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和“互联网+”背景下生态农庄发展模式探析

2018-04-08 09:17唐海瑛
吉林蔬菜 2018年4期
关键词:农庄景观互联网+

唐海瑛

(江苏省滨海县国土资源局 224500)

随着国家对休闲农业的重视以及农村土地流转政策的实施,乡村旅游产品逐渐得到市民的青睐。生态农庄因具备以产业、生态、景观与游憩为“四位一体”的功能逐渐受到广大市民的青睐[1]。

生态农庄是以绿色、生态、环保为目标,以资源有效利用为载体,以市场化运作为手段,把农业生产活动和旅游结合起来的一条综合效益较大的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的新的农业生产模式[2]。现以江苏伴亩田生态农庄建设经营为例,从生态产业规划、景观和农耕文化规划角度出发,探索生态农庄在经济新常态和“互联网+”背景下的发展模式及精准营销模式。

1 农庄概况

江苏伴亩田生态农庄是一个集休闲垂钓、绿色餐饮、鲜果蔬菜采摘、家禽家畜养殖,优质农产品展销于一体的多功能现代生态农业观光园,位于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327省道大套洪林村,占地约300余亩。交通便利,距县城繁华区仅5公里,区位优势明显。土壤、气候、植被等自然条件十分适宜生态农庄建设。

农庄以农业自然资源、优美的田园景观、自产品牌产品为基础,以发展生态农业经济为主,结合休闲度假,为人们提供观光、旅游、休养、教育场所,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2 生态产业规划

生态农庄异于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主要是应用生态理、持续发展理、循环理论以及共生理论等生产绿色、有机农产品。生态和循环农业是伴亩田生态农庄建设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农庄产业规划主要以有机种植、生态果蔬采摘、散养土禽、观光餐饮为主要产业,从消费者的体验心理需求出发,实现农庄发展理念的动态化。

2.1有机种植

采用自然农耕法进行有机种植,在栽培过程中遵循有机、循环发展原则。首先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采用微生物、植物、动物防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病虫害综合防治。其次,建设沼气池使农庄内无垃圾和粪便排放,并有效控制粪便进入地表水体,避免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利用畜禽粪便堆沤发酵腐熟后与土壤混合或二者混合后再发酵腐熟作为基质,便于育种和移栽利用。土壤改良使用落叶、果蔬茎叶堆沤物,定期用沼液追肥。

伴亩田生态农庄采用景观林带,通过行列式种植乔灌木形成生态屏障,种植艾蒿、青蒿、蓖麻、紫苏、罗勒、薄荷、藿香、迷迭香等具有驱虫和杀虫植物。生产区域内的水体以除了种植茭白、菱、水芹等水生蔬菜以外,还利用水生植物对经4级沉淀池发酵后的水体进行净化。

2.2果蔬采摘

农庄共有30个冬暖式蔬菜大棚,1个连栋大棚,四季种植西瓜、黄瓜、茄子、辣椒、番茄及各种叶菜类有机蔬菜,产品供应滨海市场和游人采摘。农庄优质葡萄品种种植面积40亩,已挂果两年,农庄栽植黄桃、油桃、水蜜桃、樱桃、枇杷、枣、柿子、李、杏等果木2000余株,其中三年生美国油桃600余株。

2.3散养土禽

林园生态散养鸡、鸭、鹅等家禽,年生产量为10000只。该区域采用立体种养模式,上层采用景观苗木种植,既要满足夏日遮阴,又要满足冬日透阳。下层种植适宜于鸡饲用的牧草品种,这些牧草不仅能净化土壤,增加土壤肥力,又可作为鸡的饲料。

2.4农耕文化体验和观光餐饮

农庄建成智能型阳光生态餐厅一座,占地1000平方米,主要从事特色餐饮服务,一次可接待500人就餐,为县内独一无二的阳光生态餐厅。建成停车场2000平方米,160米生态竹艺长廊、葡萄架绿色走廊、垂钓中心、开心农场、农耕体验区等项目,农庄休闲观光农业项目已初具规模。

3 景观和农耕文化规划

生态农庄的景观规划不仅要创造优美的环境景观,更应结合农业生产反映农业景观特色。

根据生态农庄的项目定位以及规划理念,结合区域自然现状及产业规划,将其规划为游客接待区、农耕文化区、阳光生态美食区、休闲活动区、园艺体验区、特色种植区六大功能分区。

3.1停车区和游客接待区为农庄入口,种植各色花卉,建设生态停车场等公共服务中心。钢架结构,上部栽植南瓜、黄瓜、豆角和葡萄等藤状植物,下部为停车场。

3.2农耕文化区位于生态餐厅,是以集办公、展示、餐饮、住宿、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主体建筑。收集本地特色农业日常用具,如木轮小推车、石碾子、磨子、竹编、柳编、犁具、风车、蓑衣、草鞋和树皮衣等,利用玉米棒、大红椒、长长的辫蒜等农作物点缀,点燃对往昔的记忆。

3.3阳光美食区也在生态餐厅内,室内栽植一些绿色观赏植物,同时兼具厨房与餐厅功能,可自助也可点餐;中间通道晚上十点后可开放供驴友住宿。厅内布局以诗词楹联配以瓷器花瓶借得俗中带雅,用二十四节气命名的包厢各具特色,夏植荷花冬剪梅,一方乡陌半亩田。

3.4休闲活动区贯穿整个生态农庄休闲观光片区,供游客参观、交流学习、儿童娱乐、素质拓展、垂钓、野餐等多种休闲活动区域,农庄屋后修建木栈长廊,树下修建桌椅,摆设吊床,可供休闲。周边有废黄河故道、古云梯关、神奇绿水沱、白鹭洲、万鸟天堂,生态农庄大舞台。正所谓: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环境优美、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休闲观光区。

3.5园艺体验区:主要功能是为游客提供游乐采摘、交流学习、土地租赁种植等多种农事活动体验。该区域有大棚种植草莓采摘、有机蔬菜种植采摘、葡萄种植采摘等。游人亦可带些小农具,自己动手,播种些瓜果韭茄,按时采摘,享受劳动之乐,又健身、又有收获。垂钓池塘中有草鱼、鲢鱼、鲤鱼、龙虾。

3.6特色种植区:其他的所有旱地和水田部分建立日光温室、大棚,部分为露地栽培区。大田作为蔬菜种植和体验区,采摘区则相应地种植银杏树、杏树、樱桃树、石榴树、山楂树、李子树、梨树、无花果树、枣树等,以供游人进行采摘体验。

4 “互联网+”下的精准营销模式

当前迅猛发展的互联网产业给生态农场提供了快速超越传统农业营销模式的契机。伴亩田生态农庄准确把握互联网时代的营销思维,改变传统的营销模式,通过精准把握消费者的个性化消费需求,为消费者提供标准化、差异化的优质生态农产品与服务。利用互联网让附近高端的人成为伴亩田生态农庄的“朋友圈”,实现生态农产品销路的提档升级;利用互联网固定客户群,客户可根据需要提前一个生长周期,在农庄网站上点购种类、数量以销定产,解决后顾之忧,面对网上客户“点餐制”预定,通过快递发货,实时掌握顾客需要,动态调整栽植种类和数量,实现新的常态化发展;

生态农庄是满足生态条件下进行精品农产品生产,结合乡村旅游发展起来的模式,要注重农庄内优美的景观环境,丰富的休闲活动。

在生态农庄建设发展中要注重生态产业规划、景观和农耕文化规划的相辅相成才能使农庄达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通过“互联网+”精准定位生态农庄的生态产品与服务对象,促使生态农业产业和生态旅游、绿色物流和电商的精准融合,才能有效实现生态农庄的精准营销战略。

[1]孟家松,汤寓涵,徐海燕,陶俊.“产业、生态、景观、游憩“四位一体功能的生态农庄规划设计[J].北方园艺,2016(18):89-93.

[2]樊梅,龙勤,王皓.昆明市生态农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J].现代化农业,2014(2):37-39.

猜你喜欢
农庄景观互联网+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农庄
玉米人农庄
农庄里的羊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