,就很难再专心致志的做一件事情,这样也就难免会导致主体意识的缺乏。所以,加强学生自身的素养,提高学生自我控制的能力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与构建极其重要。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主体意识的构建策略

(一)改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构建

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以学生为主体对学生进行主体意识的构建。比如在讲授《皇帝的新装》这篇文章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扮演文中的各个人物,并且以文中的台词进行对话。以这种形式进行教学,既可以让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又让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文中的各个人物以及对文章的主旨有所把握。这不仅可以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中,还能够对学生主体意识的构建起到促进作用。

(二)加强学生对质疑意识的培养

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质疑意识的培养。我们应该吸纳不同的观点,允许出现不同的声音,让学生抱有怀疑的态度,对问题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这既是对问题认识的过程,也是构建主体意识的有效途径。在对学生进行问题培养的时候,教师应该在合适的时间提出合适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

(三)发挥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作用,培养其主体意识

教学活动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堂上,教师不要以自我为中心,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尤其是语文课,应该是一个活跃的课堂,应该是听学生各抒己见的课堂,当学生有想说、想讲的话时,教师不应该以按时完成教学任务为借口,阻止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或建议。这样学生学的知识才不会过于死板,不会运用到生活实际当中。

(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

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要明确地告诉学生,你们才是课堂的主人,想学什么想怎么学,你们自己要有自己的想法。在这样轻松、没有压力的氛围下我觉得学生会产生对学习的兴趣,不会觉得这门学科靠的就是死记硬背,学生的心中也会有原来也可以如此轻松地完成语文课的学习。教师也会及时发现学生想要了解哪一方面的知识,更想掌握怎样的学习方法。只要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那么以后的学习、积累都会轻松自如,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利用现代化手段,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现代化教学在各个学校中已经普遍存在了,但是因为时间或者其他原因导致有些设备只是一个摆设,根本没有起到现代化教学的作用,这样不但浪费了学校配备的资源,而且也错失了一个比较适合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合理地利用现代化教学,课前可以给学生放一些轻松的音乐,使学生不但缓解了学习带来的压力,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当遇到可以用多媒体教学的文章时,教师要提前准备好资料,做好相应的课件。例如,与课文相关的歌曲,课文的历史背景甚至与课文相关的电影视频也可以以短片的形式展示给学生。我们要充分地利用教学工具,使学生更容易对文章深入了解,加深学生的印象,这样一举两得的教学方式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三、结语

作为语文学科的教师,我觉得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比单纯的强调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更有效、更直接、更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意识和习惯。让我们的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下,在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学习意识使其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刘洪周.回归生活学语文——新课标语境下语文生活化的实践和思考[J].科技信息,2015(11).

猜你喜欢
主体意识构建策略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浅议如何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
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主体意识的挖掘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从《沧浪诗话》看严羽文论中主体意识自觉性
积极课堂气氛的营造与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