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研究

2018-04-24 12:14李闯张宏生刘海庆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8年20期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李闯 张宏生 刘海庆

摘  要 通过对当前高职教育建设环境与政策的分析,结合高职院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现状,以专业结构优化为切入点,基于产教融合,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建设、改革教学方法、建设师资队伍、深化教学改革等方面对专业人才培养进行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电子信息工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8)20-0134-03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about Training Model of Talents is based on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LI Chuang, ZHANG Hongsheng, LIU Haiqing

Abstract The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about training model of ta-

lents basing on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combines

with the professional status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and enginee-r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environmental policy. This new research regards the op-timization of professional structure as the basic rules. The research achieves on the following points: the revision of personnel training,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ethods, the teaching staff construction and the teaching re-form exploration.

Key words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training model of talent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electronic information and en-gineering

1 前言

隨着电子行业日新月异的发展,当前电子行业急需掌握专业知识、具有熟练操作技能且政治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但教育落后于企业的需求,导致高职学生就业难、专业匹配度低、企业招人难等一系列问题。这就要求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与实践协同育人。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多数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实行“2+1”的人才培养模式[1],即两年在校学习专业知识,一年企业实践和毕业实习,将专业知识和实践过程相结合,以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

创新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是培养工程人才的关键和必经之路[2]。加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非常有必要,可以拉近毕业生与岗位的契合度。罗定职业技术学院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自2002年开设以来,积极探索基于“产教融合,工学结合”,培养具有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与企业精准对接、精准育人的“双精准”人才培养模式。但从目前的实施情况来看,基于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针对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改革建议。

2 专业建设环境与政策

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专业建设与发展既要研究产业,也要适应产业发展,从而引领产业。

《中国制造2025》提出,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教育部党组发布的《关于加强高校课堂教学建设 提高教学质量的指导意见》中重点解读了课堂教学内容建设、课堂教学过程管理、评价机制等工作要求,提出突出教师主体,完善课堂教学制度,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依照创新性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总定位,将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确立为“完成技术员/技师的基本训练,具有工程师/高级技师的潜能”。

3 产教融合的内涵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提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校企合作、产学融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必由之路,深化校、行、企合作机制,使协同育人成果更加丰富。“产”涵盖了企业的发展、文化、组织、管理、产品生产和工艺等,是行业和企业层面的校企合作模式,实现的形式主要是校内和校外的实训和实习基地。“教”是教书育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的职业教育,教授学生基本知识和技能,根据职业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目标,选取教材、优化教学内容、方法及手段,完善教学成果和评价等,使“教、学、做”统一,课堂、一体化校企合作开发的实训室、虚拟仿真教学协同育人。“融合”是在“产中教、教中产”。

怎样发挥产教融合的作用?校企合作主要体现在:首先,在招生与新生选拔中有企业参与其中;其次,专业课程设置应围绕企业的人才需求标准和工作岗位;再次,实

习、实践、职场的选择,企业工程师到课堂上指导项目,使课程模块及内容更加紧密地围绕企业的发展、文化、岗位、产品、生产和工艺等;最后,以培养多元性教学模式和方法为前提,突出培养具有实践技能人才,应充分利用企业生产环境、生产现场和生产工艺,但在提升教学能力的同时,也应制定行之有效的督导机制,使教学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融合在生产过程中得以实施[3]。

4 专业结构优化的探索

高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现状  职业类院校的共性问题主要包括:对职业教育跨界特征如何落实办法不多、措施不力,因袭普教模式;对职校学生认知特点研究不多、对策有限,因材施教不到位;重基本技能,重初次就业,轻基础理论,轻文化熏陶,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偏弱;校企合作实现途径不顺畅,在形式上探索多,在实质上收益少,流于形式,难以持续或收到实效。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共性问题包括:专业设置趋同,区域内重复率高,同质化严重;专业匹配度不协调,适应性差;专业对口率低,课堂“平行班结构”,这种形式不利于实施因材施教。因此,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更好地对接企业与社会,培育具有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过硬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尤为重要[4]。

在同质化严重的专业中生存与发展,办出特色专业是首要任务。罗定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面临的现状是实训室建设、师资队伍、专业教学团队、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的不足,实践能力偏低,能力结构单一,有项目经验及项目开发经验的教师欠缺。

优化专业人才培养的措施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这两大基本问题。在新形势下,为继续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对人才培养模式这一重要的问题作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很有必要,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多样性、培养过程的多元化、培养方式的多途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必然包括专业、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改革和探索方式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受到师资、实践教学条件、教授方法和手段的制约。

教育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包括专业结构调整以及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与实施。可以形象比喻为建筑方面,人才培养方案是灵魂,是人才培养的“施工图”,对于施工图、建设框架全貌,每位教师都应有七八成的了解,否则,不谋全局者,何以谋一域?但是课程的实施教学活动是最基础的教学单元,是“砖瓦”,砖瓦的制作既要讲因地制宜,更要讲功夫做足、火候到位,这样才能结实耐用。注重因材施教,尊重个体化差异。

综上,调整培养思路,根据区域发展需求,把握市场需求,确定职业发展方向;优化整合现有专业、做强特色专业、量身定制紧缺专业。优化专业的实施主要从制定课程体系,根据调研确定人才培养方向,根据岗位群和工作领域确定岗位,根据岗位群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定能力,围绕人才培养规格确定课程。

1)制定课程体系,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灵魂,课程实施是核心。优化课程结构,构建课程体系,以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教学诊断为抓手,制定专业标准、课程标准等标准,专业教师团队制定教学资源库,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进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以及教材、课程群的建设。

为更好地对接云浮市区域产业技术、职业和岗位标准,聘请企业、行业专家与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共同组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商讨、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根据市场需求,能够及时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和修改。由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能满足企业方的用人需求。增加实践、实训课程学时,着重加强内容设计,以项目驱动为导向,整合专业基础和核心课程,突出职业教育,培养适应企业发展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2]。

2)改革教学模式。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涵盖学科范围广泛,传统的填鸭式课堂教学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以往的实践环节无外乎在实训、顶岗实习、毕业设计(论文)中,但综合实训要求较低、界限模糊、尺度宽大,全凭教师感觉,实际效果较差,顶岗实习管理流于形式。所以,以专业化、模块化的课程群建设为基础的课程内容改革,以教学活动目标“教授”项目为驱动的教学方法改革,使学生应更早地接触企业实践,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各高校积极改革和优化教学方法,创造性地合理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一系列多媒体教学、模块式教学、混合式教学、网络新技术手段教学(慕课、微课、移动教学)等教学活动。

产教融合模式下的协同育人、协同创新,开发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平台。以罗定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通信技术)专业为例,原本专业课程主要采用讲授的授课方式,辅助多媒体教学软件,导致学生缺乏工程性的实践能力,也严重制约了学生学习本专业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方法改革举措包括:采用虚拟教学,将企业项目引进课堂,让学生根据资源库中实际情境,搭建项目架构,校企合作的项目驱动教学、企业式现场教学、实际案例教学、启发和探索式头脑风暴教学等新的教学方法的出现,极大地促进教学模式的改革,促使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更加丰富;企业工程师和教师共同开发教材、案例以及实训项目,建立项目资源库;企业集中进行实践和实训,校企共同开展更多的行业相关竞赛,鼓励教师开展工作室,将企业所需的技能融入专业的竞赛、创新实践、科学研究中去;为了促使教学方法的现代化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也要注重阅读外语说明书能力的培养,加强信息检索,提高及时获得最新资讯和发布信息的能力;朱高峰院士提出高等教育=品德养成×知识传授×能力训练,注重品德的培养,立德树人,端正职业态度;加强校企合作,成立更多的校外实训基地[5]。

3)构建专业教学团队。高职院校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教师应具有足够的教学能力,包括专业水平、工程经验、沟通能力、职业发展能力等,因此,教师的工程背景应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教师的数量要满足教学需要,聘请结构合理的企业与行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教师的责任意识要能够满足培养目标要求,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指导、咨询服务。当前主要面临的问题是大部分青年教师从“学校到学校”,改革的措施首先是聘任或引进企业、科研院校等专家定期进行交流学习,成立教学指导委员会;其次是在进行专任教师招聘时,应注重选聘有工程企业经历的技能型人才,学历次之,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再次是加强对专任教师岗位技能培训,定期选派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深入企业一线顶岗锻炼,指导以及管理实习生,以便及时掌握企业当前的新技术和發展趋势;最后,聘任在该行业工作五年以上、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工程师为兼职教师[2]。

4)深化教学改革。培养产教融合模式下的复合型人才,需要有校、行、企三方联动的标准体系研制和实施架构,制定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机制和定期调研、评估、动态调整机制,摒弃传统单一化评价体系,制定完善、多元和开放的评价体系。企业、行业、学校成立专家组,定期对专业进行诊断,对专业建设和教学实施过程进行督导,提出方案;健全学校、系部、教研室权责管理体制,落实和完善专业建设、教学各环节的监控管理;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在学生、同行评教的基础上,教育主管部门、行业、企业、学生、家长、教师等利益共同体综合评判人才的培养;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综合学生的政治思想表现、日常行为规范、社会实践活动、职业素养等影响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6];加强过程评判,形成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综合评价机制;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专业建设和实施,纳入评聘机制;加强对于人才培养制度和评价体系、考核制度、课程群的建设和系统督导。

5 结语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出现,电子信息行业一直走在科技前沿。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如何更好地结合专业特点、适应企业需求,如何寻求更好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将产教融合真正落实,需要行业、企业、学校以及学生共同探索,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适合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工学结合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丁翠菲.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基于工学结合的毕业设计模式探討[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8):37-38.

[2]韩春艳.基于校企合作的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7(50):37-38.

[3]姚东伟.职业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16(2):23-25.

[4]卢晶琦,杨健君,等.通信与电子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7(5):155-156.

[5]张光富,陈智全,田野.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7(27):116-117.

[6]陶玉贵,钱峰,李长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7(21):147-149.

猜你喜欢
电子信息工程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电子信息工程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电子信息工程点滴谈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