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味道

2018-04-24 05:51王族
鸭绿江 2018年4期
关键词:刨冰洪江莱斯

伊力特

前些天出差外地,一朋友在吃饭时问,新疆人现在还喝“伊力特”酒吗?我被问得一愣,遂意识到已有多年没喝伊力特了。回到新疆打听了一下,最早的那种伊力特,如今已鲜有人问津,倒是从伊力特延伸而来的新产品,如“伊力特曲”“伊力老窖”“伊力王酒”等,经常出现在人们的酒桌上。

新疆人喜欢伊力特系列的酒,在酒桌边坐定后往往说,喝个伊力酒吧,然后才具体说到是老窖还是其他。

伊力特酒的来历颇有意思,新疆解放后有十余万军人就地变为兵团人,这是共和国最特殊的一代军人,他们打了很多年仗,一直打到西北以西的新疆,然后亦兵亦农,一边屯垦一边戍边。屯垦戍边古已有之,最早者是秦代的蒙恬,他率士兵在北方边关抵御匈奴时,择季节耕地种田,达到自给自足。新一代兵团人因身份特殊,便出现多种与众不同的现象,如他们多年保持团、连等编制,农工每月可领工资,情况好于其他省的农民。伊力特正是出于兵田农工之手,他们开垦出大片土地,种出大量庄稼,却因为没有酒喝而苦恼,于是抱着试试的态度,取天山积雪融化后流下的雪水,用高粱、玉米、大米、小麦和豌豆,酿出了纯粮食酒。人们于是知道,雪水从山上流淌而下,流过田野和山川后,变得清冽甘醇,实为酿酒之首选。

酿出伊力特酒的地方说来颇有意思,最早是在十团农场副业加工厂,后搬到肖尔布拉克,遂大规模生产。肖尔布拉克在蒙古语中意为“碱泉”,但却出酒,让人不得不相信此乃天赐。

说起伊力特酒,有诸多有意思的话题,我1992年第一次喝伊力特时,其宣传广告语“英雄本色”叫得正响,此说法来自他们把酿造出的第一锅酒洒向大地,祭奠那些牺牲了的英雄战友的举动。后来又听到颇具温情的说法:有伊力特的地方,就有家乡的感觉。

因伊力特有“新疆茅台”一说,我那次喝伊力特便暗生贪杯之念,第一杯喝下感觉酒味醇正、爽口醇厚、甜绵协调、香气浓郁、回味悠长,心想此酒好喝,应该没事。后来便一杯接一杯地喝,至于桌上摆的是什么菜,便应了新疆人常说的一句话:凉菜没吃,热菜没见。那天喝得大醉,第二天两腿发软,但头脑清醒,便固执地认为伊力特仍为好酒。中午吃饭时听人说,伊力特另有一名叫“跳舞酒”,头嗡地一下又有了醉意。

酒是让人饮的,饮之必让人神智活跃,嘴巴多话,亦会冲动做出不理智举动,于是便说到与伊力特有关的事情。十年前乌鲁木齐举办全国书市,各出版社的朋友来了不少,朋友带来的朋友很快便也成了我朋友,于是我在饭馆请了三桌。那天喝的是伊力特,我在前两个包厢应对两圈后,已有腾云驾雾的感觉,等我走向第三个包厢,老远看见迎面一人已明显喝高了,他边走边嘀咕要去赶王族的饭局,弄得我忍不住大笑。

我有一次笔会中午喝伊力特喝大了,进得一五星级酒店,见大厅水池中有漂亮的金鱼,便想把那金鱼抓在手里。结果,很快出现的情况是,等我反应过来已站在水里,那漂亮的金鱼都被吓得乱游成一团。人喝多了思维和动作惊人的一致,产生想法的同时其实已经做了,这是我付出惨痛代价后才明白的真理。

一哥们儿喝伊力特后大醉,我们给他在宾馆开一房间,然后从他手机中翻出标为“娘子”的号码拨过去,管她是真娘子还是假娘子,有人管你了我们就可以回去!待那娘子到来才知是哥们儿的真娘子,她一脸不高兴,我等胡言乱语安慰几句便离去。结果第二天传来消息说,那哥们儿半夜醒来见对面床上躺一女子,欣欣然凑近一看却无比熟悉。他当时心里啥滋味,您懂的!

另有一个人喝醉后回到家,给一起喝酒的朋友打电话,询问他到家否,然后他说起去年的事情,完了又说起前年的事情,接着又说起大前年的事情。朋友不耐烦,但又不好挂电话,便把听筒放一边,倒在沙发上休息。这一休息便酣然入睡,睡了两个多小时后醒来,拿起听筒一听,那朋友还在电话那头说着什么。

另有一事也颇有趣,说有一个人一天晚上住白哈巴村,第二天早上起来晨跑,有十余条狗将他围住汪汪大叫,做扑抓撕咬之状。他左冲右突跑不出去,情急之下突然想到一个办法,装酒醉的样子东倒西歪。狗知道村中多有醉汉,以为他是村里人,便“呜呜”几声后将身影闪进了栅栏内。他看见狗不见了,才迅速跑回住处,说半辈子酒总算没白喝,今天算是换回了一条命。

后来,我听说了一件和伊力特酒有关的事情。一位猎人打猎时被一只狼咬住左臂,他怕狼蹿起咬他的脖子,一急之下,他打开随身携带的一瓶伊力特酒的瓶盖,将瓶口塞入狼嘴里,狼被酒呛得在地上打滚,好不容易把酒瓶子甩了出去,但狼已经醉了。他用石头将狼腰打断,用一根粗藤把它缚住拉回了家。后来,那张狼皮被他每天晚上铺在身下,变成了他温暖无比的褥子。

我快要离开村子时,听说他躺在床上不能动了,人们给他吃任何药都无济于事,眼看着他一天不如一天。有一天早上,他突然有了精神,让家里人给他拿伊力特酒,喝下半瓶酒后,精神更加焕发。家里人想让他吃点东西,他说有点累了,想休息,说完就躺下了。那一躺下,他再也没有起来。

家人给他张罗后事,他的身体已经枯瘦无比,但脸色却很红润,跟活着时一样,家人对此都很惊讶,想着他喝了一辈子酒,下葬时,把两瓶伊力特酒放在了他身边。

刨 冰

我在疏勒生活過的八年,亲手操作次数最多的是刨冰,以至于有时候谈论刨冰,明明知道它叫沙朗刀克,但一张口还是叫出刨冰。

那八年可能是我此生最为珍贵的生命经历,我走遍了喀什所有的地方,包括帕米尔、喀喇昆仑山、塔克拉玛干沙漠等,常常惊异于喀什是出了大书《福乐智慧》的地方,而《突厥语大辞典》的作者亦是喀什人,正是他从喀什出发,“走遍了突厥人居住的所有草原和村庄”,才写出了这部内容丰富的百科全书。这两部书中的精彩句子比比皆是,比如“你看着我,就是治疗我”或者“伸手抓住两个世界,今生和来世”等,曾让我十分着迷。

在喀什市马勒巴格乡,我接触到了在当地有很大名气的老板吐洪江,他在每年三九四九冻死狗的季节,雇三十个人到十八村的大亚郎水库釆冰,然后在冰窖中储备到夏天,供给喀什大大小小的酸奶店、冰激凌店和冷饮摊点。我就是受吐洪江影响,从此把加冰的酸奶、冰激凌和冷饮等直接叫刨冰,到了酷热的夏天只要听到“刨冰”二字,便知道有东西可用来解渴了。

新疆人喜欢把所有事情都简单地表达,听习惯了便能明白是什么意思。比如“到我房子里拉条子吃一下”,其意是我请你到我们家吃拉条子(拌面)。至于刨冰,一旦被加进酸奶,便马上就改称酸奶刨冰,仅这四个字就能让人解渴,亦能带来凉意。

我第一次去找吐洪江,他外出不在家。返回的路上,朋友说起一个人数孩子的事,大家觉得颇有意思。后来我在喀什作家刘学杰的一篇文章中读到了叙述那件事的文字:“司马义阿洪的十个孩子睡觉后,每天要清点人数。这么多人挤在一个大炕上,地下二十只鞋子交错混杂,数鞋子已数不清楚了,他就每天站在炕前,点着孩子的脑袋清点:‘必,西该,约去,挑梯,拜西,奥呆,叶呆,赛格斯,脱勾斯,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数够‘翁,他才放心回屋睡觉。突然有一天,当他点了三遍,也不见‘翁时,惊慌地大吼了一声:快给我起来!九个孩子站在炕上排成一队,确实差一个。此时已是凌晨一点了,这孩子到哪里去了呢?叫人啼笑皆非的是,丢掉的孩子是哪一个呢?司马义阿洪又点起大名来,结果,差的是老六‘库来西。当夜全家大小分头去寻,在他的同学家里找到了,虚惊一场……”

我对吐洪江在冬天采冰的事感興趣,经朋友联系,跟他去看了一次采冰。那天很冷,我穿了厚厚的军大衣,但仍感觉寒冷像刀子一样往身体里刺。吐洪江研究设计了一台切冰机——在一个小车上安装了柴油机,前面装一个电锯圆盘切割片,属于电动作业。就是这样一个切冰机,一天切割出的冰块要六辆拖拉机不停地跑六趟才能拉完。

因为操作切冰机有危险,弄不好切割片打碎或破冰飞出,都会伤及旁人,所以操作的是吐洪江的弟弟艾力江。他头戴摩托车封闭头盔,身上层层叠加雨衣和布衣,俨然是外星人正驱赶着钢铁怪兽,在某个星际长河中开河破冰。

吐洪江雇来的三十个人,用铁钩铁叉把切出的冰块或推拉或撬扛,唰的一声就到了岸边。后来我又跟着吐洪江去看了他的两个大冰窖,一脚迈进去便有一股寒气浸得脸生疼。他的冰窖很宽大,从窑底到窑顶可以摞十二层冰,然后一块块码放严实,如果有缝隙就用碎冰填实,只有这样才不会让空气流通,避免冰块化掉。吐洪江对冰块缝隙的重视程度比冰块还专注,一问才知道他每年釆冰要花去十余万元,如有不慎弄出一冰窖化水,就会让他赔得血本无归。

检验冰窖温度的方法也很有意思,如果温度高了,事先放进去的一碗牛奶就会起泡,吐洪江就会敲碎几块冰让其降温;如果温度低了,则会牵一只羊进去,利用它的呼吸和体温提高温度。

等到夏天来临,吐洪江把冰块出售给各个酸奶、冰激凌和冷饮的摊主,于是在喀什大街小巷,各个巴扎、饭店和饮料店,那些冰块被人们用刨刀一层层刮下,很快就与人们的口腔和舌头相遇。

沙朗刀克有一个有意思的解释,即“傻子和笨蛋吃的刨冰”。此说法来自一个鲜为人知的典故,说是把刨冰和酸奶和在一起,喝起来好是好,凉爽是凉爽,但二者皆为凉性之物,会让人肠胃不适,特别是胃寒的人更会受折磨。于是人们把熬好的糖稀(热性)放进刨冰,不但解决了其过寒的问题,还增加了新鲜的口感。而不知道加糖稀的人便一直就那样喝着刨冰,他们被喀什人嬉笑为傻子或笨蛋。后来我才知道除了糖稀外,喀什人还将蜂蜜放入刨冰,那口感是别样的美味。

至今已有好几年没有吃刨冰了,每到酷夏便总是想起吐洪江的冰窖,如果能够再去喀什,一定先吃他做的刨冰,然后到他的冰窖中避暑一番。

吃玫瑰

新疆人谈及玫瑰,多以“和田玫瑰”一言概之,不知情者会以为新疆仅和田一地产玫瑰,其实不然,南北疆亦多有玫瑰,只因和田玫瑰品质最佳,人们便不吝誉词给予赞赏。

每年五月,和田玫瑰绽开,多见少女将花朵采摘,成箱成袋运入加工地点。早晨带露的玫瑰为最好,所以运载不可误时,否则会花蔫味淡,颜色消褪。有一年运载玫瑰时交通受阻,消息传到市长耳中,他下令沿途开绿色通道,让运载玫瑰的车辆先行。其时运载玫瑰的除汽车外,还有马车和毛驴车,一时玫瑰花香弥漫长街,不失为奇特景观。

又一年采摘玫瑰时天气酷热,难以保障玫瑰在运载中保鲜,仍是那位市长殚精竭虑,想出在沿途洒水的方法,避免了玫瑰发蔫。

和田古称于阗,是有香气的地方,诗人鲁提菲在一首诗中写道:“香獐子窃取她秀发的芬芳,在于阗酿成麝香。”另在和田民歌中亦有“向左飞过一株玫瑰,向右飞过一株玫瑰,两株玫瑰花中夜莺开始歌唱……”

说到于阗之神秘奇特,不妨多写一两句。当时有一风俗,处女在月圆之夜赤裸下河,其纤纤双足可踩到羊脂玉。今人之“采玉”一说,便由此延续而来。

如今在和田民间有一说法,玫瑰有三种作用——看、闻、吃。和田的玫瑰多散种于玉米地、棉花地、麦地和菜地之间,在外面随便走走,便可见到鲜艳的玫瑰花。人们种玫瑰的习俗持续已久,每家少则种一两亩,多则十余亩,整个和田种玫瑰的总数在十万亩之上。每到花季,那十余万亩玫瑰竞相绽开,把大地“涂改”得绚烂浓烈,于是人们说和田是“彩色的绿洲”。

闻玫瑰是和田人的一大喜好,常见姑娘们怀抱玫瑰,边走边闻,而小伙子甚至白胡子老人的耳际和帽子上,也多有插一束玫瑰花的情景。农民们干活累了,到玫瑰园中摘一朵玫瑰花,放在鼻下闻一会儿,便恢复了精神和力气,遂扛起坎土曼又去干活。

至于吃玫瑰一说,则是玫瑰的最大奉献,人们将其采摘后,便直接送上通往食品的道路,不久就被制作出玫瑰酱、玫瑰茶、玫瑰精油、玫瑰酒,甚至被直接用于做玫瑰馕、玫瑰饺子、玫瑰汤圆、玫瑰粥等。

和田赤野干旱,别处多下雨,而和田则多下土,历来有“和田人民苦,一天半斤土,白天吃不够,晚上还要补”一说。玫瑰在和田生长便也不易,有一年到了四月底,却不停地下土,人们看见玫瑰都垂下了花蕾,便深恐今年要颗粒无收。但几天后一场风刮过,一场雨下过,便见玫瑰英姿焕发,仍是最美最艳的样子。一位老人说,人不会忘了自己的母亲,玫瑰不会躲开人的眼睛。人们询问原因,他卷了一根莫合烟抽完后才说,道理简单得很,玫瑰在和田这么多年,它一定有它自己活下来的办法,人把它种在地里,剩下的就是它的事情,你管那么多干什么?人们本以为那里面有惊心动魄的传奇,不料老人所言极为朴素,便都去看玫瑰花了。玫瑰花就那样开着,无语亦无言,你要看便任由你看。老人的话也像那玫瑰,更像生活,朴素而从容,最美的一面却往往最安静。

后来喝到了玫瑰酒,入口清纯、甘甜,似有一股隐隐的味道在舌间移动,想捕捉住细细品尝,却转瞬间已经消失。再喝再品,便是另外的味道和感觉,让人应接不暇。

和田有一个玫瑰巴扎,专用于制作玫瑰花酱。我有一年有幸看到其场面,妇女们坐在塑料布上正忙碌,她们从玫瑰花朵上取下的花瓣,已在身边堆积如山。有一个小孩就躺在花堆间,许是闻着花香入睡的,一脸甜蜜的样子。在巴扎另一角见到人们用机器做花酱,方知用于做羊肉的绞肉机又派上了用场,花瓣放入后被迅速绞成花酱,变成了暗红色的液态,人们放入洁白的砂糖,颜色未变,想必味道已经变甜。

此时的花酱却不能吃,须装入瓶罐让太阳晒一年,待其发酵后方可食用。我不知情况想尝尝,朋友便买了一个馕和去年的一瓶玫瑰花酱,说我们就在和田的玫瑰巴扎上吃一次吧!他把馕掰开,抹上玫瑰花酱,我吃第一口后便觉得馕脆酱甜,不失为难得的享受。

至于玫瑰饺子和玫瑰汤圆,至今没有吃过,下次去和田,应该能够如意。

穆赛莱斯

穆赛莱斯是一种疼痛,新疆人享用多年穆赛莱斯,却并未对其仔细分类,至今也说不清它到底是葡萄酒,还是饮料。

正因为如此,新疆人反而毫无顾虑,喝出了穆赛莱斯的贴心、温暖和深情。在阿瓦提、巴楚和麦盖提等地,人们将穆赛莱斯当作日常饮品,早上下地前喝一两杯,傍晚回来再喝一两杯,日子便变得从容而舒坦。穆赛莱斯不像白酒,总是那么激荡;也不像葡萄酒,总是那么注重形式;更不像饮料,因为缺少自律而容易让人暴饮。有一个多年喝穆赛莱斯的人说过一句话:喝穆赛莱斯就像活着一样,说起来重要,但你不能把它天天挂在嘴上。

穆赛莱斯的产地在南疆的阿瓦提县,是刀郎人居住的地方。说起刀郎,很多人都会想起歌手刀郎,二十多年前四川人罗林流落到新疆,喜欢上了新疆民歌,遂用艺名“刀郎”唱红大江南北。他有一首《2002年的第一场雪》,其中有一句“停靠在八楼的二路汽车”,让外地人疑惑汽车怎能停到八楼去?只有乌鲁木齐人知道“八楼”指的是昆仑宾馆,因其在乌鲁木齐建得最早,且有八层,所以乌鲁木齐人将它所在地称为“八楼”,人们去昆仑宾馆或在周围办事,都习惯说去一下“八楼”。刀郎在歌中所唱的二路汽车指的是二路公交车,在2002年确实有“八楼”一站,现在改到了别处。

最早的穆赛莱斯,出自一位热恋的姑娘之手。当时,那姑娘与一位刀郎小伙子相爱,但因为刀郎人经常处于迁徙之中,小伙子也不得不离开心爱的姑娘。临别时小伙子对姑娘说,你等着我,葡萄成熟的时候我一定会出现在你面前。姑娘苦苦等待,却不见那小伙子的身影。她怕他回来吃不上葡萄,便把葡萄摘下放进锅里,后又怕葡萄坏掉,便点火将葡萄煮熟。几经折腾反而弄出了气味酸酸、令过往行人闻到后神清气爽的东西,人们一尝,有一股暖流浸遍全身,口腔中长久浸润甜酸交织的味道。一场没有结局的爱情,却酝酿出好喝的东西,人们于是纷纷效仿,家家都变成了穆赛莱斯作坊。

据说那个地方是现在的阿瓦提县的阿依巴格,曾听一个人说起那儿时用过这样一句话:那是一个爱情伤心,嘴巴幸福的地方。我二十多年前去过阿依巴格,车子穿行几段难行的土路后,终于看见了做穆赛莱斯的人。他们虽然没有表示出不高兴,却一直不热情。当时我想,这也不奇怪,阿依巴格人做穆赛莱斯和喝穆赛莱斯,就像一天吃三顿饭一樣从容自如,而我们这些人大老远地跑来看稀奇,然后发出一连串惊叹,在他们看来又有什么关系。

后来在另一户人家,我们终于看到了做穆赛莱斯的全过程。首先,人们选出清鲜透亮、饱满丰腴的葡萄,洗净后装入布袋中,然后穿上套有塑料袋的胶鞋踩踏出汁液,把葡萄渣倒进锅中,加水熬煮两小时左右,装入布装挤压出汁液,与第一次踩出的汁液合而为一,倒入锅中再煮,滤去白色泡沫和杂物,直至锅中煮出黑色泡沫,再文火煮三小时停了火。我们看不了全过程,询问后得知煮出的东西在锅中存放一天一夜后,倒入土陶自然发酵,并放入鸽子肉、大芸、鹿鞭、鹿血、藏红花等,然后封口。我们没有等到穆赛莱斯酿出的那一批,但打听到一周后便可以开坛喝了。

在新疆不同的地方,酿穆赛莱斯会加入不同的辅料——鹿茸、小豆蔻、枸杞、红花、肉苁蓉、藏红花、玫瑰花、丁香、桑葚、杏子等,有的地方还放雪鸡和烤熟的羊羔肉。穆塞莱斯在缸里发酵时,会发出像开水煮沸的声音,甚至还会发出“砰砰砰”的类似于爆炸一样的声音。高明的酿酒师一听响声,就能判断出穆赛莱斯已酿到哪种程度。

喝穆赛莱斯一般只吃两种东西:羊头肉和烤羊肉。阿依巴格的羊也叫刀郎羊,吃遍塔里木河冲积地带的碱草,没有羊膻味。穆赛莱斯和羊肉祛病强身,因此,阿依巴格的男人健硕阳刚,女人风姿妩媚。

那天,我们准备离去时,才知道司机在另一人家喝了不少穆赛莱斯,我们担心安全,没想到他一边招呼我们上车一边说,现在我们穆赛莱斯喝好了,现在我们回去,现在我们走。他一口一个“现在”,我们问他能不能开车,如果不能开就不走了。他说,一点问题都没有,路两边到胡杨和沙丘都是刹车,到时候有啥事情我不停车,它们也帮助停车呢!我们将信将疑上了车,提心吊胆地盯着前面的路。

好在一路无事,安全抵达。

格瓦斯

格瓦斯的别名很多,有格瓦奇、卡瓦斯、啤窝子、土啤酒、土饮料、蜂蜜酒,等等。一个东西名字多,说明喜欢喝的人多,每人给它起一个名字,便就有了十余个名字。但不管叫什么,喝的都是同一种东西。

新疆人喝格瓦斯多在酷夏,标配是一扎格瓦斯、一碗酸奶、一杯鲜榨石榴汁、一份黄面、几串烤肉,天再热也能吃喝得通体凉爽。新疆人觉得喝格瓦斯颇为惬意,便对其赋予一个说法:喝格瓦斯是新疆的夏天最从容的方式。

格瓦斯在俄罗斯语中是“发酵”的意思,由此便不难理解格瓦斯出自俄罗斯。究其历史,是俄罗斯人1850年左右进入新疆伊犁河谷一带时,格瓦斯被他们随即带入。格瓦斯在俄罗斯有一千年左右的历史,被誉为“俄罗斯饮食的灵魂”。当时,从沙皇到农民,人人享用格瓦斯。有史料载,有俄罗斯贵族迁至向往已久的巴黎,却因为喝不上格瓦斯又打道回府。

俄罗斯人制作格瓦斯,其南部和北部因习俗各异,做法也截然不同,但在新疆的做法却大致相同,人们将面包切成小块,放进烤箱烤到焦黄,然后烧开一锅水,放入白糖和麦芽糖,晾到30度,将干酵母、柠檬皮、葡萄干和烤好的面包干一起放进去,发酵一天一夜。之后用纱布过滤掉沉淀物和气泡,倒入酒桶或酒瓶,放进冰箱冷藏一天便可饮用。

有一年,我们从喀什开一辆大卡车去乌鲁木齐拉货,中午在阿克苏城边的一个冷饮摊上准备买饮料喝,老板说饮料有什么好喝的,喝得越多出的汗越多,不如喝格瓦斯好,不但能从脚底凉到头顶,而且连头发都能给你凉下来。我们经不住诱惑,每人要了一杯格瓦斯,一口喝进嘴里,果然凉爽甘甜,通透舒坦。老板笑着说,怕你们喝不习惯,都没有给你们推荐一扎,只推荐了一杯。我们让老板给每人上一扎,大家边喝边称赞,犹如品尝到了绝世佳酿。

我们从乌鲁木齐返回时,一路都在念叨阿克苏的格瓦斯,到了城边的那个小摊,老板远远地认出了我们,笑着说今天的天气是喝格瓦斯的好天气,你们好好喝一场,说着便端上了冰镇的格瓦斯。

自那次之后我每每想起阿克苏,便总是想起那位老板的格瓦斯。但二十多年过去了,一切都在飞速发展,那个路边的小摊还在吗?

平时在餐厅或冷饮店点一杯格瓦斯,却喝不出感觉,后来才明白喝格瓦斯一定要在太阳暴晒下,且要有微风吹动,那样才能感受到凉爽之意。去年《花城》和《伊犁河》两家杂志在昭苏举办笔会,天气酷热,我们在昭苏草原的哈薩克族农家乐乘凉,看见一个小姑娘领着她弟弟在洗手。政府引来自来水,每个农家乐都安装一个水龙头,用的时候扭开水龙头开关即可。我们被小姑娘洗手的认真模样吸引,便与她闲聊,得知她爸爸不幸去世了,家中仅靠妈妈带着她和弟弟艰难度日。我们问她上学没有,她说在上小学,现在是暑假。又问她家有农家乐吗?她指了指旁边的两个塑料桶,意思是有,专门卖桶中的东西。等我们知道那桶中装的是格瓦斯后,便让她给我们每人上一杯,她拿出杯子用自来水一遍又一遍地冲洗,直到她认为洗干净后,才倒满格瓦斯。

我们边喝边与她聊天,她话不多,听到我们说到有意思的事情微微一笑。我注意到她弟弟始终站在她身边,她一直拉着弟弟的手。

我们几人喝得高兴,忘了叫《花城》主编朱燕玲也过去喝一杯,等我们愧疚地去找她和另几位女士时,却发现她们在一户人家享用了丰富的水果餐。我扫了一眼,桌上的苹果、西瓜、葡萄、杏子、梨子等有十余种。伊犁河谷是吃喝的天堂,错过一个地方的美食,另一个地方的美食则必然在等着你。

我们返回时,看见那小姑娘又在洗杯子,她把所有杯子都洗干净,一一收进柜中,然后拉着弟弟的手回家去了。

【责任编辑】 于晓威

猜你喜欢
刨冰洪江莱斯
冰山刨冰
莱斯安全阀门(天津)有限公司.
被拐20年凭4岁照片找到家
莱斯·布朗的故事将改变你的生活
每个天津男孩的初恋,都是在刨冰摊儿上开始的
“五彩刨冰”
洪江 诗人应为新时代鼓与唱
因水而兴的商城
梦游美食游乐场
洪江区:上好新生一年级交通安全第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