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人烦,还惹人爱的拼多多

2018-04-18 05:56
看天下 2018年8期
关键词:拼团黄峥淘宝

“快帮我砍价,人越多越便宜……”估计大多数人都会在朋友圈或微信群里看到这样的消息,你到底是帮砍呢?还是不帮砍呢?很多人都因此陷入“帮砍的烦恼”。

在“帮忙砍价”背后,是电商“拼多多”的崛起。在阿里和京东两大电商巨头已确定统治地位的情况下,拼多多硬是撕开一个口子。

据报道,2018年初拼多多的月GMV(成交总额)高达400亿,已经超过京东的三分之一,其活跃用户也超过3亿。当然,更恐怖的是其超高增速,要知道2017年初,其月GMV仅为20亿,一年间翻了数倍。

为什么一个让一群人“上瘾”,又让一群人不厌其烦的电商软件,能从一个电商界“小透明”迅速成长为仅次于淘宝和京东的“电商老三”7

拼多多背后的男人

3元的抹胸,8.8元的加绒打底裤,44元的羽绒服……你在拼多多上经常可以看到这些便宜到令人发指的商品。成立于2015年9月的拼多多,是一家社交电商平台,低价和团购是其吸引客户的主要策略。

拼多多的人群,主要分布在三、四线及以下市场,这些人甚至没有把微信绑定银行卡,靠平时抢红包沉淀下来的“零钱”,就能拼团。而拼团并不是一种目的性消费,更多是“占便宜心理”使然。到底是谁在“消费升级”的大势下创造出这种玩法?

拼多多的创始人叫黄峥,在创立拼多多之前,他就在电商行业浸淫多年,算得上是一名互联网“老兵”。2004年,黄峥进入谷歌工作,主要从事电子商务早期搜索算法。三年的谷歌工作经验,为他后来回国连续创业打下基础。

回国后,黄峥创建一家叫做Ouku.com的电子商务网站,主要销售电子产品和手机。那时的黄峥就十分“接地气”。创业前,每个周末黄峥都跑到中关村,去各家零售店当推销员卖手机,“在国美、苏宁都卖过手机,只有知道一线是怎么玩的,才能了解消费者。”

2009年,国内电商行业迎来爆发期,尤其是当时麦考林、当当的相继上市,为业内创业者带来更多启发。黄峥逐渐意识到Ouku.com仅是数千家相似电商网站中的一家,于是他决定将这家网站出售,开始谋划下一个创业项目。

彼时,黄峥发现淘宝上有众多知名品牌商家,但他们大多数缺少电商方面的运营经验。于是,他组建了一个电商运营团队,专门为品牌提供涵盖视觉设计、营销、运营、客服和物流等一站式服务,并成立新的公司——乐其。

乐其算得上一家成功的公司,至今,为花王、惠氏、悦木之源、澳佳宝和阿迪尔等知名企业做过电商运营服务,并成为天猫六星级运营服务商。在此期间,黄峥还创立了一家游戏公司,在微信平台上提供角色扮演游戏。

在经营电商与游戏时,黄峥尝试做过电商与游戏相结合的探索。“阿里巴巴是国内电子商务巨头,腾讯在游戏领域占据优势,旗下产品包括微信。这是中国最大、发展速度最快、最成功的两家公司,但是它们的业务没有彼此渗透。”黄峥曾在一次采访中说道,“阿里巴巴和腾讯之间互动性较差,它们并不清楚如何从其他渠道挣钱。”黄峥隐约觉得,如果两个领域能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这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从拼水果到拼一切

从电商和游戏中,黄峥摸索出来一条“社交+电商”的道路。黄峥注意到微博、陌陌、快手等社交平臺流量很大,但对应的商业却没有做起来,“尽管有微商,但很快就变成网络传销”。

黄峥将目光锁定在社交电商领域,2015年4月,拼好货正式上线。拼好货以拼单玩法为切入点,通过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平台邀请好友参团,达到规定人数时拼单就会生效。

这种销售方式非常吸引人,例如:一件运动服单人购买售价48元,如果你邀请好友进行团购,点击拼团选项只需支付29.8元。你可以将商品链接发送给乐意购买的好友,如果拼团不成功,之后将获得退款。

由于模式新颖,拼好货单量涨的非常快,短短几个月后,拼好货累计活跃用户突破千万,日订单量超过百万。2015年底,拼好货完成千万美金级B轮融资。

但瓶颈很快便出现,发不出货、爆仓、水果狂烂、退不了货、退不了款等问题开始出现。更大问题出现在团队中,拼好货由黄峥和游戏公司的团队共同创立,当拼好货在跌跌撞撞中快速发展的时候,游戏公司CEO坐不住了,对方提卅单干。黄峥也决定重新再做一个社交电商平台——拼多多。

拼多多与拼好货的模式几乎无差,不同的是,拼好货主打水果拼团,拼多多的产品则更为广泛,包括食物、服饰、生活用品和电子产品等。有了拼好货的前期运营经验,拼多多发展速度比拼好货还要快。2015年底,拼多多完成5000万美元融资,不断吸引投资者和消费者注意。

2016年7月,拼多多拿到1.1亿美元的B轮融资,腾讯是主要投资方,正式加入腾讯的电商联盟。两个月后,拼好货与拼多多走向合并,拼好货变成拼多多的一个子频道。紧接着,2017年上半年再次完成1亿美元融资,估值已超过100亿元,平台商品销售总额也增至每月40亿元。

京东6年的路,拼多多两年走完

电商产品都是流量黑洞。流量是水,商品是田里的禾苗。大部分禾苗都不会被灌溉到,有些商品可能永远得不到曝光,电商运营的主要T作就是做营销找流量。

拼多多发展的核心是社交+拼团,拼团裂变和微信导流都是靠人来驱动,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流量分发的入口和渠道。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拼多多用“拼团”这种简单、实惠的模式,撬动了数亿用户在微信上分享凑单的欲望。

拼团模式相当于长期营销,能够白造流量。抽奖拼单、砍价免费拿、团长免单券、助力享免单……本来一个人买东西,为了便宜,又带来了几个人。新人又开始裂变,人传人,由用户筛选出对“低价同质”敏感的用户,实现快速高效增长。

微信是拼多多的主战场,没有比微信更适合的平台了。一方面,微信聚集了全中国最大范围三、四线城市和农村用户,这些用户特质与拼多多的特性相符。另一方面,微信以通讯为人口,提供多元化服务,高度聚合了移动互联网分散各处流量。拼多多在微信的营销可谓极致,疯狂地攫取微信的流量,甚至被人骂成流氓营销。

除了线上,拼多多还在电视节目上投放广告,赞助湖南卫视《猎场》、浙江卫视的《中国新歌声》,东方卫视的《极限挑战3》、《欢乐喜剧人》等。甚至有人吐槽,《极限挑战3》里有1/5的时间都是拼多多的广告。

无论其他人怎么吐槽,不可否认的是,拼多多的营销手段勘称互联网界的脑白金,各种轰炸直击用户心智——便宜!便宜!拼多多就是便宜!

效果也非常明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在2017年这一年的时间里,拼多多的付费用户数已增加2亿,达到3亿。这一数字已经超过唯品会,成为仅次于淘宝和京东的第三名。

交易规模的增速同样惊人,拼多多在2017年初的月均GMV为20亿元,而到了2017年底,月均GMV已达100亿元。实现这一数字,拼多多仅用两年多,而京东用了6年。

围剿拼多多

就连淘宝也受到了拼多多的“挑衅”。

极光大数据显示,卸载淘宝App的用户有50.3%流向拼多多。尽管拼多多App的卸载用户中亦有78.3%流向淘宝,但用户的高重叠性,让两个平台的競争难以避免。

据报道,阿里和京东内部已经成立“打多办”,就是为了反制拼多多的迅猛势头。虽然双方在口头上表示否认,但其实已经早早展开行动了。

2018年初,淘宝推出“亲情账户”,目标用户就是锁定拼多多的用户群,还在“天天特价”栏目基础上,展开“超值优选”的招商,同时表示选定的人驻者可获得流量支持。随后,淘宝又悄悄上线淘宝特价版App,从定位看,几乎就是个复刻的拼多多——以货品,非店铺作为最小运营颗粒,用户进来看到的是“女装”“内衣”“家居”等分类,并能集中看到低价商品。此外,淘宝特价版也采用邀请新手可获得奖励,还有互动等玩法,与拼多多分享抽佣的营销手段理念相似。可见,阿里已经从战术重视升级为战略重视。

京东方面更是直接,上线了“京东拼购节”,主题是“低价不低质”,这与商品品质和售后服务饱受质疑的拼多多产生鲜明对比。除了这两大巨头,洋码头推出“砍价团”,苏宁易购推卅“拼团”,此外,还出现上千家中小拼团App:拼好货、品质团、51拼团、91拼团、9.9拼团……似乎又有了几前年“百团大战”的态势,它们在电商巨头的带领下,已经群雄并起,准备围剿拼多多。

在众人围剿之下,拼多多并非能像阿里一样立于不败之地?品质和供应链体系成为拼多多的“硬伤”。“我们的团队有700人,有三分之一在打假。”黄峥在2017年4月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说道。一年过去了,拼多多仍未建立起完善的物流和供应链体系,竞争壁垒不高。

更重要的是,社交电商必然要依托社交,也必须承担对熟人失信的风险,一旦卅现危机,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因此,社交电商的质量和售后服务很重要,直接导致产品今后的销量,没有信任就没有销量。拼多多的模式与其商业化之路能走多远,最终还是要看,它是否解决掉自己的两大块“硬伤”了。四

资料来源:点拾投资、凤凰科技、砍柴网等

猜你喜欢
拼团黄峥淘宝
揭秘“月收益率高回报”的拼团陷阱
拼多多仍在五环外
黄峥:从拼多多解甲归田
新年促销上淘宝搜轻兵器企业店
上淘宝咯
大学生拼团游的可行性研究
黄峥:爱拼才会赢
基于社交电商模式的旅游拼团创新项目研究
黄铮:即便会恶意的攻击,也要善意的解读
淘宝试衣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