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菌群失调与肠易激综合征关系的研究进展

2018-04-14 22:55赖淑媚王立生
当代医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小肠结肠菌群

赖淑媚,王立生

(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深圳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广东 深圳 518020)

根据资料显示,肠易激综合征可以说是功能性肠道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疾病[1]。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表现为腹部不适、腹胀以及腹痛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降低生活质量,带给患者较大的生活压力[2]。肠道菌群中厚壁菌数量增多,拟杆菌数量减少,降低了菌群多样性,改变了与黏膜相关的菌群数量,肠道菌群紊乱,可能导致出现肠易激综合征[3]。

1 正常肠道菌群

在健康机体内部,肠道可以看作一个巨大的为生态系统,主要有多种的兼性厌氧菌、需氧均以及厌氧菌组成[4]。在胃酸的存在下,胃内革兰阳性菌数量较多。小肠中越接近结肠的部分,菌种数量不断增多,且逐渐向革兰阴性菌转变[5]。结肠中,细菌数量急剧上升,主要为真杆菌、拟杆菌以及双歧杆菌等。主要可将肠道中的菌群分为3层,膜菌群主要菌群为乳杆菌和双歧杆菌,中层主要为厌氧菌,表层为肠球菌等兼性好氧菌以及好氧菌。不同的菌群相互平衡,共同存在,为机体正常消化的保证[6]。

2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菌群情况

在结肠中,不同类型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相关菌群均出现不同紊乱,包括菌群的数量以及种类等[7]。肠易激综合征可分为混合型的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便秘型等。混合型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粪便中乳杆菌数量显著降低,肠杆菌的数量增加,肠道定植抗力与健康人相比较低[8]。相关研究显示,将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远端结肠黏膜细菌与正常健康相比,可以发现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需氧菌的数量较少[9]。另外,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粪便中乳杆菌以及双歧杆菌数量较少[10],肠杆菌数量增多,肠道定植抗力双歧杆菌/肠杆菌小于1,肠道定植抗力较弱。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中,拟杆菌数量显著增多,拟杆菌与硬壁菌比例大幅改变,应用基因芯片的方法可得[11],患者结肠中细菌种类增多。

在胃、十二指肠以及空回肠中,相关研究表明,应用FISH检验儿童胃黏膜组织,可发现肠易激综合征发病与H.pylori关系密切[12]。近端小肠蠕动作用增强,菌群定植难度较大[13]。当患者出现消化系统疾病时,细菌增长。在目前的医疗技术水平下,主要应用小肠导管和经内镜插管抽取小肠液,若细菌总数大于105/ml,即可判定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小肠细菌过度增长。另外,相关资料显示,应用乳果糖氢呼气试验也可证明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小肠细菌过度增长[14]。

3 肠道菌群失调导致肠易激综合征可能机制

3.1 破坏患者黏膜屏障 正常机体内部,肠道能够吸收相关的营养物质和水分,支持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肠道主要的黏膜屏障组成部分为肠道菌群、免疫球蛋白IgA、黏液以及胃肠分泌的相关溶菌酶[15]。肠道黏膜屏障系统能够将机体的肠腔与内环境进行分隔,调节营养物质以及水和离子之间的平衡,在很大程度上防止肠道菌群发生易位,起到防御保护的作用,抑制外源性抗原入侵。相关资料显示,肠致病性大肠杆菌对紧密连接蛋白表达作用起到抑制,从而破坏了肠上皮组织相关功能。肠道菌群失调破坏了肠道黏膜中黏液的生成,降低了肠道黏膜上皮增生速度,大大增加了肠道黏膜的通透性,对相关抗菌作用的蛋白表达起到抑制作用,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患者机体内肠道黏膜的屏障作用。另外,HS等物质直接伤害患者上皮细胞,包括弯曲菌感染都可破坏屏障,并降低其愈合速度[16]。

3.2 发酵食物产生气体 在正常的情况下,纤维素以及淀粉在小肠内未被机体完全消化吸收,进入结肠,进行发酵,在相关菌群的作用下[17],碳水化合物将会产生二氧化碳以及氢气。肠易激综合征小肠消化吸收能力与正常健康人相比显著降低,无法充分吸收肠道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根据相关研究显示,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内气体显著多于健康人。在相关的饮食背景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排气总量也显著多于健康人,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患者结肠中菌群产期的活跃性。目前,大部分学者认为,肠道菌群异常发酵产生气体与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腹胀的临床症状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甲烷增多可能导致便秘[18]。

3.3 激活相应的免疫炎症反应 胆盐与肠道内的细菌结合,形成结合物,可对患者结肠黏膜产生刺激,从而引起腹泻,游离的胆汁酸引起相关炎症反应,增加机体内炎性因子水平。已有研究表明,促炎细胞因子白介素-8水平升高可能导致不同程度的小肠细菌过度增长。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患者IL-6以及IL-1和外周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显著升高,淋巴细胞以及CD3和CD25均可在肠黏膜细胞中被发现。腹痛与低水平的炎症反应以及激活结肠神经肥大细胞有着十分密切关系,并且促炎产生增多以及抑炎物质降低和中性粒细胞浸润均参与肠易激综合征[19]。

3.4 内脏敏感度增加 相关研究显示,肠道菌群失调可使内脏的敏感程度升高。乳酸杆菌通过核因子-κB通过来对异常敏感的内脏进行调节,恢复正常功能[20]。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外周CCK水平升高,从而降低了患者的痛觉感受器阈值,拮抗相关物质的镇痛作用,导致患者出现腹痛。

4 总结

肠道菌群失调与肠易激综合征关系关系密切,为肠易激综合征发病的一个重要环节。恢复菌群正常,平衡不同菌群,纠正紊乱,对于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研究方向主要为肠腔内菌群,对于肠黏膜菌群关注较少。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发展,对肠易激综合征研究还需不断深入。

[1] 崔舒晟,胡颖.培菲康治疗前后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相关肠道益生菌群变化分析[J].徐州医学院学报,2012,30(1):45-48.

[2] 张蕾,顾芳,白鹏,等.16SrDNA荧光定量PCR法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目标菌群的分析[J].山东医药,2011,49(28):51-52.

[3] Bravo JA,Forsythe P,Chew MV,et al.Ingestion of Lactobacillus strain regulates emotional behavior and central GABA receptor expression in a mouse via the vagus nerve[J].Proc Natl Acad Sci USA,2011,108:16050-16055.

[4] 孙莹杰,曹惠娟,张铁铮,等.益生菌对体外循环后大鼠肠黏膜通透性和细菌易位的影响[J].沈阳部队医药,2012,23:224-227.

[5] 刘思濛,于泳,黄煌,等.益生菌对肠易激综合征小鼠肠道黏膜CRF-R1表达及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4,26:993-1001.

[6] 郑秀丽,符雪松,王玉刚,等.奥替溴铵联合益生菌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J].临床荟萃,2014,29:1168-1170.

[7] Quigley EM,Abdel-Hamid H,Barbara GA,et al.A global perspective o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a consensusstatementofthe world gastroenterology organisationsummittaskforceonirritablebowel syndrome[J].JClinGastroenterol,2012,46(5):356-366.

[8] 杨波,蓝程,周旭春.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小鼠Cajal间质细胞改变对肠道动力和内脏敏感性的影响[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34(7):978-983.

[9] Barbara G,Stanghelini V,Berti-Ceroni C,et al.Role of antibiotic therapy on long-term germ excretion in faeces and digestive symptoms after Salmonela infection[J]. Aliment Pharmacol Ther, 2011,14:1127-1131.

[10]王巍峰,杨云生,孙刚,等.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脊髓后角神经递质表达的改变[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2,15(4):405-408.

[11]Paré P,Gray J,Lam S,et al.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work productivity,and health care resource utilization of subjects with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baseline results from LOGIC(Longitudinal Outcomes Study of Gastrointestinal Symptoms in Canada),a naturalistic study[J].Clin Ther,2011,28(10):1726-1735.

[12]Miazga A,Osiński M,Cichy W,et al.Current views on the etiopathogenesis,clinical manifestation,diagnostics,treatment and correlation with other nosological entities of SIBO[J].Adv Med Sci,2015,60(1):118-124.

[13]胡乐义,王巧民,姜彬言,等.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及意义[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2,47(1):86-89.

[14]Kassinen A,Krogius-Kurikka L,Mkivuokko H,et al.The fecal microbiota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patientsdifferssignificantlyfromthatofhealthy subjects[J].Gastroenterology,2007,133(1):24-33.

[15]李小萍,王巧民,褚源,等.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目标菌群的分析[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4(5):653-657.

[16]Tana C,Umesaki Y,Imaoka A,et al.Altered profiles of intestinal micro biota and organic acids May be the origin of symptoms i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J]. Neurogastroenterol Motil, 2010,2(25):512-519.

[17]陈鹏,胡立华,张艳杰,等.肠易激综合征大鼠肠神经系统内γ-氨基丁酸及其受体的表达[J].中国现代医生,2012,5(21):15-17.

[18]Parkes GC,Rayment NB,Hudspith BN,et al.Distinct microbial populations exist in the mucosa-associated microbiota of sub-groups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J]. Neurogastroenterol Motil, 2012,24(1):31-39.

[19]于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粪便双歧杆菌/肠杆菌值与血清5-羟色胺、直肠最大耐受阈值相关性研究[J].当代医学,2014,20(35):64-65.

[20]师艾丽,安俊平.用复方嗜酸乳杆菌片和谷氨酰胺颗粒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效果评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23):44-46.

猜你喜欢
小肠结肠菌群
“云雀”还是“猫头鹰”可能取决于肠道菌群
用好小肠经,可整肠除湿热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提壶揭盖法论治热结肠腑所致咳嗽
“水土不服”和肠道菌群
一根小肠一头猪
肉牛剩余采食量与瘤胃微生物菌群关系
成人先天性小肠旋转不良长期误诊1例
咽部菌群在呼吸道感染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经肛门结肠拖出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