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新技术”为品质工程添色彩

2018-04-24 03:15王楠楠
交通建设与管理 2018年6期
关键词:短板大桥隧道

文/本刊记者 王楠楠

2017 年9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将质量强国战略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全面提升质量水平,推动质量评价由追求“合格率”向追求“满意度”跃升。今年1 月,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印发了《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公路水运品质工程评价标准(试行)的通知》,强调以深入推进公路水运品质工程创建工作,引领和带动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安全水平全面提升。

“公路水运品质工程应当满足优质耐久、安全舒适、经济环保、社会认可的建设目标。”中交港珠澳岛隧工程项目总经理部副总工兼总工办主任高纪兵表示,港珠澳岛隧工程对于品质工程的理解是:“品质工程=质量+提升(用户体验)” 、“品质工程= 质量+(创造性+短板+细节+精致+美观)”。

江苏省南通市海启高速公路(以下简称:海启高速)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陈志明则表示:“打造品质工程,就要立足项目实际,按照‘工厂化、专业化、装配化’的要求,在标准化施工上有所突破,在精细化管理上狠下功夫。”

看得出来,尽管说法不尽一致,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运用先进的技术、管理等手段,促进工程的质量提升。并且,他们都把“四新技术”的应用摆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

新技术提升工程价值

作为世界范围内最长、规模最大的跨海桥岛隧工程,港珠澳岛隧工程设置2 个10 万平方米的桥隧转换人工岛,7.3 万平米岛上建筑,6.7公里的海底隧道中有5.6 公里的沉管隧道,最深的沉管隧道是44.5 米,总共33 节沉管组成。如此庞大的工程量,且是世界上第一条深埋沉管隧道,所以它的结构在世界上没有先例,建设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新技术体现工程创造性,可以为工程增值。”高纪兵介绍,通过创新快速筑岛技术、半刚性沉管结构、可折叠最终接头等技术,港珠澳岛隧工程不仅在100 天内完成了超过30 米厚软基固结沉降,改善了岛上地基条件,化解深埋沉管世界级挑战,还实现了用一天时间就完成通常需要半年的安装工作,实现了毫米级的对接精度,6000 吨巨无霸犹如“海底穿针”。

新设备加快施工效率

高纪兵认为,新设备、装备是实现品质工程的基础。

“我们开发出了一整套外海施工的装备,实现了‘海底绣花’。”他介绍,为了达到沉管的施工精度,港珠澳大桥自主研发了专用精挖船、抛石夯平船、碎石整平船等外海沉管安装专用装备及测控系统、拉合系统、精调系统等系统,实现33 节沉管安全、高精度安装对接。

同样的,在陆地上,高效率的设备的使用,也让海启高速在施工进度和质量上有了明显提升。例如,采用自带布料、振捣、整平、清理功能的三辊轴摊铺机,配套人工收光、覆盖等操作平台,可防止人工踩踏;座驾式抹光机,缩短时间收面快,最显而易见的好处是人员踩踏产生裂缝;而自动拉毛机带来的好处则是美观、操作简单、功率高、省人工。

“我们以‘互联网+’为突破,打造了信息工程。” 陈志明介绍,海启高速建立的基于物联网的施工质量管控平台,以实现管理手段信息化为抓手,在全面提高项目建设管理水平收获满满。

新工艺促进细节完美

新工艺弥补短板、提升细节,使工程更精致、美观。新工艺可以弥补很多工程的短板,提升细节,是工程更精致更美观。

“例如,我们在距离隧道7 海里的珠海桂山岛投资了10 亿人民币,建设了世界上第二例工厂法沉管预制厂,实现了百万方混凝土无浇筑裂纹,很好的解决了混凝土的防水问题及耐久性短板。” 高纪兵说,精致的构件只是问题的一半,用心安装好才是全部,要用一毫米偏差要求控制管内安装精度:“我们利用外海清水混凝土工艺,直接将清水混凝土作为饰面材料,达到了更有利抗击台风的目的,而且耐久性好、易维护。去年和前年港珠澳大桥都经历了15、16 级的超级台风,人工岛上的台风比陆上的还要大,饰面材料丝毫无损。”

新材料使行车更舒适

驱车在港珠澳大桥隧道,光洁如镜、均匀如织的路面让很多人赞叹不已。事实上,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每180 米就有一个接口,通常情况下接口处需要使用伸缩缝,但这势必会影响行车舒适度。而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中却看不到一个伸缩缝,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我们采用了无缝伸缩缝技术,实际上就是一种弹性的沥青材料来解决这个问题。”高纪兵说。

他表示:“‘品质工程’的本质要求是将‘合格率’变成‘满意度’,而检验“品质工程”的标准是‘规范’+‘体验’,建设‘品质工程’离不开四新技术,离不开技术创新,需要高素质的品牌团队。”

对此,陈志明也有着深入的见解。他认为,在品质工程的创建中,所有参建人员要深刻认识品质工程创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充分发挥一线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共同推进品质工程创建。要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量体裁衣,不一味追求“高、大、上”,在质量指标上谋求提升,在精细化上狠下功夫,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建立完善品质工程创建长效机制,通过履约考核、优质优价、劳动竞赛等手段,设置品质工程专项奖励,突出典型引领,进一步调动施工单位积极性。

猜你喜欢
短板大桥隧道
一图看懂藏木大桥
数鸭子
补齐短板中的短板 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立新标 补齐劳动防护短板
预见2019:隧道的微光
上天入地——港珠澳大桥
神奇的泥巴山隧道
DCT的优势与短板并存
补齐短板 建好“四好农村路”
黑乎乎的隧道好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