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夫·麦奎因的十大电影座驾

2018-04-20 07:09吴韧彦
车迷 2018年3期
关键词:奎因勒芒史蒂夫

文/吴韧彦

有的明星很酷,但未必会驾驶,有的只是他们表演的角色很酷,但在真实生活中未必如此。对于车迷而言,在银幕上酷,在现实中也酷的,大概只有史蒂夫·麦奎因(Steve McQueen)。对于如今的年轻人而言,会崇拜像是保罗·沃克(Paul Walker)这样的车技出众的明星,但史蒂夫·麦奎因依然略胜一筹。毕竟史蒂夫·麦奎因有 “酷王”(King of Cool)之称,想当年他在40岁时出演《警网铁金刚》(Bullitt),影片上映后,已是大叔年纪的他,依然被广大青少年尊为最酷的明星。最近福特在《警网铁金刚》上映50周年之际推出新款Bullitt,这让史蒂夫·麦奎因又再度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之中。

史蒂夫·麦奎因的父亲是个特技飞行员,不过在认识他母亲6个月时,他就抛弃了她。史蒂夫·麦奎因从小是外祖父母带大,青少年期因为行为失当而进过工读学校。据他回忆,4岁时,他所崇拜的舅舅送给他一辆三轮车,由此激发了他对赛车的兴趣。17岁他参加了海军陆战队,职务是坦克驾驶员以及机械师。退伍后他开始学习表演,在舞台剧里有些零星的小角色。那时他已经是个出色的摩托车赛手,每周都可以靠参加比赛赢钱。在25岁时,他去加利福尼亚找表演机会,不久就受到赏识,从电视剧转战电影。他是六七十年代著名的好莱坞硬汉派影星,出演的角色大都是比较边缘的“英雄人物”,在美国影坛占有重要地位。

史蒂夫·麦奎因痴迷于摩托车和赛车,他一旦有机会在电影中驾车,就会亲自表演特技,比如载入史册的《警网铁金刚》中福特和道奇的那场追车戏以及 《胜利大逃亡》(The Great Escape)中的摩托车追车戏。他也努力成为一名专业的赛车手,他曾在1970年的赛百灵12小时耐力赛(12 Hours of Sebring)上,驾驶一辆保时捷 908获得了3升组的第一、总成绩第二。

此外,他还踊跃参加越野摩托赛事。他设计了一款摩托车桶型座椅,并申请到了专利。他在去世后才进了摩托车名人堂,一是因为他资助了摩托车电影 《每个星期天》(On Any Sunday)的拍摄,二是因为他资助了一批越野赛手,提升了摩托车界的整体形象。

他也收藏汽车,藏车包括了电影《勒芒》中的保时捷 917、保时捷908、法拉利 512 以及1963 法拉利 250 Lusso Berlinetta、捷豹 D-Type XKSS、保时捷 356 Speedster、福特GT40 Gulf/Mirage等。不过他最中意的一辆车是在《警网铁金刚》里开过的 福特Mustang GT 390,那辆车经过改装,和他的驾驶风格很搭,他试过几次想买下它,但都未果。

他主演的很多电影中都可以看到他驾驶着经典的车款以及让人心跳加速的追车戏。他对于自己参演电影中使用的汽车也非常较真。他经常会在电影拍摄完成之后,买下电影中他开过的车辆。为了有权利选择在电影中使用什么车辆,他自己开了Solar Productions制作公司。不知是不是巧合,他开过或者有过的每一款车,都会再度投产,不会停产,或是以更新换代的方式继续存在。

虽然他曾是世上片酬最高的演员,但他只得过奥斯卡和金球奖的提名,去世后才上了好莱坞星光大道。在他看来,演员就是木偶,被很多人操纵着。赛车更有尊严。不过两者都需要极高的专注力,都需要拼命向自己的内在索求,掏出一把又一把“碎玻璃”。只有在赛车时他才能真正的放松,尤其是在高速驾驶时。从始至终他都在匆忙追赶着什么,他都在让自己处在不安定之中。

他在50岁时因肺癌去世,他对赛车的热爱持续了一生。“赛事即生命,比赛前和比赛后的一切,不过是为了等待赛事的到来”,是他的名言,也是他一生的写照。

1968 福特野马 Bullitt 1968 Ford Mustang Bullitt

1968年的《警网铁金刚》(Bullitt)是“酷王”史蒂夫·麦奎因电影生涯中里程碑式的作品。影片中的一场追车戏最为出名——史蒂夫·麦奎因扮演的探员驾着1968年款的绿色福特野马在旧金山的街道上飞速追赶驾着1968年款的黑色道奇Charger的坏蛋。这场戏即便今天看来依然让人血脉贲张,拍摄时还首创了从车内拍摄追车场景,让人有在开仿真模拟器的惊险刺激感。电影中用到的这辆车搭载的是最大功率为390马力的V8发动机,百公里加速时间为7.8秒,速度被调高到了177公里/小时(110MPH)。这辆车是极简风,车身上没有条纹、扰流板和铭牌。剧组花了整整11个星期的时间,就为了拍这段11分钟的追车戏。据说史蒂夫·麦奎因为这段戏贡献了大部分细节设计。为了有更好的戏剧效果,电影中的这段追车戏,没有用音乐来衬托,而是用驾驶时的原声。不过如此煞费苦心是值得的,这段戏让这部电影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剪辑奖,很多人也因为这段追车戏而记住了这部电影。拍摄电影用到的两辆道具车,拍完后一辆车被送去了废品回收站,另一辆车被私人买走,并从此销声匿迹,直到最近两辆车才不约而同地再度现身。这辆车与蝙蝠侠座驾和邦德座驾具有同等的地位,目前的估价大约为400万美金。

1961凯旋TR6 Trophy摩托车1961 Triumph TR6 Trophy

这辆摩托车应该是史蒂夫·麦奎因在电影中最具代表性的一辆座驾,出现在1963年的电影《胜利大逃亡》(The Great Escape)中。影片讲述的是德军集中营里的英美俘虏挖地道集体逃亡。遗憾的是,麦奎因扮演的角色抢劫德军摩托车逃亡后,最后飞不过边界铁丝网,还是遭到逮捕。尽管这次逃亡筹备周密,但逃出的战俘大部分被抓回去,并被杀害。这部电影没有将普通人追求自由的故事理想化和浪漫化,让人感叹人的毅力和对自由的渴望,是身处逆境里最有力的武器。片中的这辆1961 Triumph TR6 Trophy摩托车,由改装大师Von Dutch负责改装。为了贴合剧情所处的年代,它被伪装成德国宝马 R75摩托车。TR6 Trophy于1956年至1973年生产,在美国尤为成功,它的赛事版有“沙漠雪橇”之称,在五六十年代的赛事上所向披靡。麦奎因和巴德·艾尔金斯(Bud Ekins)从20世纪50年代起就因为对摩托车的热爱,而结成好友。最初的相识是麦奎因到艾尔金斯的店铺里买 Triumph 摩托车。艾尔金斯是麦奎因越野摩托车的教练。他也顺理成章地成了麦奎因在《胜利大逃亡》中的特技替身。《胜利大逃亡》中大部分摩托车驾驶由麦奎因亲自完成,当中有一段最为惊险的驾车跳跃由艾尔金斯代为完成。麦奎因是 Triumph的忠实粉丝,经常驾着Triumph参赛。这辆车在拍完电影后,被一个农民用来放牛,并在农场里闲置多年。后来被 Triumph厂商找到并按原来的规格修复如新。Triumph在2012年还推出过 Triumph Bonneville T100史蒂夫·麦奎因特别版。

1968 Meyers Manx沙滩车1968 Meyers Manx Dune Buggy

Meyers Manx是款休闲小车,原本是为沙漠赛事而设计,设计者是加利福尼亚的工程师布鲁斯·梅耶斯(Bruce Meyers)。它采用了玻璃纤维的车身以及大众甲壳虫的车架和发动机。它非常轻盈,一般人也可以抬起它。它于1964年到1971年作为大众甲壳虫的改装套件发售。它在赛事上战绩不俗,一出赛即打破纪录。从这款车开始,兴起了一股沙滩车热潮。兴许史蒂夫·麦奎因想知道 Myers Manx在沙滩上的表现到底有多好,为此他决定在电影《龙凤斗智》(The Thomas Crown Affair,1968)中验证一下,在一幕海滩飙车戏中他替换了剧本中原先指定的Jeep,而改用了这辆车。这款车也因为这部电影而大热。不得不说虽然史蒂夫·麦奎因出演的大多是带有反叛精神的角色,但只要是他用过的东西基本都会流行开来。史蒂夫·麦奎因参与了这辆车的改装,并亲自出演了所有海滩驾驶的镜头,其中还有车尾飞起的惊险镜头,让人不由得为女主角费·唐纳薇 (Faye Dunaway)捏把汗。这辆车采用了大众底盘、Corvette Corvair六缸发动机。它换上了赛事规格的轮胎,更高档次的内饰、座椅。可能是出于安全考虑,它还装了跟船舶相似的风挡和扶手,侧身面板还进行了加长。它的车重仅为450千克,功率为230马力,对于一辆休闲车款来说,算是强劲的。史蒂夫·麦奎因在拍完电影后,买下了它。

1969 保时捷917K 1969 Porsche 917K

《勒芒》(Le Mans)是一部关于24小时勒芒大赛的电影,由史蒂夫·麦奎因主演,也是他的制作公司Solar Productions 制作的电影。这部电影因它的真实感而被誉为史上最佳的赛车电影,但在当年却因为制作费高昂、事故不断、不按好莱坞的套路、叙事性弱等原因,而遭到惨败。其中大部分摄于勒芒大赛的赛场,并穿插了1970年勒芒大赛的现场片段。也有人将之视作写给勒芒大赛的一封情书,没有对该赛事的万分热爱,拍不成这部电影。这部电影忠实记录了耐力赛的风险以及魅力。影片讲述了主人公在发生严重事故之后重回赛场的故事。他的对手在那场事故中丧生,他不仅是他的对手也是他的朋友,为此他遭到了朋友妻子的质问,真有必要在赛事中那么拼么?在巨大的压力和剧烈的挣扎之下,他依然选择在新的一场比赛中拼尽全力。片中用的都是勒芒大赛规格的汽车。除了史蒂夫·麦奎因的部分他亲自上阵外,其他赛车部分由专业赛车手完成。保时捷 917在1970-1971年为保时捷在勒芒大赛上赢来了全面的胜利。保时捷 917K是改良版,尾翼更上翘,空气动力学表现更佳。影片中这辆车搭载的是4.5升发动机,最大功率为580马力,仅生产了25台,采用了名为Gulf Livery的橘色和蓝色涂装。这辆车的车主是保时捷车手乔·斯特费特(Jo Siffert),他将这辆车租给了剧组,此前这辆车还曾是保时捷的测试车。乔·斯特费特去世后,这辆车在仓库里闲置了20多年,2001年才重见天日。修复后这辆车在2017年的拍卖上卖出了1408万美金,是拍卖价最高的一辆保时捷。

1904 Winton Flyer 1904 Winton Flyer

1969年的电影《华丽冒险》(The Reivers)是根据威廉·福克纳的最后一部小说改编而成。小说在福克纳去世后,于1962年出版,更于1963年获得普利策小说奖。跟史蒂夫·麦奎因惯常的戏路不同,这部电影并不是动作片,更像是儿童教育片。片中他还怂恿孩子偷车,全片就是他们开着这辆偷来的车,从杰斐逊到孟菲斯一路上发生的趣事。这部片也被视作他演过的电影中最搞笑的一部。片中这辆黄色的Winton Flyer,由史蒂夫·麦奎因的制作公司Solar Productions打造,在20世纪60年代很难再找到一辆这车,因为这家车厂于1927年倒闭,而且每辆Winton Flyer为手工制作,非常之稀有。Winton Flyer是最早造车的美国公司之一,1899年,他们的销量达到了一百多辆,成了美国最大的汽油车制造商。这辆车由改装大师Von Dutch重起炉灶,除了动力系统,其他部分都忠于原车。原先Winton Flyer搭载的是18马力的发动机,Von Dutch给这辆车换上了BMC直四发动机。跟一般电影车不同的是,这辆车在片中有不少近景以及细部的特写,为此必须是精工细作才能担此“重任”。为了拍摄这部电影,一共只造了这一辆车,没有副本,所有的激烈驾驶,它都耐受了下来,它的可靠性由此可见一斑。这辆车是整部电影的明星,在有些国家这部电影干脆将片名定为《黄色的Winton Flyer》,可见这辆车的戏份之重。这部电影拍摄完后,史蒂夫·麦奎因保留了这辆车,直到他去世。

1951 雪佛兰 Styleline De Luxe 敞篷车1951 Chevrolet Styleline De Luxe Convertible

这辆车出现在史蒂夫·麦奎因出演的最后一部电影——1980年的《亡命大捕头》(The Hunter)中。这部电影根据赏金猎人雷夫·托森(Ralf Thorson)的真实故事改编,据说他总共将5000多个逃犯绳之以法。尽管这部电影并没有票房大卖,但是其中的一些汽车场景让人印象深刻。出镜车辆中最酷的就是这辆淡黄色的雪佛兰。这辆搭载92马力V6发动机的Styleline相对小众,但只要是跟史蒂夫·麦奎因相关,就会身价上涨。这辆车采用的是转向柱式变速箱,史蒂夫·麦奎因在片中为了要正确驾驶它,也是笑料百出。之所以做这样的安排,是因为在《警网铁金刚》这样的片子中,史蒂夫·麦奎因的车技实在太出众,这已经成了人们对他的定见了,为此他就突发奇想,让自己的车技在《亡命大捕头》中变得“蹩脚”些,也算是对银幕形象的一种“突破”。整部片子里他都在千方百计地不要让这辆车撞东撞西,对这辆车他也是又爱又恨,停起车来粗枝大叶,一旦车上有什么东西弹出来,就会被他硬拍回去。尽管在拍该片时他的身体状况相当糟糕,但他还是坚持完成了大部分特技动作。这部片上映后三个月,史蒂夫·麦奎因就离开了人世。在2013年的一场拍卖会上它卖出了8.4万美金。拍卖前这辆车的车主是瑞克·哈里森(Rick Harrison),为此这辆车还出现在他参演的真人秀节目《典当之星》(Pawn Stars)中。

1963福特Galaxie 500 1963 Ford Galaxie 500

《亡命大煞星》(The Getaway,1972)尽管在口碑上褒贬不一,但在票房上大获成功,是史蒂夫·麦奎因票房最高的电影之一。片中夫妻俩抢劫了银行,进进出出不同的车,不停地换车逃命。里面出现的车太多,甚至有些像是20世纪50~70年代美国车的大型走秀。该片对女主演艾尔丽·麦古奥(Ali MacGraw)而言是转型之作,也是她人生的转折点。她在片中学会了开枪和驾驶,与史蒂夫·麦奎因坠入爱河,拍完该片后她跟丈夫离婚,并嫁给了史蒂夫·麦奎因。这辆车是夫妻俩用得最多的一辆。在史蒂夫·麦奎因被保释出来的时候,艾尔丽·麦古奥开这辆车去接他。作为保释的交换条件,史蒂夫·麦奎因必须抢劫银行。在抢劫后,他俩出逃时,用的也是这辆车。在逃命时,史蒂夫·麦奎因将这辆车飙到了极限,又是躲爆炸又是躲卡车,还撞坏了一处门廊,总之是历劫无数,依旧生猛。这款车在那个年代风靡一时,1963年的Galaxie是第二代Galaxie(1961~1964),它摒弃了50年代的浮夸装饰,造型优美,更具未来感,还消除了50年代“航空热”的影响,取而代之的是向“太空竞赛”看齐,设计主题改成了太空与科幻,该风格的Galaxie被视为经典之作。此外,性能也是Galaxie的卖点之一,到了1963年,它可以选配福特的赛事发动机,即7升的427发动机,最大功率为425马力。第二代的Galaxie,尤其是搭载427发动机的Galaxie,是最为珍贵的一批Galaxie。

1967劳斯莱斯Silver Shadow 两门轿车1967 Rolls-Royce Silver Shadow Two-Door Sedan

这辆车是《龙凤斗智》(The Thomas Crown Affair,1968)中的用车。这部电影成功塑造了一个百无聊赖的商业大亨如何靠抢劫银行找寻乐子,被视作最能诠释他的“酷王”称号的一部电影。片中史蒂夫·麦奎因是个法拉利车主,有辆飞机,穿的是手工缝制的西装,抽的是手卷的雪茄,有此身份、地位的人,但凡要出席重要场合,除了劳斯莱斯,还有比这更合适的么?史蒂夫·麦奎因开的这辆劳斯莱斯,自然不会是一般的劳斯莱斯,而是更为专属、限量生产的两门轿车。这辆车在电影中的一些重要场景都有出镜,有两处是用来运钱,还有一处是在雨中行驶,男女主角都在车里。在订购这辆车之时,英国车厂已经开始放弃车身、底盘单独打造的传统做法,改为一体式车身结构。战前曾有几百家车身制造商,但到了此时只剩下两家可以满足劳斯莱斯定制车身的需要。合并后的Mulliner-Park Ward便是其中一家。此时劳斯莱斯仅余两款定制车型,一款是双门硬顶跑车,一款是敞篷版。这两款车仍旧严格按照英国车身制造的传统,采用最好的材料手工打造,光是车身就需要整整20周的时间。定制版的价格比量产版高出50%,尽管如此,定制版的需求量依旧很大,一共大约有606辆Silver Shadow为定制版。这辆车当年是《龙凤斗智》的制片人杰瑞·布雷斯勒(Jerry Bresler)的私人座驾。

1970胡斯瓦纳400 Cross摩托车1970 Husqvarna 400 Cross

1971年的《每个星期天》(On Any Sunday)一直被认为是最成功的摩托车纪录片。这部片由史蒂夫·麦奎因赞助拍摄,他也在其中友情客串了一把。片中有一处日落海滩驾驶的场景,摄于海军基地,也是托了史蒂夫·麦奎因开了后门,才得以拍摄。片中出现了很多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摩托车赛手,记录了摩托车赛手和赛车迷们的生活。很多孩子很喜欢这部影片,电影散场后会躲在影院的洗手间,就为了可以多看上几遍,还有很多孩子开始存钱、打工,就为了早日拥有自己的摩托车。

在60年代,受巴德·艾尔金斯(Bud Ekins)的影响,史蒂夫·麦奎因经常驾驶的是Triumph摩托车,但当瑞典的Husqvarna引入美国时,史蒂夫·麦奎因又有了新宠。在《每个星期天》片尾处中他和越野赛车传奇人物马尔科姆·史密斯(Malcolm Smith) 在沙滩上驾驶的就是这款车。他们驾驶时的欢乐也让许多美国人认识到这项运动是多么的富有乐趣。这款车不仅漂亮,而且在越野赛事上也是匹黑马。在六七十年代它总共赢过14 个世界越野摩托车赛和24个世界摩托车耐力赛的冠军。它因动力强劲、操控灵敏而闻名。尽管在《每个星期天》中它并没有以竞技的方式出境,只是较为随性地秀了下身段,却让它迅速蹿红,不但销量大涨,而且街知巷闻。

1973 本田 CR250M Elsinore摩托车1973 Honda CR250M Elsinore

相比汽车,史蒂夫·麦奎因更爱的还是摩托车。在拍摄《勒芒》之后,史蒂夫·麦奎因出现了财务困难,为此在1973年他接拍了一支日本本田CR250M Elsinore摩托车的广告片。这是本田推出的第一款越野摩托车,车名中的Elsinore取自 Elsinore Grand Prix越野摩托车大赛。史蒂夫·麦奎因于1970年参加过这项比赛,在500个选手中,闯入前十。当时史蒂夫·麦奎因在日本相当受欢迎。广告片旁白里,可以听到他表达驾驶摩托车的喜悦,嘱咐安全驾驶的必要,要佩戴防护用品,不要开得太快,有些老生常谈,但偶像说来,格外有说服力。在片中他轻松驾驭各种不同的越野地形,在沙漠里畅快驾驶了5分钟,应该算是最为全方位展现他摩托车车技的一支广告了。最重要的是当时本田的广告语是“For a Man's Ride”(男子汉的座驾),除了史蒂夫·麦奎因,还真是想不出更适合的人选了。出演这支广告,他的片酬是100万美金,相比300万美金一部电影,是相当划算的一笔买卖。当时本田在越野摩托界是新面孔,市场已被Triumph、 Husqvarna所瓜分,下重金请史蒂夫·麦奎因做广告也是明智之举。这款车成功地打开了市场,因为它的轻质、快速、可靠、用户友好而被追捧。此外,本田还送了史蒂夫·麦奎因一辆CB450摩托车,希望他能多骑骑,反正只要是他用的东西,都会好卖。

猜你喜欢
奎因勒芒史蒂夫
茶会疑案
切莫被表象蒙蔽
切莫被表象蒙蔽
宾利品牌于勒芒24小时耐力赛庆祝百年华诞
After 24h:除了耐力之外,适当的放松亦很重要
埃勒里·奎因少年逻辑思维小说系列
亚洲勒芒10月重返珠海
经典勒芒
跟推理作家学逻辑思维
前后夹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