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思考

2018-04-07 14:28张福艳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35期
关键词:习作题目小学生

◎张福艳

习作其实就是让学生将自己的所见、所听、所想的事物和想法表达出来,从而使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能够得到提升,但是在传统的习作教学模式下,老师只是一味地讲授习作的技巧和要领,却没有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想逐渐变得固化,在遇到习作题目时会出现莫名的“恐惧感”,感觉无从下手,这对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是非常不利的。因此,老师务必要在教学中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来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习作过程中灵感能够源源不断,更加自信地应对习作题目,从而超常地发挥,获得进步。

一、目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经调查数据显示,很多小学生都不喜欢上写作课,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对写作课不感兴趣。很多学生由于平常积累优美的句子较少,以至于写作的时候写不出什么好文章。再者教师只注重数量,不注重质量,比如让学生每天写日记,很多老师对于学生写日记的内容很少批示,这样慢慢就导致了学生写日记趋于形式化,只要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就可以了。

1.学生缺乏习作兴趣 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教学方法都比较单一,基本上都是按部就班。缺乏正确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指导要求通常是让学生背诵大量优美句子,由于小学生对于语言的理解还比较欠缺,很难将这些句子进行灵活应用,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学习语文习作的兴趣。

2.教师观念陈旧 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冲击,很多学生在习作过程中很难达到老师的要求,对于达不到要求的学生教师又让其反复写作,慢慢的,学生就会惧怕写作。在实际写作过程中,有时候小学生对于老师的写作要求是很难达到的,由于小学生的受挫能力比较弱,对于同样的题目反复写还没有达到老师理想的要求,最终就会感觉到写作枯燥无味,甚至放弃写作。

3.学生的语文习作基础较差 语文习作水平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提升的,它需要大量的语文知识积累。在小学阶段,学生只是停留在对字词的理解上,并不能灵活去应用,对于很多修辞手法,比如排比句、拟人句、夸张句等运用得不够熟练,导致写作过程中总是习惯用白话文。再加上教师在习作教学中一般只讲解写作的技巧及立意方向,很少针对某个题目讲些相关的优美句子和字词,这样也就导致学生的习作水平往往达不到老师的要求。

4.学生写作文章缺乏真情实感 一篇好的文章里面都包含着真情实感,如今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都要求学生背诵大量优美的文章,这样导致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都是按部就班,写的内容大都是平日里背诵的范文,这样是不利于学生成长的需求的,久而久之,学生就会缺少独立思考的习惯,总是依赖别人创造好的。

二、小学语文习作教学问题的解决对策

如今的习作教学模式值得去思考,学生学而不实的现象越来越严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老师的教学方法不懂得创新、学生写作偏离实际、学生的语文习作基础较差。所以,根据以上几个原因分析研究,主要的解决办法如下:

1.借景抒情,激发学生的习作灵感 有趣的生活场景能让学生触景生情,老师可以通过生活的真实场景激发学生的灵感。比如在一次习作课堂上,窗外突然下起了雨,老师可以让学生借此情形写一篇题目为“雨的遐想”的短文,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对雨的认识或者自己身边有哪些故事与雨有关,这样一来可以帮助学生激发灵感,也能体现学生的真实情感。

2.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的灵活运用能力 很多学生感觉写作难,或者在写作的过程没有什么词可以写,对于学会的字词也不知道怎样灵活运用,所以,老师可以结合实际来提高学生的灵活运用能力。比如在讲到“难忘的一天”这篇作文时,老师可以根据这篇作文学生可能用到的“沉重、悲哀、凄凉”等关键词进行讲解,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于字词的理解。

3.于拓展延伸处想象创写,激活思维 拓展延伸处不仅是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衔接点,而且也是文本理解感悟向习作练笔过渡的落脚点。在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结尾的语言戛然而止,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了无限想象、回味空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练笔时机,引导学生想象创写,点燃学生的创造之火,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4.注重细节,积极引导 小学语文教师作为学生语言的启蒙教师,更要积极地引导学生的思想。在习作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从细节出发一点一点地引导学生对于写作的构思。比如,在写“成功”这一题目时,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围绕着生活来引导学生什么是成功、成功的感觉是什么。写作最高的境界就是源于生活、源于真实,这样一来,教师不仅能引导学生写作的构思想法,更能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随着国家对教育的不断改革,同时也对小学生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课程改革下,老师需要不断改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来适应新的改革要求。老师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回归生活,注重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这样一来,学生的习作能力才会越来越强。

总之,老师在进行习作教学的时候,绝对不能打击学生的兴趣,而是应该采取积极的方式将学生对习作的兴趣激发出来,并对学生进行习作方面的指导,让其积累更多的素材,这样学生习作的时候才不会觉得乏味。此外,老师还应该重视对学生习作的评价,将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这样才能够改善小学生习作教学的现状,保证其教学有效性。

猜你喜欢
习作题目小学生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关于题目的要求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我是小学生
追根求源
习作展示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