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野中的中原经济区建设思考

2018-04-23 01:10王冀豫
当代旅游 2018年9期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社会发展

摘 要: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所以,中原经济区的建设为中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提供广阔的社会背景。深厚的中原文化也将成为中原崛起的重要支撑。从中原经济区的建设来看,文化支撑着中原文化建设的具体内涵和价值功能,本文以文化视野为背景,探寻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中原文化;社会发展

文化是人们生活实践的总结,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原经济区建设是在中原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下进行的。大力推进文化建设,把文化融入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各个方面。

一、中原文化的特质内涵

中原文化主要指的是以黄河中下游地区文化为中心的文化地理区域,通常情况下,中原文化也被称之为中原历史文化、传统文化,河南的历史文化是中原文化的代表。中原文化具有以下几点特征:

(一)根源性

中原文化在我国历史发展的文明体系中的地位是崇高的,可将其看作为起源,标志着母性地位的崇高。从“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等神话传说,再到“三皇五帝”、“夏商西周”等等朝代的更替,其文化均出自于此。在夏商时期,河南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除此之外,儒,道,墨,各大家均起源于河南地区,这也是东方文明中心的象征。河南文明的形成,是在其他时期文明的基础上取其精华,深入探索发展所形成的。三代文明起源于河南,思想政治制度的建立,汉字的创造,商业文明的创立等等,以及我国古代的一些重大发明,中医药文化的发展和生化均在此地。由此可见,中原文化在河南地区有着较为完善的文明体系,是文化建设的先行者。

(二)包容性

中原文化的形成是通过经济的发展,战争的变迁,宗教的洗礼和人口迁移等各方面综合因素形成的,经过多年的发展,将优秀的文化融为一体,最终形成了中原文化。由此,可以看出,中原文化具有较强的包容性。中原文化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及思想文化进行了融合,并做到了有效的升华,与其他文化的排他性相比较,中原文化以其独特的包容性,成为了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基础性

中原文化是我国其他文化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也可将中原文化称之为我国文化体系中的主体。中原文化在形成后,还在源源不断的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并与其他文化进行碰撞和交流。其他文化与中原文化多多少少都会存在一些相似之处,中原文化中包含了礼义廉耻忠孝仁义等观点,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以上观点也成为了我国民族的核心价值观。中原文化中的婚礼、葬礼、节日等重大民俗活动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民间活动。

(四)开放性

中原文化自身具有强有力的吸引力和辐射能力。第一,是对其他地区的文化辐射。岭南文化、闽台文化和客家文化都源于中原的河洛文化。第二,人们的风俗习惯。中原文化中的一些基本礼仪规范往往是统治者的统一模式,它延伸到社会和家庭教育的各个方面,并在数千公里之外实现社会效应。第三,传播范围广。目前,中原文化遍布亚洲和世界各地。

二、构建中原传统文化支撑体系的现实路径

(一)培养文化意识

文化意识主要指的是文化的创新、创造和觉醒。文化意识的概念最早是费孝通先生在1997年提出的。费孝通先生指出,文化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想要完善这一过程,需要对自己的问题进行多元化。全面的理解,才能在新兴的多元文化世界中建立自己的地位。对于中原文化,主要内容如下:第一,深刻理解中原文化在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要正确把握中原文化的发展规律。第三,主动承担中原文化发展的责任。运用文化逻辑思维培育中原文化意识,振兴中原经济,以此来构想中原经济区的发展思路。

(二)拓宽中原文化视野

1、将中原文化资源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

想要将中原文化资源的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首先要从中原文化的特点和中原经济区的发展来看,我们需要对中原文化进行有效的传承和资源的保护。对文化的保护与其他保护不同,不是静态的保护,文化产业的发展并不意味着纯粹的经济利益。它应该是动态继承和保护。文化是根,文化是灵魂,文化是力量,文化是影响力。文化的最大特点是它可以用无形的意识和概念深刻地影响有形的存在和现实。在这个阶段,为了探索中原的文化资源,首先要了解文化的背景,全面了解文化资源的过去。对未被发掘和利用的文化资源进行发掘和研究。将这些优秀的文化资源发扬光大,为我国中原经济区建设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将品牌效应与中原文化相结合

从目前中原文化的传播和深入挖掘来看,无论一个国家的文化有多深,关键在于他们掌握了多少,发掘了多少。中原文化是我国的原始文化,孕育出了一个历史悠久、文明全面发展的民族。中原文化历史悠久自由丰富,文化发展趋势也较为良好。例如,开封地区具有典型的“宋文化”,宋文化对我国在开封地区进行文化改革和发展试点等工作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中原文化的知名度并不高,以洛阳的白马寺为例,白马寺是我国佛教的发源地之一。但由于其宣传力度不高,导致了白马寺在全国的知名度并不高。要了解中原文化,必须探索精神文化的核心规律和中心规律,在文化工程和文化主题中找到当代意识形态创造性转化的价值,进一步发挥中原文化在中原經济中的影响和辐射。如何努力建设传统文化,历史文化和建立中国的文化品牌,将文化品牌做大做强,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和发展提供帮助。

3、中原文化产业模式的创新

从中原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创新来看,中原文化带动文化产业发展和突破现状,是提升和发展我国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实施路径。中原经济区的建设,为第三产业中的旅游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随着河南旅游形象的建立,如“中国之源”,“美丽河南”,“文化河南”,“壮丽中原”,河南的旅游规模迅速扩大,旅游业的发展也更加蓬勃。通过树立良好的形象,打造优质的文化品牌,将河南地区打造出旅游产业链,形成良好的发展格局,实现旅游资源向旅游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营造“光明”的文化品牌。

(三)引领文化的发展

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和发展的成就不仅仅是体现在物质方面,也体现在精神世界中。河南地区,具有深厚的中原文化和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底蕴。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我们不仅要大力弘扬中原优秀传统文化,还要注重原始文化的主导作用,把时代精神注入原始文化。例如,红旗运河和三平的精神都源于中原和河南文化的时代特色。我们的目标是促进中原文化的发展,使其渗透到人们的心中。原始文化融入中原经济区,精神凝聚力。思想宽广,视野开阔,积极向上,文化追求丰富,应成为中原经济发展时代的文化象征。

(四)将中原文化精神进行重塑

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上述内容中我们都可以感受到,但追根溯源,中原文化的本质就是农耕文化,是以自然经济和农耕社会为基础形成的。这样的文化中渗透着冲突的宗教制度、登记制度和中央专制制度等,但同时,又缺少资本主义制度的相关内容。由此背景下,产生了封闭,保守的小农经济意识形态。由此可见,中原文化中存在很多有待改正和重塑的元素。所以,想要振兴中原文化精神,首先要经中原文化中有待改正的元素进行重塑。例如:将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入其中,将中原文化中的精华和精神财富与其进行融合,将中原文化不断的进行提升和创新,形成新时期的中原文化精神。其次,要将中原文化进行大力宣传,为中原经济区的发展和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将文化软实力不断强化。将中原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将文化生态环境保护区建设的方案提上日程。例如:通过建造文化博物馆、展览馆,开办文化博览会等等方式将中原文化传播各地,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式将中原文化的吸引力增强。建设我国中原文化特色文化产业,将“引进来”和“走出去”方法运用其中,为文化的发扬提供了支撑。支持高校、科研院所深入开展区域文化研究。以河洛文化、中国宋代文化、中国姓氏文化、中国武术文化为中心,举办高层次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优秀作品展览,弘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促进研究、保护和展示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一个专业的学术高地和世界文明对话平台,将为中原文化建设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并使之成为中国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

结束语:

未来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战略时期。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然后阐述了构建中原传统文化支撑体系的现实路径。其中,阐述了如何培养中原文化意识,拓宽中原文化视野,引领中原文化。希望能为中原文化经济区的建设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 梁晓丽.论洛阳城市文化传承与文化圣城塑造[J].决策探索(下),2018(08):88-89.

[2] 付华.基于中原古都文化资源的中原经济区建设格局[J].許昌学院学报,2016,35(04):130-133.

基金项目:

2018年度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河南省经济学团体联合会调研课题(SKL—2018—1075)。

作者简介:

王冀豫(1982-),男,河南郑州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猜你喜欢
中原经济区社会发展
中原经济区崛起的金融风险防范探讨
中原经济区旅游业金融支持研究
中原经济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促进公正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应有之义
论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
论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
浅析统计数据质量
浅议公文与社会的发展
浅析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代价问题
中原经济区建设对河南武术产业发展的助推力及资源优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