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护理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的研究进展

2018-04-14 19:18杨志仙何小兰朱彦飞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18期
关键词:护理学硕士指标体系

罗 静,杨志仙,何小兰,朱彦飞,陈 蜀★

(1.昆明医科大学护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2.昆明理工大学,云南 昆明 650500)

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部分院校开始招收护理硕士研究生起,我国招收护理硕士研究生的高校和单位逐渐增多。但各大高校和单位培养护理硕士研究生的质量却差强人意。护理硕士研究生的核心能力是指与其学习内容、发展方向、未来工作内容有关的主要能力,其核心能力能使其在与其他层次护生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科研能力是护理硕士研究生与其他层次护生在核心能力方面最主要的区别。为提高护理硕士研究生的核心能力,相关高校、单位必须认清目前我国护理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尤其是科研能力)的现状,制定提升其核心能力的策略。在本次研究中,笔者以护理、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科研能力为关键词检索文献,对护理硕士研究生的核心能力现状进行综述。

1 目前国内护理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现状

护理硕士研究生普遍存在强烈的开展科研工作的意愿,且态度积极,但由于某些因素的阻碍,未能开展科研工作或开展的科研工作整体水平不高。目前,我国对评价及培养护理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方面尚无统一的标准。相关的调查结果显示,重点院校内护理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比普通院校内护理硕士研究生高,但仍然存在科研实践能力不足的情况[1-2]。阻碍护理硕士研究生开展科研实践的主要因素有其掌握的科研知识不充足、缺乏科研带头人、科研经费不足等[3]。

2 评价护理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的要素及方法

2.1 国外护理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国外开展护理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时间比我国早,培养护理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方法也比我国领先。在二十世纪初,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已经拟定了评价护理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的实践指南和评价体系。

2.2 我国护理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我国学者提出,科研能力是护理硕士研究生应该具备的核心能力之一,重视护理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4]。目前,我国对护理硕士研究生的教育体系正在不断完善,但各个院校培养护理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方法、课程设置、考评体系缺乏统一的标准。虽然国外开展护理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时间比国内早,但由于各国护理学研究发展的方向和侧重点不同,国外制定的相关指南和评价指标体系不能为我国护理硕士研究生所用。我国学者通常根据目前我国临床护理需求、护理学研究发展方向及护理硕士研究生的具体情况自行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由于这些评价指标体系的信效度均较高,且我国护理硕士研究生的个体差异较小。因此,这些评价指标体系可直接作为评价护理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的工具。

李淑花等[5]使用文献回顾法、专家讨论法和德尔菲法初步确定了护理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科研能力、专业知识与技能、评判性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专业发展能力5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及66个三级指标。綦盛楠等[6]在李淑花等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增加了教育能力、临床能力、管理能力及发现能力等指标,并对其他指标进行修改,最终确立了包括7个维度、40项指标的护理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周莹等[7]使用回顾国内外文献、专家访谈、专题小组讨论及德尔菲法等研究方法,最终确立了包括理论知识与技能、评判性思维能力、科研能力、临床护理能力、教学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专业发展能力7项一级指标、20项二级指标及53个条目的护理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陈语等[8]在周莹等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增加了人文素养和心理素质2个一级指标,并对其他指标进行修改,最终建立了包括8个一级指标、24个二级指标的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笔者通过分析上述研究结果发现,护理硕士研究生的核心能力主要包括以下10个方面:1)科研能力。2)评判性思维的能力。3)专业知识与技能。4)护理教育能力。5)护理管理能力。6)临床护理能力。7)专业发展能力。8)人际交往能力。9)人文素养。10)沟通能力。

杨文艳等[9]使用查阅文献、专家咨询、专家深度访谈法及层次分析法等方法,对护理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评价指标进行筛选,基于护理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及要求,从综合素质、基础知识、临床能力、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社会反映方面对各大高校、单位培养护理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质量进行评价。杨玉静等[10]专门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使用检索文献和专家访谈的方法构建了包括发现问题、文献查阅、科研选题、科研设计、科研实施及科研成果转化6个维度、20个条目的护理学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刘延锦和王金鑫[11]在使用查阅文献和采用德尔菲法的基础上,自行设计了包括发现问题的能力、查阅和评价文献的能力、科研设计的能力、科研实践的能力、统计分析的能力、论文撰写和传播的能力6个维度、25个条目的护理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评价问卷。对该问卷进行信效度检验的结果显示,该问卷内容效度为0.95,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sα为0.93,重测信度为0.92。

3 培养护理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及科研能力的方法

3.1 培养护理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的方法

单伟颖等[12]采用德尔菲法进行研究后发现,在培养专业型护理硕士研究生学术型护理硕士研究生的核心能力时,均应让其先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孙建萍[13]提出了培养护理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的方法:1)提出明确的培养目标,强化其科研意识。2)选择合适的课程,为培养其科研能力奠定基础。3)更新培养方法,提升其科研能力。

3.2 培养护理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方法

姚雅青[14]认为,在培养护理硕士研究生时,不仅要注重培养其临床实践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其科研实践能力,并将科研实践贯穿于临床实践中,使其能主动发现临床实践中的问题、根据临床实践中的问题开展科学研究。我国各大院校和单位在培养护理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方面通常从增强其科研意识、学习科研理论知识、培养科研思维、提高查阅文献和搜集信息能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论文撰写能力等方面着手[15-16]。由此可见,即使我国培养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工作起步较晚[17],但各大院校和单位普遍比较重视护理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尤其是科研能力)的培养。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应主动增强自己的科研意识,利用电子信息资源,多阅读国内外文献,积极参与科研活动,并以主要负责人的身份参与到科研活动中。各大院校和单位应为护理研究生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及充足的科研时间,并增加科研经费的投入。建立科研团队,让课题主要负责人带动整个团队共同进步,以便提升整个团队的科研能力,运用科研方法解决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问题。

4 影响护理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因素

科研能力是护理硕士研究生的核心能力之一。刘延锦等[18]、季丽丽等[19]使用自行设计的护理学研究生科研能力评价问卷及量表对我国在校护理学研究生进行调查,其调查的结果显示,护理学研究生的自我效能感与其科研能力呈正相关。李云梅等[20]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研究的结果显示,团队氛围对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有直接影响,导师的个人素质和能力等在形成良好的团队氛围、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师忠芳等[21]认为,细胞培养实验教学能提高护理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孙婧等[22]通过进行随机对照实验发现,护理研究生助理导师制不仅有助于培养本科护生的科研能力,还能提高护理硕士生的科研能力及其毕业论文的质量。

由此可见,影响护理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内部因素和外部条件。各大院校及单位应注重提高护理硕士研究生的自我效能感,营造制造良好的团队氛围,利用有利的外部条件,从而提高护理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

5 小结

提高护理硕士研究生的核心能力不仅可以提高护理硕士研究生的质量,还能提高临床护理服务质量。科研能力是护理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科学学位护理硕士研究生来说,科研能力应是其必须具备的第一核心能力[23]。但目前我国护理硕士研究生的核心能力特别是科研能力的总体水平不高,我国尚无培养护理硕士研究生的具体标准[24],缺乏成熟、统一的考核护理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及科研能力的量表及标准。在以后的研究中,有必要深入探讨培养高质量护理硕士研究生的方向,制定可行的护理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评价方法和工具,为提高护理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护理学硕士指标体系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护理学杂志》稿约
《老年护理学基础》
——老年护理学的日常生活护理要点研究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改进硕士研究生解剖教学的探索丁
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探讨
仲景护理学思想初探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