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杨浦区医疗护理机构护工队伍现状调查及对策建议

2018-04-17 08:59沈雁红江欲红通讯作者崔明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34期
关键词:杨浦区护工工会

沈雁红 江欲红(通讯作者) 崔明

200438上海市杨浦区殷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1,3

200090上海市杨浦区医务工会,上海2

当今社区已进入老龄化,一方面大量老年人尤其是高龄失能老人需陪护的数量逐步增多[1];另一方面,成年独生子女增多,他们工作压力较大、生活节奏较快。如此情况下,护工在照顾老年人方面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护工是指在各级医疗机构、老年护理医院、社会福利院、养老院中受雇于患者或患者家属方,对患者进行日常护理和帮助的工作人员[2]。护工是护理工作的延伸,也是护理工作不可缺失的劳务补充[3]。然而,护工的工作生活环境、社会保障福利待遇、权益维护等问题凸显。为了解杨浦区医疗护理机构中护工队伍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促进护工队伍的管理与发展提供参考,按照上海市总工会、杨浦区总工会关于积极探索护工护理员特殊就业群体维权服务的要求,杨浦区医务工会召开了区域内15家护工公司负责人的座谈会,并对护工性别比例、年龄结构、学历层次、技能水平、劳动保障、加入工会情况等方面进行调查问卷。

资料与方法

调查对象:①医疗护理机构:杨浦区现有招聘护工的单位15家,其中服务于区域内三、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有7家;服务于护理机构的有3家;另有5家护理院是直接招聘护工,未委托第三方护工公司。这15家单位均为非公企业性质。②护工:15家单位共有护工720人,这些护工公司派遣的护工服务的范围基本覆盖了杨浦区的医疗、护理机构。

方法:调查小组成员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15家医疗护理机构的护工公司进行问卷调查和座谈,主要内容包括护工数量、年龄、学历、性别、户籍、持证情况、入职年限、聘用方式、缴金情况、加入工会情况等,共发调查问卷15份,回收15份,回收率100.0%。

统计学处理: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描述一般资料的分布情况,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

结 果

护工基本情况:720人中有非上海户籍710人(98.61%);上海户籍1.38%。性别比例:720人中,女629人(87.36%),男91人(12.64%)。年龄结构:720人中,>50岁432人(60.00%),见表1。

学历层次:大多数为初中及以下学历,占总数的92.08%;尤其小学及以下占总数的53.33%,见表2。

持证情况:720名护工中,持有护工上岗证或医疗照护证有628人,占护工总数87.22%;持有健康证人数520人,占护工总数72.22%;持有初级、中级、高级工及技师证书33人,仅占护工总数4.58%。

入职年限:在本次调查统计的15家招聘护工的单位中,入职年限不到5年的护工有430人,占护工总数的59.72%;5年以上的护工290人(40.28%),见表3。

劳动保障:签订劳动合同159人(22.08%);劳务合同或劳务协议139人(19.31%);其他422人主要是未签订劳动合同或劳务合同或劳务协议(58.61%)。其中,缴纳社会保险金58人,占总数的8.06%,见表4。

建立工会及入会情况:15家单位中,已经建立基层工会的有7家,占单位总数的46.67%;按期缴纳工会经费3家(42.86%)。加入工会的护工175人,占护工总数24.31%;其中如期缴纳会费60人(34.29%)。

讨 论

护工队伍整体情况不容乐观:护工大多是女性(87.36%);整体年龄偏大,>50岁占60.00%;大多来自农村地区,非上海户籍护工98.61%;大多数为初中及以下学历(98.02%),尤其小学及以下(53.33%),表明绝大多数护工学历层次相对较低,未接受过较高程度的文化教育。因此,护工受教育水平整体较低,从而影响护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护工队伍工作稳定性差:本次调查分析显示,护工队伍流动性较大,工作年限<5年者居多。主要原因是护工承担的工作量大,平均每天工作时间>8 h,工作压力较大,有的甚至晚上都不能睡一个安稳觉。相关调查显示,一般三级医院每个护工平均护理3~4个床位患者,二级医院平均护理6~7个床位患者,一级医院以及老年护理院甚至>10个[4]。大多数护工的收入并不理想,与医疗护理机构不存在劳动关系,缺少社会保险等保障性福利。工作量与收入的不平衡导致了部分护工人员流失,缺乏稳定性的护工队伍也是影响照护质量的因素之一。当前,护工的社会需求量正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有研究指出,2015年上海市有照护需求的老年人数量为62.3万,到2020年将达到75.6万[5]。但目前市场上护工数量却相对缺乏,导致供需失衡[6]。此外,随着人们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的逐渐增强,护工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成为护患纠纷的重要原因,这也是导致护工人员流动性大的原因之一。

护工队伍管理不够规范:护工人员大多非医疗护理机构编制,本次调查的15家单位中,仅有5家是护理机构直接招聘护工,未委托第三方护工公司。医疗护理机构内缺乏明确的护工管理部门,加入工会的护工仅占护工总数24.31%,导致护工没有归属感,这些因素都影响了护工队伍的统一管理和专业培训。虽然部分医疗机构的护工由护理部负责专业知识的培训,但毕竟比例不高,导致护工服务质量难以提升。多数护工未签订劳动合同或劳务合同或劳务协议等;少数护工缴纳了社会保险金,仅占总数的8.06%。因此,如何通过有效管理进一步降低不安全因素、提高照护者服务质量,全面加强护工队伍的规范管理是现有的挑战之一。

护工队伍缺乏专业知识:720名护工中,持有初级、中级、高级工及技师证书占护工总数4.58%。可见,持有专业技术证书的护工比例相对较低,卫生知识和护理知识缺乏。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不断发展,接受照护者对护工陪护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仅局限于“陪”,更关注“护”的质量。对护工进行相应的护理知识培训,掌握一些基础的护理规范,有助于其明确自身职责和权利,增加胜任工作的能力和自信心。

建议与对策:⑴提高工会组织建会率和护工入会率:本次调查的15家招聘护工的单位中有一半以上未单独建立基层工会,加入工会的护工仅占护工总数24.31%。所以,实施街镇总工会属地化组建,推进有条件的单独建立基层工会,区总工会建立工会联合会,实施两次覆盖是非常必要的。这有利于加强对护工管理公司的监管,有针对性地维护护工的合法权益,如护工的职业防护标准、参加“从业人员意外伤残团队互助保障计划”等各项保险、照护患者的工作时间上限及超时工作、加班费用的计算标准等,以保障护工的合法权益,维护护工队伍稳定性;同时成立护工行业工会组织,有利于规范管理,切实确保护工权益。⑵探索发布护工行业服务参考价: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09年下发了《关于加强上海市医疗机构护工管理的通知》(沪人社就发(2009)43号),其中明确规定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院要切实加强对护工的管理工作,帮助护工解决困难和矛盾;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对护工的社会保障管理工作,开展对护工的职业培训,提高护工的职业技能,降低护工的就业成本。护工担负了很多护理工作,护工的形象、护工的工作同样影响护理质量,明确护工的工作职责、福利待遇是不容忽视的[7]。实行员工制的护工所在企业开展工资协商。围绕护工的工资收入、津贴、福利、工作时间等劳动经济权益和女职工特殊权益,与企业方代表或行业协会协商协调,适时发布行业服务参考价。⑶开展护工自身素质的提升项目:护工人员普遍文化程度较低,缺乏医学专业知识,因此岗前培训及定期的护工专业知识培训十分必要。在此方面,医疗护理机构应该是主体,协同护工公司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结合院内规章制度、职业道德教育、岗位职责和临床护工工作指导等培训内容,使护工尽快适应医疗、护理工作需要。对新进护工,应开展规范的岗前培训,包括护工患者日常护理常识、职业道德教育、清洁卫生常识等,并经考核合格后方能聘用。对于在岗护工,应定期开展如卧床患者的喂饭、手卫生、患者安全看护等相关护理技能的实践演练,提高护工的实践能力和护理水平。通过培训,使每一名护工能掌握基础的医疗常识和护理知识,配合护士一起做好健康教育、饮食指导和病情观察,发现异常及时联系护士、医生,为患者家属解除后顾之忧。可以借鉴护士的职业发展模式,将护工的工资水平直接与职业鉴定等级挂钩,以此鼓励护工接受继续教育,更新医疗观念[8]。⑷切实提高护工持证和技术技能等级:本次调查显示,持有初级、中级、高级工及技师证书有33人,占护工总数的4.58%。因此,在进一步强化持证(照护证)上岗培训的基础上,促进护工技能登高方面的制度设计有待完善。开展以敬业、诚信、友善为主题的活动,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强化行业职工自律意识;建立优秀医养照护职工技能工作室,培养一批有一定影响力的优秀护工;职能部门推进护工医养照护证培训计划,适时举办护工技能大练兵、大比武活动,提升护工基本理论、基本技能。⑸各级工会联动推进人文关怀:市、区工会组织要引导医疗护理机构需加大对护工的人文关怀力度,可促进护工行业迈向市场化、社会化发展道路[9]。不仅要在工作中规范管理,同时应给予生活上的关心和帮助,提高护工的工作积极性。①提供“零门槛”法律援助服务:充分利用工会职工服务中心、医务行业工会的现有资源,免费提供“法律咨询”“代写法律文书”“代理仲裁、诉讼”等工会法律援助服务,保障护工的合法劳动权益。②着力体现工会保障功能:建立服务护工行业职工的实事项目清单,开展送保障、送健康、送文化、送关爱、送清凉活动。组织购买市总工会推出的“从业人员意外伤残、意外伤害和医疗团队互助保障计划”,按照“行业工会贴一点、护工公司出一点”的方式,为已入会的护工进行年度体检,提升护工抵御疾病与意外风险的能力。③丰富医养照护职工业余文化生活:针对医养照护行业职工工作特点和兴趣爱好,开设“公益乐学”课程,开展微摄影、沪语、烘焙等培训,依托“职工书屋”“流动书库”等平台,为医养照护行业职工赠送书籍,丰富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根据护工的行业特点,探索职工网上入工会、网上申请活动的途径方法,满足职工群众个性化、小众化和全天候的服务需求。④畅通调研结果的反映渠道:围绕提高护工行业职工的收入、改善工作生活环境,发挥他们助力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和谐医患关系、解决老龄化矛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协助上级工会组织力量开展专题调研,提出行业规范建设的意见建议,通过工会界别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建议和提案,促进政府职能部门相关政策措施的出台。

表1 医疗护理机构护工年龄比例

表3 护工入职年限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需要照护的老年人增多,护工队伍的引进弥补了护理工作的不足。通过创新行业工会运行机制,实现精准服务,做到组织体制完善,使护工队伍实现“四个有”:社会地位有提高、自身素质有提升、福利待遇有改善、合法权益有保障。使护工队伍发挥“四个助力”作用:助力解决社会老龄化问题、助力改善医患关系、助力社会民生事业、助力创建和谐社会。从而体现工会组织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表2 护工学历比例

表4 签订合同或协议情况

猜你喜欢
杨浦区护工工会
数读·工会
数读·工会
数读·工会
工会
上海市护工行业市场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模范护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