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乡土资源 优化中职政治课堂

2018-04-08 07:17陈丽英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26期
关键词:政治课乡土家乡

◎陈丽英

乡土资源,主要是指师生所处的某一个具体的行政区域的自然、生态、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资源,诸如本地历史遗迹、悠久的民风民俗、日新月异的经济变化、近期新闻事件、社会热点问题、当地的文化标志、宗教、人物、传说故事、环境问题等。中职政治课堂中,巧用乡土资源,可以加强政治学科知识的易理解性、实践性,丰富课堂内涵,增强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增加课堂教学说理例证的亲切感、信服度,避免生硬、教条的说教,较好地实现政治学科育人的课程目标。

一、巧用乡土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美国现代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材料是什么,在哪里呢?现实生活中人们最感兴趣的莫过于身边熟悉的人和身边新鲜的事,乡土资源恰恰就是这样的人和事。课堂上巧用乡土资源,可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大大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例如,在讲授《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中“对外开放是强国之路”时,多媒体展示上个世纪七、八、九十年代和现在曲江城区一组对比图片,并配上一段文字材料说明对外开放30年多来我区取得的伟大成就。当一张张照片滚动呈现的时候,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学生小声讨论起来,并指指点点地找出镜头中的自己认识的地方,同时引发了学生阵阵惊叹的声音,他们为家乡的巨变而惊讶不已,教师知道他们已经被多媒体展现的信息牢牢吸引了,于是马上抛出一个设问:“曲江城区辉煌巨变的原因是什么?”引起学生的思考,很自然地导入新课,拉近了课堂与学生的距离,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巧用乡土资源,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政治课教材理论性较强,很多知识和观点都较抽象,学生学习时常常感到难以理解和把握,容易产生空洞乏味的感觉。因此,在政治课教学中重点难点突破的关键在于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相适应。将乡土资源应用于政治课中,用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事例和学生身边的事例形象地说明道理,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理论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例如,在讲授《人生行动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中的重、难点“按客观规律办事”时,多媒体展示近年我市因大量种植桉树造成生态受到破坏,引发发生洪、旱灾害的资料和图片,通过这些材料一方面说明:规律是客观的,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否则就要受到规律的惩罚,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另一方面说明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热点。这样的教学,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生动地把学生的理论学习和社会热点有机地结合,更巧妙地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三、巧用乡土资源,提高德育三维目标

新课程提出了三维目标,其中一维目标就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也是政治课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恩格斯说:“只有热爱家乡,才能热爱祖国。”在政治课教学中,引入乡土资源,善于挖掘和利用当地体现民族精神的各种资源,能引起学生情感和思想上的震动,使他们激发出对家乡强烈的自豪感和责任感,从而更加自觉地热爱自己的家乡,并把自己同家乡和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例如,在讲授《人生的价值与劳动奉献》时,为了避免空洞的说教,防止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我充分利用了我区全国劳模和十大道德模范的事迹材料提问:“大家看材料反映的是一种什么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然后我根据学生的发言概括总结并拓展延伸,说明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奉献。分析完后,我又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价值观呢?”同学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进而使学生认识到“人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样通过学生自己熟悉的名人事迹作引导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改变了过去“我说你听”枯燥的说教,起到了很好的德育效果。

四、巧用乡土资源,优化课堂学习模式

在的传统政治课教学中,一直都是教师讲得过多,学生机械地去接受,这其实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而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理念则是倡导通过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合作、体验和讨论,完成各种教学任务,从而获得知识,它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而教师只是处于“导演”的位置。引入乡土资源,则可以有利于促进教学模式的变革,因为很多乡土风情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这样,既能充实教学内容,也能让学生在学习、体验、感知中关注家乡自然资源、人文环境和现实生活,进而增加学生爱家乡的热情。

例如,在讲授“传统文化的继承”时,我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分别让学生课前去收集我区当地的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与传统思想的相关内容,然后都拿到课堂上来,讨论、探究、分析当地的这些传统文化以及这些文化的特点,另外,学生还可以相互补充,特别是一些学生的家乡就是这些传统文化的发源地,如学生列举了南华寺、小坑镇曹角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抬阿公习俗、大唐山歌等,有学生还即兴唱起了客家山歌。总之,通过这节课的实践,我发现学生的兴趣被大大调动起来,教师在适当的时候进行点拨,既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一方乡土,一方文化”,乡土资源蕴藏着丰富的课程资源,巧用乡土资源,优化中职政治课教学,不仅必要,而且可行。相信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政治教师不断挖掘、利用乡土课程资源服务于教学,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创造活泼、高效的课堂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智慧和理性,挖掘学生潜能,彰显学生个性,中职政治课定能在乡土这块肥沃的土壤上焕发出勃勃生机。

猜你喜欢
政治课乡土家乡
重视培育多层次乡土人才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乡土中国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读《乡土中国》后感
如何上好政治课
夏天的家乡
家乡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