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智能化转型策略分析

2018-04-23 01:10阳佳雪黄梦晴王丹蕾何梦成周文娟
当代旅游 2018年9期
关键词:柜员机网点智能化

阳佳雪 黄梦晴 王丹蕾 何梦成 周文娟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传统银行智能化革新成为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本文基于中国建设银行智能化建设的考察,通过对其智能化历史发展过程、业务模式转变进行分析,找寻其转型的内在动力,借鉴转型的有益经验。针对商业银行智能化建设现状,提出相应的转型策略与措施。

关键字:商业银行;智能化;转型对策

随着智能金融飞速发展,金融科技为商业银行引入智能化服务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为智能化服务增加新的元素。商业银行传统服务模式因此受到新型服务渠道、客户消费行为、市场竞争多方冲击,传统银行如何自我重塑是保证其持续发展的关键。

一、中国建设银行智能化转型有益经验

(一)历史发展分析

1999年,建设银行的电子银行业务正式起步。同年8月,建设银行推出个人网上银行。2000年底推出企业网上银行。2002年建行推出手机银行,建行电子银行正式“移動化”。2010年,手机银行移动客户端面世,大幅提升了智能手机客户操作体验。2011年底,建行启动“新一代核心系统”建设。建立了国内金融行业规模最大的私有云,实现了全流程的数据统一管理。2013年建行推出金融小管家——“小微”服务。利用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为客户解答咨询并办理业务。2016年以来,建行开始布局智慧柜员机。2018年4月建行在上海推出首家无人银行。将人脸识别、语音交互等功能与智慧柜员机等智能设备相结合,是在网点智能化领域新的突破。

(二)业务模式分析

(1)从业人员

从人员数量来看,在岗人员数量减少。建设银行整体减员都在8000人以上。从人员结构上看,主要就业岗位将从前中台转移至后台开发、运营等岗位。人工智能主要影响和削减了银行业前中台价值链上营销与销售、风险管控与审核、客户管理与服务环节的岗位,但人工智能在削减现有岗位的同时,也在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尤其是在开发、运营和应用中会创造大量就业岗位。未来要发展为数字化银行,金融科技人才占比要达到10%以上。

(2)业务类型

在当前阶段,中国建设银行智能化主要是通过投放智能化设备实现。其智能化设备主要包括自动柜员机(ATM),存取款一体机(CRS),排队叫号机,智能机器人,智能柜员机,智能打印机,对公自助终端,自助终端(存折补登机),和手机智能客服等。最主要的是通过投放“智慧柜员机”来代替人工,通过使用智慧柜员机办理一些基础标准化业务。目前建设银行的“智慧柜员机”能够为客户提供的对公、对私业务产品和服务共计19大类234种,主要有个人开户、转账查询、个人外汇。挂失业务、电子银行、个人贷款、综合查询、生活缴费、信用卡、产品签约、投资理财、公司业务等基础服务。该银行需要人工办理的业务规模不断缩减,业务时长比以往近缩短了50%左右,例如对公结算业务单笔时长由5分钟缩短为2分钟,个人信用卡办卡从15天缩短到7天。大大提高银行的服务效率。

(三)发展动力及经验借鉴

从最早现代通信技术兴起带来的电子化,中国建设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开始起步,再到互联网技术发展带来的网络化,智能手机等移动端普及带来的移动化,建行开始以搭建数字化平台,运用大数据技术为转型核心动力,从而不断推进银行服务、渠道等多方面智能化。

近年来,中国建设银行采取综合性、多功能、集约化、创新型、智慧型“五位一体”协同推进的整体转型策略。致力于打造“以客户为中心”的最具“智慧”的银行。一是通过制定一系列突显创新型银行、智慧型银行的数字化转型战略。二是建立数字化转型成就核心平台,建成国内金融行业规模最大的私有云,实现全流程的数据统一管理。三是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打造多渠道、全方位、智能化服务平台。四是创新应用大数据技术。从而在实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稳步增长的同时,完成流程创新、业务创新、服务创新和精准营销。

二、商业银行智能化转型存在的难题

在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大背景下,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各大商业银行通过网点转型的方式拓宽新思路和新理念。初步实践后,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网点转型后的个性化服务水平不足,特色服务需要进一步的加强,没有形成统一整合的服务内容,导致很多的银行网点服务质量较差,过程复杂,体验效果较差等。这是多家商业银行在智能化转型的过程中出现的普遍性问题。

(一)智能化程度低,服务质量低

首先智能化转型仍处在初级阶段。目前停留在各网点投放智能化设备阶段,未大规模应用金融科技于银行各方面。其次服务精准性较差。智能化设备仅提供各类基础业务的服务,对客户往往是无差别对待,导致目标客户的业务办理偏好定位精准度低,难以形成主动性的服务氛围。再是服务系统较为繁琐,效率偏低。为了保证服务的安全性,智能化设备在操作环节的设计中存在重复和繁琐的特点。客户使用智能化设备办理业务时基本需要通过多重认证。且服务存在断点和不连续性,如果存在操作失误或者有其他跟进需求,则需要重新进行身份验证和描述问题。并且其服务流程过于机械,即使有银行员工在旁辅助,智能设备也难以让客户感受到更舒适、更人性化的服务。

(二)数据维度不够丰富

当前商业银行在数据完整度和标准化方面存在诸多不足。一是各商业银行对客户数据收集与整理重视度较低,数据收集不够全面,导致其难以提供精准服务。二是由于银行的各类数据尚未全面实现交互相通,仍存在部门数据、系统数据分割等问题,这加大了数据处理难度,导致实时提供智能服务的能力不强。

(三)银行智能化未广泛普及

一是缺乏专业型人才。基层银行高层对银行智能化认知程度低,仅停留在推广智能化设备层面上。二是大众对银行智能化认知度程度低。尤其是经济较落后的地区,金融消费者对银行智能化了解有限,仅仅停留在使用智能化设备的层面,对于智能投顾能其他智能化服务,均较少甚至没有使用过。深度分析后发现,存在以下几点原因,一是由于大家对设备较陌生,担心操作失误而导致的资金损失。二是对设备安全性不信任,认为不及人工安全。

三、商业银行智能化转型的策略建议

(一)促进智能设备的升级和智能技术深入运用

当前的智能化程度还处在低水平,一方面要加快金融科技和银行智能化改革的结合,以智能投顾为突破口,加快银行业务模式的转型。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开展网点智能化深度研究和试点工作,通过加快技术应用及智能化设备的研发,充分挖掘在技术方面的潜力,促进银行网点智能化深度發展。启动新一轮的网点转型建设,积极探索新背景下的网点建设。首先是服务理念从无差别对待向精准定位、特色服务转变。针对特定客群,定制相关产品及服务,深入挖掘客户价值,网点的服务指向性更为明确。

其次尝试模式创新、服务创新、技术创新等一系列创新举措,提升网点智能化水平,提高网点的服务效率、服务质量、营销能力、用户体验,发掘和发挥网点更多更新的价值。

(二)重视数据的积累与挖掘

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应该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作用,利用大数据处理好客户信息,细化目标客户,对于不同的客户添加上不同的标签,从而实行差异化营销策略。同时对于大数据库需要进行定期的更新,根据不同的客户消费习惯、收入以及成员等,对金融产品进行精准的营销调整,更好的实现精准营销策略。银行要将分散在不同的系统内的客户消费数据统一管理,建立完善统一的客户信息管理系统,形成统一的结构化数据库,进行客户大数据的积累和开发,为业务决策、个性化服务提供数据支持,开展精准化营销。

(三)大力普及银行智能化相关知识

一方要重视对银行职员的培训。加强银行职员对银行智能化建设的认知,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化程度。另一方面要在客户群体中普及相关知识,增加客户对智能化设备的熟悉度,增强客户的对办理智能化相关业务的信心。一是可通过定期开展电子智能化的主题讲座,进一步向公众宣传银行智能化知识,增强金融消费者使用各项智能化服务的意识,提升公众对银行智能化的认知度。二是客户在网点办理业务时,大堂经理可向客户讲解银行智能化相关业务,让客户能直接了解、体验。

参考文献:

[1]朱晓磊.关于我国中国建设银行网点转型的思考[J].时代金融,2017(11):127-128.

[2]谢珍贵.中国建设银行网点智能化转型趋势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04):115-123.

[3]刘训翰,吴庆跃.新形势下中国建设银行网点智能化发展研究[J].海南金融,2018(04):38-43.

[4]骆玉红.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中国建设银行经营转型问题研究[J].全国流通经济,2018(01):84-85.

指导老师:尹惠斌

猜你喜欢
柜员机网点智能化
数字化时代的银行网点转型
一种智能化移动学习系统的设计思考
对公众存在的智慧柜员机(VTM)认知偏差的研究
智能化仪器仪表的翻转课堂设计
基于Moodle平台的语文阅读教学“智能化模式”初探
用ATM机汇款可不再执行24小时到账规定
基于Moodle平台的语文阅读教学“智能化模式”初探
达州银行:两机构获评“金融消费示范网点”
快递小哥的一天
浅谈银行物理网点、现代网点和虚拟网点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