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师西洋管乐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考

2018-05-01 19:03岭南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524000
大众文艺 2018年6期
关键词:管乐高师西洋

(岭南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 524000)

适时的改革,对于人类的长足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美国学者帕尔默(R.R.Palmer)在《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1一书中讲述了从19世纪初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历史发展。这期间的决定性事件是工业革命,它使得欧洲奠定了对全球的统治地位,彻底地改变了世界面貌。由于工业革命带来的颠覆性作用,从1870年开始,欧洲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诸方面均达到鼎盛时期,而此时的中国却在清王朝的没落中不见天日,难以与之抗衡。随后在中国社会发生的悲剧性历史也就不言而喻了。

习总书记于2012年11月29日正式提出了“中国梦”的指导思想,号召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2013年11月19日,中共中央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做出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加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决定》从15个领域部署了60项具体的改革任务,对教育领域的深化改革也有明确的阐述,其中“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的改革整体思路为高等师范院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改革就是体制变革、结构变动、利益调整的过程,高等师范院校正是在这股洪流中逐步转型为应用型本科,其各学科的专业建设也逐步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西洋管乐专业正是以此为发展的契机,通过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不断探索,加强自身的专业学科建设,使改革的恩泽受益于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教学环节中,以学生的学习质量创建专业品牌。

一、应用型本科与应用型人才的概念

美国钢铁之父安德鲁·卡内基(Andrew Carnegie)曾说过:“如果把我的厂房设备、材料全部烧毁,但只要保住我的全班人马,几年以后,我仍将是一个钢铁大王。” 由此可见,物质相对于人才而言极其微不足道,唯有人才,方可创造财富。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土壤,土壤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种子的生长。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际高教界普遍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了追赶世界教育的潮流,教育部于2014年3月已经明确:全国普通本科高等院校1200所学校中,将有600多所逐步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变,转型的大学本科院校正好占高校总数的50%。

应用型本科是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而不是以科研为办学定位的本科院校,现阶段一般包括所有的本科第一批、本科第二批录取院校。应用型本科教育对于满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要以及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其具体内涵是随着高等教育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

二、高师西洋管乐专业面临的两大问题

1.高师西洋管乐专业底子薄

早至17世纪,西洋管乐由葡萄牙人带入澳门,后以管乐团的演出形式传入中国,以上海租界娱乐基金会公共管乐队的成立为标志(1879年)。伴随着管乐团的发展扩大和“学堂乐歌”(20世纪初)的兴起,管乐学习开始被纳入学校音乐教育的课程体系中。1927年肖友梅创办上海国立音乐院,西洋管乐逐渐步入更为规范化和专业化的发展之路。

辛亥革命之后,国民政府将美感教育列入学校教育宗旨之中。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主要内容受到各级师范院校的重视。21920年,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和上海专科师范学校建立音乐科,标志着高师音乐教育的到来。各高师音乐系科各自为政制定课程标准,其中大多数系科的课程设置参照了欧美的音乐教育体系,使用学分制,主要专业课程设有:声乐、钢琴、乐理、视唱练耳、和声学、作曲理论、合唱、指挥、音乐欣赏、音乐史、中外管弦乐器等。3从这些专业主干课程可见,西洋管乐专业在高师音乐教育中的边缘化位置。由于西洋管乐一直不是高师音乐科的重点专业,专业教师的缺位现象长期存在,高师西洋管乐专业底子薄就可见一斑了。

2.高师西洋管乐专业就业难

新中国成立,万物百废待兴。中央政府出于政治的考虑,撤除民国时期遗留下来的教会大学和私立高校,高等教育全部由政府执管。在系科的课程设置方面不再以欧美的教育体系为参照,转而学习苏联。1951年10月1日,为了劳动人民文化水平的提高,工农干部的深造和国家建设事业的促进,改善中国教育的不均匀现象,政务院颁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决定》要求高等学校应在全面的普通的文化知识教育的基础上给学生以高级的专门教育,为国家培养具有高级专门知识的建设人才,毕业生之工作由政府分配。但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邓小平同志为提高中国大众的物质文化精神水平,推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中国社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迈向市场经济的高校要求在人才培养上更接近市场的需求,政府不再分配工作,毕业生必须依靠自身的实力赢取心仪的工作。

三、高师西洋管乐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确立

高师西洋管乐的底子薄是历史遗留问题,而就业难则是时代赋予每一个毕业生的挑战。在四年的本科阶段,需对学生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社会培养优秀的美育工作者。唯有用改革的思想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并以此强化高师西洋管乐的专业建设。

1.重设人才培养目标的内容

人才培养的关键是设定符合学生实际需要的培养目标。汤琼在《 中央音乐学院本科培养目标、教学体制和课程设置的演变 》(2010)一文中就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的人才培养目标做了如下陈述:培养各种管弦乐器 (包括中国乐器 )演奏的专门人才 。毕业后的主要工作职能为 : 担任音乐会独奏与合奏(包括交响乐合奏与室内乐合奏)的演出, 在音乐专科学校(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系)教授管、弦乐器主科和合奏课。作为中国音乐教育的最高学府,其制定的相关文件会成为其他音乐院校和高师音乐教育办学的参照。从中央院管弦系的人才培养目标可见两类音乐人才:一类是表演型的人才;另一类是教学型的人才。这与高师音乐教育的人才培养(音乐表演与音乐学专业)是一致的,只是就业单位的层次不同,应对的教学对象与内容有所不同。这说明,不论是专业院校还是高师,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思路基本一致,音乐毕业生就业的路径无外乎于此。

自1999年教育部出台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高师进入扩招发展期,人才培养目标设定的就业范围已远远不能满足日益紧迫的就业需求。为了打破这种“僧多羹少”的局面,专业必须办出特色,人才培养的定位必须更明确。由此,高师西洋管业专业为求得生存,将应用型人才培养纳入人才培养目标:在新的高等教育形势下,以教育部提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指导方针,通过对专业技能、表演技能、教学技能和活动组织与策划技能的学习,努力培养学生成为以体现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要求的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西洋管乐包括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大管、小号、长号、圆号、大号、萨克斯等专业,可分为木管和铜管两大类。由于西洋管乐专业繁多,很多专业缺失专业教师。从西洋管乐发展的历史地位来看,高师西洋管乐专业边缘化是教师缺位的重要原因。 为培养高师西洋管乐专业应用型人才,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将成为首要的任务,需从三个方面着力把关:

第一,专业教师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不仅仅传授专业技能知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应是积极的“引路人”。作为“引路人”的招聘,校方对求职者的专业能力、品德修养、工作热情等需严格把关;

第二,应用型人才与时代的发展息息相关,高师西洋管乐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较高的学历,还需在工作期间坚持研修学习。教师开阔的学术视野将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指明方向;

第三,强调“队伍”的建设。高师西洋管乐专业底子薄,从之前的“没队伍”到现在的“散队伍”,如果不强调“队伍”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任将无法完成。团结、沟通与配合,有效避免教师各自为政的单打独斗和不必要的资源浪费,积极发挥每一位教师的长处。

3.扩宽实践教学的领域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是实践教学。高师西洋管乐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通过转换以“专业技能学习”为核心的教学观念,强调学生在西洋管乐专业领域的综合学习运用能力;以学生的实际就业需求为导向,合理设计专业教学内容;以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作为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高师西洋管乐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施内容,需在“实践教学”下功夫,针对学生的就业发展扩宽技能教学的领域,各项能力的培养更加细化。

实践教学领域 本科年级 培养内容 教学效果的评价教学手段/方法专业技能 一至四年级 专业技术、音乐感知学期考试 一对一教学表演技能 二至四年级 协作精神、舞台经验音乐会/比赛 互动式沟通教学技能 三、四年级 理论知识、语言表达中小学音乐课堂实习多媒体辅助活动组织与策划技能二至四年级 领导能力、创新意识校内外音乐活动研讨会商议

四、调整课程设置的比重

我国高校的课程设置以学分制为主导。学分制以选课为核心,教师指导为辅助,通过绩点和学分,衡量学生学习质和量的综合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下的课程设置包括必须课程和选修课程。高师西洋管乐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必修课程需以实践教学领域的四大技能为培养重点进行开设,主要包括政治、专业史论课、专业课和文化修养课;选修课程,学生根据老师给予的各项教学效果评价进行有针对性地课程选择和学习。

为达成高师西洋管乐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调整课程设置的比重是较为务实的做法。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课程设置调整的具体内容需在完成“学生实践教学评价”后由专业教师拟定。这样,对于每一个学期的学习重点、所学课程的种类和每门课程需要达到的认知程度都能有所界定。课程设置的比重调整方案如下:

其一,对比较精通的科目可通过考核申请免修;

其二,对不完全适用高师西洋管乐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修课程可适当降低考核的标准;

其三,对完全不适用的必须课程,可以适时减免学分数;

其四,对有利于高师西洋管乐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知识,必须严格设定考核的标准;

其五,引进新的课程知识,依据新课程在培养目标中的比重被给予选修课程或必修课程的学分。

学分制的施行是为了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既要掌握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 又要扩大知识面, 改变片面的、不合理的知识结构。

五、结语

2017年1月19日,国务院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再次掀起教育改革的浪潮。高师西洋管乐专业需学会在改革中前行,努力寻求一条适合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道路。通过引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理念,高师西洋管业专业尝试“以改革谋生存”。通过对高师西洋管乐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考,首次提出高师西洋管业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宏观构建了本专业未来发展的雏形。与此同时,微观层面还需深入研究,制定合理的量化指标将成为下一步的研究任务。

注释:

1.[美]帕尔默.《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2010年12月1日版.

2.王安国.《从实践到决策——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花城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9页.

3.王安国.《从实践到决策——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花城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10页.

猜你喜欢
管乐高师西洋
2022第二十届上海管乐新年音乐会举行
A Study on the Evolution of Country Nam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nese Character Cultural Circle—A Case Study of Portugal
管乐合奏中应注意的常见问题
蔡伟民:首位把气功运用于西洋歌剧的歌唱家
李晓伟 于西洋绘画中融入中国精神
乐师
高师声乐教学改革初探
地方高师钢琴专业课考试侧记
论高师人文学科教师教育者的“师士”使命的源起
舞台艺术实践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