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认同

2018-04-08 10:26陈南旭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17期
关键词:乡人善者贤者

◎陈南旭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子贡所说:“乡人皆好之”和“乡人皆恶之”并不为孔子所赞同,孔子认为真正的贤者应该是“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恶之”。孔子认为,一个处事圆滑如“好好先生”并不能成为真正的君子,而一个特立独行,遵循自己意愿的人更是难以在社会上立足,真正的好贤者不必讨不善者的喜欢,亦不必事事完美,古语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只要行为处事端正正直,于心于人已无愧,那么离圣贤要不并不太远。

真正的认同在于不仅被善者所认同,更在于自己对不善者的否定。不与不善者为伍,方能坚守初心。在社会浮华与名利诱惑面前,多少人被魔鬼一步步引入深渊,无法自拔。不与不善者为伍,是得到认同的第一步。孔子曾言:“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个人喜好这句,我们在见到他人贤明的地方,便向他靠拢,学习,更有助于我们获得真正的认同,见到他人丑陋黑暗的一面。不仅仅只是去否定他,更要向自己的心灵深处考实,是否自己也出过这样的问题,思考其改更正的方法,方能使自己于个人修美上更上一层楼,从而获得真正的认同。

真正的认同,其首先条件必然是自身的优秀,而非一时的只注重环境,时间等条件。唐朝诗人崔颢在“创业”前期,只是单纯的写闺怨情绪,不但不文明于众,而且还遭到了他人的抨击。心灰意冷的他放弃了曾经的风格,专心练诗,走到哪写到哪,最终不负他的期望,写出了“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这样的千古名句让同游黄鹤楼的诗仙李白不仅感叹:“眼前有条到不得,崔颢提诗在上头”。清代大文学家蒲松龄曾写一下过一对励志自勉名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有了这样的心志又何愁自己不优秀,得不到真正的认同呢?

真正的认同不止不与不善者为伍,更要主动拒绝诱惑,坚决与不善者相离,才能做到真正的“贤”,得到真正的认同。苏武身处化外之境,奕夷之地,面临敌人的各种威逼利诱,他不曾动摇,守着一颗赤子之心,这才有了流芳百世的“苏武牧羊”的故事。明朝清官海瑞,面对腐败的官场,他没有退缩,面对高官厚禄的诱惑,他没有动摇,而是独自在那样一个昏天黑地的世界里竖起了属于他自己的一座灯塔,照耀了自己也光明了世界。所以他才深得百姓爱戴,死时人人上街哀悼,悲痛不已。同朝代的于諫也是一个两袖清风的仕人,而他更是一个报国的功臣,一介书生在大军压境人人自危时挺身而出,保卫了危在旦夕的京城,而遗憾的是正因为他嫉恶如仇的性格,最后为小人所害,但他的人就像他的那首《石灰吟》一样,“粉身碎骨混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真正的认同不仅仅在于外界的认可,更要发源本心,完善自我才能真正的认同自我,成为真正的贤者。古时,多少人才是经过百般磨难、突破自我,最后得以成名于世。“国士无双”韩信纵使受过胯下之辱为人鄙视、被人看轻,但也是因为有了这种心性,所以他能够做出“背水一战”的壮举,能够成为一代将才、枭雄。心学之集大成者-王阳明。小时便立下成为贤人之志,经过身世漂泊,被人暗杀贬谪之声后,仍能在深远老林之中悟出“知行合一”之法,成为自孔孟之后的新贤人,不禁让人慨叹。

真正的认同,更是自己对自己的信心、勇气。得到他人的肯定、赞扬,固然是真正的认同的一部分,但其真正的内涵,源于自身的渴求、希望。我们也许可以为了自己心中某个重要的人、某件重要的是去努力、拼搏,渴求得到他们的认可。但有一点是我们自己必须要知道的,人活着首先是为了自己,而后才能为家、为国。当你从千丝万缕中的羁绊解脱出之时,当你在自己的天空中怒吼时,当你从失败的烈焰中重生时,你会发现,一切你所追求的,得到的认同,其实就是你的心。因为有了这样一颗勇敢无畏的心。海明威才能说出了“你可以将一个人毁灭,但你不能将他打败”的这种话语,从而成就了文学史上硬汉的形象;因为有了这样一颗自强不息的心,文天祥能够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样的语句,成为了千古年炎黄子孙的信仰。他们皆是新的战士,他们得到了人民真正的认同。

今时今日,人们更应用一颗坚定自守的心去面对自己所遇到的困难,在时代的浪潮中,成为那最激昂的弄潮儿,便是无愧于心、无愧于时,方可得到真正的认同。

这便是真正的认同!

猜你喜欢
乡人善者贤者
散心
Chapter 11 A clear conscience 第11章 良知未泯
《弟吴宗教源流》(吐蕃史)译注(七)
讨厌自己
文人天趣清犹水 贤者风期静若兰——画家若兰写意画浅析
贤者与魔镜
讨厌自己
藏虱
竭其力以事父母
《论语》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