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诗经》中的“弃妇诗”看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2018-04-25 16:59张嘉楠
神州·上旬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弃妇自我意识女性

张嘉楠

摘要:《诗经》是我国诗歌的源头,《诗经》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它全面体现了西周到春秋时期社会现象和思想观念的变化。其中,弃妇现象作为一种大量存在且令人深思的社会现实在《诗经》中有所体现。而女性意识作为一个永恒的话题在弃妇诗中也有所呈现。在这些弃妇诗中我们看到了女性作为父权社会附属品的悲剧,但我们也从她们身上看到自我意识的觉醒。

关键词:诗经;弃妇;女性;自我意识

对于弃妇诗的界定,学术界有很多分歧,依我之见,弃妇诗有以下几首:《卫风·氓》、《召南·江有汜》、《邶風·日月》、《邶风·终风》、《邶风·谷风》、《王风·中谷有蓷》、《郑风·遵大路》、《小雅·我行其野》、《小雅·谷风》、《小雅·白华》。

这些弃妇诗多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和抒发自己被弃的无助或痛苦之情,或怨恨男子的喜新厌旧,或追悔自己一时的轻率,或表达对前夫的绵绵情思。

一、《诗经》弃妇诗中的女性自我意识

《卫风·氓》,是一首著名的弃妇诗,全诗以弃妇的口吻,自叙恋爱、结婚、被抛弃的过程以及内心懊悔。女主人公婚姻很美满,从“总角之宴,言笑晏晏”等可看出。却终难免被弃的命运,就其自身而言,在整个恋爱婚姻的过程中,礼节上,她毫无过错。她是个遵守礼法的女子,面对心上人责备她“愆期”的言辞,她坚持要有 “良媒”才可成婚。婚后的她是个勤劳能干的家庭主妇,安安分分为这个家庭做贡献,“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最后之所以被抛弃,还不是因为丈夫嫌弃她那老去的容颜。但被抛弃后,她没有自怨自艾,或是一哭二闹三上吊,而是痛定思痛,对于那位薄情丈夫,她表现出了一刀两断的决绝态度:“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由此可得,“氓”之妇是位颇具个性魅力的女子,恋爱中单纯痴情,家庭里勤劳能干,被弃后坚强果决,个性独立。

《邶风·谷风》是又一首著名的弃妇诗,该诗中的弃妇虽没有《卫风·氓》和《召南·江有汜》那样决绝,他对丈夫的喜新厌旧,更是怨恨至深,字字句句中,充满对新人的厌恶,“宴尔新昏,如兄如弟”“宴尔新昏,不我屑以”。幽怨之气,十分浓重。同时,女主人公又会强调自己的贤良淑德,倾诉失去丈夫的惆怅,“虽然诗中还是可以读出她对家庭的眷恋,以及这段感情结束所带来的痛苦,然而还是可以强烈地展现出,她内心虽痛苦,但依然认清前夫不顾情义的事实,从弃妇角度出发,将作为旧人的凄凉苦楚化为勇敢意志,展现女性不同的坚强样貌。”①

二、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原因

尽管当时以男性为中心的礼法制度占主导地位等社会背景对女性十分不利,但弃妇们并无忍气吞声,相反地,他们敢于倾吐心中的怨恨甚至对丈夫的行为表现得决绝、独立、自信。与后来封建时代出现的麻木不仁的女性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1.原始女性意识的余蕴

“原始女性意识可以概括为原始性、自然权威性、母爱、母情、为群体利益而自强不息的英雄性和勇于牺牲的奉献精神”②,“《诗经》时代是原始女性意识日渐消退的时代,也是封建女性意识初始建构的阶段。《诗经》时代是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周礼开始出现,但仍然有母系氏族遗风,《大雅·生民》与《召南·摽有梅》中均有体现。

2.原始群婚风俗残余的影响

“《诗经》所在的周代社会已然进入了文明社会,相应地,人类文明时期的婚姻制度乃禁止配偶与他人同居的一夫一妻制。但《诗经》时代的周代社会却广泛流行‘中春之月,令会男女的男女‘上巳节集会狂欢之俗”“在这风俗中,参与集会的男女可以在水边进行没有区别的自由组合。”③这种残存于特定时空的群婚风俗,给进入父系社会以来一直处于低下地位的女性一个难得的自由。在这短暂的时间里她们可以回归到曾经的自由、平等。刚被禁锢自由后的女性更容易选择情感宣泄,其对自由与平等的渴望更强烈,因而她们更乐于抒发内心的不满,争取独立。

3.礼制初成时期女性的相对自由

“《诗经》时代父权制刚确立,礼制和道德规范对女子的要求还远不及后代苛严,对女子的道德要求比较宽松,由民间女性的婚姻情况可窥知一二。”④《鄘风·柏舟》中愿嫁给自己选中的意中人而遭到父母的反对的少女。她既然萌生出这样的念头并且敢于表达对婚姻不自由的深切哀叹,就表明当时虽有礼制束缚,但与后代比,仍是相对自由的。

四、“弃妇诗”中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的现实意义

透过《诗经》中的弃妇诗,一方面,我们可以窥探出,那个时代已经开始存在男女不平等,女性在两性中开始处于弱势。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出女子对自我存在价值的肯定。《郑风·褰裳》表现了一位少女对所爱男子的戏谑。“子不我思,岂无他人?”这位女子主动挑衅,可谓狂野不羁。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她的女性个性。她虽然深爱这个男子,但毫无哀告乞求之意。在爱情面前,她要求与男子有同等的地位与权利,决不任人摆布。这种意识,表现在封建社会地位极低的一个女性身上,是对封建传统观念的有力挑战。

每个女性都希望自己拥有一段幸福美满的爱情,文学史上很多爱情题材的作品都会讴歌爱情的美好,但理性上看,我们更需要的是从中看到女性有需要独立的自我意识。我们需要爱情,但不能沉溺于爱情而迷失自我。在《诗经》的弃妇诗中,尽管这些女性充满着悲剧色彩,可我们还是可以从她们身上看到了自我崛起,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她们的对被抛弃后的愤懑不平,敢于决绝,值得我们对这些女性自我意识的认可。

注释:

①吕珍玉.诗经中的生活[M].台北市万卷楼图书(股)公司,2015(5):220.

②吴晓红.中国古代女性意识——从原始走向封建礼教[D].兰州大学,2004(5):1.

③王燕.《诗经》女性意识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6:56.

④王燕.《诗经》女性意识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6:60.

参考文献:

[1]吕珍玉.诗经中的生活[M].台北市万卷楼图书(股)公司,2015(5):220.

[2]吴晓红.中国古代女性意识——从原始走向封建礼教[D].兰州大学,2004(5):1.

[3]王燕.《诗经》女性意识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6:60.

猜你喜欢
弃妇自我意识女性
《诗经》弃妇诗近十年研究综述
古今弃妇形象的转变及妇女地位的反思
浅谈如何优化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海男《关系》中人物情感关系分析
浅谈年画中人物的变化与人的自我意识觉醒
论女性的可持续发展
张幼仪:打造商界传奇的徐志摩弃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