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研学任务的设计与实施研究

2018-04-12 23:38郭志南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研学探究设计

郭志南

(广州市番禺区市桥桥城中学,广东广州 511400)

番禺区进行了多年研学后教模式的研究,而本次研究就是在研学后教模式中常采取以研学任务为方式进行探究。研学任务的设计就是一种以日常生活为背景,实施中以解决日常生活问题和地理教学、研学问题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的课堂形式的呈现。研学任务设计和实施目的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知识水平与技能水平。

1 学前研学任务

学习“中国人口”新课中,要求课前做一个有关学生家庭人口情况的调查,并设计了以下研学任务。

(1)本人有( )个兄弟姐妹?我家以父辈以下计算共有( )个人口?而以祖父辈以下有( )个人口?

(2)按照人口变化趋势,估算未来人口变化趋势。

(3)中国人口是否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有什么危害?

小组1:

小组2:

实施反馈:

对于课前的研学任务,既可独自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完成,总体任务难度不大,其目的主要是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任务内容与课程内容紧密衔接,容易拉近书本知识和生活常识,所以在研学任务实施中使学生不知不觉的学习中已走进了“生活”。由此可见,课前研学任务能激发学生对生活的兴趣和对学习的兴趣,能引领学生的主动学习。

2 课堂探究研学任务

学习中国“工业基地”一课时,设计了“我来当国家领导人,为国家工业基地进行选址”的系列任务。

“我来当国家领导人,为国家工业基地进行选址”系列任务

(1)从“中国地形图”中,你认为图中数字处的哪些地方比较适合建设国家级工业基地,请在图中划圆作为标记,并说说理由。

(2)从“中国交通图”中,你认为图中数字处的哪些地方不适合建设国家级工业基地,请在图中划掉,再说说理由。

(3)读“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请说出你选择建设国家级工业基地要综合考虑哪些地理因素?

图1 中国地形图

图2 中国交通图

图3 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

实施反馈:

“世界工厂”是中国的名片,“因地制宜”的地理学科思想在城市农业分类布局上学过。然而,这思想不但对城市农业布局有实际意义,而且对国家工业布局都有实际指导意义,但必须要有学生的主体思考或体验。这个研学任务设计,提高了学生的光荣感和使命感,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了识别地图中有效信息的能力及把书本知识向生活知识迁移的能力;给予了学生广阔的思考空间和体验的场景,体验了“因地制宜”的地理思想,使学生的学习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

这个研学任务,使学生体验了应用地理思想可以为生活服务,还指导了以研学任务为教学方式的研究,使得地理课堂充满了感性和理性的魅力。由此可见,研学任务的探究具有渐进式指导课堂探究学习的重要功能。

3 教材拓展研学任务

在七年级上册“地球与地图”一课教学中,在不同类型的地图有不同判断方向的方法,所以灵活使用判断方向的方法是一个教学难点。如何突破这个难点,教师在百度地图中下载打印了广州地图,并设计了如下学习任务单。

任务记录:

(1)在《广州交通地图》上找到:中华广场、天河城广场、广州塔。

判断:中华广场在天河城广场的什么方向?天河城广场站在什么方向?广州塔在中华广场什么方向?

定向方法:

(2)在校园平面图上(有指向标)找南门、图书馆、1号楼。

判断:南门在1号楼什么方向?1号楼在图书馆什么方向?图书馆在南门什么方向?

定向方法:实施反馈:

本次研学任务通过生活场景拓展课程资源,是我们常用的方法。本次研学任务中用乡土地图取代课本中的《北京地图》以及《北京动物园旅游图》,符合“学习就是为了生活”的教学原则,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是亲切、实用、贴近生活,学习起来就会轻松、愉快。如此研学任务,彰显了“学习生活的地理、学习有用的地理”的课程理念。

4 课堂反馈研学任务

在进行“世界气候”专题复习时,实施课前完成的研学任务,了解学生对之前学过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1)以下四项中请选出天气和气候的选项?

A.昆明四季如春

B.东北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促

C.台风

D.夜来风雨声

(2)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找出年均温低于20℃高于0℃的主要纬度范围?

(3)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请对比在温带地区大陆东、西岸降水的差异?温带地区沿海和内陆地区降水的差异?

(4)在山地地形中,是背风坡多降水还是迎风坡降水?

(5)根据寒、温、热带三幅景观图片,判断影响三带气候的因素?

实施反馈:

“世界气候”专题复习包括气候的常识、世界气候知识和区域气候知识,以上的研学任务只是气候常识的复习。根据反馈,有知识掌握不牢固或概念模糊等问题,就要改变以后教学和复习策略,相应地增加复习梯度性的内容;如果气候常识掌握较好的话,则直接开始世界气候知识和区域气候的复习。因此,根据反馈的情况,使复习目标更为清晰、准确,减少了简单重复的复习,避免了迷失在题海中。

5 课后探究研学任务

在完成八年级上册“农业地区分布”后,设计了如下研学任务,供学生课后探究。

请根据材料,完成探究:

材料1:山地海拔高度。

材料2:山地不同海拔高度对应植物活动积温。

材料3:不同植物需要不同活动积温温度。

大麦 1000、小麦 1100~1200、玉米 2200、水稻2500~3400。

问题:在不同海拔高度的地区,以上几种农作物熟制如何?该如何安排农作物种植?

实施反馈:

在学习我国植物熟制后,本次研学任务就是对学生对平面上的南北方植物熟制外,立体上的垂直作物熟制掌握的检测。本次任务中选取四种粮食作物,设计了课后探究粮食作物熟制的研学任务。开放课堂,提供了课后探究所必需的知识基础和方法指导,目标就是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探究日常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及在生活中应用地理知识。

综上所述,初中地理研学任务的设计和实施,不只是为达到课堂教学效果而设计,不只是为课堂教学呈现过程的漂亮课件,而是设计和实施能服务和应用于生活的教学方式。

研学任务的设计和实施,不但有反馈学情、拓展教材、指导探究、激发兴趣等功能,还有使学生热爱地理、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等功能。当然,设计时和实施中也要注意研学任务的范围局限性,要碎片化的研学任务课堂及课程的整体性的影响,所以,在堂课和课程的整体知识建构时要进行研学任务学习整体规划和配合。

总之,研学任务的设计与实施都要“因地制宜”。

[1]邢翠微.初中地理“学习任务单”设计与应用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

[2]周菊.初中地理学习任务单的形式与功能例谈[J].初中生世界,2015(20):50-51.

[3]王步兴.任务型初中地理教学模式的探究[J].新课程),2014(6):227.

猜你喜欢
研学探究设计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研学之旅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设计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