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六年级数学创新法的运用

2018-04-07 14:28吴敬芳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35期
关键词:例题解题知识点

◎吴敬芳

前言:创新法教学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激发学生在课堂中的创新思路,使学生把握课堂的主动性,更好地进行学习,因此,通过运用创新法来实施六年级的课堂教学是很重要的,也是必要的。

一、用创新法去指导学生的学习实践

创新法教学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方法以及本着创新的态度去运用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和难题,使学生达到过程创新和结果创新的统一。六年级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年,所以在六年级数学的课程安排中,我们要善于进行教学总结,对整个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点进行详细的理清,同时也要跟进本学年的教学任务,通过双轨道方式,查漏补缺,巩固学生的知识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

在创新法的指导实践上,教师也应该提出合理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单纯的应付考试,老师们常说学生总是在做题的过程中出现低级的错误,一些很容易的题目都会被轻易的做错,造成不必要的失分。针对这样的问题,我们要拿出有效的方案来解决,而不能简单的认定为是学生太粗心造成的,其实不管是考虑学生太粗心还是因为智力因素,造成学生过分失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教师的教学方法而言,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体会到课堂的生动性,吸引他们的课堂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去探索和实践,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概念,只有夯实了基础,在考试中面对各种各样的数学题型,才不容易感到知识点的混乱,只有理清了解题的思路,才能避免不必要的粗心大意和失分。创新法教学只有在数学课堂中落到实处,才不至于是一句空话。

二、结合数学教材,通过创新理念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在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后,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已经具备了完整的知识体系和教学方向,这就需要我们如何去利用现行数学教材,体现出我们创新教学的教育理念,从而来提高我们教学的质量和效率。通过实践证明,充分地利用教材中的知识点和例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举一反三,可以有效的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动脑能力。

1.通过例题改编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对数学教材中的例题进行各种改编也是创新法的一种,六年级的学生即将踏入初中,因此他们应该已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老师通过对例题的改编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脑能力,让他们能自主地去解决数学问题,同时,学生们也巩固了自己的知识。例如,在讲到分数与整数相乘这个知识点时,教材中所提到的方法是“先约分再相乘”,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情形不总是这样的,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创新法的作用,在学生掌握了分数乘整数基本的计算方法后,可以举一些特殊的例子,比如这道题“3/5555×4444”,通过这道题来对学生进行设问,看他们有谁能最先算出来,并且又快又准,当然学生们可能很难能想上去,老师可以做出适当的点拨,比如让学生们仔细观察数字的特点,然后进行更简便的运算,在老师适当的点拨后,学生们应该就能领会从中的奥妙了,那就是:“先将4444与5555进行约分,再把3和4相乘除以5的方法”,这就是通过创新的解题思路让学生先约分再进行计算得出一个简单的答案,其计算的实质技巧与教材中是一样的,只是解题的方法不同,不过这种创新的方法更能使学生接受,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的兴趣。

2.通过例题的改编来反馈 反馈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特别是在接受新的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们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通过例题改编和对习题题型的各种变换,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巩固和回忆,促进他们进行反复的思考,将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如实的反馈,有利于将他们的错误如实的反映出来,让老师更清楚地了解学生的情况,更好的纠正学生的错误,在平时的练习中培养这样的能力,在面对考试时才不会眼高手低。

三、复习巩固,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六年级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年,也是小学阶段知识储备最多的一个学年,在面对知识点较多、学生也容易对知识遗忘的情况下,对知识点进行有效的复习巩固是必要的,它有利于恢复和加强学生们的记忆,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结构,减轻学生们的学业负担。老师们需要定期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回顾,加深学生们的记忆和理解,才能从整体上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

总而言之,在六年级数学的课堂上需要创新法的理论去指导教学,通过实践去运用创新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不仅是为了去解决他们六年级的数学题,同时也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创新法与六年级数学教学的结合作为一套可行性的方案摆在我们面前,值得我们去研究和体会。

猜你喜欢
例题解题知识点
用“同样多”解题
设而不求巧解题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用“同样多”解题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向量中一道例题的推广及应用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