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樟优良种源及栽培技术要点探讨

2018-04-25 10:57李红兵
农业与技术 2018年5期
关键词:香樟栽培技术

摘 要:香樟是亚热带常绿性阔叶林的重要树种之一,由于其具有形态优美、枝繁叶茂等特征,被广泛的运用于城市绿化工程和南方防护林工程,因此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笔者通过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并结合香樟的生物学特性和生长习性,对香樟优良种源的选育方法进行描述,同时通过栽培方法、除草管理、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几方面,对香樟的栽培技术要点进行探讨。

关键词:香樟;优良种源;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792.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532027

引言

香樟属于樟科的一种常绿性乔木,主要生长在亚热带土壤比较肥沃的向阳谷地、山脚、山腰和河岸平地;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及西南地区,生长地的海拔高度差可达1000m左右。香樟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树种,能够从根、木材、枝和叶提取樟脑、樟油。樟油的主要成分包括:樟脑、松油二环烃、樟脑烯、柠檬烃和丁香油酚等;樟脑能够用于医药、塑料、炸药、防腐和杀虫等;樟油可作农药、选矿、制肥皂及香精等的原料;香樟的木材具有耐湿和抗虫害特性,常用于建筑、造船、家具、箱柜和板料等;由于,香樟的枝叶比较浓密、冠幅较大,加上香樟所发散的松油二环烃、樟脑烯、柠檬烃和丁香油酚等物质,能够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因此,香樟已经成为很多城市绿化建设工程和南方防护林工程的重要树种之一。本文通过选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制定香樟优良种源的选育方法,并从栽培方法、除草管理、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4个方面简述了香樟的栽培技术要点。

1 香樟种源选育

1.1 香樟种源选育地

种源选育地设置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地理坐

标:E10936'50''~E11129'30'',N2415'23''~2623'30''。该区域处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北地区,北部与湖南省接壤,周边与贺州、梧州、来宾、柳州4市毗邻。区域内植物种类繁多,土质肥沃且水资源丰富,区域内地势平坦,平均海拔150m,最高海拔2141.5m。该地区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霜期较短、雨量充沛,年均气温19.4℃、年日照1670h、无霜期309d、年降水量1974mm。土壤类型主要为红壤土、石灰土、紫色土、冲积土和水稻土等。

1.2 香樟种源选育过程

香樟种源的采集一般在每年的11—12月份开展,此时香樟的浆果表现出紫黑色。在对香樟种源进行选育之前,应当选择比较健壮的母树,以保证香樟栽培过程中幼苗具备良好的抵抗力。同时在对母树进行选择时,应当选择主干明显、分枝高和树冠比较发达的树,并且母树本身应当具备一定的防病虫的能力。通常香樟的果实在采集之后应当及时进行清理,防止果实发生变质发霉。香樟种源应当确保果实饱满、表面没有虫洞和损坏。然后将采集的优良香樟种源进行选育工作,通常香樟种源的选育工作由选育地区域内的育苗专业户开展。香樟种源选育在塑料大棚内开展,行距为20cm左右,定苗间隔为4~6cm;定植之前应当在每个土薛内拌入约1.0kg配置好的有机肥料,然后用水浇透。香樟喜温暖湿润的气候,但是并不具备耐干旱、瘠薄和盐碱土的特征,因此在香樟种源选育的过程中,应当在春夏时节施加速效肥料,而在秋季之后控制氮肥的用量,并实时控制好水分的施加。

1.3 香樟种源选育结果筛选

通过对采集的香樟种源进行选育,选择8组优质种源和桂林当地种源,共计9个种源。8个香樟优质种源分别来自湖南永州、衡阳、怀化,湖北宜昌、赤壁,江西樟树,福建南平,浙江淳化。

2 香樟栽培技术

2.1 香樟栽培方式选择

在对香樟进行栽培之前,应当对栽培地进行修整。栽培前的冬季将栽培地的灌木丛、杂草等清理干净,然后开好树穴,树穴的尺寸为40cm×40cm×40cm,以确保栽培地的土壤得到充分的风化,养分更加丰富;香樟的种植通常采用混交种植的方式,香樟比较容易发生虫害,混交种植能够避免病虫害发生;科学的混交种植能够促进香樟的生长状况,表1结果表明香樟与不同的树种进行混交种植,其生长情况不尽相同;香樟栽培的株行距为3.0m×2.5m,混交种植的密度为1335株/hm2;香樟栽培应当选择在每年的3月下旬—4月上旬,并且栽培地应当选择土层较厚、土壤肥沃的向阳谷地或者山坡的山腰和山脚;香樟栽培时,应当保证护根土与穴土紧密接触,避免出现回土不实而出现吊空的情况。

2.2 香樟栽培的除草管理

香樟在进行栽培过程中,应当及时进行除草工作,使得香樟幼苗能够接触更多的阳光和空气,确保充足的日照时间,防止香樟在栽培过程中出现病虫害而降低了香樟的成活率;香樟主要通过人工的方式进行除草,防止除草剂对香樟幼苗产生不良影响;同时,香樟的除草工作应当在雨后或者灌溉之后开展,除草时应当避免松动幼苗根部的土壤,防止破坏香樟幼苗的根系;在完成除草工作后,应当迅速將松动的香樟幼苗根系和土壤夯实,防止对幼苗的生长产生影响。

2.3 香樟栽培的水肥管理

香樟在栽培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分,因此应当每天浇1次定根水,如果遇上干旱或者暴晒的天气应当加大浇水量,但不能进行重复浇水(连续浇水3~4次为宜);在浇水过程中应当注意香樟周围的土围堰,确保土围堰中的水分充分,待水分慢慢渗入到树穴内部。同时,为了提升香樟栽培的成活率,在浇水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添加一定量的生长素(如萘乙酸)以促进香樟新根的生长,实践表明当萘乙酸的浓度为200mg/L时新根的生长效果最显著。最后,在追肥和除草后应当进行浇水,以增加香樟幼苗周边环境的空气湿度,减小香樟幼苗的蒸腾作用。

施肥是香樟栽培的重要内容,对幼苗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施肥分为基肥和追肥2类。基肥在香樟栽培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基肥通常选择有机肥(如家畜的粪便),因为有机肥具有养分全面、充分、持续时间较长,能够为香樟幼苗提供比较全面的养分,同时有机肥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基肥的施加时间间隔应当在9~10个月为宜,且每公顷施加2000~3000kg。香樟在生长过程中也应当注意追肥,能够促进幼苗的快速生长,通常追肥的最佳时间在6—8月份,2~3次,待到10月份之后停止追肥;同时,香樟幼苗的追肥应当以氮肥为主并且先淡后浓,即首次追肥时无需使用太多尿素,待到最后一次追肥时应当使用尿素和磷肥。

2.4 香樟栽培的病害防治

香樟栽培期间主要的病害是白粉病,即幼苗嫩叶背面出现黑褐色的斑点,之后逐渐蔓延到整个叶背并出现一层白粉;主要防治方法是,及时开展除草工作,发现病株迅速清除并烧毁,如果病症比较明显,则通过0.3~0.5度的石硫合剂,每隔10d喷洒1次,每次连续3~4次;香樟黄化病,主要是指在幼苗的生长期间,新梢和嫩叶呈现出黄绿色或者黄白色,如果病害严重,则会出现整个树冠呈现黄白色,甚至新梢枯死;主要防治方法是,施加含有硫酸亚铁的有机肥,或者对病处喷射0.1%~0.2%的硫酸亚铁溶液。

2.5 香樟栽培的虫害防治

樟树在栽培期间的主要虫害有以下几种。卷叶蛾:其幼虫通过啃食樟树苗嫩梢,导致苗枯死;防治办法为使用40%的乐果200~300倍溶液喷射卷叶蛾幼虫,如果卷叶蛾幼虫在化蛹期间,则通过除草培土清除虫蛹。樟叶蜂:其幼虫啃食樟叶新抽的嫩梢,对香樟幼苗的生长产生严重影响;防治办法为使用90%的敌百虫或者50%的马拉松乳剂的200倍溶液喷射幼虫。樟巢螟:其幼虫啃食嫩梢上的叶芽,并吐丝将嫩叶包裹成球状,直到新梢枯死;处理方法是使用90%的晶体敌百虫400~500倍的溶液喷射幼虫,如果幼虫已经将新叶结成网巢,则通过人工进行摘取并烧毁。

2.6 香樟栽培后续数值处理

香樟进行栽培后,可通过Microsoft Excel 2007和SPSS 16对香樟的生长状况进行整理、统计与分析,并绘制相关的表格。常用的数值处理方法如下所述:Duncan法对结果进行多重对比,线性统计法对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和稽查分析,Pearson相关系数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香樟种源、不同的施肥方式和种植方式,对香樟的生长状况有较大影响,而不同的种植密度、混交方式对香樟生长状况的影响较小。

3 结论

本文根据香樟的生活习性和生物特性,制定了香樟优良种源的选育地和选育工作内容,同时从栽培方式、除草管理、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4个方面介绍了香樟栽培的主要技术要点。栽培结果表明,种源为湖北宜昌的香樟生长情况较好,并且香樟的栽培方式、肥料和后期的病虫害处理对香樟的生长具有显著影响。

参考文献

[1]肖剑峰,邓清华,熊考林,等.香樟优良种源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09,21(05):41-43.

[2]黄海.对香樟树的生物特性及栽培技术探讨[J].自然科学(文摘版),110.

[3]王雪松,蘭士波,张晶海.北五味子优良家系选择及设施栽培技术[J].中国林副特产,2010(2):8-11.

[4]GB/T 14073-93,主要造林阔叶树种良种选育程序与要求 [S].北京: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3.

[5]GB/T 15776-1995,造林技术规程[S].北京: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5.

[6]范川,舒翔,李晓清,等.施肥对香樟幼苗生长及养分分配的影响[J].广西植物,2015(02):213-220.

作者简介:李红兵(1978-),男,大学本科,广西桂林,工程师,研究方向:香樟优良种源及栽培技术要点探讨。

猜你喜欢
香樟栽培技术
第5期香樟经济学Seminar(西安)征文通知
重庆园科院研究发现该市香樟煤污病致病菌
香樟树,樟树香
香樟的栽培与管理技术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
永州香樟叶精油的提取及其季节含量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