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现状和对策分析

2018-04-07 14:28肖华伟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35期
关键词:用具体质体育课

◎肖华伟

一、初中体育教育教学面临的现状

体育场地和体育用具是推动体育改革的重要方式之一,是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水平,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基本条件。总体看来乡村的运动尝试和体育用具远远无法与城市的初中进行比较。就以我校现在的近况来说,学校的体育场地虽然明显有所提高,体育用具也有所增加,但是目前看来,还不能满足和适应现下体育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连最基本的教材都没有。这种状况在短时间内是难以改变的,从某些方面来说这也成为了影响乡村初中体育教学水平提高的直接因素。

1.体育教师兼职多,影响课改的实施进度 实行体育课改以来,体育课时的总量显著上升,初中体育课已经全都实施每星期低年级4个课时,中高年级3个课时。对于专职教师来说,在冬日的呼啸冷风中,在夏日的炎炎烈日下,大家都不愿意去室外上课,就更别说那些兼职教师了。大多数兼职教师连最起码的体育课堂的惯例,基础的体育教学方式和结果形式都不清楚,几乎没有经过专门的体育教学培训,于是原本的体育课成为了活动课。所以在短时间内很难确保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更加说不上实施课改的新要求。

2.教学方法与形式缺少新意 结合上面所说的两个方面的原因,因为乡村初中体育场地规模小而又不规范,体育用具缺乏,不能成功上好体育课的陈旧思想在教师的观念中仍然保存,所以课堂的教学方法和形式都没有改变,使得学校现存的体育用具没有得到充分的使用。大多数教师仍然采用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型。

3.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 教师占据主导地位,教学过程初中生总是处于被动接受的境况,没有把握自主学习的方式,使得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自主训练的时间和次数减少,运动量不够,从而导致体育教学的规定教学任务无法预期的完成。另一方面是学生缺少积极性和独创性。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占有绝大多数时间,编排的内容冗长又枯燥,让学生自主练习的时间被迫降低,束缚了学生思考和探讨的思维。

二、应对策略

针对以上初中体育教学中现状的分析,我们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讨论,提出了以下对策,以扭转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不良现象,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

1.坚持学校体育工作常态化 所谓坚持学校体育工作常态化,就是要坚持各学校根据自身体育教学资源而设置的、以提高学生健康水平为目标的运动组织方式,抛弃“华丽”的、能应付上级检查的但又不恰合实际的活动组织方式。例如:有一次上级主管部门为迎接再上级对大课间活动的检查,对我校进行了预检。看了方案,极不满意,提出了严肃批评。主要是“太笼统”,不够详细、具体。当时我们构思的是:基本原则是集中练习与自主活动相结合(简称2+2模式,即2天集中练习、2天自主练习、星期一为升旗仪式),各班轮换进行。体育教师主管集体活动,班主任分管本班自主活动。作为体育教师,我们需要的是给学生创造适度的运动时间和条件,不需要为“运动”而运动的检查评比,要注重实效性而不在于形式主义,对学生必须采用“强迫”运动与自主运动相结合的手段,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

2.强化体育健康标准的落实 强化体育健康标准落实的核心是认真上好每一节体育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规律,科学地为每一个学生把握好身心发育关,促进形态、技能、素质、心理等全面发展。在初中阶段,学校体育课的重点应该是让学生们接受运动、喜欢运动,但目前的情况却是,初中的应试教育让学生们对一些锻炼项目产生了抵触情绪。只围绕着跳绳、长跑、立定跳远、仰卧起坐、引体向上、实心球等中考科目进行重复的练习,不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体育课更应该做的是让学生学会各种体育锻炼方法和手段,是教师对学生体育锻炼的一种指导,老师要告诉学生如何去锻炼,并灌输如何安全进行运动的理念。

3.完善对体育教师的评价 一般学校对体育教师的评价,主要是两项:一是业余训练的成绩,看得见、摸得着,这没有错;二是看中考成绩,也是看得见、摸得着,也没有错。但恰恰是这两个正确,给体育教师工作带来了误区。由于全体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没有作为体育教师的评价依据,促使其功利性心理增强,从而忽视了学生身心正常健康发展问题。为了眼前成绩,拔苗助长、不惜摧残的事例经常可见,与运动训练原则背道而驰。为了扭转这一局面,教育行政部门应将各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作为该校体育工作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各学校也应将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作为该体育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只有这样,体育教师才会逐步重视学生的体质健康,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才能提高和发展。

猜你喜欢
用具体质体育课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人类最早的发明:生火与照明用具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养蚕巢脾 一种新的养蚕用具
体育课
暑假结束啦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茶叶专用审评用具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