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音乐教学生活化理念的内涵与实践

2018-05-01 19:01浙江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310023
大众文艺 2018年6期
关键词:生活化幼儿园音乐

(浙江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 310023)

一、绪论

(一)幼儿园有关音乐教学的调查统计

调查内容 调查结果统计师资学历情况 本科37.5% 专科41.67% 其他20.83%师资教龄情况 3年以下29.17% 3-5年45.83% 5-10年16.67% 1 0年 以 上8.33%对音乐教学重视程度 非常重视16,67% 比 较 重 视58.33%一般重视25% 不重视0%乐器配备情况 每班都有91.67% 有 些 班 没 有8.33%都没有0%参加音乐类活动频率 一周三 次以上8.33%一周二次至三次20.83%一周一次至两次70.83%没有0%教师组织幼儿开展音乐活动喜欢程度非常喜欢16.67% 喜欢70.83% 比较喜欢8.33% 不 太 喜 欢4.17%幼儿对音乐活动喜欢程度非常喜欢20.83% 喜欢54.17% 比较喜欢20.83% 不 太 喜 欢4.17%教师组织幼儿音乐活动中常用形式(多选)常规课堂教授91.67%多媒体教学50%音乐游戏70.83% 创设情境50%教授音乐活动中运用较多的活动教唱儿歌70.83% 音乐欣赏8.33% 韵律活动20.83%教师是否认为可以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渗透音乐教学是87.5% 否0% 不清楚12.5%是否对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渗透音乐教学有所重视是75% 否4.17% 不清楚20.83%

进行此项调查的目的在于,充分了解幼儿园生活化音乐教学方面的具体现状,为实施幼儿园生活化音乐教学研究提供基础条件。

(二)幼儿生活化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幼儿园生活化音乐教育面临的问题

(1)音乐教育脱离幼儿生活

首先,许多幼儿园的音乐教学内容以教材为中心,忽视幼儿生活实际,与生活相脱离;其次,许多幼儿教师采用讲授及灌输,导致课堂氛围十分沉闷,忽视音乐旋律音高的实际感受。

(2)缺乏对生活中音乐元素的挖掘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许多幼儿教师只能运用少量的音乐元素并对其反复使用,导致幼儿产生厌倦感,从而对教师教学内容失去兴趣。其次,部分幼儿教师在对选取音乐元素与音乐教学内容有所偏差时,就不能达到预期的音乐教学效果。虽然,每个幼儿园会根据不同领域或幼儿的发展情况制定教学特色,例如,有的倾向于传统民族文化,有的更倾向于轻松愉快的氛围,而像艺术幼儿园则更注重专业性。

2.幼儿园生活化音乐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

(1)教师音乐素养不高

幼儿园的音乐教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首先需要幼儿音乐教师储备专业的知识与技能,这样才能丰富幼儿的音乐教学内容、音乐游戏等实践活动。同时也需具备成熟的音乐表演能力,能够将音乐和舞蹈中所表达的情感完美呈现出来,不仅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敏感度,更提升了生活化音乐教学的质量。

(2)教师缺乏音乐教育生活化意识

首先,大部分幼儿教师相比教学内容更侧重保育工作,把工作重心放在幼儿的生活环节。这就不能保证语言、数学、音乐等其他学科的学习顺利进行。其次,许多幼儿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将教学融入生活环节。

从调查数据分析以及具体教学观察,实施幼儿园生活化音乐教学条件是具备的。既使是幼儿园老师音乐素质有所欠缺,但属于实施生活化音乐教学的条件范围之内,关键在于理念以及具体实施行为积极性,相反这一理念的实施也可以成为促进教师音乐素质提高的一个途径。

二、幼儿音乐教学生活化理念的内涵

(一)幼儿园音乐教学生活化的理念背景

早在19世纪,德国教育学家福禄贝尔就提出儿童音乐生活化的思想1,同时被意大利瑞吉欧教育的方案教学2以及华德福教育3中所强调。因此从适用性和先进性的角度出发,是的这一教育理念能够的到很好的推广和普及。当今社会,我国对幼儿的生活化的儿童音乐教育也更为重视,对其进行实践及研究。

幼儿园教育是最需要回归生活的,这取决于3-6岁幼儿身心发展的不成熟。在幼儿园,音乐教学的生活是将生活要素融入到幼儿园的专业音乐教学活动中,并将音乐元素渗透到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在幼儿日常生活中选取儿童音乐活动的内容,并且以音乐教学的形式促进儿童日常生活的开展,将两者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二)幼儿园音乐教学生活化的涵义

在幼儿园音乐教学生活中,生活的定义是依据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孩子们不入院、游戏、吃饭、课间操、午睡和学校的内容有所差异,参加的音乐活动也不同,让孩子们在音乐所营造的轻松氛围中进行各种活动,感受音乐审美愉悦,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三)幼儿园音乐教育生活化的意义

首先,未来幼儿的全面发展深受音乐教学的生活化所影响。幼儿的大脑尚未发育成熟。在这一时期,音乐教育生活不仅可以激发孩子的生活兴趣,而且可以提高儿童的生活体验。其次,幼儿的生活技能可以从音乐教学生活化中得到锻炼,并且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它能让幼儿在相对轻松的气氛中主动完成教学相应任务,从中学习各种生活技能。第三,采用音乐教学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将幼儿所熟悉的生活情境融入到所要教学的音乐内容中,使其对音乐产生兴趣,培养其音乐素养。

三、幼儿生活化音乐教学的实践

(一)幼儿音乐教学内容上的生活化

1.将日常生活融入音乐教学内容中

音乐是一种以生活现象和情感为基础的艺术形式,因此音乐的根本是离不开日常生活。3-6岁幼儿身心发展不成熟,但模仿能力极强,能够敏锐的感知到日常生活中出现频率较多的声音,如开关门声、物体掉落声、玩具碰撞声、冲水声等。教师可根据这些声音音色、频率,节奏的不同在幼儿音乐教学中,锻炼其听辨能力的敏锐度和音乐节奏感的准确度,培养其产生对音乐细腻的情感。

2.将自然生活融入音乐教学内容中

大自然丰富多样的视觉美感带给人们无限的灵感,为生活化音乐教学提供了大量的教学资源,比如大自然中的山涧流水声、蛙鸣蝉叫声、春风细雨声等,都能变成幼儿们模仿的对象,有的舒缓悦耳,有的活泼动听。从而提升幼儿的音乐审美度,使其产生浓郁的兴趣。

好奇与爱“探索”是幼儿的特点。探索可以满足幼儿对知识的渴望,并帮助他们了解事物的性质及不同事物之间的关系。探索也能使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力量、成就感和自信心的培养。探险是孩子们的一大乐趣。比如,每周五下午,笔者会带孩子们到音乐表演区活动,区域内摆放了各式各样的乐器,幼儿对不同材质的乐器发出的声音都充满了好奇。其中就有一个幼儿对一个带有锯齿状的木筒产生了兴趣,他拿着同样是木制的棍子在木筒的锯齿上上下摩擦,木筒发出了沉闷的声音。结合平时的生活经验以及对大自然的了解,孩子们发现这个木筒发出的声音像蛙鸣,从而明白,大自然的声音也可以用乐器来表达。

3.将地域文化融入音乐教学内容中

幼儿所处的地域不同,都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这些地域文化也是民俗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人人格也有一定的影响。地域文化的价值不仅在于其本身,还在于传承和发展。幼儿音乐教学融入地域文化,能更好地感受文化魅力,还能更好传承。例如,江南的《茉莉花》等,耳熟能详的歌词与优美的旋律,一方面的到幼儿的喜爱,另一方面有助于发挥地域文化魅力,传承地域文化,培养音乐想象力。

4.将传统文化融入音乐教学内容中

作为幼儿园音乐教育,在音乐教学的同时加入中国传统民俗文化,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文化,对提高国民文化自信心也十分必要。

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提出过:“音乐属于每个人”4。文化认同感,必须从小培养。一些民族童谣,融入了不同民族的语言,并感受到了音乐与语言的奇妙结合。幼儿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内心对民族、国家的自豪感也油然而生。

(二)幼儿音乐教学形式上的生活化

幼儿音乐教学形式上的生活化,主要是借助游戏来体现。主要有以下几种实施途径:

1.选择及创作谜语儿歌

3-6岁儿童对周围的环境存在很大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尤其是在游戏中对周围的事物更能产生兴趣,渴望得到答案。猜谜语是一种容易调动幼儿好奇心的游戏形式,在这一方面就能够培养幼儿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比如,教唱《小雪花》儿歌时,教师先请幼儿猜“什么花只有冬天才有,落到手里就不见了”,一般幼儿通过简单的思考后都能够轻松地猜出是雪花。这种方法使幼儿调动起生活经验,加深了雪花在幼儿脑海中的形象,从而深化儿歌的印象和意象美。

2.创设歌曲情境

在游戏过程中中创设音乐情境。在幼儿儿歌中大部分是以动物、植物、人物等角色作为主题的,教师可以在音乐教学中请幼儿来扮演其中的角色。幼儿通过情景设置扮演各自的角色,表现主题中角色的动作、神情,在模仿过程中进去创设的音乐情境,培养其对音乐节奏的把握,从而有助于提升幼儿对音乐的表现力。

比如,在教唱《秋天多么美》这首歌曲时,根据歌曲中出现的秋风、棉桃、稻花、高粱,教师可以将幼儿进行分组扮演角色,让幼儿了解自然的变化,使其在快乐愉悦中体会音乐魅力。

再比如,以《吹泡泡》创设情景,吸引幼儿。全曲歌词仅六句,歌词内容简单易懂,歌词中有顺序的数字可以帮助低龄段的幼儿记忆正确的数字顺序,而多次出现的“吹泡泡”也正是教师所创设出来的情景,有利于幼儿参与其中。歌曲中也出现多次音阶,让幼儿熟悉音阶为以后的音乐教学做好基础。

3.从“画面”中学“音乐”

虽然美术与音乐不同的两门学科,但在某种程度上两者互相是有联系的。生活中有许多具有“画面”感的素材,而幼儿在看到画面时,容易对音乐产生联想。教师就应当充分运用这“画面”,锻炼幼儿的想象力。用同样的方法,也可以让幼儿先听音乐,根据音乐内容感受情境,并用画笔描绘出来,锻炼幼儿的音乐鉴赏力。例如,在大班音乐教学《森林狂想曲》这一歌曲时,教师可以先将歌曲的名字及主题保密,让幼儿先聆听,通过聆听的感受发挥想象力,将听到的内容用画笔描绘出来。这样,从音乐空间中获得丰富的内容,将音乐与美术两门艺术相连通。

4.分类播放功能性乐曲

幼儿园的生活有着较为规范的作息时间。为维持良好的秩序,在不同的时间段播放功能性的音乐,能很好的将音乐贯穿于幼儿每日生活环节。在实习过程中,我发现幼儿园将富有童趣欢快的儿童歌曲和音乐作为幼儿入园时播放的广播,减少了低年龄段幼儿因没有适应离开父母产生的分离焦虑。在幼儿园中,游戏就是“以快乐为主导”的活动。儿童自然好游戏,但其社会性很弱,尤其是低龄儿童,还没有很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在区角5活动中幼儿分成不同的区角进行游戏活动,到了收玩具的时候就需要教师通不同的方式来引导孩子,而通过音乐来提醒幼儿就是一种好方法,一首《杨娃娃鱼小熊跳舞》节奏轻快,不仅能够锻炼幼儿听觉,也能适时的提高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告诉幼儿这个时候应该做什么。而当游戏结束午餐准备时,又需要幼儿将刚刚还有在游戏玩闹中浮躁的心快速地静下来,这时候一首安静的《小白菜》音乐平复幼儿。日而久之,养成良好习惯。

四、结语

陶行知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6。3-6岁幼儿正处于身心发展不成熟的阶段,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更需要通过游戏化的教育方式让幼儿能够在幼儿园接受教育的同时,激发其浓厚的生活情趣,使教育回归生活。

幼儿教师就是在幼儿的一日生活环节中对其进行教育的。通过他们的听觉、视觉、触觉等各种感觉接受教师的各种教学,从而在生活环节中体验、发展,掌握生活技能。

音乐是美的艺术。为培养幼儿的生活经验,幼儿园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让其接触不同类型、风格的音乐作品。让幼儿在音乐作品中获得相关的音乐经验,提高其音乐审美和表现能力。用音乐灌注幼儿的心灵,从而培养幼儿高尚的音乐情操。

幼儿园音乐教学生活化这一理念目前仍是幼儿教育的一个新课题,通过一线教师的不断创新尝试已经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和成果。但在教学体系上、教材编选和评价机制等方面,还有更多课题需要我们去研究与实践。

注释:

1.孙祖复.福禄贝尔的生平与教育思想[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徐慧.瑞吉欧方案教学的考察和借鉴[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2.

3.薛燕.大主题式生活课程——华德福课程观及其启示[J].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24(12),108.

4.(加)洛伊斯·乔克西.柯达伊教学法.I.综合音乐教育[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13.

5.区角,指合理的利用和设计幼儿园活动室或者公共环境中的若干空间,并提供各种各样的材料,使每个空间角落都成为幼儿活动和游戏的场地。这些活动的区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内容,集幼儿游戏、探索、操作、合作为一体,大大的丰富了幼儿的个体化发展的内涵。为幼儿的个性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载体。

6.陶行知.陶行知全集[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6.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7.

[2]郭亦勤.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指导[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社,2012,6:80,83.

[3]虞永平.生活化的幼儿园课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3.

[4]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选[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5]许卓娅.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许卓娅[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1996:24-479.

[6]罗明.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7]高琳.幼儿园音乐教育生活化[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4.

[8]张卫民,陈金平.刍议幼儿园音乐教育生活化的途径[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2.

[9]温春霄.幼儿音乐启蒙教学生活化的策略[A].盛振文.大学生就业指导[C].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10]刘小红.基于生活世界理论的幼儿音乐教育[J].黄河之声,2010,9.

[11]吴怡.浅谈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生活化[J].教育界,2017.

[12]陈丽玲.幼儿园音乐教育生活化的实施路径分析[J].新课程(上旬),2017,(6).

[13]黄丽娜.幼儿园音乐教育生活化途径探究[J].读写算·基础教育研究,2016,(8).

[14]方铮炀.浅谈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对幼儿身心发展的意义[DB/OL].亿文库,2012.

猜你喜欢
生活化幼儿园音乐
中班幼儿生活化美术活动的实践探索
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爱“上”幼儿园
音乐
想念幼儿园
音乐
幼儿园私家菜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