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建设项目使用林地调查设计技术研究

2018-04-25 06:24李大威赵怡康
山东林业科技 2018年1期
关键词:外业森林资源林地

景 淼,李大威,赵怡康

(1辽宁省林业调查规划院,辽宁 沈阳110122;2山东省林业信息中心,山东 济南250014)

1 引言

国家林业局于2015年5月和2016年1月相继颁发了 《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国家林业局令第35号)、《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编写规范》(LY/T2492-2015),从项目使用林地外业调查设计、内业统计、制表、制图以及审核审批管理等方面对建设项目占用征收林地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国内大多数省份的建设项目使用林地调查设计还限于传统的调查设计方式。外业调查以万分之一地形图为基础,运用GPS进行数据采集测量或手工调绘,相关调查因子填写调查表记录,整个外业过程对调查员判图、识图能力要求较高,调查工作难度大,且精度难以把握。

2 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2.1 研究目的

研究以精准、高效、便捷的完成全省建设项目使用林地调查设计为目的,以辽宁省为研究区域,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建设项目使用林地调查设计技术标准,实现野外调查与内业设计的一体化和标准化作业。将建设项目使用林地调查小班与全省森林资源数据与遥感影像结合起来,在提高设计精度和工作效率的同时准确反映林地资源动态消耗,为制定林业发展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2 研究内容

2.1.1 移动端外业调查表标准化设计

①占地项目模块研究。以项目为单位,将占地方提供的用地范围(即占地红线,包括永久和临时)统一存储于移动端平板电脑占地项目模块中。

②森林资源数据模块研究。将全省森林资源数据库存储于森林资源数据模块中。模块中含有辽宁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数据、辽宁省青山保护规划数据、辽宁省公益林区划界定成果、辽宁省二类调查数据及其它林地资源数据,可以任意添加,以上数据皆包括图形矢量数据。

③影像数据库研究。将卫星遥感影像及航拍影像数据统一存储于影像数据库中待用;此外,移动端还可以通过预装谷歌地图软件,通过连接互联网手动下载谷歌地图到遥感影像数据库中,随时待用。

④移动端占地小班面的自动生成。将占地项目模块和森林资源数据模块叠加,用占地项目模块中的用地红线切割森林资源数据模块,生成平板中的占地小班面,生成后的占地小班面可通过操作查看属性森林资源数据相关因子及小班面积。

⑤外业调查。现地调查时,在平板电脑中调用影像数据库,结合调查小班影像对切割后与现地因子不一致的小班可重新区划调查,修改相关调查因子(林种、树种、起源、林龄等),并通过重新计算,获取最终区划“面积”。同时移动端平板操作界面还设置了标准地因子调查、林木蓄积自动计算、散生木记录等因子调查界面以及林地林木所有者、调查人员、各级政府代表签字界面。

2.1.2 桌面端内外业一体化衔接

①数据回收。外业调查结束后,将移动端平板电脑连接主机桌面端,将调查采集的占地项目数据库(包括采集的图形数据和其它全部属性信息)传送到桌面主机。通过桌面端软件自动生成基础调查电子表格。

②数据处理及表格的汇总计算。进一步通过桌面端操作完成补偿计算(林地补偿费、林木补偿费、植被恢复费),最终生成各种表格和附图。

2.3 调查设计总体流程

基于移动端平板电脑和桌面端计算机软件实现的内外业一体化调查设计技术所完成的占用征收林地调查设计主要分五个步骤:

第一步:生成移动端外业调查数据;

第二步:利用计算机将数据分发给一个或多个移动端平板电脑;

第三部:运用移动端采集软件进行外业调查;

第四部:外业调查结束后,调查数据导回电脑桌面端完成数据回收;

第五步:完成附表统计计算汇总和附图制作。

全过程可实现多用户协同作业,提供了工作效率,调查设计流程如下所示。

图1 调查设计流程图

3 与传统调查方法的比较分析

3.1 科学精准性分析

以往的占用征收林地外业调查主要利用GPS与纸质调查表相结合,GPS的功能主要是通过航迹或者航路点圈定小班界线,受仪器精度限制,调查精度不高,尤其对面积稍小的地块只能结合罗盘、皮尺进行测量,工作效率受到很大限制。而现行调查方法选用中海达Qpad X3(1)工业测量型高精度平板电脑(内置占用征收林地外业采集软件)进行调查小班区划测量,精度可以得到满足要求。

其次是传统GPS功能单一,现场纠错能力差。在外业实际调查中,GPS中无地形图、用地红线范围,调查人员只能以现地界桩或者项目建设方工作人员指定界限进行测量及其它相关因子调查,如果遇到项目方人员配合不到位,或者界限被人为改动,容易导致多测、少测等情况发生。运用现行调查技术手段,调查员只需对移动平板软件中调查参考小班全部调查完即可,调查后的小班自动编号,并可以调整小班颜色及透明度,完全不存在多测、漏测、错测的情况。

3.2 标准高效性分析

运用传统调查方法确定森林资源属性因子难度大。工作中,调查地块的森林资源属性因子只能通过判读万分之一图纸确定调查小班位置,通过查纸质材料填写森林类别、青山保护分区、林地保护等级、公益林保护等级等因子,对判读的精准性要求高,判读难度大。对判读无把握的地块还需要在内业处理时将GPS点落到森林资源数据库中,通过查找定位方能填准确,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后期纸质表格录电子表格的工作量也较为繁琐,且容易出差错。

其次是现行调查方法运用内外业一体化调查软件,在移动端实行软件标准化作业,占地红线与森林资源数据库在数据处理时通过相互切割生成的外业调查参考面具有二调小班的全部信息,在实际调查中只需要进行现地核对,小班信息 (公益林保护等级、林地保护等级、青山保护规划分区等信息都已经自动关联,不用人工查询)。对自动生成的外业调查参考小班面与现地仍有差异的,结合森林资源数据库和卫星遥感影像,通过移动端采集软件操作,可对林地小班界限进行更加细致的分割或合并,使调查过程更加直观,精准。

此外,其他因子都实行移动端调查填写,内业处理时只需要将移动端采集数据返回桌面端即可生成外业调查电子表格,完全满足后期调查人员,林地、林木所有者、及其他相关人员签字的需要,整个过程便捷高效,全程无纸化办公,减少了填写纸质表、转录电子表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外业调查工作量,节省了人力物力。

3.3 便捷实用性分析

移动端外业调查采集软件的开发以行业标准为开发准则,本着科学实用的原则,其多功能菜单栏上的实用按键可以应对各种情况下采集数据的要求,比如:新建、挖面、裁剪、合并、折线掉头,结点捕捉、公共边共享、属性复制等多种功能,在外业人员数据采集过程中可应对各种复杂情况,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以往调查中运用GPS因突发情况导致的整个调查地块重新测量情况的发生。

4 总结与讨论

辽宁省建设项目使用林地调查设计技术在国内同行业内首次实现了建立占用征收林地数据库、森林资源数据库、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库,将数学模型,林业行业规范整合到调查软件中,通过内外业移动端和桌面端软件的完美匹配,实现了调查设计从外业到内业的完美结合,全程无纸化办公,各项报表的计算统计汇总、图形制作输出均实现了一键操作完成,实现了外业调查和内业设计的标准化和一体化,一改传统调查设备陈旧,方法落后的弊端,节省了时间,提高了精度,简化了程序,实现了调查设计过程中最大程度的自动化、智能化,规范化、科学化,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大幅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该技术的研制是我省在国内同行业中首次采用版本管理等新技术的尝试和突破,紧密结合辽宁省占用征收林地设计及森林资源管理需要,取得了初步成果,但系统功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希望经过不断的更新完善,可更好地服务于全省的林业建设。

猜你喜欢
外业森林资源林地
森林保护和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基于移动 GIS 的公路工程外业调查系统研究
基于市政管线外业采集命名规则和辅助软件开发
保护好森林资源 让林区青山常在
天津市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外业调绘核查
新形势下北方森林资源保护探讨
丹东市林地分类研究
新形势下加强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工作的构想
浅谈林地保护及恢复措施
公路外业测量中GPS RTK测量技术的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