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媒理论引导下的古村落保护开发研究*
——以无锡严家桥为例

2018-04-22 05:39王鑫鑫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严家触媒锡剧

王鑫鑫 朱 蓉

0 引 言

古村落是中国传统文化浓缩的体现,承载了丰富的文化与内涵,具有相当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近年来,信息时代及城市化带来的古村落数量消减、特色消失的窘境,在文化的呼吁与政府的举措下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与遏制。同时,古村落的保护开发不仅为乡村保留了传统文化与自然风貌,而且为村民提供了更多生存与发展的可能性,使得古村落在一定程度上被激活并蓬勃起来。但目前很多古村落经历了漫长的保护开发历程,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保存完整的形态,但却不能长久地发展下去,甚至保护进程迟迟不能推进,出现保护搁置的状态。因此,严家桥如何在短时间内利用有限的资源保留住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并能持续向外展示辉煌历史是目前遏需解决的问题。

1 古村落保护开发中引入触媒理论

1.1 “触媒理论”概念解析

“城市触媒理论”是普遍应用于城市发展中的有效策略,最开始是由美国城市规划设计师 韦恩·阿特托(Wayne Attoe)和东恩·洛根(Donn Logan)在20世纪末的著作《美国都市建筑:城市设计的触媒》中所提出的。“触媒”在化学中是催化剂的原用名,是促进事物进行快速变化而自身不做消耗的一种小剂量的媒介。在触媒效应下,触媒引发周边客观环境中的因素互相产生联动效应,使客观环境朝着预想的目标方向发展。

在环境设计中,触媒可以是设计范围内原有的元素,也可以引入新的元素。触媒元素通过对触媒载体及相邻的环境因素起到引导作用,改变现有环境因素的背景条件或其内在的属性,因而激活周边环境活力,使其达到预想的可持续发展状态(图1)。目前,触媒效应在城市发展规划以及古城保护、历史街道更新中起到了显著的积极作用。

1.2 古村落保护开发中引入触媒理论

古村落随着时间的冲刷,一方面建筑环境受损,历史原貌模糊,村民搬迁等使得村落渐渐失去了原有的活力;另一方面,随着新农村的建设,村民生活质量虽有所提高,但建设的套路性使得千村一面,失去独有的特色。城市触媒的目的是“促进城市结构持续与渐进的改革”①,城市触媒作为一种“刺激和引导后续开发的关键点”正是目前我国乡村发展所必需的。因此,触媒理论的引入,为古村落的复兴寻求了一条极具可行性的循序渐进的科学的保护路径。

2 古村落保护开发中的触媒系统设计

2.1 古村落触媒元素的分类

触媒元素是物质性的,亦是非物质性的。基于古村落现有环境状况,将村落内原始触媒分为空间触媒、功能触媒及文化触媒三类(表1)。

第一,空间性触媒主要指村落内物质性的空间要素,如传统建筑、巷弄街道、构筑物以及建筑节点等等。其中不同形态的建筑元素在触媒效应过程中呈不同强度的影响范围,本文根据触媒元素的形态归纳成点状触媒、线状触媒以及面状触媒三类。

第二,功能性触媒由古村落内功能要素来决定,村落中最基本的功能有居住、公共活动、农作、买卖等。但保护开发后的古村落不仅需要解决本地居民的需求,还需满足游客饮食、观赏、居住等需求。因此,古村落内功能可分为既有性功能触媒和置入性功能触媒。

第三,文化是古村落的灵魂所在,其主要表现为显性文化以及隐性文化两种。显性文化主要指传统建筑空间发展演变过程中产生的文化技艺,空间肌理,建筑材质、色彩以及使用习惯带来的建筑格局,例如徽派建筑、吊脚楼等;隐性文化是村民日常生活所形成的生活习惯、民俗信仰等,例如民族服饰、特色食物、庙会节日等。

2.2 古村落保护开发中的触媒系统设计原则

第一,触媒系统的关联性:古村落与城市在活动密度与活力等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会一定程度的影响触媒效应。要达到预期的有效反应,应尽可能保证触媒元素之间的关联性,从而控制触媒反应方向以及梯度衰减程度。

第二,场所精神的原真性:场所包括物与非物的多重状态。静止的物的空间界面;空间界面所影响的行为、活动;非物的,意向的情感记忆。这些构成因素均需要通过有效的手段来重塑场所精神,重构聚落生命力。

第三,空间更新的渐进性:古村落保护开发往往是长期的、多阶段的进程,对于整个古村落区域,触媒效应本质上进行的是渐进性的微改造,每个阶段的渐进性保护开发,均可为保护开发的后续阶段提供方向性的引导。

图1 触媒反应概念图Fig.1 concept map of catalytic reaction

表1 触媒分类及特征Tab.1 catalytic classi fi c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图2 严家桥区位分析Fig.2 Yanjiaqiao area analysis

图3 严家桥建筑及遗产分布图Fig.3 heritage distribution of Yanjiaqiao ancient village

图4 严家桥古村落现状风貌Fig.4 current situation of Yanjiaqiao ancient village

第四,触媒元素的可识别性:可识别性来自空间的特色与主题,是触媒载体区别于其他空间区域的特质,而这些特质往往来自对古村落文化与历史的深度挖掘。

第五,触媒元素的融合性:触媒可独立发挥作用,也可多触媒共同作用于某一目标区域,在协调好各元素之间关系的同时,能够产生触媒效应的最大化。

3 严家桥古村落概况

3.1 历史文脉特征

严家桥古村位于无锡锡山区绿色农业大镇——羊尖镇(图2)。村落形成于元末明初,至今约700多年的历史。整个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清末初具规模;民国鼎盛发展;20世纪50年代建国后规模扩张;20世纪80年代开始走向没落。

民国初年开始鼎盛发展阶段的特色集中表现为“三地一村四码头”:“三地”即以唐氏家族为代表的中国民族工商业发祥地,锡剧发源地,无锡早期革命根据地;“一村”即教授村;“四码头”即米码头,布码头,医(药)码头和书(评弹)码头。严家桥是无锡民族工商业唐氏家族的发迹之地,唐氏家族对无锡近代工商业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锡剧被誉为“太湖一枝梅”,迄今已有二百余年历史,2008年,锡剧被评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严家桥被称为锡剧的摇篮。

3.2 历史空间特色

严家桥古村落以永兴河为骨架,枕河建村,依河兴市,形成了以河街并行、商贸发达为特色的繁华江南市镇。以线状存在的沿街店铺和以点状存在的唐氏仓厅、典当行包括春源布庄等商贸建筑,辅以以城隍庙为中心包括六家泾墩、黄石坝村口空间以及其他一些街头和河边的开敞空间等共同构建的社区公共活动体系,共同形成严家桥的传统历史空间格局。村落内河道南北贯穿四座桥头,把两岸四个街区连接在一起,街区的后面,有明清、民国时期的民居民宅,留存的古街道和古民居,反映了严家桥曾有的工商文化和多层次的社会历史文明。

目前严家桥古村落板块轮廓保存较为完整,脉络肌理清晰,遗存较为丰富,传统建筑面积占村庄建筑总面积的38.09%,其中聚落遗址旧迹、故居宅邸、厂库作坊、古井桥梁等近53处(图3-4)。

3.3 保护现状及问题

严家桥是2006年无锡首个评为历史文化名村的古村落,2013年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单。自2007年至今,锡山区、羊尖镇两级政府投资一千多万元,用于文物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古镇风貌得到明显的展现。但因存在多方面的挑战,未能很好地达到预想的结果。目前,严家桥古村落处于保护成效不显著,村民生活环境恶劣,旅游开发较艰难的状态,具体问题有如下几点:第一,部分整治修缮过的保护建筑及旅游配套设施,因未投入使用,常年搁置带来了资源荒废的问题;第二,村落内重点保护区以外的历史建筑不可控,村民保护意识较弱,随时出现传统建筑拆除、加建及重建的问题;第三,人口外迁,老龄化现象严重,村落空心化,村民居住条件及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较差,村民生活质量不高。

4 严家桥保护开发中的触媒系统应用

4.1 确定触媒系统

严家桥在聚落整体层面上,历史遗存呈片段散落式分布在村落各处,范围和规模在快速城市化的侵蚀中压缩的越来越小,因此需要相对的、局部的和小规模的触媒引导。通过对严家桥空间特色的分析,结合居民生活问题及旅游发展目标,确定表2中的几点触媒元素。

4.2 触媒系统保护开发设计

基于触媒系统设计的融合性原则,将严家桥古村落触媒元素融合起来,共同作用于古村落的保护开发。触媒空间系统包括唐氏仓厅宅院非遗文化区、传统建筑民宿区和以永兴河为代表的联系通道三大触媒载体(图5)。

图5 严家桥触媒元素分布以及范围Fig.5 distribution of catalyst elements in ancient villages of Yanjiaqiao

表2 触媒分类及特征Tab.2 catalytic classi fi c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4.2.1 功能性触媒+文化性触媒应用

唐氏仓厅宅院是唐氏家族遗留的最具代表性的历史建筑,现已完成了宅院规划与修缮,用作博物馆功能。宅院内设置了文化教育活动中心、中医纪念馆、锡剧纪念馆以及小剧场等公共活动场所,因不定期举办相关活动与参观,目前使用率较低。

唐氏仓厅宅院非遗文化区以非物质文化为依托,在场所中加入共享经济时代的功能产物作为置入性触媒,吸引大年龄跨度的人群参与到古村落的发展中来,共同打造一个具有传统韵味的文化休闲空间。此区域主要分为锡剧传承区、文化展示区、公共景观区及功能辅助区。选择置入性触媒进行催化发展,政府鼓励开展锡剧相关活动,如唱演比赛、戏服设计比赛、文化节等,通过提供便利设施与举措聚集爱好者;设立锡剧大师班,让锡剧从学校走向社会,让新一代的年轻人重新领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风采;非遗结合文创产品,打造升级品牌,衍生文化手工艺产品,让锡剧通过更丰富的形式复活起来(图6)。

4.2.2 空间性触媒+功能性触媒应用

严家桥现存建筑年代层次丰富,建筑风貌多样,为更新再利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传统建筑民宿区以历史建筑为触媒载体,置入民宿游作为功能触媒,结合周边业态打造一片独具乡村特色的民宿体验区。严家桥周边分布多种绿色业态,如羊严温泉,火龙果、水蜜桃等农业采摘园以及航模飞行基地等等。

图6 唐氏仓厅宅院非遗文化区规划设计Fig.6 design of heritage cultural district of Down’s Warehouse Hall

表3 空间触媒载体概况Tab.3 overview of space catalyst carriers

图7 民宿区触媒元素规划设计Fig.7 design of catalyst element in residential area

传统建筑民宿区位于东街居民区,相对比较静谧;东侧紧邻严羊路,交通方便;西侧便是中市街、永兴河。民宿区历史建筑选择了程式宅院、德润堂中西合璧转角楼以及李氏小洋楼,三栋建筑分布相对集中,却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各具特色(表3)。历史建筑再利用采用微改造的方法保持外立面的独特面貌,室内可结合现代生活方式并匹配建筑风格,从设计上还原严家桥独特的历史氛围。民宿建筑之间通过一个共享空间连接起来,使每个历史建筑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从而达到功能整合的目的(图7)。建筑改造甚至可成立投标项目,向全国各高校或建筑公司征集设计方案,从开发初期便加强宣传力度,提升触媒效应。

4.2.3 空间性触媒+功能性触媒+文化性触媒应用

触媒元素间的联系通道主要有百米长廊、永兴河道、东街以及中市街,作为各触媒元素之间相连的纽带,承担着触媒效应的有序性发展。通道空间以商贾文化为主题打造适合周围村民及游客休闲观赏的通道空间。

首先对永兴河道进行修复规划,以村口六家泾墩为河道主要入口,途径梓良桥、永兴桥、万善桥以及严家桥,北至黄石坝村口,河道两岸历史建筑统一修整面貌并重新规整天际线,与历史风貌相冲突的建构筑物整修、新建或拆除;同时以码头空间为基础打造滨河开放空间来丰富空间触媒的层次,以隐形文化触媒的形式重塑商贾文化气息的江南水乡氛围。自村口至唐氏仓厅再到民宿区之间的街道,要以居民日常使用为主,简单修复衰败的空间,恢复营造原有的干净清爽的乡村氛围,为公井设立标牌,完善必备的公共服务设施,如市政设施、导识系统等灯(图8)。

5 结 论

严家桥古村落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历史文化,决定其保护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通过触媒理论的应用,从点到线,再到面的过程来解决主要矛盾,最终达到持续与渐进的发展;同时,注重以提取独特的空间特色为触媒来推动古村落发展,实现保护与开发的有效平衡。当然,古村落的保护并无固定的保护开发模式或发展套路,而是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情况下,总结出古村落科学持续发展的必备特征。

图8 永兴河道触媒空间规划设计Fig.8 spatial planning and design of Yongxing River catalyst

注释:

① 参见:韦恩·奥图,唐·洛干. 美国都市建筑——城市设计的触媒[M]. 王劭方, 译. 台北: 创兴出版社, 1994.

猜你喜欢
严家触媒锡剧
普及教育对锡剧艺术传承的重要性
江苏锡剧文化登陆香港、澳门
残荷
传承锡剧文化,打造中队特色
夜壶泡茶
低汞触媒替代高汞触媒运行实践及分析
电石法聚氯乙烯中低汞触媒的应用
低汞触媒试用总结
低汞触媒在氯碱化工的应用与发展研究
大型现代锡剧《天下无讼》公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