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义 癌细胞的“克星”

2018-04-09 17:06
中华儿女 2018年3期
关键词:瑞金医院血友病克星

2011年1月,被誉为“癌症诱导分化之父”、国内血栓与止血专业的开创者之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王振义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用“如愿以偿”四个字概括了当时的感受,他在意的并不是自己获得多少荣誉,而是可以为人类作出贡献,“作为一个医生,可以很好地为病人服务,努力了一辈子,找到一种药可以把过去死亡率很高的病治好,这是我最大的安慰”。而王振义所说的这种病正是被称为“血癌”的白血病。而王振义也因此被称作“白血病杀手”。

王振义1924年出生于上海,1948年毕业于上海震旦大学医学院,获博士学位。因成绩优异,留在广慈医院(现为瑞金医院)担任住院医师。1952年,广慈医院的学科重新划分,王振义毅然选择了当时冷门的“血液科”。尽管当时的研究条件有限,王振义带着几名研究员干劲十足。

自1954年起,王振义开始从事血栓和止血的研究,在国内首先建立血友病A与B以及轻型血友病的诊断方法。1980年代中期,王振义所带领的研究组,在国内首先提纯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建立了检测该因子抗原与功能,以及甲型血友病携带者的方法;首先发现和报道蛋白S缺乏症。

在我国,白血病的发病率在各类肿瘤中占据第六位,又以低龄患者为多,战胜白血病,一直都是医生们的心愿。治疗白血病,有两条研究途径:化疗,杀死白血病细胞;诱导分化,将恶性的白血病细胞转变为良性细胞。而王振义带领研究组选择“诱导分化”。1985年,王振义用独创的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法救治了首例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同年, 24位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得到治疗并好转。

1988年,他将论文《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研究》发表在国际杂志《Blood》上,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被誉为白血病治疗的“中国革命”。2000年,在《20世纪具有标志性的血液学论文》一书中,该文被列为86篇标志性论文中的一篇。之后,王振义的另一个重大发现是,联合应用氧化砷,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砒霜,可以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有很好的疗效。联合应用氧化砷后,患者的5年生存率上升到了95%,昔日死亡率最高的一种白血病,终于有了治愈的方法。

值得一提的是,1989年,王振义教授的硕士研究生陈竺、陈赛娟从法国获博士学位回国,他们用先进的思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开展全反式维A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作用机制研究,取得了许多创新性的成果。王振义还与陈竺一起主编《肿瘤得诱导分化和凋亡》一书并获国家出版一等奖。

因为贡献卓著,王振义先后获得国内外诸多荣誉,比如癌症研究大奖凯特林奖、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授予荣誉科学博士学位等。如今,担任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医院瑞金医院终身教授的他,依然在发光发热。

陈竺曾这样评价他的恩师:“在白血病领域创造性地提出不损伤正常细胞情况下的肿瘤细胞诱导分化治疗理论,并在国际上首创使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取得成功,令世界医学界为之瞩目……他的科学精神、高超医术、师德情操和人格风范是我们终生学习的榜样!”

猜你喜欢
瑞金医院血友病克星
血友病防治,了解三个关键点
关于血友病的一些科普知识
健忘克星
百年老院应该是个什么范儿?
110年,瑞金医院创新之路
“低头族”克星
上海瑞金医院收治多名疑似“假肉毒毒素”中毒者
“宅生物”克星
上海首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1型糖尿病获得成功
航空母舰的“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