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危改脱贫:从“要我改”到“我要改”

2018-04-20 09:30
城乡建设 2018年7期
关键词:危房危房改造贫困户

■ 何 蓉

危房改造是解决住房安全的重要举措,更是脱贫攻坚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一年,陕西省各地在精准认定对象、减轻群众负担、提升群众满意度等方面,探索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做法,得到了住建部和陕西省脱贫攻坚指挥部的充分肯定,在2017年度全国农村危房改造绩效评估中名列前茅。

日前,陕西省住建厅召开全省农村危房改造春季攻势行动电视电话会议,对春季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2018年,按照陕西省确定的脱贫计划,陕西计划实施农村危房改造6万户,优先保障2018年摘帽县、退出村、脱贫人口需求。在此基础上,向11个深度贫困县(区)聚焦。按照脱贫攻坚指挥部的总体部署,春季要做好基础设施建设“三提升”“两房”建设和特色产业培育三项工作,必须早部署、早安排、早启动,抓住有利时机,打好主动仗,为全年任务圆满完成打好基础。会上,延安市、商洛市、大荔县、蓝田县、横山区等5个市县就过去一年危房改造中好的做法进行了交流。

延安市:创新工作方法 建立长效机制

2017年,延安市紧紧围绕“住房安全有保障”目标,把农村危房改造作为市县住建系统的第一政治任务和头号民生工程,创新工作方法,建立长效机制,圆满完成年度任务。

提高站位,形成攻坚合力。延安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听取危改工作汇报,及时做出批示,对工作提出要求。延安市县住建系统班子成员齐参与、全包抓,形成上下联动的强大合力。在督查、通报、送阅、包户基础上,对工作滞后的县区,提交市政府分管领导约谈,提出明确的整改时限和要求,确保整体推进,全面达标。自加压力,确定目标任务。率先在危改户中实行“厕所革命”,全面配建卫生厕所。提高危房改造补助标准,宝塔区新建户均补助5.08万元,延长县自筹资金2333万元,同步实施了贫困户之外的1309户危改任务。全市391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竣工率、入住率、资金兑付率、卫生厕所配建率、档案资料完整率均达到100%。建章立制,强化保障措施。按照危改目标和整改任务要求,按周、按月列出任务清单,确定工作重点,持之以恒抓落实。将危改工作列入市对县年度目标考核,一月一通报,一月一排名,形成追赶超越的良好氛围。探索建立危房改造责任到人、质量安全、低成本改造、动态识别、政策入户、提升水平等六方面长效机制。总结经验,狠抓典型示范。在全市推广宝塔区窑洞维修加固、延长县危改挂历入户、吴起洛川等县购买租赁本村闲置房屋解决贫困户住房安全等一批可借鉴、可复制的典型经验。危房改造和人居环境建设相结合,以“七改三清三完善”为重点,突出农村生活垃圾、卫生改厕和村容村貌提升,全面改善危改户生活质量。“小厕所大民生”被央视新闻频道宣传报道,窑洞维修加固做法在住建部大荔现场会推广。

商洛市:把系统录入作为危改工作重点

商洛市2017年农村危房改造13563户任务,开工率100%,竣工率96.9%。“一户一档”和网上系统录入率100%。2760户危房改造脱贫任务开工率、竣工率、入住率均达100%。

高度重视。把系统录入工作作为危改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市县两级高度重视,抽调专门力量130余人专司信息录入工作,务求客观、及时、精准;加强培训。多次召开专门培训会议,要求各县区住建局局长、分管副局长、业务人员参加,解决不会录和录不准的问题,现场解答各县区存在的问题,建立危房改造业务交流群,及时、动态解决问题,互相交流经验,集中领导、集中人力、集中时间,充分利用办公电脑和网吧通宵达旦进行网上系统的修正、录入工作;排名通报。为及时掌握各县区系统录入情况,建立包括市、县局长、副局长在内的危房改造脱贫工作微信、QQ交流群,将系统录入情况进行排名通报;市、县局长亲自督办,分管局长跟班作业,强力推动危房改造系统录入工作。将系统录入工作作为包抓督查组督查的一项重要内容,对系统录入率、纠错率提出明确具体要求;纠错整改。针对系统录入中“C级危房原址重建”等十类错误问题下发文件限时整改,将错误信息具体到户,要求各县区按时限整改到位,并及时在工作交流群更新整改进展情况。各县区之间有对照、有比较、有沟通、有借鉴、有学习,大大缩减了系统录入错误问题整改所用的时间。

大荔县:推进危房加固改造同步提升人居环境

近年来,大荔县坚持把农村危房改造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有力抓手,与优化人居环境、发展特色产业以及乡村振兴有机统筹、联动推进,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实行一户一策,大力推进危房加固改造。坚持“就近、就地修缮改建”的原则,全力帮助住房最危险、经济最贫困农户解决最基本的住房安全问题;制定出台了《大荔县农村危房改造脱贫行动实施方案》,对全县危房按结构进行分类评定,逐户建立台账,确保应改尽改;聘请西建大专业团队,提出不同类型C级房屋加固改造方案,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尽量使用原始材料,保持原有风貌,户均投入不超过1万元,施工周期不超过10天;加强质量监管。签订协议和质量承诺书,定期开展现场巡查,对不具备建筑资质的工匠、不符合质量安全要求的设计不准开工,凡发现有不按图纸施工的,立即停工并拆除,坚决杜绝质量安全隐患;破解资金瓶颈。大荔县财政配套1000万元,整合涉农资金2亿元,用于危改及配套工程建设;引入第三方承建机制,由有资质的施工方垫资先行改造,竣工验收后拨付资金,解决群众无力建房的问题。

提升改造效果,创建和谐优美生态环境。大荔是全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早在三年前,该县就将危房改造与美丽乡村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改厕治理垃圾。结合危房改造同步推进改厕和垃圾污水治理,建设水冲式、双瓮式等卫生厕所,建成村级分散式污水处理站40座,配备吸粪车230辆,村村建立生活垃圾综合处理站,农村厕所污水治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60%以上;同步建设绿色村庄。结合危房改造同步推进村庄绿化,镇村、主干道路周边建经济林带,恢复重建540座景观涝池,全县绿化覆盖率达55%;同步创建美丽庭院。结合危房改造鼓励农户在房前屋后、庭院室内广泛栽花植绿,做到“户户养花、家家靓丽、村村优美”,村巷道实现全硬化,美丽庭院创建率达到70%以上。

推进产业融合,宜业宜游助力脱贫攻坚。依托危房改造加快改善人居环境,盘活农村业态,让贫困群众生活有奔头、日子更红火。狠抓产业扶贫。全县建成产业扶贫园30个、农村专业合作社95个,采取入园务工、参股分红等形式,吸纳贫困户8042户,户均增收6000元,实现产业扶贫全覆盖;发展新兴业态。以“旅游+”为引擎,大力发展体育旅游、康体度假、研学培训等业态,平罗、福佑等50多个美丽乡村引爆旅游热点,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0亿元,广大贫困户充分参与,就地就近脱贫致富;创建全域公园。以生态为引领,建设严通、新堡等13个3A级农业公园,赵渡古镇、冬枣小镇等9个特色小镇,全力打造贫困户创收增收、稳定脱贫新的支撑点。

蓝田县:以点带面 整体推进

近年来,蓝田县委、县政府以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等重点对象农村危房改造为重点,以建设“美丽乡村、美丽人家”为目标,把农村危房修缮加固和美化提升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抓手,按照“抓典型、树样板,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创新方法、分批分类、精心实施,切实解决农村贫困群众住房安全问题。

坚持五个结合,提升改造效果。政府补贴与群众自筹相结合。D级危房每户补助5.1万元,C级危房每户补助1万元,美居提升每户再补贴5000元,尽可能让贫困群众不花钱少花钱;危房改造与改善人居环境美居工程相结合。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引导群众因势就地,对C级危房实施修缮加固和美居工程,石船沟村、油房坪村外立面统一改造,既保证安全舒适,又彰显地域特色;危房改造与传统民俗精品民宿相结合。在实施危房改造的同时,将传统村落作为“留住乡愁”的物质载体和文化符号,加大保护力度,建成石船沟村、桐花沟村、油坊坪村、灞源镇“华景星空”,玉山镇“玉山石柴”精品民宿56家;将危房改造与群众意愿相结合。把群众意愿作为开展危房改造的先决条件,耐心做好政策宣传和群众工作,充分征求群众意愿、尊重风土民情,确保群众满意;将危房改造与群众增收致富相结合。结合“旅游+”战略,利用危房改造带动乡村旅游,让有意愿发展农家乐的群众,利用改造后的房屋实现增收致富,使山水、民居转变为增收资产,让危房改造改出安全、改出美丽、改出增收。

把握四个关口,规范工作管理。把好资质关。对农村工匠统一培训,颁发证书,确保改造房屋质量安全; 把好进度关。镇街监管预付或建筑工队垫资建设,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把好质量关。对房屋建设全程跟踪,派驻专业监理人员现场监督,镇村干部监管材料。定期开展巡查,对发现问题记录在册,定时回访、限期整改,实现危房改造户住房安全户户有保障;把好资料关。落实“农户自愿申请、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民主评议、镇街审核、县级审批”的申请审批程序,落实改造对象在村和镇街两级公示制度,确保农户档案全面、真实、完整、准确,并及时录入全国农村危房改造信息系统。

横山区:不搞大拆大建 全面推行加固维修

横山作为全省4个脱贫摘帽县区之一,2017年累计实施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1135户,全部验收入住,资金全部兑付,全区安全住房比例达到97%以上。

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危改推进机制。成立由区政府分管区长任组长、住建局班子成员及相关人员为成员的脱贫攻坚危房改造办公室,在区脱贫攻坚指挥部领导下开展工作。全区18个镇(办事处)划分为五个战区,横山区住建局5名班子成员分别担任战区长,抽调住建系统18名科级以上领导组成18个工作组,每个工作组配备2到5名工作人员(至少配备1名专业技术人员),与乡镇包片领导、驻村干部共同组成包抓队伍,具体负责包抓乡镇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情况排查、质量监督、资料审查等工作,形成村村有人抓、户户有人包的工作机制;建立周例会制度,区政府分管领导主持,每周召开危房改造工作例会,及时解决存在问题,形成进度排名,对连续排名靠后的乡镇进行约谈。

不搞大拆大建,全面推行加固维修。该区属于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全区农村住房以砖(石)窑、土窑为主,大多依山、依坡而建,针对窑顶缝隙,窑腿行走,拱顶下沉等问题,积极培训农村工匠,全面推行危房维修加固,全区1135户危房改造,1114户实施修缮加固,占比达到98.15%。

分类指导,灵活改造加固方式。采取分户自改、群众联改、干部帮改、镇村代改,鼓励购买或长期租赁等多种方式,多途径解决贫困户住房安全问题。根据贫困户现有住房实际,制定合理改造方案,杜绝因危房改造给贫困户形成新的债务。对面墙和纵墙出现裂缝有居住隐患的住房,通过钻孔植筋进行加固处理;土窑接口结构,年久失修,窑内顶部土粒脱落,采用传统工艺,用柳椽加箍,泥浆抹面,铝塑板饰面。这些维修加固措施,既节约成本、缩短工期、减轻贫困户负担,又保证了住房安全,同时保留了陕北窑洞的传统风貌,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

提前调拨资金,确保危改工作顺利推进。通过走访调研,大部分危房改造户无法筹集启动资金,在国家、省、市补助资金未到位之前,区政府筹集危改启动资金1800万元,每个乡镇预拨100万元,根据农户经济状况预借,补助资金到位后统一结算,确保了改造项目启动。在危房改造基础上,区上利用筹集的社会扶贫资金,同步实施人居环境综合整治4348户,建设农村环保厕所1004个。

猜你喜欢
危房危房改造贫困户
山西农村危房改造让300余万贫困群众“住有所居”
山西六类低收入群体可获农村危房改造补助户均1.4万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不让群众住着危房奔小康
中央财政今年已下达266.9亿元支持农村危房改造
重要的是给贫困户一份自立
奉化垮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