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科教学有效渗透生涯教育的思考

2018-05-02 07:21陈碧婷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11期
关键词:生涯教育学科教学高中

陈碧婷

〔摘要〕新高考改革在即,高中生马上要面临生涯抉择,学校的生涯教育迫在眉睫。学科教师作为学校教育的主力军,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生涯教育,助力学生全面而个性地发展?本文基于学科渗透生涯教育遇到的困难,阐述了从学科教师自身、学科特点、学校等三个层面尝试在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的思考。

〔关键词〕生涯教育;学科教学;高中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11-0022-03

一、引言

随着2014年高考新政的颁布与推行,很多高中生面对改革后的“高考自助餐”陷入了“选择困难症”,浙江、上海两地作为新高考改革的试点,掀起了一阵热火朝天的“生涯教育”热潮,生涯教育成为高中生进行选课、选科、选考的重要支持系统。福建省也将在2018年秋季迎来首批新高考改革的高一新生。

作为一名心理健康专职教师,理所应当地肩负起了学校高中生生涯教育的职责。为此,我一直致力于高中生生涯规划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在尝试开展了一期高一年“我的未来我做主”的生涯规划团体辅导后,团体成员在团体评估单上表示自己在此次辅导中更加明确了规划的意义,对自己有了更多的认识,对未来也有了初步的规划,此次团体辅导收效显著。

但成员们也共同写下了这样的希冀:“老师,我们感觉自己对专业、对职业、对这个社会还存在着很多的未知和茫然,您可以帮助我们每个人的生涯规划报告做更为具体的分析和指导,帮助我们完善我们的规划吗?”对于这样强烈的渴求,我心虚得很。我很清楚自己的辅导重点是放在自己擅长的专业领域即“自我探索”上,而在职业探索上,我深切地感受到自己的工作缺乏明确的职业规划理论指导和实践演练,可以说,是在朴素的经验主义下摸索着进行的。目前,我国在高中生涯教育还处在尝试和摸索阶段,尚未出台权威性的课程纲要指导,所以缺乏专业性、系统性。我校所开发的生涯规划团体辅导校本课程也还处于探索检验中,学校目前在课时上还无法给我们的课程留一席之地。所谓生涯教育还无法真正落地生根,更何谈开花结果!

有研究表明,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生涯教育的思想,可以让目前看来带着理想主义色彩的生涯教育“接地气”,生涯教育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学科育人这一主阵地的作用[1]。“教师即课程”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理念,教师的人格、学识、思想、经验、能力、行为习惯等对课程的丰富和创造是其他资源无法取代的。有学科教师参与或承担的生涯教育融入性课程或渗透性课程,将使学生的生涯视角更加开阔,也更容易找到与自己兴趣、特长相匹配的发展方向[2]。但生涯辅导主体不明确是困扰试点学校持续实施改革探索项目的难题之一[3]。

梁茜[4]基于上海市5所普通高中的实证調查中发现,普通高中生涯发展规划与指导存在开展生涯教育的人员较为单一问题,指导人员构成主要依赖班主任(66%)、心理教师或其他专业机构教师(31%)、外来专家、社会人士和校长或教务主任(31%),科任教师仅16%参与其中,这样的组成不利于甚至阻碍了生涯发展规划与指导成效的实现。于是,我做了以下思考:学科教师作为学校教育的主力军,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生涯教育遇到了什么困难?如何发挥他们自身优势,让他们能积极加入到生涯教育的队伍中来,人人成为学生成长的导师,为每一个学生的生涯发展而设计,实现让学生全面而个性地发展?

二、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生涯教育的困难

据上海试点学校反映,由于高考新政出台时间不长,政策也比较复杂,怎么选科,怎么选考,怎么填写综合素质评价中的自我陈述,许多学科老师自己也尚未研究透彻,而且并非人人都能胜任“人生导师”这份职责,“赶鸭子上架”的结果往往是生涯辅导异化为学科指导[3]。

竺皛[5]发现,当前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并没有展现出来,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充实、教学目标的设定和教学方法的多样等方面存在着困惑;教师更多为了应付学业水平考试而完成教学任务,并没有联系到职业生涯教育,更没有这方面的主动性。

刘阳[6]则更为具体地指出了当前生物学教师在生涯教育渗透上所遇到的问题:缺乏职业生涯教育理论知识,渗透职业生涯教育的方式缺乏规范化,仅对职业信息进行简单分类,没有结合职业前沿发展信息做系统的教学设计,没有达到介绍职业发展趋势的课标要求。

可见,学科教师普遍缺乏学科渗透生涯教育的观念和知识技能。

三、对在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生涯教育的思考

(一)从学科教师自身出发,转变教育观念,明确生涯教育职责,努力提高生涯教育水平

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再到《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明确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要求基础教育课程中应该介绍与职业相关的信息,通过增加实践活动,学生获得必要的职业技术,了解基本的职业分工,实现普通高中“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使学生初步具有职业意识”的培养目标。作为一线教师,应顺应改革,在学科课程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它不再与自己无关。学科教师必须转变自身的观念,在日常教学中,不能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是要把教会学生生存作为教育的前提,把促进学生发展作为教育的目标,认真履行生涯教育的职责。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学科教师可以从关注自身的生涯发展开启生涯规划的探索之旅,积极参与职业生涯教育理论知识的培训学习,提高职业生涯教育专业水平,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

(二)从学科热点出发,挖掘课程资源,立足课堂教学,拓宽教学方法

所有学科教材都蕴含丰富的生涯教育资源,如物理学科中人教版的“科学漫步”“STS”等栏目;生物学科教材中“与生物相关的职业”“科学家的故事”“科学·技术·社会”等栏目;化学学科中“化学史话”“化学与生活”等。虽然这些资源在教材中大多处于不起眼的位置,被人俗称“边角料”,但它们为高中生自我发展、自我规划、兴趣培养等提供了良好的载体,值得深入挖掘。

课堂教学始终是学习知识的基础环节,是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机,因此生涯教育在学科中的渗透应立足课堂教学,45分钟的课堂时间里,学科教师除了要传授学科知识,也要学会将教材中的“边角料”与学生的自我认识、社会生活等有效连接,既实现学科知识的实用性迁移和深化,又帮助学生形成职业生涯意识,培养职业兴趣。学科知识与专业、职业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与语文知识密切相关的职业有记者、编辑、秘书、档案管理员等;与物理、化学、生物有关的职业有工程师、电力工程人员、医生、药学家等[7]。

学科是科学知识体系的分类,而专业是在一定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构成的。学科教师对与该学科相关的专业职业所要求必备的知识和能力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可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在学科教学中拓宽教学方法,运用实验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话题讨论法、研究型学习等教学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三)从学校层面出发,转变片面教学效益观,建立学科渗透生涯教育评价机制

学校对生涯教育的重视对有效进行学科渗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若要让学科教师积极参与到生涯教育中来,学校首先要转变“唯学习成绩论”的片面教学效益观,加大对学科教师的生涯教育理论和实操培训,鼓励学科教师积极参与到生涯教育的队伍中来;其次,为避免学科渗透陷入异化的学科指导,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科渗透生涯教育考评机制,内容可以包括一学期内各学科内至少有两次学科渗透生涯教育公开课、学期末考核——利用问卷与访谈调查学生对于学科匹配的职业知识与能力要素的认识、抽查部分学生各学科的学习规划和时间规划等等[7]。考评机制的建立有助于明确学科教师的生涯教育职责,规范生涯教育方式。由此,让生涯教育落地生根,助力学生生涯发展。

参考文献

[1]巫灿烨.谈生涯教育思想的学科渗透——以人教版高中《生物》为例[J].教学与管理, 2014(31):63-65.

[2]赵世俊,中小学生涯教育的课程资源建设[J].江苏教育, 2016(56):68-69.

[3]罗阳佳.成长从勾勒未来开始——新高考背景下上海高中学生生涯辅导试点引发的思考[J].上海教育, 2016(13):48-51.

[4]梁茜.普通高中生涯发展规划与指导的现状研究——基于上海市5所普通高中的实证调查[J].基础教育研究, 2016(9):28-32.

[5]竺皛.高中思想政治課职业生涯教育实践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6.

[6]刘阳.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的调查研究——以兰州市X高中为例[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6.

[7]周茹.高中生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策略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5(17):19-21.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台商投资区惠南中学,泉州,362000)

猜你喜欢
生涯教育学科教学高中
校园心理剧在中学生涯教育中的应用的案例分析
强机制 重课堂 多践行
且行且思考
在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的策略与方法
浅谈德育在学科教学和日常生活中的渗透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生涯中的选择