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探究

2018-04-11 02:03艾立民郭宗敏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长效机制阅读推广高校图书馆

艾立民 郭宗敏

摘要:阅读关乎个人修养和强国大计,阅读推广工作在当下具有前所未有的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必要性,指出当下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重点在于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水平,探索通过培养学生“悦读”和“深阅读”的途径达成目标,并提出有关阅读推广工作长效机制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长效机制

DOI: 10.3969/j.issn.2095-5707.2018.02.011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707(2018)02-0044-03

Abstract: Reading is about self-cultivation and national benefits which makes reading promotion activities extremely significant in the present. This article expounded the necessity of reading promotion in librarie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ointed out that the current focus on reading promotion activities is to stimulate interest in reading, develop the habit of reading and improve reading level. It also explored the ways students reach the target through the “joy reading” and “deep reading” and proposed suggestions for the long-term mechanism about reading promotion activities.

Key words: librarie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reading promotion; long-term mechanism

阅读是人类早已普遍认同与实践的一种智力活动,阅读推广是图书馆、出版机构、媒体、网络、政府及相关部门等为培养读者阅读习惯、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提升读者阅读水平、促进全民阅读所开展的有关活动和工作[1]。阅读推广工作的开展,可以帮助人们认识阅读的意义,选择正确的阅读内容,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阅读水平,在现阶段新的形势条件下对阅读推广工作进行深入探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必要性

经典优秀的书籍凝聚着人类文明与智慧的结晶,通过閱读,就个人而言可以积累知识,增长智慧,提高修养;对国家和民族则意义尤为重大。一个民族的阅读水平反映了这个民族在世界之林的生存能力,预示着该民族未来发展的趋势。党和国家

充分认识到全民阅读的重要性,“倡导全民阅读”已连续三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倡导全民阅读”更是升级为“推动全民阅读”,体现了全民阅读在国家建设中的战略高度。

高校是未来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大学生处于人生中最好的阶段,他们思维敏捷,精力充沛,热情洋溢,求知欲望强;他们身负强国重任,理想之光驱动着他们努力提高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因此阅读对这个群体而言更为重要。而当下大学生阅读存在的一些问题已日益凸显,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大学生阅读的“碎片化”“功利性”和“肤浅化”等。作为保存和传播文化遗产和文献信息、服务于教学和人才培养的机构——高校图书馆,科学有效地开展阅读推广是当前最重要的服务工作。

2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工作重点

近年来众多高校图书馆在阅读推广方面已做了许多工作。传统与创新共存,高调和常态并重,可学习和借鉴的经验已有很多。笔者通过研究认为当下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工作重点应放在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水平,引导学生读者群“好读书”“读好书”,最后达到“读书好”,使自身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具体途径就是图书馆要帮助有阅读问题的学生克服自身和环境的各种障碍,通过“从‘阅读到‘悦读”,“从‘浅阅读到‘深阅读”的过程转变成一名优秀的“读者”。

2.1 从“阅读”到“悦读”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所谓良好,最大的特征是这种习惯最好是长久的,终身的,而不是附庸风雅,凑一时热闹。读书归根结底是个人的事,应该成为一种伴随终身的习惯,深入人的思想和骨髓中去,而一种能伴随终身的习惯必然是愉悦身心的某种行为,不只是“阅读”,更应是“悦读”。

2.1.1 深入研究学生阅读心理 根据教育学和心理学原理,终身阅读兴趣的培养和习惯养成取决于有效的早期阅读,如果能够在青少年时期就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更有利于树立终身阅读意识和终生学习观念[2]。习惯的养成有赖于兴趣的支撑。要想通过阅读推广引导学生从“阅读”达到“悦读”,就要采取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灵活创新的活动形式和活动内容来吸引读者,引导读者。大学生活主要内容围绕学业功课、求职深造、社会热点、兴趣爱好、人生思考等诸方面,对学生阅读心理、兴趣需求应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正确引导。大学图书馆应遵循科学原理对学生读者潜移默化地发挥影响作用,争取让每个学生离开大学前成为一名优秀的“读者”。

2.1.2 努力保持传统项目活力 图书馆传统阅读推广项目包括书目推荐、书展、讲座、征文、读书比赛、演讲比赛等。在现阶段此类推广项目要保持活力,继续发挥作用,就必须结合时下背景,利用新理论、新技术做出新意。在活动开展前要通过网络问卷、学生座谈、专家论证、社交媒体交流讨论等方式,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阅读心理)和真实需求。活动中、活动后的这种交流互动要一直保持,以保证对活动形式和内容不断改进修正争取最大的效益。以往有些单位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搞一些“广场效应”的活动,今后应摒弃其中华而不实的成分,坚持“将读者放在第一位”的服务意识,做到不是一时吸引读者而是将他们永久留下,让他们在书中流连,让好的书籍真正成为他们的精神家园。

2.1.3 全方位设计打造精品推广活动 高校图书馆应在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生阅读心理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当下学生青睐的网络阅读、移动阅读、多媒体阅读等阅读形式全方位设计打造各种精品推广活动,以趣味形式吸引眼球,以丰富内容营养读者。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很多高校每年的读书节,读书季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形成一定的品牌效应。比如举办特色书展,一改单调设置展板,只做简单介绍的陈旧模式,设计阅读摄影展、经典电影选映、讲座视频点播等多样化的形式,丰富读者的观展体验[3]。配合节日和活动节点举办各种读书竞赛,而竞赛方式的投票和选拔、演讲和讨论等都可以线上线下同时展开,参赛作品既可以用读后感书评等文稿形式,也可以用多媒体图片、声频、视频方式提交。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支持下的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不受时空人员限制,读者参与度高,互动交流密切,学生自我认同感强,兴趣和热情随之增强。也有一些学校则利用青年人的偶像心理,通过选拔阅读推广人,甚至设立阅读推广大使,以形象代言的新颖模式推广校园阅读,打造本校的阅读品牌[4],引领阅读效果非常明显。

2.2 从“浅阅读”到“深阅读”

“浅阅读”是当代大学生群体的阅读硬伤。当代大学生一方面受教育程度高,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重视个性;另一方面生活优越,缺乏历练,部分学生喜欢享乐,性格中惰性成分大。互联网数字阅读尤其是移动互联网阅读方式的便捷性、社交性、娱乐性等特点,正满足了这个群体新信息环境下的文化消费需求。但网络信息庞大芜杂,良莠不齐,移动阅读等更是存在碎片化、浅显性的弊端,图书馆针对这种局面,必须合理利用新技术支持的多元阅读方式,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2.2.1 开展宣传讲座等活动,积极倡导“深阅读” 图书馆承担着思想导向、信息导播的教育职能,可以通过邀请教育学及心理学专家、名人学者开展讲座活动,深入剖析“浅阅读”的弊端,宣传“深阅读”的意义。“浅阅读”因其信息的分散、缺乏系统性、内容肤浅等缺陷,导致阅读者无法集中注意力,更谈不上深入思考,難以实现知识结构的丰富和提升,加之休闲娱乐性强,往往导致浪费大量时间。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栋梁,应将读书放置在国家强大和民族复兴的理想制高点上,延续“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先辈遗志,系统阅读有深度有价值的经典、专业文献,深入思考,增长知识,提升思辨能力,使“深阅读”成为提升自我人文素养、综合能力的重要方式。

2.2.2 开展网络导读服务,走出新技术阅读误区 互联网上信息资源丰富,但数量庞大,良莠不齐,缺乏有序性,要得到合理运用,图书馆必须做好网络导读工作。网络导读就是以网络为平台,以馆藏资源、数字化资源、网络信息资源等为基础,经过一定加工整理,形成系统的导读资源,为读者更好地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提供帮助[5]。高校图书馆要重视电子资源建设,遴选优秀的馆藏实体资源进行数字化,同时搜寻整理适合的网上读书资源,如优秀的读书网站、免费电子书刊、高水平的学术专业论坛等,建立起高效便捷的网络信息资源导航;还可以在图书馆主页上开设一些读书专栏,开展网上读书活动。

2.2.3 深入加工推广内容,优化碎片化阅读 大学生学业功课紧张,利用碎片化时间来接收信息,从理论上而言的确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方式,然而这只是技术提供的便利,最关键的还在于接收内容的质量。图书馆可以借鉴一些教育类、阅读类应用程序(APP),还有一些微信订阅号及新闻类阅读器的做法,将信息点从阅读对象体系中抽取出来,重新组织成小的知识单元进行主动推送,采取阅读周期的方式,在周期内每日或定期推送有限长度的信息。学生通过积累此类信息,既能保证学习的体系化,又能利用碎片时间,一举两得,有效解决用户的知识系统化需求和时间管理碎片化之间的矛盾;在学生方面因为用时少,容易完成,个人成就感高,有利于鼓励用户养成阅读习惯[6]。在推送时还可以设置一些鼓励方式,比如签到集奖等,提高阅读的趣味性。

3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长效机制

3.1 坚持与创新理念

当前高校阅读推广工作开展效果大小不一,“流星”现象和“睡眠”现象多有存在。高校图书馆要保障阅读推广工作的活力,需实行“坚持”和“创新”并举。所谓“坚持”,就是摒弃“嘉年华”式的活动方式,将阅读推广设为常规服务,保证工作的持久开展;同时保持“创新”意识,精心设计,推陈出新,提升活动的品质,打造明星品牌活动。通过特色活动打造品牌效应,通过常规服务保持活动的持续性,两相配合,以点带面,层次分明,才能持续吸引读者的注意力,真正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3.2 服务与保障机制

要保证阅读推广工作长期有效地开展下去,首先要打造一支服务意识超前、服务力量过硬的团队。阅读推广作为图书馆的一项常规工作,要有专设的阅读推广部门,并且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对馆员进行选拔和继续教育培训[7]。馆员自身更要加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掌握较高的阅读推广工作能力和技巧,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高校图书馆还要增强阅读推广宣传力度,扩大影响面,争取学校管理层的重视与引导,积极谋求与学校其他部门、学生团体的合作,以及社会力量的支持,保证政策、资源与经费的支持。

3.3 理论与实践研究

近年来全社会各领域阅读推广实践工作开展活跃,发展态势强劲,相较之下理论研究比较薄弱。阅读推广是一个应用性领域,要谋求进步发展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图书馆界应认真总结实践经验,梳理与发掘阅读推广的内在规律,加强阅读推广领域的基础理论问题的研究,包括阅读推广的概念、价值、方向等,使理论研究步伐及时跟上迅速发展的实践,并在新的高度上不断指引阅读推广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王丹,范并思.图书馆阅读推广基础理论流派及其分析[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6(4):24-29.

[2] 杨英华.浅谈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J].科技展望,2016(3):212.

[3] 刘雅琼,张海舰,刘彦丽.创意为先,实效为王——北京大学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案例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5(3):77-81.

[4] 杨晓菲.全民阅读背景下图书馆阅读推广人的培育方式及策略[J].图书馆学刊,2017,39(2):27-30.

[5] 韩凤伟.新媒体时代高校读者阅读行为改变与图书馆应对策略[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3,22(8):42-44.

[6] 王淼,王洪禄,牛国强,等.移动阅读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策略研究[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16,40(6):36-40.

[7] 王宇,王磊,胡永强,等.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和理论的新进展——东北地区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研讨会综述[J].大学图书馆学报, 2016(4):17-22.

(收稿日期:2017-11-06)

(修回日期:2017-12-06;编辑:魏民)

猜你喜欢
长效机制阅读推广高校图书馆
构建公立医院党史学习教育长效机制的研究
“家校社”一体化的德育协同长效机制探究
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正在制定,房价会降吗?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研究
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方法与长效机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